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那年十七八,我們在讀這些詩

2020-12-25 尋妖閣

「子所言者,其人與骨皆已朽矣,獨其言在耳。」斯人已去,留下不朽的詩篇,不僅承載著詩人們一生的重量。就連閱讀過他們詩篇的我們,也在這詩詞字句間留下了些的回憶,時光荏苒, 卻無法將其抹去。每每讀之,那些深藏的記憶,便如浪翻湧。那年十七八歲,我們在讀這些詩。

古風插圖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採採,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遊從之,宛在水中沚。——佚名《蒹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攜來百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毛澤東《沁園春·長沙》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裡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柳永《雨霖鈴·寒蟬悽切》

《蒹葭》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李商隱《夜雨寄北》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淵明《飲酒·其五》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張養浩《山坡羊·潼關懷古》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四》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李白《登金陵鳳凰臺》

《沁園春·長沙》

楚天千裡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裡,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杆處,正恁凝愁!——柳永《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杜甫《月夜》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甫吟》。——杜甫《登樓》燎沉香,消溽暑。鳥雀呼晴,侵曉窺簷語。葉上初陽幹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故鄉遙,何日去。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五月漁郎相憶否。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周邦彥《蘇幕遮·燎沉香》

《山坡羊·潼關懷古》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秦觀《踏莎行·郴州旅舍》痴兒了卻公家事,快閣東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為佳人絕,青眼聊因美酒橫。萬裡歸船弄長笛,此心吾與白鷗盟。——黃庭堅《登快閣》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王維《終南山》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杜牧《過華清宮絕句三首·其一》夕陽下,酒旆閒,兩三航未曾著岸。落花水香茅舍晚,斷橋頭賣魚人散。——馬致遠《壽陽曲·遠浦帆歸》鷲翎金僕姑,燕尾繡蝥弧。獨立揚新令,千營共一呼。——盧綸《和張僕射塞下曲·其一》

《飲酒·其五》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雲霞明滅或可睹。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龍吟殷巖泉,慄深林兮驚層巔。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開。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

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月夜》

白居易《琵琶行/琵琶引》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么》。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

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

鈿頭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汙。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閒度。

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幹。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

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住近湓江地低溼,黃蘆苦竹繞宅生。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

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

悽悽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溼。

相關焦點

  • 蘇軾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竟然是「抄」李白的......
    提起蘇軾的名句,「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一定會榜上有名。這句詞作為《水調歌頭》的首句,氣勢不凡。可是,你知道嗎?這句詞是「抄襲」李白的。李白有一首望月詩,首句就是問句,千古稱奇,連日本學者讀了都說好,大文豪蘇軾更是從這一句中得到啟發,寫下「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千古名句。
  •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蘇軾的這句詞,原來是「抄」李白的!
    提起蘇軾的名句,「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一定會榜上有名。這句詞作為《水調歌頭》的首句,氣勢不凡。
  •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蘇軾的這句詞,原來是「抄」李白的
    提起蘇軾的名句,「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一定會榜上有名。這句詞作為《水調歌頭》的首句,氣勢不凡。可是,你知道嗎?這句詞是「抄襲」李白的。李白有一首望月詩,首句就是問句,千古稱奇,連日本學者讀了都說好,大文豪蘇軾更是從這一句中得到啟發,寫下「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千古名句。這首詩就是李太白的《把酒問月》。
  •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又是一年中秋,平日裡忙亂的心終於能夠靜下來,想看看明月想到自己孤家寡人這麼多年,不覺興盡悲來,吟詩一首「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才發現蘇軾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寫了。我小時候,過中秋懵然無知。現代城市裡有看月亮習慣的人,少。到中秋,一家人吃月餅,上陽臺或院子裡看看月亮,「哇好圓啊!」後來工作到了外地,逢中秋前,接媽媽電話,中秋回家;回去了,也仍是如此:一桌宴席,吃月餅,看月亮。
  • 蘇軾流芳千古的詩詞: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 「把酒問青天」的蘇軾,酒量到底有多大?
    說到蘇軾,我們可以馬上想到他的詩詞「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那麼「把酒問青天」的蘇軾酒量到底如何呢?蘇軾堪稱史上最傑出的小酒量大詩人。《飲湖上初晴後雨》、《望湖樓醉書》……光是看這些詩題,就知道蘇軾是會飲酒的,而且漸漸有了酒癮。他在《答李邦直》中寫道:「徑飲不覺醉,欲和先昏疲。」蘇軾也與親人飲酒,蘇軾所作《遊白水書付過》記他與兒子蘇過飲酒,在夜遊之後,他們「到家二鼓,復與過飲酒,食餘甘煮菜」。
  • 少女粉裙裝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少女粉裙裝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粉色,是很多女生喜歡的顏色。女生喜歡粉色大概是因為粉色是女性化的象徵,這麼美好的顏色,喜歡它是多么正常的現象。而粉色穿搭,給人一種可愛的少女感。大多數女孩穿粉色系的裙裝或是衣服,都是很好看的,給人一種清純可愛的形象。
  • 「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和「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啥關係
    既然這裡把整首詞的題目和內容都寫了出來,自然也就很清楚和宋詞「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之間的關係了。那就是,兩首作品都是以「水調歌頭」為詞牌名,所有內容都是在此基礎上揮灑而成的。但是,仔細品讀這兩首詩詞的內容和情感表達,我們會發現,這兩者之間存在相當大的差異。蘇軾的「水調歌頭」抒發的思念之情,在「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的自憐之後,蘇軾稍顯傷感地寫出了「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的表達,全詞透著濃濃的感傷氣息。
  • 「把酒問青天」的蘇軾,酒量其實很一般?
    說到蘇軾,我們可以馬上想到他的詩詞「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那麼「把酒問青天」的蘇軾酒量到底如何呢
  • 041期 | 「把酒問青天」的蘇軾,酒量其實很一般?
    說到蘇軾,我們可以馬上想到他的詩詞「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那麼「把酒問青天」的蘇軾酒量到底如何呢?蘇軾堪稱史上最傑出的小酒量大詩人。《飲湖上初晴後雨》、《望湖樓醉書》……光是看這些詩題,就知道蘇軾是會飲酒的,而且漸漸有了酒癮。他在《答李邦直》中寫道:「徑飲不覺醉,欲和先昏疲。」蘇軾也與親人飲酒,蘇軾所作《遊白水書付過》記他與兒子蘇過飲酒,在夜遊之後,他們「到家二鼓,復與過飲酒,食餘甘煮菜」。
  • 中秋佳節,重溫一下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宋·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 【經典品讀】李白: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此詩作年難定。根據《把酒問月》題下自注,此詩是作者應友人之請而作的。有人認為作於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
  •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全文與翻譯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 李白這首詩意境高遠,更是啟發蘇軾寫下《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李白的這首《把酒問月·故人賈淳令予問之》,也是他眾多作品最有意境的一首詩,同時他的這首詩更是啟發蘇軾寫下《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這首千古名篇,所以說文人與文人之間,文學與文學之間在某些方面,應當說都是有著共同之處。
  • 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賞析
    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其在中秋之夜所作的詞。當時蘇軾因為與當權的變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見不同,輾轉在各地為官。因此在宋神宗熙寧九年的中秋,詩人依舊不能與胞弟蘇轍團聚。詞人面對一輪明月,心潮起伏,於是乘酒興正酣,揮筆寫下了這首名篇。
  • 「把酒問青天」,問出深摯家國情懷
    用豪壯情調書寫胸中塊壘《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名篇之一。全詞意境闊大、風格豪邁,行雲流水般的鋪陳中蘊含深深的家國情懷,千百年來為人們所反覆吟詠、不斷傳誦。清代詞評家胡仔在《苕溪漁隱叢話》中評價:「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餘詞盡廢。」望月懷遠的文化傳統,早已根植在國人的文化生活與精神世界中。
  • 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全文直譯和深解)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作者:蘇軾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名詩詞解讀譯文: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 李白蘇軾最具代表性的明月詩詞,開頭一樣,落腳不同
    被稱為「謫仙人」的李白,對觸不可及的明月星辰有著嚮往,面對著天上一輪月亮,他也用詩抒發著他對月的思考,這種思想集中體現在他的一首《把酒問月》裡;而蘇軾,也曾設想自己前生是月中人,因而在他最有名的明月詩詞《明月幾時有》裡,亦有「乘風歸去」的感嘆。
  • 李白的《把酒問月》,展現了作者曠達博大的胸襟和飄逸瀟灑的性格
    《把酒問月》李白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裡。這首詩是李白應友人之請而作的詠月抒懷詩。詩人從各個層面描繪明月的孤高形象,縱橫恣肆,風流自賞,此詩也可看做李白的自我寫照。全詩通過對海天、明月等景象的描繪以及對時光流逝、人生苦短的慨嘆,展現了詩人的曠達胸襟及其瀟灑個性。
  • 詩話中秋:有你的地方才是家:「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中秋節有很多名稱,如「秋節」、「八月節」、「八月會」、「團圓節」、「女兒節」、「月節」、「月夕」、「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始於在唐朝,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同時,中秋節還流傳到鄰近的韓國、朝鮮、日本和越南等國家,成為一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重要節日。從眾多的名稱裡可以看出,中秋節有一個很浪漫的因素--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