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普法
從8月13日起,廣州普法推出營商環境政策百問百答,聚焦開辦企業、辦理建築許可、獲得電力、登記財產、獲得信貸、納稅、跨境貿易、保護中小投資、執行合同、辦理破產、政府採購、勞動力市場監督等企業全生命周期的十二大領域,全方位解讀營商環境改革3.0政策將如何服務企業,你想問的全在這裡。
執行合同
生效法律文書的執行,是實現公平正義的最後一公裡,法院的判決裁定如果得不到有效執行,將成為一紙空文。執行合同工作是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一環,其成效直接影響營商環境水平。
積極破解「執行難」,讓更多勝訴當事人的權益得以實現,能夠為社會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有力司法服務和保障。著力破解「執行難」,成為近年來廣州法院服務廣州營商環境建設、保障經濟發展轉型升級的使命擔當和目標追求。
2019年,廣州兩級法院共受理執行案件210618件、執結190871件、執行到位金額288.5億元,同比分別上升20.3%、23.1%和27.4%,執行工作繼續保持高水平運行。廣州兩級法院2019年通過民事制裁、刑事追責和社會信用聯合懲戒,建立起一張「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四重懲戒網絡。2019年,兩級法院共向有關部門推送失信被執行人信息9.7萬條,限制高消費12.9萬人次。嚴懲拒執行為,對失信被執行人罰款829.9萬元,拘留380人,以涉嫌拒執犯罪移送公安機關69人。在執行聯動機制方面,推動建成了大灣區法院執行聯動平臺,建立了大灣區內地法院協作機制,以助力大灣區法治化營商環境構建。
2020年,廣州兩級法院將進一步從加強審判執行機制改革,加強流程管理、確保民商事案件審判效率穩步提升,推進多元化解決糾紛機制升級完善,繼續加大執行工作力度等方面,爭取讓廣州法院的「執行合同」指標達到全球領先水平。
司法是維護公平正義與市場道德的最後一道防線和保障,對市場具有重要的引領、示範和安定作用。司法通過構建精巧的法院組織結構和訴訟程序,建立嚴格高效的案件管理模式,提升信息化水平,完善多元便捷的替代性糾紛解決機制,來提高糾紛解決的效率、壓降糾紛解決的成本,提供公正高效的糾紛解決機制,為企業提供安全的運營環境,增強市場主體的可預期性和安全感。
2019年,廣州兩級法院審結合同案件188600件,尊重契約自由、維護誠實守信。審結涉公司、股權等案件4424件,促進公司治理規範科學高效。審結民間借貸案件22814件,助理市場主體增強融資能力。審結金融案件26767件,依法認定金融創新法律效力,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審結涉民營企業民商事案件118132件,發布民營企業商事審判白皮書,系統提出法律風險防控簡易,支持民營企業依法治企,平等保護民營企業,嚴禁過度執行,嚴格區分經濟糾紛與經濟犯罪,服務保障民營經濟發展。審結智慧財產權民商事案件53335件,保護科技創新成果,促進智力成果流轉應用,堅決打擊侵犯智慧財產權犯罪,服務保障創新驅動發展。推進訴訟服務和多元解紛「兩個一站式」建設,滿足人民群眾多元司法需求。受理執行案件210618件、執結190871件、執行到位金額288.5億元,同比分別上升20.3%、23.1%和27.4%,執行工作繼續保持高水平運行。
2020年,廣州兩級法院將進一步從加強審判執行機制改革,加強流程管理、確保民商事案件審判效率穩步提升,推進多元化解決糾紛機制升級完善,繼續加大執行工作力度,爭取讓廣州法院的「執行合同」指標達到全球領先水平。
來源:廣州日報
點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