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者仁心 香遠益清
馮曉傑老師,一位默默地用一腔熱血奉獻的地理老師。送過多屆畢業班,教學經驗豐富,培養出許多優秀學子,所帶班級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她深受學生喜愛,被學生親切地稱為「馮媽媽」。
2020的這個春天,年近五十的馮老師第一次接觸網上教學,面對屏幕那端不能見面的學生,面對縮短的課時,還得依照教學計劃,達到平日正常上課的標準,這給馮老師提出了挑戰。她組織高二地理組教師多次集體教研,幾經摸索,對問題各個擊破,有效保證了網課的質量。
以前課上時間寶貴,不能放開手腳播放一些開拓視野的地理小視頻,網課反而沒有這樣的顧慮。針對壺穴地貌、雅丹地貌等學生搞不清的內容,馮老師把小視頻掛到班級群文件中,隨取隨用,不但很好的幫助學生消化理解課上內容,還能激起學生對地理學科的興趣,進而更深入地探索。
馮老師課前利用學歷案的形式讓學生自學,課中小微專題重點講解,課後在處理習題方面,選擇題就用專門軟體,只要學生題目一寫完,後臺數據就產生,題目正確率上都有大數據整理,這樣就能第一時間發現哪些學生認真聽講,哪些知識點是掌握不好的。布置大題,就以學習小組形式,這樣可以利用群體智慧,激發學習熱情,共同解決問題。如果有些難點課上不能完全解決,馮老師就會錄小微課幫學生後期梳理。
如何真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馮老師倡導勤動手動腦活動。班級作業展示時,許多同學還配上了音樂,把自己的筆記、整理後的習題展示出來,多姿多彩的小視頻既驚豔了同學,又讓學生很有成就感。
網課與現場教學不同,必須以學生為主體,要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中。為了能讓學生主動說話,馮老師設計了管理員輪換制度。當管理員的同學可能是限時測驗成績好的同學,也可能是考得不理想的同學,還有可能是上課要回答問題的同學,總之不斷換花樣,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居家「抗疫」的日子裡,雖然隔著網絡和屏幕,馮老師時刻關注著學生的變化。從前不愛玩手機的她,總是抱著一部手機,面前還有一部電腦時而認真傾聽學生們質疑提問,時而手機語音指點,時而電腦打字回復,時而畫圖拍照. 她像在學校一樣把學生的點點滴滴看在眼裡,記在心間,然後用愛心和行動去鼓舞學生們。網課以來,沒有一個學生掉隊。
「師者仁心,香遠益清」,馮老師用自己堅守築起知識的城牆,為學生們每一次電腦前的守候搭建一片希望的天空。她堅信:肆虐的病毒和疫情帶來的困難和考驗都是暫時的,只要大家團結一致、眾志成城,每個人都履好職、守好崗,盡好責,就一定能打贏這場抗疫阻擊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