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放出後「秒光」,隨後現身二手交易平臺
「6·18」購物節優惠券為何搶不到?
財經觀察■記者 江海文/圖
今年「6·18」購物節即將來臨,為了在這個節點吸引客戶,福州部分商家在電商平臺上放出了不少優惠券。不過,有的商家發現,自己發放的優惠券並沒有到達終端消費者手中,而是被拿到了二手交易平臺上兜售。
搶不到的優惠券現身二手交易平臺
目前,各電商巨頭都在全力備戰「6·18」,各平臺都發放了很多優惠力度較大的優惠券。例如,有的洗護用品的優惠券可直接當50元現金用,而且對購買商品提供「保價」查詢,消費者不用擔心商家先提價再優惠;有的實體超市的優惠券可以在消費時直接當50元到100元不等的現金使用。
商家不玩「套路」了,按說今年的促銷活動消費可以獲得不少實惠,但不少福州消費者卻發現,自己根本上搶不到這種優惠券。
在福州軟體園一家軟體企業工作的林先生告訴記者,他看到福州一家大型線下商超「6·18」時與電商平臺合作,推出50元的現金優惠券。他特地關注了時間,準備等商家一放出來就開始搶券,可當他第一時間打開頁面時,卻發現根本搶不到。「半分鐘左右券就沒了,這種手速我們怎麼搶得到?我懷疑商家『使詐』,或者是他們有內部員工截留了。」林先生說。
記者隨後在查詢林先生所說的優惠券的過程中意外發現,在幾個二手交易平臺上都有他說的上述商超的優惠券在銷售。賣家表示,這些券都是他們自己「搶」來的,以每張5元的價格出售,這樣消費者買一張券還可以節省45元,很合算。還有的賣家表示,因為有的券是根據電商平臺帳號實名制發放的,他們可以提供「代買」服務,也就是消費者告訴他們自己的地址信息,然後他們按優惠價購買商品後寄給消費者。
據悉,遭遇這種情況的商家不在少數,除了商超,福州有的水產企業在電商平臺上提供的優惠券也是「秒光」,隨後被發現有人在二手交易平臺上兜售。
商家未「使詐」優惠券被「攔截」
為什麼很多消費者搶不到優惠券?是電商平臺在造假還是商家「使詐」?
「我們也注意到了這個情況,可以確認我們內部的優惠券是正常發放出去的。」昨日,福州某企業電商部門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優惠券都通過電商平臺發放,他們沒有進行內部操作。根據他們了解的情況,是有人通過特殊軟體優先搶券,然後將這些優惠券當成商品兜售牟利。
記者在不少電商平臺發現,的確有商家、網店正在銷售「搶券軟體」「搶券神器」等商品。商品介紹顯示,這類軟體可以預約搶電商平臺的店鋪「限時滿減券」,且不限制使用頻次,安裝這類搶券軟體後,將軟體嵌入到瀏覽器中即可使用。當優惠券發放開始倒計時,用戶點擊搶券軟體內的「秒殺」鍵,即可提前預約搶券時間。在交流的過程中,賣家表示,電商平臺對此並沒有特別防範,所以通過這些軟體很容易就能搶到優惠券。
記者就此情況聯繫了幾大電商平臺的客服人員。對方均表示,通過軟體搶優惠券的做法影響了電商平臺正常的促銷秩序,也損害了消費者的權益,平臺方面會嘗試設置更為合理的優惠券發放機制,同時加強技術的審查篩查,通過檢測IP、大數據偵查等方式判斷出異常帳號並進行處理。同時,建議消費者不要隨意購買這些二手的優惠券,更不要將個人的信息交給賣家「代買」折扣商品,因為詐騙團夥很可能利用收集的個人信息實施網絡詐騙。
江海
來源:福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