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太監自述被閹割過程 難忘那段屈辱史

2021-01-13 半島網官網

清朝太監

被趕出宮的清末太監

    記得魯迅先生曾經說過,太監、姨太太、鴉片可以說是中國的國粹。這自然是反語了。既然是國粹,當然是源遠流長,蓋有年矣的了。單說太監這種畸形的怪物,伴隨著宮廷而誕生,在中國至少已經有兩千餘年的歷史。歷代政治的興衰常常與宦官有密切聯繫。我不懂歷史,更不懂政治,在這裡我只想記述幾段所聽到的一點太監的生活。

    我常常自我反省:我算不得一個讀書人,讀書人要修身、齊家、治國,而我時常是掩卷深思,想入非非。例如,清初王譽昌寫的《崇禎宮詞》云:

    風摧敗葉一時散,水漫浮萍隨處生;

    莫笑杞人憂自劇,果然此日見天傾。

    原注云:「時中七萬人,皆喧走,宮人亦奔進都市。」

    此詩所寫甲申亡國的情形,比陸次雲的《費宮人傳》寫得還清宮太監生動。明崇禎帝以為「君非亡國之君,臣是亡國之臣」,屢次下詔減膳。然而,在國破身亡之時,後宮裡居然養活著7萬太監,這足夠諷刺的了。但我不想說這些。我想說的是,在同一個時代裡,淨身投靠的太監,竟有七八萬人之多,那麼淨身術之普遍,技術之精良,就可想而知了。清朝一代,閹人較少,而且選擇較嚴,由明代的從偏遠地區閩西、陝北選擇,逐漸集中到從魯北、冀中、冀南一帶選擇。據說淨身術也因此有南北兩派的傳說。刀兒匠們(淨身師,因為他們專幹此缺德事,一般被貶稱為刀兒匠)也標榜門戶,以示祖傳。但淨身在漢代以前究竟是騸是割(騸是去掉丸,割是除去丸外兼割其勢),還不明朗。到了漢武帝時,「太史公(司馬遷)下蠶室去其勢」,就已經很明確了。蠶室是指的環境,溫度較高而不通風的屋子。去其勢,則指的是部位。可是,是刀割還是弦割(用硬弓雙細弦來絞),又不得而知了。可喜的是這位太史公雖已年近半百(據王國維先生的《太史公行年考》:天漢三年即公元前98年,遷四十八歲,受腐刑)。居然能夠跟著劉徹東奔西跑,朝山拜廟(見太史公《報任安書》),看來刀術後尚無不良後果。

    北京城有兩位赫赫有名的閹割世家。一是南長街會計司胡同的畢五,一是地安門外方磚胡同的「小刀劉」,都是世傳,受過皇封的。他們倆全是六品頂戴,比縣太爺還高一級。據說每家每季要向清廷內務府供奉40名太監。各家都有一套完善的閹割設備。就在八國聯軍進北京的這一年,這兩家皇商的包辦機構被取消了。

    閒話說得多了,還是讓老宮女敘述故事吧。

    老宮女又坐在靠南窗子的座位上了。這是她的專座,挑米、做針線,借著窗子的亮光,她感到方便些。她確實是老了,眼睛由黑變成了灰暗色,眼角兩邊有赭紅的痕跡,可能是長年抱著火盆烤火留下來的,這也說明了她晚年不佳的境遇。但她說話還是那樣的文靜,從不搖頭晃腦,更不拍手打掌,總是溫和而又平靜地一句句地送到聽者的耳朵裡。她說:「大約有這樣一段事。

    春天,過了清明節,我們就到園子(指頤和園)裡去了。我們差不多由宮裡穿著棉衣服到園子,到再穿上棉衣服才又回宮裡。說實在話,我們喜歡在園子,不喜歡在宮裡,並不是貪圖園子的風景好,最主要的是在園子裡規矩松,我們行動自由,可以有玩的機會。例如,挑選益母草。

    老太后年輕的時候,有血分上的病,要長年吃益母膏。她嫌東陵進貢的不乾淨,一到夏天就親自動手炮製。要制,就要天下第一。天壇、頤和園後山,都有這種草,足夠老太后製藥用的。過了端午節,就要開始擇採了。益母草有野麻似的長碎葉,高粱粒大小的白花,剛開的時候,花苞上微微帶點藕荷色,三尺上下高的莖幹,一株一株的很多。老太后晚年也常吃這種藥,說是活血潤腸提氣的。為了挑選方便,我們選擇適當的地點,在靠後山近的畫中遊的西廊子底下。夏天,風從南邊吹來,舒舒服服的,地點又適中,又能討老太后的喜歡,所以老太監張福也時常來。小太監給張福沏上碗茶,他吸著關東煙,指揮著我們怎樣挑選。我是值完夜以後,睡醒覺,常到這裡來的。碰巧,在割的益母草裡有棵大麻——不是蓖麻,不是野麻,叫臭大麻。大大濃綠的葉子,像手掌似地伸著。雪白鐘形喇叭口的花,向上有兩個未成形的果實,有小酒盅大小,圓圓的,用手一搓,葉子有股臭味。老太監張福驚訝地說:『呀!這是難得的好藥呀!也是我的救命恩藥呀!』他自己說漏了嘴,我們就問他為什麼是您的救命恩藥呀?

    老張太監深深地嘆口氣說:『俗話說,打人不打臉,說人不揭短。咱們老祖宗說過,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太監就佔了這第一條。誰要揭太監的短,我們就罵他不是吃人飯長大的。咱們大清國列祖列宗,對太監是天高地厚的,太監犯罪輕易不送菜市口,體恤我們已經挨過一刀了。我們非常的慘啊,沒法細跟姑娘們說。』張福斷斷續續對我們說了這些話。我們用眼睛看著他,等他說下文。

    我的老家在直隸南部河間府。我們那地方非常窮,鹽鹼地不產糧食,人們窮得沒辦法,所以當太監的特多。因為世代相傳,當太監的人多了,於是也就出了相當高明的淨身師,人們尊稱他們為把式,俗稱刀兒匠。

    淨身師是父子相傳的,據說各有絕招,但秘密決不傳給外人。淨身師對於太監等於和尚受戒的師傅,是終身的師傅。要淨身的人,先要磕頭拜師,然後才能淨身。不管以後有怎樣的榮華富貴,淨身師都要享受最高的奉敬。拜師的禮物最普通的是一個豬頭(或一隻雞)、一瓶白酒。另外,現錢多少要看家庭的貧富再商定,多半無現錢只是指著孩子本身說話,等將來有了升發,忘不了師傅的好處。

    淨身師要和淨身者的家長或代理人訂立合同的,當時叫文書。請上三老四少作為證明人,寫明自願淨身,生死不論,免得將來出了麻煩,淨身師跟著吃官司。但這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淨身師等於投一筆資,等這個被淨身的孩子將來有了發跡,可以撈上一筆錢。所以淨身師現在搭點辛苦,賠上幾個錢,也不在乎。只要這張文書寫明白了,標明「自願淨身,分文不取」,後報自然是言外的事。可是私下交易,也有兩種價錢,保活的是一種價,管閹不保活的,又是一種價。

    淨身的人至少要準備這些東西:

    一、30斤小米,這是一個月的吃糧;

    二、要幾大簍玉米骨頭(把玉米粒搓掉後的棒芯,燒炕用);

    三、芝麻秸幾擔(燒成灰,清除穢物用,灑在下體部分地方,因芝麻秸灰最細,不燒皮膚);

    四、半刀窗戶紙(50張,糊好窗子,使不透風)。

    我的家最窮,窮到活不下去的時候,死活也就不在乎了。向左親右鄰化緣似地湊了20多斤小米,擔了幾擔柴,糊糊窗子,央求師傅給閹割。就這樣聽天由命,任憑死活了。拜完師以後,師傅就把我領回他自己家裡去。

    淨身需要選好季節。最好是春末夏初,氣溫不高不低,沒有蚊子和蒼蠅最合適,因為下身不許穿衣服。

    淨身的屋子在臥室外一個小單間,是用破磚和碎坯壘起來的。鄉下栽白薯先要用熱炕加溫發芽,淨身室就和白薯炕一起兩用。炕面必須用磚鋪成,一個來月的大小便,經常會灑在炕上,不用磚鋪是不成的,用土坯就會變成泥漿了。淨身的人要像鬼叫似地嚎三四天才能過去,不是單間誰家也受不了。

    淨身屋子的炕上放有一塊門板,很窄,僅夠一個人躺下用的。兩頭用磚墊起,離炕有四五寸高。木板周圍是稻草,潮漉漉的。淨身的人要在一天前不吃飯,便於手術後一兩天不大便。這時候大麥已經拔節了。找好新的長一點的大麥稈,剪好了,剪口處要圓溜溜的。新大麥稈條軟,有水份,留作插入尿道用。門板中間有個洞,用塊活板,可以啟閉,為解大便方便。門板上中下都有套鎖,把被淨身人的手、腳、大腿都牢牢地捆住,因動手術時不許亂動,動完手術後,更不許用手亂摸,怕感染潰爛。

    該正面說說臭大麻了。

    臭大麻夏天長得很少,除非在山的陽坡面上。到立秋以後,廢土堆上,牆角亂磚瓦邊上,就會自然長出來了。它們都是零星的單株生長,越到秋涼越茂盛。藥用的大麻不是新鮮的,前一年秋後,把大麻連根拔出來,扔在房頂上,經過日曬和嚴霜打過,然後保存起來備用。主要是用它的葉子。另外,有艾篙、蒲公英和金銀藤,以備熬湯水,把下身洗乾淨。師傅把我帶到他家,不是請我當客人,而是讓我給他當僕役。這些瑣碎的事,全是由我來做。我是自己挖墳,用自己挖出來的土來埋自己。當時我已經是7歲的孩子,差不多的事情都明白了,心裡有說不出的苦滋味,不知流了多少眼淚。

    淨身師要準備好兩個新鮮的豬苦膽,這在他們是很容易辦到的,因為他們是劁豬、騸馬、割人的混和職業者,跟屠夫們都有牽連。煮臭大麻的時候,要同時煮兩個雞蛋,煮的時間越長雞蛋越硬越好。

    記得小時候跟隨爸爸放羊,到過年過節時要趕著羊送到屠宰場去宰,我爸爸當長工,這種下等活都是他分內應該做的事。因為羊一到屠宰場外聞到血腥味,預感到不好,打死它也決不往前走了,必須用繩子拴在羊頭上,用力拉進屠宰場。我常常幫爸爸拉羊。現在輪到我挨宰了,可我像羊那樣的抵抗權力都沒有,乖乖地洗完了下身,喝了煮好的大麻水,自動躺在床板上,靜等別人的宰割。自從訂立了生死合同以後,親人就不許沾邊了,7歲的孩子也懂得一些事情,知道哭死也沒有用,眼淚只能往肚子裡流。我一出娘胎媽媽就死了,哥哥姐姐又多,我本來就是多餘的人,哪裡有飯給我這個多餘的人吃!我躺在床板上就這樣胡思亂想。

    喝了臭大麻水以後,腦子就暈暈糊糊的,肉皮發脹發麻,好像身上任何部位的肉都在顫動。我小的時候很淘氣,玩過蛇,把旱菸袋裡的煙油挖出來,塞在蛇的嘴裡,不一小會兒蛇的全身都抖起來,我想我現在就像蛇吃了煙油一樣!舊爛紙糊的窗戶本來是黑乎乎的,這時屋子比較亮堂了,太陽已經爬滿了窗子,到了閹割的時間了。

    我順從地被捆好了手腳,腰部被綁得緊緊的。一副舊的綁腿帶把眼睛蒙上,把芝麻秸灰灑在身底下,也灑在床板子上,把豬苦膽劈成兩片,兩個雞蛋剝好了,還有大麥稈等,放在頭旁邊。一切準備就緒,就要開割了。我像挨宰的羊一樣,渾身每塊肉都在顫動。不知為什麼,感到屋子特別冷,上下的牙齒都在打戰。

    開始動手術了,分兩個部位進行。

    第一步,先割丸。在球囊左右各割開一個深口子,是橫割不是豎割,主要是先把筋割斷後再進行擠,要把丸由割口擠出來。擠是奇疼無比的,但也有絕招。當割開的時候,臨擠前把一枚剝好的煮雞蛋,塞在嘴裡,堵在我的嗓子眼上,喊叫不出來是小事,主要是蹩得不能出氣,簡直就要蹩死了。於是就渾身用力,身子打挺,小肚子往外鼓。利用我拼死掙扎的一剎那,就把丸擠出來了。這時把片好的豬苦膽貼在球囊兩邊,豬苦膽黏乎乎的,可以止血消腫。不知為什麼,我全身都出冷汗,覺得連頭髮根底下都是汗珠。渾身一點力氣也沒有了。

    第二步是割勢(太監叫辮子,可能是鞭子的變音)。這是技術活,如果割淺了,留有餘勢,將來內裡的脆骨會往外鼓出,那就必須挨第二刀,俗稱『刷茬』,刷茬的苦不下於第一次挨割;如果割深了,將來痊癒後,肉會往裡塌陷,形成一個坑,解溲時,尿出來呈扇面狀,會一生造成不方便。十分之九的太監都有尿襠的毛病,大都是閹割的後遺症。淨身師割完丸後,磨一磨刀。然後他把陽物用手指掐了掐,將根部掐緊,又讓副手往我嘴裡塞一個又涼又硬的煮雞蛋,把咽喉堵住。我覺得下部像火鉗子夾似的劇疼,一陣迷糊就什麼也不知道了。

    也就是片刻的工夫,下身感到火燒火燎地難受,此時已經割完,插了一根大麥稈,把另一個豬苦膽劈開,呈蝴蝶形,敷在創口上,只留一個容大麥稈的洞。最後,用一片刮好了的窄木板,放在我兩腿中間,把球囊託起來。這時我渾身哆嗦,連腮邊肉都覺著在跳動,嗓子像火一樣幹辣。過了很長時間才進來一個人,我求他給點水喝。他用一個舊皮球,皮球上邊剪一個小圓洞,就用它來吸水。瓦罐裡是我早晨煮好的臭大麻水,足夠我兩三天喝的。

    要說淨身師有慈悲的心腸,我是不相信的。手術前喝大麻水,目的是讓我迷糊,好做手術。手術後還喝大麻水,為的是讓我瀉肚,大麻是瀉藥,喝了後,減輕小便的排洩量,都為保證手術的成功。至於痛苦不痛苦,我想他們是很少考慮的。第二天才給小米粥喝,也是用破皮球吸粥送到我嘴裡的。有誰願意端起碗來餵我一口呢!一個破瓦盆放在床板子底下,讓我自由地拉稀屎。

    三天下地以後,一看只剩下癟皮的空囊了,但苦難並沒有過去。每天三次抻我的腿,每抻一次都是心肝碎裂,疼得渾身戰抖。據說不抻,腰可能佝僂,就一生不能伸直了。我也只能忍受著一切。

    割下來的東西,淨身師全像寶貝一樣地收起來,被淨身的人無權要,統歸淨身師保留。淨身師事先預備好一個升,升裡邊盛著少半升的石灰。把兩個丸一個勢,整齊地擺好,用石灰吸乾水份,免得腐爛。然後把淨身契約用油紙包好,放在升裡面,再用大紅布把升口包好捆緊,小心地把升送到屋頂下面房梁之上,這叫紅步(布)高(升),預祝淨身的人將來走紅運,步步高升。有朝一日,淨身的人發跡了,贖回自己的身上物,那時就要量財索討了。

    咱們中國人有個好傳統。一個人不管東南西北跑到天邊去,但到老年也要回歸故土,死後埋在家鄉,雖然說到處的黃土都埋人,但講究的是用故鄉的土蓋臉,這叫落葉歸根。一個當太監的不管一生受多大的坎坷,也要積蓄點錢,把自己丟失的東西贖回來,預備將來身死以後裝進棺材裡,隨身下葬,否則就不配進祖墳,不能埋在父母的腳底下。這叫做骨肉還家。年輕的人是不懂得老太監心情的悲苦的。據說不贖回來,死後閻王爺也不收容的,不男不女,六根不全,閻王怎麼收留呢?所以,我們太監苦啊!

    骨肉還家這是太監一生中最大的喜事。多在四五十歲來辦。必須有了過繼兒子,讓兒子出頭,磕頭捧升,都是兒子的事,才能夠顯出份兒來。本來一個淨身的苦孩子,託人投靠,當上了太監,苦熬了二三十年,熬出點小名堂來,靠皇帝、主子的恩典,手底下積攢下幾兩銀子,回到家鄉,伸一伸腰,出幾口粗氣,花錢買臉,這也不算什麼。可最得實惠的要算淨身師。

    事先託出本鄉本土的頭面人物,帶著禮物到淨身師家中拜望,說明來意。淨身師都是父一輩、子一輩的江湖人物。海闊天空、胡吹亂捧地說了一通,摸清對方有多大舉動(指辦喜事的規模)。他們是很會看菜下筷子的。等了幾十年,終歸是肥豬拱上門來了,所以要狠狠地咬上一口。講好價錢以後,事先把銀子送過來。

    到正式迎升的日子,要用娶親一般的儀式。花轎抬著過繼的兒子,捧著紅託盤,裡面放著整錠的銀子。這銀子算喜錢,不在贖價之內。在淨身師的門口,鞭炮齊鳴,大吹大擂。這叫給淨身師賀號壯門面。淨身師在這時是名利雙收的。

    正式送升接升的儀式十分隆重。

    淨身師家裡擺著香案,鋪著紅布,把升請出來,擺在香案中間,四周賓朋滿座,由前來迎升的老族長主持。老族長先向淨身師一個揖,然後打開升上的紅布,取出原訂的淨身契約,向親朋好友朗聲宣讀,說明這個契約同升裡的東西今天我們取回去了。這時門外又一次鼓樂齊鳴,鞭炮喧天。繼承人三拜九叩地謝淨身師、謝族長、謝賓朋,然後把升放進紅託盤裡捧著,坐在轎裡奔向墳地,後面族長、淨身師幾輛轎車跟隨著。

    到了塋地,太監本人早就恭候了。當老族長在供案桌前朗讀淨身契約,宣布今天骨肉還家時,又一次鞭炮聲、鼓樂聲交雜在一起,太監和他的子侄輩羅跪滿地。就在焚化淨身契約的剎那,突然一聲長號,摧肝裂膽。太監滿地滾爬,搶天呼地的喊著:爸爸給我的骨頭,媽媽給我的肉,現在我算是捧回來了,今天算我重新認祖歸宗的日子啦!他把淨身的悲哀,半生的辛酸,滿肚子的冤屈,統統傾瀉出來了。他用手拍打著父母墳上的土,嘶啞的嗓子高聲呼喊著:爸爸、媽媽的血肉,當兒子的一天也沒有忘掉哇……

    紙灰飛揚,朔風野火,空中飄蕩著幾聲乾嚎,這就是我們當太監的一生。

    老太監張福氣喘籲籲地說完一大段話以後,用手端起了茶杯,掩著他的半邊臉,分明他的眼睛裡噙著兩大滴熱淚。我們像木頭似的坐在兩旁,誰也不好意思再看他的眼睛。遜清皇室太監檔冊

    沉寂了很長時間,沒有一個人說話。只有兩個小太監背過臉去,不時地抹眼淚。還是老太監張福慢吞吞地說:

    百裡不同風。我們那地方窮,全是土郎中,用的藥也全是就地取材,也許跟別的地方不一樣,但我想,恐怕大同小異,也不會差多少。我們也有一個共同的節日,是四月二十八日,相傳這天是藥王爺的生日,我們是供奉藥王的。到這一天,我們相互祝賀吉祥。大概是紀念我們淨身後痊癒的日子吧。大難不死,我們相互之間是真真地值得祝賀的』。他下頦哆嗦著,說得很慢。

    只要太監能進宮,那就是檢驗合格的太監,不合格的太監,是絕對不許進宮的。如果查出不合格的太監來,上至內務府的大臣,下至敬事房的總管,要挨著個地掉腦袋。大清國200多年,宮廷裡最乾淨。太監的驗身房是在宮廷外頭景山東面的東北角,叫黃化門的地方。黃化門(現在是一條胡同名)一進口有個大廟,廟牆後面有幾排房,這就是太監驗身、淨茬的地方。太監要一年一度驗身的,不僅僅是宮裡的太監,各王府的太監都要來這裡驗身,這是敬事房的規矩。不過有身份的老太監到這裡來說說話,喝喝茶,應個卯也就算了,因為他們已經驗過幾十次,不會出錯的。這兒也準備有刀兒匠,是刷茬用的,但全是太監充當,沒有普通郎中。

    「張福的談話,就結束在這裡。」

    老宮女學說完老太監張福的大段話以後,面目呆滯,兩眼直直的,很長的時間精神才恢復過來。

    這裡我不厭其煩地把太監生活寫出來了,主要是考慮到這種畸形人已經被歷史所淘汰。北京是太監聚居的地方,但到現在活著的也不過一兩個人,而且已經糊塗到生活不能自理的地步。以閹人生活為題材的作品,恐怕越來越少了。張福的那一片話,不見得全是出於張福之口。老宮女嫁給了劉太監,劉太監也是冀南一帶(據說是寧晉縣)的人,老宮女不會不詳細地了解到他淨身的一切,很可能借張福的嘴說出劉太監的一切罷了。宮廷裡說話非常講究分寸,猜想張福是個有豐富經驗的老太監,決不會面對著十六七歲的大姑娘說出那些沒遮攔的話來。我多次請求老宮女講關於太監淨身的事,甚至性生活的事給談談。我知道,如果再不及時地多了解一點,恐怕這些人死了,就真的沒有地方去詢問了。她都是避而不答。後來,借張福的嘴總算回答我了,使我十分感激,這也是她聰明的地方。

相關焦點

  • 清末太監心酸自述:晚上伺候貴妃時,鞋底一定要放蒼耳
    在中國的歷史上有一個特殊的人群,他們是由萬惡的統治者衍生出來,用來服侍他們的人群,這些人就是太監,他們是正常男性被閹割之後的產物,這種有意識的閹割,最躁是古人在飼養家禽的基礎上產生的,但後來隨著社會等級差異的不斷加大,統治者為了保證自己血統的純正,也開始將男性進行閹割後在進行奴役,由此太監製度便開始流行起來
  • 清朝最後一位太監的自述:貴妃們洗澡不自己動手,一般人難以接受
    在中國古代,太監這個職位一般都是勞苦家庭出生的。因生活所迫,才把孩子送進宮中,既希望有條活路,也希望將來能夠得點好處。據考證,中國的太監最早起源於夏朝,有明確的文獻記載則是在西周時期,出自《周禮》:「宮者使守內,以其人道絕也」。
  • 太監究竟割哪些東西?上廁所怎麼辦?看完後覺得太監太難了
    在周王朝時期,就已經有宦官存在了,宦官不僅把持宮中閒散雜碎事務,還要伺候主子,而歷史上也有許多當權的宦官,比如高力士、魏忠賢等,到了清代,我們大多都用太監來稱呼他們,主要就是伺候主子,處理宮中雜碎事務,而清代乾隆時期更甚,在吸取之前這麼多朝代的教訓後,清朝管理宦官的手段越來越狠,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清朝這些太監。
  • 太監身上有一股臊味,清朝太監想出一妙計,把一條厚毛巾塞進褲子裡
    由於古裝劇的渲染,讓太監這類本該被人們同情的群體,成了人們厭惡的對象。比如電視劇《甄嬛傳》中年羹堯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最討厭這些閹人的臭氣!」那麼問題來了,太監身上怎麼會有臭氣,他們最終又是如何解決這一問題的?太監作為一類畸形人,絕大多數都是走投無路的貧寒人家男子。
  • 雞被閹割後體型會變大,為何太監被閹割後,體型不會變大?
    提起太監一次,相信大家一定不會陌生。縱觀歷史,從來太監都是自成一派,從而與皇帝、大臣相互制約。太監在我國歷史上,有著濃重淡抹的一筆。比如,劉瑾、高力士、趙高等等,均以負面形象出現於史書之中。現代的影視劇中,太監均是體態瘦小、手無縛雞之力之的想像。那麼,疑問隨之而來,現實生活中,為何雞被閹割後,體型會變大,而太監則不會呢?其實,我們被影視劇所誤導了。實際上,太監被閹割後,跟雞是一樣的,與普通人相比,體型會更高大些,壽命會更長些。就比如,唐代太監中的成功人士高力士。
  • 中國最後一位總管太監:自己閹割當太監,建國後成油炸果子小販
    清末有兩個太監最有權勢:一位是李蓮英,臭名昭著;另一位是小德張,他成了李蓮英的「接班人」,雖然名聲不及李蓮英那樣顯赫,但也同樣得到慈禧太后的寵愛,威風十足。為出人頭地,自己閹割當太監小德張原名叫張祥齋,字雲庭,乳名小德子,「小德張」是慈禧太后對他的暱稱。
  • 為何太監要被閹割,年紀必須越小越好,此皇帝道出其中原由
    比如說要閹割正常男性的生殖器,對於廣闊男性來說,這不僅是身體上的糟蹋,更是精神上的無窮摧殘,受盡世人冷言冷語,毫無男子的莊嚴可言。為何古代太監要實行閹割,而且是年齡越小越好。很多人可能都猜到一些相同的原因,太監是管理皇帝和眾多妃子生活起居的職業,正因為太監是閹割的身體,皇帝便能放心的讓太監們管理後宮的生活起居。
  • 清朝太監到底是多大的官?
    清朝早期的太監是沒有官銜品級的。這是由於吸取了明朝宦官專政的教訓,努力控制太監的權力,不能給他們官銜。直到康熙皇帝的後期太監才有了官銜,但是呢最高的也不過是五品的官銜。到雍正朝的時候,太監的地位進一步提升了。
  • 揭秘清代太監淨身全過程
    原標題:揭秘清代太監淨身全過程   太監面不生明須,喉頭無突,聲音變細,說話女聲女氣,舉止動作似女非男,成了「中性」人。自東漢開始,才全部用閹人。這是由於在皇宮內廷,上自皇太后、太妃,本朝後、妃以及宮女等,女眷較多。
  • 古代的太監是怎麼上廁所的呢?他們是蹲著還是站著呢?其實都不是
    畢竟是用刀直接切掉男人身上最重要最敏感的部位,這個過程中需要承受的痛苦是平常人無法想像和忍受的。然而,情況也並非一直都是這樣,在宦官掌權,太監得勢的時代,民間經常掀起「自宮潮」,即使是不錯人家的孩子,為了飛黃騰達,也都紛紛選擇接受閹割,進宮去做太監。比起十年寒窗苦讀考取些許功名,這確實是一條捷徑,一時的痛苦換來一生的富貴。
  • 滿清統治中國300年,為何皇宮的太監都是漢人,沒有一個滿族人
    我們現在知道的清朝有名的大太監,無論是李蓮英,還是小德張都是漢人。這就有些說不過去了,你可能覺得太監沒有什麼用,其實在中國古代,太監那可是距離皇帝最近的人,有時候大臣的話都不如太監的話好使。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清朝一直十分依賴滿族人,那些重要的大臣都是滿族八旗子弟,他們還處處打壓漢人。
  • 晚清最後一位太監的自述:晚上伺候貴妃時,鞋裡面要藏蒼耳
    清朝是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距離現在時間不算太過久遠,並且歷史資料也比較全面。正是由於這些原因,吸引了許多編劇來寫清宮故事,也吸引許多導演和製片人投資清宮劇。每當我們看清宮劇時,總是被跌宕起伏的劇情所吸引,被的皇上和妃子之間的感情糾葛而揪心。皇帝是天子,是九五之尊,是權利和地位的象徵。很多人都想爬到皇帝身邊去,因為只有接近最高的權利,自己也才會跟著獲得一些權利。
  • 古代太監怎樣上茅房?既不是蹲著也不是站著,全靠一條手帕解決
    在古代的時候,一國之中權利最大的就是皇帝了,所有人都得遵從皇帝的旨意,特別是在清朝前期的時候,皇帝的權利達到了頂峰,幾乎所有事情都是皇帝一個人說了算。一般留在皇上身邊的是太監,他們從一進宮就要經歷閹割得手術,由於古代醫術不是很發達,許多消毒消炎的技術沒有達到目標,所以有很多太監因為閹割之後沒有進行消炎消毒導致感染而死。
  • 同樣是古代的太監,為什麼別的國家只割蛋蛋,中國的要全割?
    在中國古代,有一種特殊的職業,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太監。在隋唐之前,他們叫「閹人」,隋唐之後叫「太監」。古代封建統治者為了保證自己妻妾的貞潔,不允許男性出現在皇宮後院之中,但又有很多工作女性無法完成,就誕生了「太監」這一職業。
  • 有關閹割的知識,看完感覺不太好
    在中國,殷商時期的甲骨文中最早出現了「閹割」。這兩個字是會意字,既在象徵男性生殖器的「且」字旁邊畫上一個刀具。我國的閹割行業奉華佗為行業祖師爺,因為據傳說曹操死前召華佗看頭痛病,認為華佗開顱手術是有意謀殺他,便關在獄中殺害。華佗把一本《青囊書》贈給吳押獄,希望其繼承醫術。不料醫書被吳妻不慎焚毀,只留下了閹割內容。當然這只是一個傳說。
  • 為什麼明朝太監宮女可以搞結對食,清朝宮廷卻堅決禁止?
    為什麼明朝太監宮女可以搞結對食,清朝宮廷卻堅決禁止?首先來解釋一下什麼叫結對食。說的直白一點,就是宮女太監做夫妻,搭夥過日子。當然這個夫妻關係被理解是,一種假夫妻關係。深宮生活寂寞,太監宮女以此作為一種調節解悶的方式。
  • 清朝為啥沒有太監幹政?這個太監剛有幹政的苗頭就被慈禧弄死了
    清朝為啥沒有太監幹政?這個太監剛有幹政的苗頭就被慈禧弄死了.自古以來,外戚、權臣、太監都是威脅皇權的三大暗黑勢力。尤其是太監,一旦疏於管教,任其掌權,後果就會極其嚴重。很多王朝的衰敗,乃至覆滅,都與太監幹政有關。
  • 在關於太監的問題上,清朝是如何做得,以至於沒有宦官專權發生?
    監軍太監可以先斬後奏,掌握了過大的權力。明朝太監群體權傾朝野,驕橫跋扈,是出了名的。清朝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好。清朝有個機構叫內務府。內務府的職能主要有兩項∶第一項是管皇帝的衣食住行,第二項是管理上三旗事務。上三旗有很多包衣,包衣在滿語裡是"家裡的"的意思。清朝把所有管理宮廷事務的部門都整合在一起,成立了內務府。
  • 太監機構早已存在,清朝的特殊名稱「敬事房」,其實是一語雙關!
    在清朝有一個機構叫做敬事房,在清宮戲之中更是頻頻出鏡。在清朝之前就已經出現了太監,機構為什麼發展到清朝會有一個如此特別的名稱。漢朝時期被稱之為常侍,而隨著後代的發展,在南北朝時期唐朝以及明朝時期都出現過宦官作亂的問題,所以清朝對待太監更是嚴格,就是為了防止重蹈覆轍。
  • 宦官和太監有區別嗎?看完舊時代的記錄,別再混為一談了
    今天來和大家聊一聊太監這種封設社會的產物,我一說「太監」可能有的朋友覺得不對了,說「太監」這個稱呼是猴年馬月才有的啊,那我們就先來理論理論「宦官」和「太監」到底是不是一碼事。而「太監」出現得比較晚,原本的含義是指宦官中層次比較高的官員,他最早出現在唐朝時期,是從品級比較低的「少監」,一步步向上提的。明朝時期呢,宦官的權勢滔天,光我們熟悉的就能數出很多個,魏忠賢、汪直等等,因此旁人巴結宦官,就會眼巴巴去奉承稱呼他們為太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