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心經還短的最短佛經,精髓就是4句16字

2020-12-14 今古浮沉

在佛經之中,我們所最熟知的最短佛經,應該是玄奘法師翻譯的《心經》。《心經》260字,可謂字字是法寶,蘊含佛陀的最高智慧。

但《心經》其實並非佛經中最短的經,最短的佛經應該是《佛為海龍王說法印經》。該經算上標點符號,也才247字。《佛為海龍王說法印經》全文如下: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海龍王宮。與大苾芻眾千二百五十人俱。並與眾多菩薩摩訶薩俱。爾時娑竭羅龍王。即從座起。前禮佛足白言。世尊。頗有受持少法得福多不。佛告海龍王。有四殊勝法。若有受持讀誦解了其義。用功雖少獲福甚多。即與讀誦八萬四千法藏。功德無異。云何為四。所謂念誦。諸行無常。一切皆苦。諸法無我。寂滅為樂。龍王當知。是謂四殊勝法。菩薩摩訶薩無盡法智。早證無生。速至圓寂。是故汝等常應念誦。爾時世尊。說是四句法印經時。彼諸聲聞。大菩薩眾。及天龍八部。阿蘇羅揵達婆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佛陀在海龍王宮時,娑竭羅龍王向世尊請教佛法。龍王問世尊有沒有一種修持簡單但是福德巨大的法門。世尊告訴龍王,有一種四殊勝法,若能清淨修持念誦此四殊勝法,等於讀誦八萬四千法藏的功德。這四殊勝法,就是四句法語。

1.諸行無常

有形有相的世間之物,皆是因緣法所生,處於不斷的遷流變化之中,生住異滅。過去存在的,現在必然發生了變化;現在存在的,在未來必然會消亡。有為之法,如夢幻泡影,無常性、無自性,故曰「諸行無常」。

2.一切皆苦

有為法中一切生住異滅的現象,其本質都是苦。拿人生而言,生老病死,這是不可避免的最基本的苦。七情六慾之苦,求不得苦,愛別離之苦,都是人生的大苦。對於未知世界產生的恐懼,因缺乏智慧而造成的誤解、傷害等等,皆是人生之苦。當深入微細的思維之中,會發現苦是無處不在的,苦是有為法的本質。

3.諸法無我

世間的一切,包括我們的身體在內,都在因緣所生法的作用下不斷生住異滅。它們沒有自性,其本質是假象。因此,永遠不要認為那個色身就是「我」。一切法門,皆以「無我」證入。

4.寂滅為樂

既然有為法皆是苦,脫離有為法,證入無為法,才能斷苦。無為法就是熄滅妄心,視世間的一切為「諸相非相」,回歸真心,入於寂靜,照見佛性,才能得到永恆的法樂。

若是要積累福德資糧,簡單而快速的方法,莫如常清淨受持佛陀所宣說的「四殊勝法」。

相關焦點

  • 王勃寫下一詩,無一「愁」字卻句句寫愁,短短4句扣人心弦
    不過要想將理解透徹王勃這首詩中的愁緒,還需要知道他此次客居蜀地的真實原因。即當年沛王李賢與英王李顯鬥雞,王勃寫了一篇《檄英王雞文》,討伐英王的鬥雞,以此為沛王助興。但這篇文章傳到了唐高宗手中,卻認為王勃意在挑撥離間,便欽命將他逐出了長安。所以王勃客居蜀地實乃無奈之舉,本意也是想借著蜀地山水消解胸中的積憤,但反而卻因蜀地山水增添了不少鄉愁和煩憂。
  • 史上最經典的一首「除夕詩」,短短4句,卻包含了3種風俗
    過年是中華民族最大最重要的節日,自古以來,無數文人墨客都在除夕之夜寫下了膾炙人口的詩篇。在這些詩詞中,最經典的莫過於王安石的《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首詩只有短短4句,可是卻包含了3種風俗,讓人感受到了濃濃的年味。詩歌的作者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這首《元日》是他最出名,流傳最廣的一首詩。在寫這首詩的前一年,王安石當上了參知政事,也就是副宰相。
  • 比心陪練迎來火爆抖音的短視頻紅人——咬米的入駐
    QuestMobile發布的專題報告中顯示,王者榮耀、和平精英的用戶規模在今年春節假期期間迎來了30%以上增長,王者榮耀單日流水峰值更是超過20億,在大潮之下,遊戲生態裡愈來愈主流的明星平臺——比心陪練APP不僅掀起遊戲陪練熱度,更吸引了眾多抖音、快手等平臺的明星主播的關注。為了讓粉絲在特殊時期能愉快地宅在家,眾多明星紅人入駐比心陪練平臺,接單陪玩,陪粉絲一起宅,一起打遊戲!
  • 佛經的開頭,用的全是這4個字,其中有什麼深意嗎?
    阿難是佛弟子當中記憶最好的,號稱記憶第一,因此這句話是阿難用以表明自己是佛講經時在場者的身份的,其意思為:這件事是真實的,經書所記載的都是佛當時所講內容。也是佛經的「經印」,因此這4個字非常重要的。「如是」即如實,「我聞」即我知。如是,有兩層意思:一為我所見聞的事實之如是,二為我所悟見的真實之如是。
  • 北宋一位不知名詩人,卻寫出著名的愛情詩,短短4句道盡夫妻情深
    如孔平仲的《寄內》一詩,就通過以景抒情的手法,在短短的4句裡,道盡了夫妻情深,歷來深受稱道。《寄內》是孔平仲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它寫於公元1093年,也就是宋哲宗元祐八年,孔平仲被惠州別駕途中。「寄內」中的內,就是內人,妻子的意思。顧名思義,這首詩就是孔平仲寄給妻子的類似家信一樣的詩。
  • 這部佛經出自中國,經名就有32個字,堪稱經典之作
    在諸多佛教經典中,有這樣一部佛經,光經名就有20個字,這部佛經就是著名的《楞嚴經》。楞嚴經歷經千辛萬苦才來到中國,實屬不易,楞嚴經是這部佛經經名的簡稱,而它的全名則是:《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 李賀只活了27年,卻寫一首千古名詩,短短4句,被後人流傳千年
    歷史上記載的詩人很多,名垂千古的詩人更是數不勝數,但相比李白、蘇軾他們這些偉人來說,我最喜歡的就是詩鬼李賀,但比較可惜的是,李賀只活了27年。李賀生命短暫,經歷坎坷。他是唐宗室後裔,但其家族早已失去了王室的顯赫地位,是一個沒落的「王孫」。
  • 杜牧的這首詩,短短4句,堪稱誇人典範!
    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之句。再如唐代大詩人李白,曾為了誇楊貴妃好看,寫下了著名的「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當然,諸如此類詩歌作品,不勝枚舉。本文就讓我們通過晚唐詩人杜牧的一首《贈別·其一》,來具體看看文人怎樣浪漫的誇女生好看?
  • 他名不見經傳,卻寫出著名的中秋詩,短短4句令人拍案叫絕
    因此,它只有短短4句,卻令人拍案叫絕。《中秋對月》無雲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盤上海涯。直到天頭天盡處,不曾私照一人家。雖然曹松這裡寫得非常明快,僅僅是描寫了中秋時的景色和人們爭相賞月的情景,但是字裡行間已經委婉曲折地表露了一種望月思親的情懷在其中。然後,我們再來看這首詩的後兩句「直到天頭天盡處,不曾私照一人家」,它的意思是說,中秋月的光輝,一直照到了天和地的盡頭,它從來都不曾只為一家人放光明的啊。「天頭天盡」,即天和地的盡頭,古人認為天圓地方,天和地都是有著盡頭的。
  • 很適合夏天讀的一首詩,短短4句,便能讓你清涼一夏
    顧名思義,高駢這首詩,寫的就是夏天山亭的風光。相比較我們現在能以風扇、空調等方法去面對夏天的熱情,古人就要單一的多了,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所謂的「心靜自然涼」。所以在關於夏天的詩詞中,作者普遍會描繪出一種夏天的悠閒與寧靜,《山亭夏日》便是如此。同時它也表達了高駢對夏天風光的熱愛和讚美之情。而對於我們而言,細細品讀這首詩,能讓你清涼一夏。
  • 李商隱詩中的深秋月色,短短4句,便美得令人心醉!
    《誠齋詩話》載:五七字絕句最少而最難工,雖作者亦難得四句全好者,晚唐人與介甫最工於此。如李義山「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裡鬥嬋娟」,佳句也。總的來說,李商隱詩中的深秋月色,短短4句,便美得令人心醉。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劉禹錫的思鄉詩,短短4句把傷感寫到極致,凡是獨在他鄉的人都懂
    而且,他的被貶也並不是只是一次,相反,他是經常性的被貶,而且,被貶的地方還一次要比一次偏遠,在被貶的過程中還會繼續被加貶,這真的是換做任何一個人都無法忍受的,好在他不是別人,他是劉禹錫。但就算是他,其實心中也是不好過的,在被貶的這些年,他寫下了很多思念家鄉的作品,而今天為大家推薦的就是一篇他在被貶期間所寫下的詩,在這首詩文之中,他將自己羈旅的艱辛與對家鄉的思念寫得淋漓盡致,無比感人。秋風引唐代:劉禹錫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
  • 這首唐詩短短4句,20個字,卻抵得上一篇《長恨歌》
    《長恨歌》是《唐詩三百首》中最長的一首詩歌,可是,在《唐詩三百首》中,有這樣一首五言詩,短短四句,20個字,有人說,這一首詩抵得上一篇《長恨歌》。這首詩就是唐代元稹的《行宮》: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長恨歌》共840個字,120句,洋洋灑灑敘述了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愛情故事,表現了唐代由勝轉衰的過程。元稹的這首《行宮》篇幅小,卻以小見大,再現了唐代由勝而衰的過程。短小精悍的篇幅傾訴了宮女無窮的哀怨之情,寄託了詩人深沉的盛衰之感。
  • 唐詩中很正能量的一首詩,短短4句,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人
    用《別董大二首·其二》中的話來說,就是「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要知道唐代有設酒送別的習俗,可高適卻連請朋友喝酒的錢都沒有了。 這方面北宋文學家蘇軾最具典型。而在這首詩中,高適之所以會如此說,便是不希望董大就此淪落。 雖然現在董大的身份尚無法確定,但是有學者認為,董大就是當時著名的琴師董庭蘭。天寶六年春,吏部尚書房琯被貶出朝,門客董庭蘭也被迫離開長安。而這個時候的高適,也正處於不得志,生活貧困的境遇中。
  • 佛教最著名的開經偈,字字精髓,從未被超越!
    讀過佛經的人應該都注意到,在正式讀誦佛經之前,一般會念一些咒,最後念一首開經偈,才開始讀誦佛經。這首佛教流傳甚廣的開經偈只有簡單的4句:「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對於佛經不甚熟悉的人,或許會認為這首短小精湛、智慧甚深的開經偈,必定是佛教的某位高僧大德所作。其實,開經偈的作者,並非高僧大德,而是唐朝的女皇武則天。在80卷浩瀚的大乘經典《華嚴經》翻譯完畢後,武則天閱畢,體會到甚深的法理,法樂無限,於是作了這首流傳千古的佛經開經偈。
  • 最短的一副對聯,只有短短4字,卻道破人間真諦,點醒無數世人
    裡面甚至還可以蘊含道理,而對聯是中國的另一種傳統文化。在史上優秀的對聯有無數,但是這幅堪稱是史上最短的對聯,它總共加起來也就只有四個字,但是裡面蘊含的可都是道理。對聯也稱作是楹聯,因為在古代的時候會懸掛在樓堂宅殿的楹柱。裡面要求的是對仗工整,平仄協調,並且字數還有結構相同。
  • 精髓在於1個角度,技巧只有4個字!
    其實很簡單,精髓在於1個角度,技巧只有4個字。角度是遊記作文的切入點。遊記作文不是旅遊攻略,面面俱到反而有種眼花繚亂的感覺,所以需要選取一個合適的角度,呈現這篇遊記作文的精髓。國慶出遊,不外乎這三類地方:風景美如畫的大自然、人文氣息濃厚的古城古鎮、充滿現代化的大都市。
  • 「時間最短」的4首歌,李榮浩《貝貝》4秒不算啥,而它就2秒!
    平時沒事的時候,相信很多小夥伴都會聽歌放鬆自己,確實,一首好的音樂,往往能給我們帶來更加愉悅的心情,而對於一首歌,一般來說,歌曲時長大概會在3分鐘左右,某些純音樂或串燒歌曲,時間可能會相對長點,但也有例外,就讓我們來看看,「時間最短」的4首歌,李榮浩《貝貝》4秒不算啥,而它就2秒!
  • 佛經裡最容易念錯的10個字,你念對了幾個?
    它們是梵文的音譯,表示對佛及菩薩的尊敬或皈依,佛經中讀為「namo」,而不讀「nanwu」。這個詞也經常出現在一些佛、菩薩的名號之前,其意譯為「大」。如佛的十大弟子之一的「摩訶迦葉」,就是指「大迦葉」。又如佛教天台宗的經典《摩訶止觀》,漢語就是「大止觀」。其中的「訶」字不讀ke,而讀he。這兩個字經常和「波羅蜜」連用,而成為「般若波羅蜜」。
  • 濟南杜秀國寶秀《華嚴經》:字,我是用血寫的
    在電視劇中,「刺血寫經」的橋段經常出現,在山東省圖書館的珍藏古籍中,也有這樣一部歷經風霜雨雪的《華嚴經》經文,也是魯圖的「鎮館之寶」。據山東省圖書館歷史文獻部杜雲虹主任介紹,山東省圖書館的古籍從大明湖分館搬到了新的二環路圖書館,在整理圖書館的過程中,發現了血淋淋的佛經。《華嚴經》的全名是《大方廣佛華嚴經》,也稱為《雜華經》,他是佛教的著名經典,被稱為「經中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