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藥、不打針、不上環、不戴套,利用人體的自然規律,就可以輕鬆避孕。」所謂的「自然避孕法」是不是真的靠譜呢?
其實有時候,你眼裡的安全可靠,還需要打上一個雙引號,讓我們來撥開迷霧,幫您走出自然避孕法中的一些誤區。
「安全期」安全嗎?
婦女排卵通常在下次月經來潮前的14天,排卵的前5天至後4天為易受孕期(俗稱「危險期」),其餘時間為不易受孕期(俗稱「安全期」)。「安全期」避孕就是通過避免在「危險期」內進行性生活而實現避孕。其實較為科學的安全期計算方法,應根據以往6—12個月的月經周期來確定平均周期天數,從而預算下次月經來潮日,將下次月經來潮日減14天,即假定排卵日,假定排卵日的前5天和後4天(總共10天)即「危險期」。若婦女的月經周期十分規律,也可以根據以往月經周期平均天數,來預測下次月經來潮日。
安全期避孕不僅實施起來會遇到很多麻煩,最終的效果也並不理想,雖說女性的排卵是有一定規律可循的,但現實中採用「安全期」避孕而意外懷孕的事例並不少見。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影響女性排卵的因素很多,包括疾病、情緒緊張、外界環境變化等,對於本來月經就不十分規律的婦女,則排卵日更難預算。所以說,「安全期」避孕其實並不十分安全。
堅持哺乳可以避孕?
產後的新媽媽都很關注,是不是堅持母乳餵養,並且沒有月經來潮,就不用採取避孕措施了呢?其實,哺乳本身不能作為一種正式的避孕方法。
從理論上講,哺乳閉經避孕法是一種經科學研究和臨床試驗發展起來的、能在一段時間內使用的避孕方法。但是一定要嚴格做到以下三點哦!產後6個月內,純母乳餵養(或幾乎純母乳餵養),月經尚未恢復。
統計數據表明,如果嚴格做到以上三點,意外妊娠的可能性在2%以下。因此,使用哺乳閉經避孕法的媽媽千萬不要掉以輕心,一定要選擇適合特殊時期的避孕方法。
測體溫、比林斯?
有研究者發現,女性的排卵與體溫以及宮頸黏液的分泌之間存在著聯繫,由此發展為測量體溫、觀察宮頸黏液狀態(比林斯法)的自然避孕方法,這兩種方法較「安全期」更可靠。然而,這兩種發法對觀測與記錄有著較高的要求,如需繪製表格、堅持每天測量、記錄體溫;或掌握辨別宮頸黏液知識並堅持觀測。而且,這兩種方法的可靠性也可會因生理狀況改變而受到影響。
「體外射精」很可靠?
「體外射精」又稱性交中斷避孕法,是一種幾千年前就開始使用的自然避孕法。和許多能增加宮頸黏液黏稠度的避孕藥物,或最簡單的保險套一樣,這種方法也旨在避免精子與卵子的「親密接觸」。
然而,體外射精法除對男方有一定要求外,還有一個最大的「理論漏洞」,那就是男性的前列腺液中也可能帶有少量精子。而男性性興奮期間,會排出前列腺液。所以說,即使最終在體外射精,但可能之前已有少量精子進入女性體內,導致受孕。
避孕要「靠譜」還要靠常規避孕措施
以上談及的幾種自然避孕方法,即使能正確掌握使用,與常規避孕藥具相比,其避孕有效率還是很低的。恐怕只能作為「臨時」、「應急」之選,不宜作為常規避孕方法。因此,不要麻痺大意,還是趕快去選擇適合自己的避孕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