早在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倫敦就已成為國際性大都市。兩百後的今天,它依然是世界性的經濟和文化中心之一。
歷史悠久的城市
倫敦的歷史非常久遠,公元1世紀前期,羅馬帝國軍隊在大不列顛島登陸後,首先選擇了泰晤士河口北岸的塊土地,闢為通商的港口,以後壘起石牆,成為永久據點,這是最早的「倫敦城」雛形。
在以後的漫長歷史中,倫敦幾易其主,並多次遭到毀滅和重建。公元9世紀,倫敦開始成為大不列顛的一個重要貿易中心和最大的城鎮。15世紀至16世紀伊莉莎白一世執政時期,倫敦人口突破50萬,已逐漸發展為世界上最重要的貿易中心之一。
18世紀的工業革命更使得倫敦迅速發展,工業的增長和消費市場的開拓,導致人口大量集聚。至18世紀末,城市人口已超過100萬,成為全世界首屈一指的大城市。二戰期間,倫敦遭到戰火的重創,約有3萬居民在空襲中難,2萬座建築化為灰燼。戰後,倫敦逐漸恢復。但隨著世界城市化進程的加速。為了解決倫敦城人口擁擠,英國政府在倫敦周圍30至50公裡範圍內形成了8座衛星城。
由於衛星城擁有一定規模的工業,與市區在來便捷,具有良好的生活環境和較為齊全的基礎設施,因此,逐漸成為永久性的居住地,總人口已超過50萬。現在整個倫敦常住口超過1000萬,如果加上大倫敦都會區,總人口達2200多萬。
多元化的綜合性城市
眾所周知,倫敦是與紐約齊名的世界金融中心,金融業是其重要經濟支柱。著名的英格蘭銀行、勞埃德保險行、皇家交易所等一系列世界最大的金融、保險機構的總部,均設在倫敦,大約500多家世界各國銀行的分支機構常駐倫敦。倫敦的股票市場與紐約並重,是世界兩大股票市場之一,素有」金融城」、「貿易之都」之稱。
金融之外,倫敦還是英國的製造業與服務業中心,倫敦的工人佔全國工人總數的五分之一以上,是英國主要的機械、煉油、汽車、航空工業基地。汽車工業產值和從業人員均佔全國五分之一左右,航空工業從業人員佔全國二分之一。此外,諸如服裝、家具、珠寶、旅遊、食品等行業在全國也佔有重要的地位。
倫敦還是世界文化中心之一,倫敦城的一系列名勝古蹟,如著名的海德公園、威斯敏斯特教堂、白金漢宮、議會大廈、唐寧街首相官邸是熱門的旅遊景點,每年吸引了近2000萬人次國際遊客來倫敦旅遊。
交通樞紐中心
倫敦雖然地處大不列顛的東南隅,但是發達的現代化交通使之成為英國的「中心」。十幾條鐵路從倫敦中向英國各個主要城鎮,倫敦是全國1.8萬公裡鐵路網和42萬公裡公路網的中心。同時鐵路網與港口相連接,溝通了各大工業區之間的聯繫。
分別分布在倫敦東南西北方向的五座國際機場在英國的公共運輸體系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五個機場的航線猶如一張巨型蜘蛛網,將英國連向世界各地。其中,希思羅國際機場是歐洲最為繁忙的機場,每年發送旅客近9000萬人次。
倫敦與上海的對比
英國有倫敦,中國有上海,且是唯一有希望在經濟金融方面實現對倫敦並肩並趕超的城市。
在20世紀30年代之前,上海有遠東第一城市之稱。此後,因為種種原因,在世界城市的中的地位有所滑落。直到90年代,隨著浦東開發的號角吹響,上海開始了再度崛起。
數據顯示,2004年英國倫敦的GDP總量為2847億美元,同年上海GDP為930億美元,約為倫敦的三分之一。到2018年,上海的GDP總量超過5000億美元,倫敦為6500億美元,兩者的差距進一步縮小。
目前,倫敦每年的GDP增幅在3%左右,上海約為6%,按照當前的增幅,上海有望在2030年前實現GDP總量對倫敦的超越。
城市之爭,並非僅僅是GDP的對比,還包括文化軟實力等其他方面的競爭,對於上海而言,即便GDP總量超越了倫敦,仍有很多地方需要去繼續補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