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實行等級賦分模式,如同「田忌賽馬」,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組合,選擇一群適合自己的對手,其實比提升自己的能力還重要,正所謂「選擇比努力重要」,在某個特定的環境下,這種說法是對的。
在選科時,有人建議:選擇物理最好選化學,選擇歷史最好不選化學。這個建議有沒有道理呢?高三老師給大家一起分析一下:
第一,選擇物理,為什麼最好選擇化學?
這是從專業覆蓋面上來講的,選擇物理+化學組合,基本上可以涵蓋所有的理工科專業了,你不用為高考報考時的專業限制所困擾,無論是熱門的專業,比如計算機、人工智慧,還是相對冷門的專業,比如化工材料,都可以報考,多數的醫學專業,也是沒有問題的,當然,也有部分醫學專業要求必選化學和生物。
第二, 選擇物理,必選化學嗎?
這個不一定了!因為物理和化學,是公認的學霸組合,高中生能同時學好物理和化學的學生,其實並不多,在新高考模式下,涉及賦分,就更加要謹慎了。
在「3+3」模式的地區,物理和化學都是賦分的,這基本上都是「尖子生互掐」,如果你不是頂尖的學霸,就要謹慎,這兩科不僅難,而且得分可能會更低:如果是「3+1+2」模式的地區,物理賦分,化學不賦分,一定程度上保護了選擇物理的同學,但是選擇化學同樣可能會出現「尖子生互掐」,導致中等生成為「炮灰」。如果你不是鍾情於化工、材料、醫學、製藥等專業,如果你不是頂尖學霸,儘量不要物理和化學同時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