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6年手繪千餘幅漫畫 每天用畫和患者溝通(圖)

2020-12-22 中國新聞網

  周偉力畫的手術過程圖。

  記者 吳雯芳 實習生 李晶晶 肖葉舟 通訊員 唐夢輝 王澤芳 長沙報導

  戴著一副眼鏡,白白淨淨,說話很慢,走路卻飛快,如果不是身上的白大褂,他還真像一個漫畫家。實際上,長沙市第三醫院骨科名醫工作室副主任醫師周偉力,也是醫院裡有名的「漫畫家」:6年從醫生涯裡,他手繪千餘幅漫畫,畫的都是一種東西——骨頭,而他的「讀者」就是他的患者。

  用畫骨頭的方式打消患者疑慮

  7月31日,長沙市第三醫院骨科名醫工作室,周偉力正與一位因骨折即將進行手術的患者侯先生進行術前溝通,家屬在一旁也聽得很認真,他們被周偉力手裡拿著的一份示意圖吸引。

  這是周偉力剛剛手繪的一塊脛骨圖。「你的脛骨平臺骨折,骨折後需要切開復位。」他指著圖示的部位,並做了一個切開的動作,「然後我們要用鋼板、螺釘,在這裡進行內固定。」病床上的侯先生一開始有些似懂非懂,但邊看著畫邊聽醫生講解,他最後欣然接受了醫生的手術方案建議。

  7月18號,因為一場車禍,侯先生住進了長沙市第三醫院,這是他第一次見到用圖畫方式向患者展示手術過程的醫生。「周醫生的畫很直觀,這樣我就知道我的腿到底是哪裡壞掉了,哪裡需要手術,我挺安心的。」他說。

  幾乎每天,周偉力都會進行多場手術,這樣特殊的溝通形式也幾乎每天都有。他在畫畫時,通常是手邊有什麼紙就用什麼紙,畫完之後就丟掉了,所以能留下來的畫作,多是手術過程中遇到的特殊情況和一些醫學筆記。

  「漫畫這種方式很直觀。」周偉力覺得,在自己能力範圍內提出手術的最優方案,再給病人解釋清楚,可以打消他對醫生做手術的疑慮,減輕對手術的恐懼,「這樣很有意義。」

  7月31日,長沙市第三醫院骨科名醫工作室,周偉力展示他畫的手術過程圖。組圖/記者 陳韻驕

  畫稿標有英文注釋,最複雜要畫半小時

  算起來,36歲的周偉力對繪畫的興趣已長達二十幾年了。「我父親就非常喜歡畫畫,他的畫作較偏中國風,而我喜歡畫漫畫。」周醫生打趣說,喜歡畫畫可能是遺傳,從骨子裡喜歡,「現在我的兒子也喜歡畫畫。」

  在學醫過程中,周偉力遇到難記的病症病狀,也會用這樣的方法加深記憶。直到六年前,長沙市第三醫院骨科名醫工作室主任、主任醫師雷青在看他工作時畫骨頭,才建議他將畫作系統整理,同時還可以應用於臨床。

  這也激發了他的靈感,開始嘗試著在術前花個6、7分鐘將手術方案畫在紙上,然後拿著手繪的手術方案圖跟病人講解。

  身為一名骨科醫生,他最常畫的是骨盆和四肢的手術圖解,「最難畫的是骨盆骨折,因為它的解剖結構在整個人體結構裡是最難的、最複雜的。」畫四肢時可能五分鐘就搞定了,但畫骨盆手術,他要花上半個小時。同時,為了培養自己的英語水平,他還在絕大部分畫稿旁標註好英文注釋,一目了然。

  2016年,周偉力赴美國波士頓Tufts大學醫學中心研修,「在美研修時,一些醫學教學活動和一些手術是禁止拍照的,我就把這些知識全部畫下來。」有一天,老師看到了周偉力的畫,對他很是讚賞。在離開美國時,周偉力還為導師們畫了肖像畫。

  餓肚子吃射線,他從未後悔

  骨科手術動輒就要站四五個小時,巨大工作強度,讓講話慢條斯理的周偉力走起路來卻是飛快。

  有人說骨科醫生就是餓肚子,吃射線,放在周偉力身上一點也不假。在記者採訪時,周偉力才剛走下手術臺,已經過了晌午,他還沒有吃飯。「醫生能不休息就不休息,有時候也沒什麼食慾,午飯也都省掉了。」

  在骨科醫生的話語體系裡,他們稱光線照射稱為「吃線」。「吃線對骨科醫生來說再正常不過,國外的醫生一年吃幾百條射線,我現在算是跟他們看齊吧。」他笑了起來。

  骨科醫生工作壓力大,而他說,自己對於選擇骨科這條路卻從未後悔過,「雖然有時感覺骨科醫生在手術時就是幹體力活,平時又非常累,但在手術成功走下手術臺時,那種成就感是油然而生的。」周偉力說。

  如今,周偉力的繪畫工具變得很「先進」,從水性筆到手機再到繪圖板,但唯一不變的,是每天都要和患者溝通這件事,「看下這幅畫,我們會這樣給你做手術。」

相關焦點

  • 醫生6年手繪千餘幅漫畫 每天用畫和患者溝通
    實際上,長沙市第三醫院骨科名醫工作室副主任醫師周偉力,也是醫院裡有名的「漫畫家」:6年從醫生涯裡,他手繪千餘幅漫畫,畫的都是一種東西——骨頭,而他的「讀者」就是他的患者。  用畫骨頭的方式打消患者疑慮  7月31日,長沙市第三醫院骨科名醫工作室,周偉力正與一位因骨折即將進行手術的患者侯先生進行術前溝通,家屬在一旁也聽得很認真,他們被周偉力手裡拿著的一份示意圖吸引。  這是周偉力剛剛手繪的一塊脛骨圖。「你的脛骨平臺骨折,骨折後需要切開復位。」
  • 骨科"漫畫派"從醫6年手繪千餘漫畫 用"畫骨頭"打消患者疑慮
    實際上,長沙市第三醫院骨科名醫工作室副主任醫師周偉力,也是醫院裡有名的「漫畫家」:6年從醫生涯裡,他手繪千餘幅漫畫,畫的都是一種東西——骨頭,而他的「讀者」就是他的患者。 用畫骨頭的方式打消患者疑慮 7月31日,長沙市第三醫院骨科名醫工作室,周偉力正與一位因骨折即將進行手術的患者侯先生進行術前溝通,家屬在一旁也聽得很認真,他們被周偉力手裡拿著的一份示意圖吸引。 這是周偉力剛剛手繪的一塊脛骨圖。「你的脛骨平臺骨折,骨折後需要切開復位。」
  • 青年醫生手繪解剖圖患者秒懂:手術不怕了
    這不僅是因為他醫術精良,還因為他有一門「獨門絕活」——他可以把人體局部解剖圖、手術操作步驟都用手繪圖一點點畫出來,用來輔助術前談話,使得患者和家屬在術前,就可以通過讀圖,秒懂整個手術過程,打消術前的恐懼和不解,更易配合手術的進行。
  • 學手語繪漫畫印照片 醫生讓聾啞白血病患者展笑顏
    學手語繪漫畫印照片 醫生讓聾啞白血病患者展笑顏發布時間:2018年06月08日 11:46 來源:中新網湖北   中新網湖北新聞6月8日電 (陳菁)「不要怕,好好吃飯,我們在!」7日,武漢大學中南醫院血液科的一間病房裡,醫生們比劃著手語、指著漫畫和聾啞患者田菊花交流。
  • 湖南一聾啞孕婦剖腹產 麻醉師畫漫畫與她溝通
    昨日,華商報記者專訪姚翔,他講述了用漫畫與聾啞孕婦溝通交流的過程,並講述了為什麼不便用文字表述的原因。  對話人物:姚翔,25歲,湖南省榮軍醫院麻醉師  對話背景:遇上聾啞孕婦生小孩,不會手語不好溝通怎麼辦?姚翔選擇用漫畫的形式和她進行溝通,手術成功了。
  • 王蒙御用插畫師:為王蒙著作手繪漫畫約200幅(圖)
    然而2011年她聯繫採訪王蒙時,卻因王蒙太忙而無緣見面。得知吉建芳會畫漫畫,2012年年初,王蒙的秘書彭世團約她畫一幅王蒙年輕時扛麻袋的漫像。「王蒙老師曾在新疆度過16年艱苦歲月,他經常和別人提起,那時自己的體重只有一百斤左右,卻能扛得起二三百斤重的麻袋,並常以此為榮。可惜當時沒有留下照片,於是彭世團讓我試試筆。」當這幅扛麻袋的漫像交到王蒙手裡時,他捧著漫畫樂個不停。
  • ICU護士為患者手繪需求卡方便溝通超暖心
    ­  想喝水,想吃飯,想大便,想關燈,身上癢……都有卡片能搞定­  除文字說明外還配有手繪小漫畫方便溝通­  超暖心!ICU護士為患者手繪需求卡­  「老王,昨天晚上睡得還好嗎?今天表情有點嚴肅啊,是不是沒有休息好?」
  • 西安兒童醫院護士姐姐手繪百幅手術圖 解決患兒及家長疑慮
    在西安市兒童醫院普外科,有一套神秘的漫畫圖集,它不僅解決患兒及家長對外科手術的疑慮,緩解家長緊張焦慮的情緒,而且也有助於小患兒疾病的恢復。它就是醫院護士姐姐利用工作之餘為患兒及家屬手繪的圖集。「畫的實在是太好了,謝謝白衣天使的耐心和愛心陪伴。」「業務能力強!
  • 自貢女醫生手繪Q版漫畫 科普急救知識成「網紅」
    創作中的何瑾 自貢四醫院供圖 黃浩攝影   醫生的本職工作本是救死扶傷,然而自貢市120急救中心的美女醫生何瑾卻「一不小心」,因手繪漫畫成了「網紅」。她結合工作實際手繪Q版漫畫,漫畫中「萌萌噠」的卡通小人生動形象地演繹了如何正確撥打120的步驟、如何做心肺復甦等急救常識,引起了廣大市民的關注,被網友直呼「最美醫生」。
  • 杭州美女醫生畫解剖圖走紅 曾是醫學院學霸
    她接著說,患者的腫塊位置卡的比較深,手術創面相對較大,子宮也只能切掉了。但這種圖片太「重口味」了,一個是發出去不好,另一個也沒法和患者解釋清楚,腫塊有多大,為什麼要切除。這時,她想起了小傅。「我看小傅發在朋友圈的一些圖,她自己畫的,有明星,也有一些小孩的頭像,還有一張圖是畫十二指腸,畫得很生動,印象特別深刻。於是,我找她商量,看能不能畫個示意圖」。
  • 南京兩名甲流患者治癒出院 手繪漫畫感謝(圖)
    與此同時,6名患者的密切接觸者也於當日結束隔離醫學觀察。南京第三例確診病例目前病情穩定,正在等待省級疾控部門的病毒核酸檢測結果。  香港女導遊畫漫畫感謝醫護人員  昨天,南京豔照高照,南山醫院依舊靜謐如常,只是在醫院正門行政區的辦公樓前,掛上了紅色的橫幅,上面寫著「祝賀南京首例輸入性甲型H1N1流感患者康復出院」。
  • 西安16歲少年用四天時間共創作出40幅畫 手繪《花木蘭》在義大利出版
    面向義大利少年兒童 以水墨漫畫講述中國故事   近日,一則名為「16歲少年手繪漫畫在義大利出版」的視頻在網絡上傳播,引起關注。視頻中,一身著白衫的少年正襟危坐在桌前,用毛筆熟練地畫出一幅水墨漫畫,同時,他還展示出了他剛出版不久的水墨漫畫繪本《花木蘭》。視頻發出後,眾多網友紛紛點讚。
  • 手繪成語漫畫走紅 1440幅漫畫幫女兒記住成語
    手繪成語漫畫走紅  手繪成語漫畫走紅,初衷只為幫助女兒背成語。近日,成都爸爸何先生的手繪成語漫畫意外在網上走紅,而這全是因為他7歲的女兒。為幫助7歲女兒完成背誦1440個成語的學習任務,從事土木工作的爸爸想出了用手繪成語漫畫這一招。  何先生根據學習進度,每天提前畫好漫畫來幫助女兒聯想記憶,這趣味性強、簡單好記的漫畫大大激發女兒學習興趣,最終女兒所在班級全班學生都用他的方法完成學習任務。目前,何先生又開始嘗試創作漫畫幫助女兒背誦唐詩。
  • 13歲少女手繪漫畫謝醫護 醫生:這是最好的禮物
    中國江蘇網訊 (記者 孫駿 通訊員 楊炎)近日,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腸病中心張發明主任及團隊成員收到一份特別的禮物:6幅漫畫。畫作出自一位13歲的小姑娘,她是腸病中心的小病人,治療期間小姑娘為幫她治療的醫護們每人畫了一幅卡通形象漫畫。收到漫畫的那一刻,醫生護士們滿心激動,張發明主任說這是他收到的最好的禮物。
  • 有圖有真相 湖北襄陽一醫生42年手繪上萬張病情"明白圖"
    新華社武漢3月16日電(記者袁志國)醫生講解病情的時候,病人似懂非懂,怎麼辦?湖北襄陽市第一人民醫院醫生聶繼光的答案是:有圖有真相。從醫42年,他堅持手繪上萬張病情示意圖,給病人講解得明明白白。聶醫生今年63歲,是醫院普外科肝膽胃腸專科的副主任醫師。
  • 4年手繪500幅中草藥圖,她用畫筆告訴你中藥有多美
    導讀:中藥有多美,她用畫筆告訴你~跟著小編一起來欣賞吧~ 「別人家老師」系列再添新成員 近日,在陝西鹹陽 教師李蕊用四年時間 手繪500幅草藥 將書本上原本不好理解的中草藥材
  • 暖心美小護手繪卡通畫輕鬆宣教醫療知識
    龍頭新聞訊(記者 霍營 文/攝)第一次去醫院住院手術,很多患者可能都會感到焦慮、緊張,在哈爾濱市一院普外三病房,暖心的美小護張爽通過一幅幅手繪卡通畫,為住院患者輕鬆宣教醫療知識,緩解術前的焦慮、緊張,近日她因此收穫了不少患者的點讚。
  • 醫生為老人特製了14幅「寶寶識圖卡」 - 寧波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14幅場景圖。    本報訊(記者陳敏 通訊員 姚璐璐)即將動手術的中風患者既不會說話,又不會寫字,怎麼溝通?萬一手術中出現身體不適,又該如何及時告知醫生?浙江大學明州醫院泌尿外科的醫生想出一記妙招,參考「寶寶識圖卡」,為老人畫了14幅場景圖,老人只需用手指點點圖,醫生就能明白。    這14幅場景圖一經傳出,暖到了許多患者。    75歲的薛老伯是鄞江人,兩年前腦出血術後就留下了說不出話的後遺症,老人不識字,和家裡人溝通只能靠邊比劃邊發出單音節字。
  • 播下愛的種子 暖心媽媽繪500餘幅漫畫記錄6歲女兒成長
    中新網太原12月25日電 題:播下愛的種子 暖心媽媽繪500餘幅漫畫記錄6歲女兒成長  作者 高瑞峰  「你的成長,我不會缺席。」25日,山西省太原市,「80後」暖心媽媽王雲霞向記者展示了厚厚的5本育兒畫本。自孕期起,她堅持手繪,用500餘幅原創漫畫,記錄了6歲女兒的成長軌跡。
  • 醫生節最好的禮物! 患者家屬手繪漫畫送給主治醫生
    醫生用心對待患者,患者用心描繪感恩。醫師節當天,蔣亮東醫生稱他收到了最浪漫、最暖心的醫師節禮物。原來,長沙市中心醫院住院患者朱宏偉(化名)的妻子王女士用漫畫記錄了長沙市中心醫院骨科11病室蔣亮東醫生查房的全過程和他的卡通畫像。網友們也紛紛為這位「萌萌噠」的外科醫生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