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周六,一早6:00。當大多數人還在睡夢中時,王四甫已經從床上起身了。
剛剛過去的那個零點,他所在的小區剛剛經歷一場喧囂——隔離欄內,不少居民、車輛都排著隊等出門;隔離欄外,除了同樣等待的居民與車輛,還有來自各家媒體的關注。因為,小區名叫「明天華城」,在經歷了14天的封閉式管理後,12月5日零點,明天華城小區由中風險地區調整為低風險地區——小區居民們,可以出大門了!
■周到資料圖。
對王四甫來說,酣暢淋漓地跑一跑成為最迫不及待的事情。自從2016年迷上跑步之後,這個精瘦的男人就維持著一周跑三四次的頻率,長度5公裡至20公裡不等。這一次,是他這幾年來第一次只能在小區裡「憋屈」地跑步。
空間上的「憋屈」也不是全然沒有收穫的,為了儘可能避開人群,王四甫每天早上5點20就開始在小區內繞圈跑,意外地發現小區的燈帶竟然很漂亮。「以前早出晚歸,很少有這份閒情逸緻,沒想到我們小區的夜景居然還別有風味。」
為了讓跑步多些趣味與難度,王四甫還給自己制定了一份小目標——勻配速的等差跑。
11.11公裡、12.12公裡、13.13公裡……21.21公裡、22.22公裡,在14天裡,王四甫完美地以5分20秒的配速完成了這組漂亮的等差數列跑。「每完成一公裡就看看自己的配速,慢了接下來就快一點,快了接下來就慢一點,感覺一邊跑一邊在做數學題,很奇妙的感覺。」
暫時的封閉生活,讓業主們互相開始熟識起來。王四甫不僅認識了同樣在小區裡跑步的鄰居彭志剛,又帶動了十來位業主加入了跑團,這個名為「洪荒之力跑團」的跑友集聚地,基本都是居住在周浦一帶的跑步愛好者,共有300多名成員。
約好的碰頭時間是早上6點30分,地點是在小區中央的景觀橋,業主們都習慣叫它「九曲橋」。王四甫以為自己來得挺早了,沒想到大家都到得很早,互相寒暄了一陣,好幾位都是新加入的跑友,甚至還有7歲和10歲的孩子,跟著家裡大人一起來跑步。
一人手裡拿一面國旗,王四甫在隊首,十來個人就這樣跑出了小區,圍著小區跑了起來。這條路,對王四甫來說,很熟悉也很陌生。說它熟悉,是因為這條路,他曾經常常帶著兩個閨女連跑帶走,一圈差不多3公裡;說它陌生,是因為這條路,他已經14天沒有腳踏實地地踩過了。
跑著跑著,遠處出現了熟悉的身影,正是「洪荒之力跑團」的跑友們。「這麼多天不見,特地來看看你。」原來,每周六的早上,跑團的固定節目就是在周浦公園內刷上10圈,冬令時6點30分,夏令時6點整,除非出差或者有事,王四甫從來都是一場不拉。
■「洪荒之力跑團」之前在周浦公園跑步的畫面。
這一次,為了減少和人群的接觸,王四甫才和明天華城的業主圍著小區跑,而不是加入到跑團的大部隊。「以前不覺得,現在感覺好自由好開心,連空氣都是甜的」。
說起前不久剛剛圓滿落幕的上馬,王四甫早早報名了,但沒有中籤。「不過跑團裡面有十幾位中簽了,以往都要去現場給他們鼓勁,今年只能刷刷朋友圈看看圖片直播了。不過,還可以報名明年的賽事嘛。」他說,在上海,熱愛跑步的人越來越多,賽事的選擇也很多,但上馬依然意義不同。
來源:周到
【來源:周到客戶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