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輔導孩子學習?一本書,60招,幫你成為不焦慮的父母

2020-09-03 夢田的稻草人

不會陪孩子學習怎麼辦?

不能給孩子輔導怎麼辦?

不報班孩子會不會輸在起跑線?

報了班發現提高不了成績怎麼破?

。。。。。。

這一長串的問題似乎是當前學童家長的普遍問題。隨著新學年的到來,每每都有新學童的父母加入焦慮大軍,一方面自己在焦慮中沉浮不定,另一方面家長的焦慮又傳遞給孩子,製造著內在焦慮的有學習問題的孩子。

其實,對待孩子的學習情況不必太焦慮。有一位日本的學習問題專家叫齋藤孝,專門針對家長輔導孩子學習方面的種種焦慮,在他的新書中給出了讓家長不焦慮的60條良方。

《速效學習輔導法:60招化解父母焦慮》這本書總共分為五章,從學校教育到社會教育,循序漸進地介紹了孩子所需要具備的能力,以及家長在幫助孩子這些能力的學習上要如何做才能不焦慮。這60招父母速效學習輔導法包含了小學之前的情操教育、身心調適,入學後的各科目的學習方法,還有適用於所有科目學習的針對不同類型孩子的學習方法。

我想從中分享三點讓我讀後感觸很深的部分。

一、 什麼才是最好的學習力?

學習的能力是一個人終身需要的能力,也是所有能力的基礎。

在學校裡,學習能力強的孩子通常都是成績好的孩子,但是成績好的孩子不一定是學習能力強的孩子。

學生的學習能力一般體現在學習專注力、觀察力、邏輯理解力、記憶力、思考力、抽象概括能力等等。

但是目前在學校裡,學習能力主要體驗在兩個當面:

  • 記憶重現型學習
  • 解決問題型學習

記憶力好的孩子,能記住教科書的內容,感覺腦子裡仿佛有一本書,在小學初級階段,以及應試教育體制下,這樣考試容易得高分;

解決問題能力好的孩子,不僅僅是記住課堂內容,還會積極思考,根據思考的內容進行判斷,舉一反三。現在的考試題目越來越靈活,中考要求不能出現原題,具備這種解決問題的能力就越來越重要了。

事實上,記憶力好,知識積累紮實,要和解決問題能力相結合,才是比較理想的學習能力

除此之外,學習不僅僅為了考試,更重要的是走進社會的生活

齋藤孝博士在《速效學習輔導法:60招化解父母焦慮》這本書裡也提到,比學習好更重要的能力——規劃人生全景的能力。不拘泥於眼前,認清將來,有方向地選擇未來,知道自己的人生該如何度過,什麼年紀該幹什麼。

還要有一種"使命感"。正像少年周恩來說的"為中華崛起而讀書"。齋藤孝博士說,他給學生上課感覺如入"忘我之境"。他給學生布置任務,幫助學生們跨越重重難關,深深感到教學正是他自己的使命。在學校的孩子們日復一日地學習,也是為了找到各自的"使命"。

日本文豪夏目漱石曾經有一次在學院對學生演講時說:"用尖頭鎬掘向自己的礦脈吧。有了礦脈,就有了安身立命之處。找不到礦脈,大家會痛苦一輩子的。"

每個孩子都可以成為寶藏孩子,關鍵是如何知道自己的礦脈在哪裡?如何才能用力挖掘?

二、 學前教育最該教給孩子什麼?

1.情操培養重於知識技能培養

有很多家長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給孩子報了各種輔導班、興趣班,孩子還沒有上學就開始奔波在不同的學習班之間。另外一部分家長看著別人的孩子都報了班,自己也處在要不要報班的糾結之中,就怕不報班,孩子就比別人的孩子落下了。

且不論"起跑線"到底指的是孩子提前學的知識呢,還是應該指向家長自身的素質。殊不知,兒童的成長發育有其自己的節奏和規律,在不同的時期,兒童對每種知識、每項技能都會出現特別的感覺,這就是學習的敏感期了。

順應兒童敏感期的學習,才是最有效的學習。否則一味的從眾,一味地拔苗助長,反而破壞了孩子的快樂學習的能力。

更關鍵的是,學前教育的重中之重,並不是那些知識的學習

齋藤孝說,"培養情操比灌輸知識更重要。"

美國心理學家麥克利蘭提出的素質冰山模型中也提到,冰山上的"知識"和"技能"固然重要,但冰山下託起整座冰山的"動機"、"品質"、"自我認知"、"價值觀"、"角色定位"這些方面更重要。

齋藤孝用極其質樸的語言告訴我們:

孩子人生最初的七年,主要是為了體會"活在這世上很開心"。父母作為孩子降生之初的迎接者,首先得告訴孩子"這世界是個好地方,安心生活吧",這才是父母最重要的職責。

沒有被允許了解自己喜歡什麼,沒有被允許決定自己要去幹什麼,每天被逼著學這個,練那個,甚至沒有充分地體驗過"被愛著"經歷,這樣的孩子不足以認識世界有多可愛,自己有多值得被愛。

充分給予孩子"被愛的經歷",就是給了孩子自信之源。帶著被愛的經歷和自信的內源走進小學的孩子,身心已經準備好了迎接踏入社會的第一次大挑戰了。

2.入學前還要幫孩子培養好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的習慣。

比如,閱讀的習慣

親子閱讀,繪本閱讀,讓孩子從閱讀中體會"忘我之境",發展感悟力、想像力。

比如,藝術的品味

在音樂、美術、運動等各方面,如歌德所說:"知曉一流事物,培養良好品味"。賞畫看畢卡索莫奈,談雕塑看米開朗基羅,音樂聽貝多芬蕭邦等世界名曲。看世界冠軍成長故事,看名家大師創造故事,用心靈的感動點亮孩子的天賦開關。

三、 分享三招緩解父母焦慮的學習輔導法

《速效學習輔導法:60招化解父母焦慮》這本書裡總共介紹了60種應對方法,招招實用。不妨從中挑選幾招適合自己家孩子特點的,和能讓孩子接受的。60招裡總有幾招適合您!

在此分享其中的3招:

1.提高注意力的呼吸法

先用鼻子深吸一大口氣,吸氣3秒,停頓2秒,再從嘴巴用10~15秒緩緩吐出。默數著1、2、3吐氣,開始可能5秒就吐完了,但反覆練習,逐漸延長到10秒、15秒。

把手放在肚臍下方,丹田處,試著用該部位呼吸,這稱為丹田呼吸法。

這種練習隨時都可以做,做兩三次後,注意力會顯著提高。

2.時間管理法

根據孩子的類型,可以分為"認真型"和"放鬆型"。

認真型孩子本身不反感時間管理,樂於按照計劃前進,家長只需要引導他們管理時間、穩步推進計劃即可。比如,可以跟孩子一起制定計劃時間表,在孩子逐一執行計劃達成目標後鼓勵孩子。

放鬆型孩子可以讓孩子自己先學習一段時間,比如,約定好1小時,用秒表計算時間。等這1小時結束,家長檢查孩子的進度完成如何,完成了多少,完成質量如何。

3.家長的積極性激發孩子的求知慾

01. 想讓孩子覺得學習有趣、思考有趣,首先要找準孩子的興趣

興趣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02.讓孩子自己選擇喜歡的任務,家長陪著孩子共同鑽研,並順水推舟地囑咐"既然喜歡,就好好學",讓孩子對自己真正喜歡的,不想放棄的東西堅持不懈。

齋藤孝博士說,家長的積極性,不是讓家長興致勃勃地從自身意志強加給孩子,而是家長針對孩子的興趣點,不著痕跡地從旁指點。

比如,孩子喜歡畫畫,家長可以提議"我們來收集畢卡索的畫吧,當然真跡我們買不起,我們可以用電腦列印出複製品",換成其他大畫家也可以,取決於孩子的喜好。

這裡的重點是,家長和孩子一起搜羅各種相關事物、查詢資料,了解細緻。在這個過程裡,家長要不斷鼓勵孩子。不要以為不愛讀書就不算學習,這也是一種新型的學習。

03.還有最後一步重要的,就是幫助孩子把調查內容整理成報告,這樣會有出乎意料的新發現。

僅僅這條大招就給了我很多啟示。我們常常覺得愛孩子,關注孩子的學習,該放手放手,該關注關注,都做到了,效果也還不錯。但是實際上,該關注的部分,深度做得還遠不夠。

當時我家孩子喜歡西洋棋,開始時我們都陪著孩子上課,為了能回家當好陪練。為此,我還做了聽課筆記。後來孩子真正愛上了下棋,我們於是只是負責接送。當然那時我聽課已經跟不上聽不懂了,所幸爸爸還能陪孩子下下棋。但是能勝任陪練的爸爸,從來沒有跟孩子一起研究過棋譜,沒有找過知名比賽棋局拿來復盤分析學習,更沒有幫孩子把每個主題局面的各種變化和對策提煉總結形成報告。雖然孩子下棋還挺有天賦的,在沒有特別努力的情況下,也取得還不錯的成績,但實際上孩子完全可以走得更遠的。

沒有早點讀到這本書,是有點遺憾。但是學習能力是陪伴每個孩子終身的能力,我們也都希望可以成為終身學習者。有更多的學習任務還在等著我們用不斷學習精進的好方法好策略和好的執行力去更好地完成。

焦慮大都源於不自知和不自信。當我們了解一個事物的機制,掌握學習的要領,獲得掌控權,就會多一些自信,少一些焦慮。

《速效學習輔導法:60招化解父母焦慮》是一本值得每位家長都看一看的好書,雖然是日本的教育專家寫的,但是以我們中國學生的學習情形來看,竟然毫無違和感。裡面有好多的觀點和方法是比較新鮮,比較實用的。

希望用此文的分享可以助力每一位不焦慮的家長,養育出學習出色的優秀孩子!

歡迎關注我,在養育學童的道路上,願與您探討、同行!

相關焦點

  • 一寫作業雞飛狗跳?速效學習輔導法:60招拯救焦慮父母
    兒童的學習問題兒子三周歲半,上幼兒園也有一年半了,我一直秉承「玩兒就是孩子最主要的學習方式」的理念,也因為他比其他孩子早一年上學,所以他在幼兒園學到沒學到什麼,我從沒有要求過。偶然間翻了翻他的課本,對,人家也是有課本的,內容很豐富。跟繪本一樣,小小薄薄的一本書,涵蓋了多個方面。
  • 三種與時俱進的能力,幫你攻克父母焦慮、孩子頭疼的學習「頑症」
    肯定不能每次都請來蘭海老師,但是有一位老師你可以請來永久住下,還自帶著60招父母喜歡,孩子願意的學習輔導法,讓孩子的學習成績有效提升,讓家長在學習這件事情上放手且放心! 作為一名執教多年的「老教師」,也是從學生時代走過來的「老學生」,齋藤孝先生深知現代孩子的教育給父母帶來的各種焦慮與壓力,所以總結自己執教多年的教學經驗出版《速效學習輔導法:60招化解父母焦慮》一書,從孩子的早教開始,手把手教父母如何應對孩子在「學習」這件事情商出現的各種問題,快速且有效化解父母的焦慮,提升孩子的學習能力與學習成績。
  • 一部告訴父母怎樣輔導孩子學習的指南書
    父母們下班後放棄休息時間,回家輔導孩子做作業,是愛孩子的表現,但是在輔導作業的過程中,卻是雞飛狗跳,提醒、催促、吼叫三部曲。父母身心疲憊,孩子心裡難受。《從盯作業到真正管學習:打造孩子六個學習好習慣》從家長自身問題入手,剖析輔導孩子學習出現的種種問題,傳授正確輔導孩子學習的技巧和方法,幫助家長身心愉悅地去輔導孩子學習,是一部告訴父母輔導作業的「正確姿勢」的指南書。
  • 最好的學區房是你家的書房,這4本書幫孩子提升學習成績
    徹底顛覆了那種靠「低水平重複」的傳統學習認知,引導父母走出固有的學習誤區,助力孩子成為自主學習的「優等生」,最終成長為具有競爭力的未來優質人才。如果你正為孩子的學習焦頭爛額,對孩子的未來感到迷茫焦慮,或者你既想讓孩子學有所成,又渴望與他共度親子相伴的美好時光,那麼本書一定可以為你帶來不一樣的啟發和方向。
  • 父母焦慮的背後是接受不了孩子成為平凡人的可能
    我想父母會清醒地告訴我答案:不是!然而有很多父母只是比她清醒一點而已,實際上也是深陷其中,而不自知。比如不顧孩子的喜好,給孩子報名各種興趣班、補習班;不惜舉全家之力,就為了買套學區房;給孩子輔導作業,氣到進醫院諸如此類的案例數不勝數!
  • 不要讓你的焦慮毀了孩子的學習
    手機鈴聲急促的響了起來,打開電話,就傳來嬸嬸焦慮的聲音:「怎麼辦呀?琪琪馬上就要中考了,可是她現在什麼也不會,也不跟我交流,你讓我對他可怎麼辦好啊。我也不要求她考最好的高中,就考上公立學校的前四個就行。你看她現在的學習態度,我看到時候哪個高中都考不上。讓彤彤來家裡幫她輔導功課,你看她倆說說笑笑,打打鬧鬧的,時間都浪費了。過兩天她就有一個考試,這能不能考好啊,你可一定要幫幫琪琪。」
  • 帶娃路上焦慮過嗎?這5本書讓你成為孩子的朋友
    親愛的家長們,教養孩子是一生的修行,育兒先育己,既然父母無需持證上崗,持書上崗還是很有必要的。提升自我,緩解焦慮,解決育兒問題,就從這5本書開始吧。很多父母是不是都有這樣的煩惱?而且我們知道,恐嚇打罵的教育方式已經不行了,父母都希望能找到對孩子更有益更科學的教育方法。正面管教就是這本書提出的一個核心觀點,不寵溺也不懲罰,通過平等自由的方式來培養出孩子自律、有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書中提到,這種方法是,和善而堅定的氛圍。
  • 「做不焦慮的父母」,你的「不焦慮」就是孩子最寶貴的禮物
    然而在二胎的孕期中,越做功課,越發焦慮。她得知很多有名的幼兒園,只招一月生的寶寶,並且一年只招10個。二寶還沒出生,已經沒有機會入這樣的名校了,這不是輸在了起跑線,而是已經沒有了起跑線。現如今的父母越來越重視對子女的撫養和教育,時常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焦慮。就像寶媽Irene一樣,因為自己焦慮,二寶就要超前做訓練,她的焦慮會促使孩子也跟著焦慮起來,讓整個家庭亂成了一鍋粥。
  • 孩子厭學,學習成績差?《不管教的勇氣》帶你走出教育焦慮的情緒
    最近在看一本書叫《不管教的勇氣》,其中,「不管教」的理念和戴建業老師的觀點如出一轍。這本書的作者是日本哲學家岸見一郎,在同樣受儒家文化環境薰陶的背景下,我們的家庭面臨共同的問題——「教育焦慮」。當孩子對你說要好好學習的時候,你是無條件地信任孩子?還是看到孩子真的在好好學習,作為交換條件,才開始信任孩子的?相信大多數父母都是後者,一旦看到孩子沒有好好學習,父母馬上會質疑孩子:「不是你說要好好學習嗎?現在又不學了,真讓人失望,說話不算數!」無法做到始終如一地信賴孩子。
  • 家長如何輔導孩子學習 輔導孩子學習的技巧
    如何輔導孩子學習是件家長感到頭疼的事,教導好孩子學習不僅是學校老師的責任,更是家長不可推卸的責任。以下給家長介紹輔導孩子學習的技巧,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輔導孩子學習主要從兩方面下手,孩子的學習動力和學習習慣。孩子有了學習的動力,他才不會排斥學習,厭倦學習。
  • 父母如何幫孩子找到學習動力,重新點燃孩子的學習熱情?
    並且強調了,只有當父母發自內心且無條件地接納孩子,並且耐心陪伴及等待孩子從「逃避」的洞穴中走出來,孩子才能夠真正感受到父母的信任和愛,才有足夠的動力和信心迎難而上,重新回歸到正常的學習以及生活中;那麼,針對思維觀念錯誤,有矛盾、逆反、逃避心理的厭學孩子,父母應該如何幫孩子重新找到學習的動力,以及點燃孩子學習的熱情呢
  • 《讓孩子遠離焦慮》讓孩子走出焦慮,唯有父母引導
    不愛說話、情緒差、膽小怕事、注意力不集中,如果父母沒有注意到這項表現是由於焦慮引起的,孩子可能在成長道路上受其困擾,身心無比疲憊。如果父母了解了焦慮形成的原理及相應的解決措施,幫助孩子怎麼面對焦慮,從而孩子憑自身能力成功應對,走出焦慮泥潭。
  • 孩子剛上一年級,家長這樣來輔導
    孩子剛上一年級,家長這樣輔導效果好!新學期伊始,許多幼兒園大班的孩子正式步入小學階段,成為一年級學生啦!比起幼兒園,小學一年級可以稱得上變化良多。家長的心態也相應發生變化,再也不敢任由孩子沒心沒肺地玩了。一些年輕的父母開始了手把手的輔導生涯,隨之而來的卻是無盡的煩惱。
  • 家有上學娃:為什麼父母那麼焦慮孩子卻不肯主動學習?
    網友紛紛感慨:再不開學家長就要被逼瘋了,但其實,疫情發生前,輔導作業的各種話題就熱搜不斷,「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輔導作業被氣出心臟病」等等的討論也引起了許多家長的共鳴,疫情只是一個放大鏡,讓家長的焦慮看起來更嚴重。
  • 《孩子:挑戰》:這本書改變傳統思路,引導你成為孩子的合作者
    為了寫成這本書,四十年時間裡作者跟數百個家庭保持聯繫,觀察這些家庭的孩子,記錄父母跟孩子之間的互動,從而得到兒童心理和行為的第一手資料。書中提到的方法經過家庭關係諮詢中心的實驗、研究、考證,非常具有參考價值。很慶幸在女兒一歲的時候遇到這本書,書中提到的解碼孩子的行為、民主與平等、鼓勵與尊重對我育兒理念的啟發非常大。
  • 孩子出現「分離焦慮」,父母應該怎麼辦?4招幫助孩子排解焦慮
    都說孩子依賴父母,其實時間久了,父母也會依賴孩子,儘管照顧孩子很辛苦,但是當自己要離開孩子的時候,會感到特別不舍,尤其是看到孩子哭著鬧著不讓父母離開,父母會感到很心疼。孩子不讓父母出門,其實是「分離焦慮」在作怪,幾乎所有的小寶寶都會產生這種焦慮,父母面對這種情況時,要妥善處理,否則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 孩子出現「分離焦慮」,父母應該怎麼辦?4招幫助孩子排解焦慮
    都說孩子依賴父母,其實時間久了,父母也會依賴孩子,儘管照顧孩子很辛苦,但是當自己要離開孩子的時候,會感到特別不舍,尤其是看到孩子哭著鬧著不讓父母離開,父母會感到很心疼。孩子不讓父母出門,其實是「分離焦慮」在作怪,幾乎所有的小寶寶都會產生這種焦慮,父母面對這種情況時,要妥善處理,否則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 輔導孩子作業被氣得腦出血,住院後又抑鬱,為人父母一定要內心強大
    父母的焦慮鬱悶是對孩子的第二次傷害,孩子除了承受高考失利的壓力外,孩子內心還充滿了深深的愧疚感和負罪感,孩子會認為如果我考得好,也許爸爸就不會生病住院,也不會抑鬱。孩子才會有安全感,才會有自信、有勇氣面對人生中的各個挫折磨難。當孩子遇到困難時,父母沒有責罵、沒有焦慮,而是陪著孩子一起面對困難,一起想辦法解決這個難題,那這個困難就不會成為孩子人生路上的阻礙,孩子就會慢慢變得強大,就會飛得更高更遠。
  • 這樣輔導孩子寫作業,孩子成績提升得快
    你家孩子是否有這樣的言行:不願意寫作業,寫作業效率低下、馬虎大意、做著不審核題目做後又不檢查……這些問題普遍存在我們生活中,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江湖,孩子學習問題也是一樣的!面對孩子輔導問題,家長該如何出手輔導孩子寫作業,讓孩子成績快速提升呢?
  • 這10本書,幫你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今天,就為你奉上親子系列書單,讓你和你的孩子成為「鐵磁兒」,也讓你的孩子擁有個人氣息、個人理想的自律!4、你不需要成為完美的父母所有人都是第一次當父母,首先放下自己內心深處的焦慮和恐懼,這是一段漫長的旅程,每個階段都會有未知的困難,也會有未知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