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簡史這本書就算你沒有看過,但相信你一定不會陌生。這本書是當代偉大物理學家霍金最負盛名的作品,這是一本科普書籍,旨在讓大眾了解我們生活的這個宇宙,雖然霍金先生已經在書中用深入淺出的方法把宇宙科普給大家了。但這本書還是被無數讀者稱為讀不來的暢銷書,甚至有雜誌認為世界上只有九個人能讀懂時間簡史,不過大家也不用緊張,其實只要我們肯下功夫理解一部分內容還是沒有問題的。
《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主要講述了宇宙,黑洞,時空,以及當前的一些物理學前沿知識,書的第一張宇宙圖像呈現了人類對宇宙認知的發展歷程,同時引出了宇宙研究的最新問題和方向,可謂數全書的總綱領,拋開神話宗教和清奇的腦洞,人們對宇宙真正意義上比較理性的認識是從亞里斯多德開始的。這個中產階級知識分子在他的霸氣著作論天中,首次證明了地球是個球而不是平板,現代的科學家主要用到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兩個理論來描述宇宙,廣義相對論描述引力和宇宙的大尺度結構,而量子力學則處理著極小的尺度,然而可惜的是這兩個理論不是相互協調的,他們不可能都對,所以當代物理學一個主要的努力以及這本書的主題都是在尋求著將這兩者合併在一起的新理論,量子引力論,從而完整的描述宇宙,目前公認的宇宙起源是奇點爆炸,奇點是宇宙爆炸之前宇宙存在的一種形式,能量極大,沒有固定的形狀和體積,是一種不可思議的存在,還有一類比較著名的起點就是黑洞裡的奇點,黑洞主要由超大的恆星就是那種一般大過太陽幾十倍的那種恆星衰老所形成的,恆星的外殼極大,質量極重,因此產生強大的引力使自己向內部塌縮,但由於核內物質燃燒釋放能量,兩者得以保持平衡,這是正常狀態下的恆星。只是隨著時間推移和內燃料逐漸消耗,又沒有補給平衡,就無法維持了品味,佔上風恆星向內部塌縮開始對周圍的一切物質是展開吸星大法,並且隨著它吸的物質越多它的質量也就越大,功力越強,如此的循環,最終他成為了一個黑洞!甚至連光都無法逃脫它的魔掌。
而奇點就是該恆星塌縮至可能為零體積的狀態。而它包含在這個黑洞區域的內部,但是作者霍金卻說,黑洞其實並不是那麼黑的,我們認為黑洞會使得一切進入它的物體,都無法逃脫,可實際上霍金證明了黑洞也會緩慢的釋放其能量,因為黑洞內部有一個比其周圍高一些的溫度,而依照物理學原理一切比其周圍溫度高的物體都要釋放出熱量,黑洞也不例外,這便是霍金輻射,也即黑洞輻射。而黑洞輻射理論就是霍金將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結合的一個產物,我們的宇宙為什麼會是現在這個樣子,而未來又將會如何呢?也許這些問題的答案就在量子引力論中,只是目前這個理論研究還並未完成,除了黑洞,相信大家最感興趣的另一個內容,可能就是時間旅行了,畢竟咱們關於時空穿梭的影視劇可都沒少看,霍金在時間簡史中就提到了三種理論上可行的時間旅行方式,超光速旅行,逆時旅行和時空捲曲。
目前前景最好的那是時空捲曲,也即蟲洞,從理論上講,蟲洞是可以讓兩個相距很遠的空間瞬間接近,如同海上的漩渦可以讓局部的水面和海地很近一般。但是蟲洞也和漩渦一樣,還不穩定,目前為止,人們並沒有確切的證據證明蟲洞的存在,而人們對於時間旅行如此的熱衷,究其本質,恐怕還是對於死亡的恐懼引起,我們總希望改變過去,於志偉來,從死來對抗著絕望的最終歸宿,對此霍金勇說,如果時間旅行真的得以實現,我們就一定要像影片中的主人公一樣不能改變客觀的現實,否則它將在宇宙定律上不成立雖然這個消息有點讓人沮喪,但如果我們可以隨心所欲的穿越時空,結果或許會更糟,宇宙誕生於無窮大的壓力之下,生命始於蠻荒,世界在孤獨中演化,熵增的混亂才是唯一真理,我們的幸福快樂從來都是轉瞬即逝的,還有永遠的憧憬,但不要指望著永遠擁有,這便是科學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