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謀《影》黑白灰的詮釋,太極圖的隱喻,結尾謎團深度解析

2020-12-12 大聰看電影

很多人說《長城》讓張藝謀跌入了質疑深淵,但大聰認為張藝謀其實一直都在做新嘗試,哪怕那次嘗試最終以失敗告知,也能在失敗中體會到新的感悟。

張藝謀在《十三邀》採訪中,就闡明拍《長城》三年中,有許多他無能為力的地方,比如劇本是十多年前的而且他無法修改,比如早就預料到《長城》無法成為爆款,比如好萊塢的製片人制度讓他的想法架空等。

很多人看到《長城》表象的缺,卻沒深入去研究缺在哪,只是一味的認為張藝謀不行。

而這一次又以各種「翻身之作」,「新千年最好作品」,「匠心之作回歸」等等去描述《影》和張藝謀,當初說張藝謀不行的是你們,說他行的還是你們,你們真的了解張藝謀嗎!?

大聰相信,《影》之前和之後張藝謀依然還是那位張藝謀,那位總是不想重複自己,但內核依然包裹著人性複雜和世界對話主題的張藝謀。

黑白灰

《影》這一次的革新,首先在視覺上就做了前所未有的突破,開創了高級灰的新視覺語言,而高級黑白灰中國水墨新影調。

這種黑白灰在前期拍攝時,就已經做到了極致,在影片中不管是角色的服裝或道具,還是場景和環境,都直接運用無色或者極低飽和度的顏色,讓黑白灰在前期就已經得到呈現。

在這樣黑白灰籠罩的色調裡,人的膚色和血液顏色,並沒有在後期把顏色壓低,而是讓這兩個原色得到彰顯。

這麼處理大聰認為別有深意,膚色行於表色,血色流於內心,這些都是以人為作用的顏色,表達出人物之間在混沌黑白的世界裡,不管如何偽裝自己的別有用心,都掩飾不了自己原有膚色,最後互相拿利劍彼此相刺,穿腸破肚以血相見。

(可能跑男看多了,鄧超扎鄧超時有莫名喜感,扎心了老鐵)

在張藝謀的電影世界中,影片的美術和光影,都是一直服務於故事的。

比如《我的父親母親》,父母親的回憶是美好而溫存的,濃鬱的鄉村色彩充滿畫面,而現實是悲涼而感傷的,所以用黑白來表達。

比如《英雄》,整個秦王大殿,只有殘劍送的「劍」字是紅色,其餘都是無色場景,而秦軍的裝束,只有頭盔上的那一抹紅。

秦王的紅色,和殘劍送的紅色的「劍」字相呼應,以此來表達殘劍和秦王對江山社稷的想法是一致的。

此外《英雄》中殘劍和飛雪的羅生門,通過不同的顏色系的衣服,以映襯不同的人物性格,灰色是不想說,藍色是憂鬱,而漂泊的你....不好意思唱起來了。

在此就不多舉例了,張藝謀喜歡用顏色來薰染影片故事氛圍,構建人物的內心,這已經是人盡皆知的事情了。

其實在這部《影》中,很多人說張藝謀終於去掉了他濃鬱的顏色,但大聰認為在張藝謀眼中,黑白灰依然是一種顏色,他用黑白灰這三個不是顏色的顏色,去極致構建「影子」世界。

黑白灰從大格局來說,張藝謀故意把三國架空,去除掉三國大人物的「周瑜,孫權,小喬,關羽」等等,而改成了「子虞,沛公,小艾,楊蒼」等這些聽都沒聽過的名字(片中人物和三國人物不會對上號,別對號入座)。

然後再用黑白灰來營造一種混沌虛無的不現實感,就像我們山水國畫中的一種感覺:「虛虛實實,真真假假,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意境。

張藝謀用這樣的黑白灰影調,加強《影》的寓言哲學,黑白灰越強化,越加強《影》中境州和沛國的架空感,《影》故事的架空感越強,離三國原著越遠,就反而讓《影》的故事變得越真實,這也是張藝謀在訪談中反覆提到的,不想讓《影》拿去和三國做對比,《影》是說一個戰亂時代替身的故事。

說完黑白灰對大格局的影響,我們再來看黑白灰對每個人物內心的營造,黑白灰的影調同樣用得恰到好處。

在《影》中的每一位主要角色,心中都有磨滅不了如影隨形的影子,每個人都想控制局面,左右自己影子,但殊不知在此過程中每個人,都逃脫不了心中構建的陰暗鬥室。

子虞不用多說,他心中的灰暗的權力和控制欲,讓他最終湮滅在影子刀下。

沛公心中嚮往的和平,在《影》的世界從來就不會發生,沛公心裡其實也心知肚明,他以為能跳脫黑白棋的盤局,運籌帷幄,殊不知自己依然是這個黑白世界的困頓之獸,因為他身邊所有人,都是他的陰影。

楊蒼想把楊平培養成他想要的樣子,也是變相讓兒子成為他未來的身影,替他徵戰四方。

太極圖隱喻

不管是《影》的正片還是海報,太極圖都無處不在,太極圖本身就有陰陽美學的成分,同時也影射了子虞和境州各自的身份,正身影子互為補全。

對於太極圖,大聰其實還有更深的解讀,在《影》的太極圖海報,就已經充分說明子虞,境州,小艾三者之間的關係。

太極圖中的陰陽兩面,成為兩儀,兩儀中的兩點,稱為「太極」,兩點太極代表著事以成形,如果沒有這兩點,太極圖就是無極圖,為陰陽混沌狀態。

在海報中,子虞和境州分別站在兩儀中,並沒有站在黑白兩點的「太極」上,這暗示著兩人從一開始就是混沌的狀態,境州從八歲抓走那一天起,就不可能真正成為子虞的影子,因為事沒有成形,我們影片看到的,只是境州如何一步步脫離子虞,越走越遠,最後影子立形,成為真身。

而小艾站在太極圖的邊上,還是站在太極兩儀中間,說明小艾看似是一個旁觀者,但更像一個太極圖的操盤手,影響著真身子虞和影子境州的命運。

在正片中,小艾確實也是這麼做的,她為子虞找到破解楊蒼刀法的秘訣,又為境州送解藥,她和子虞彈琴,又和境州爬床,這些舉動,都讓小艾的人設變得複雜,她不是一般的女子,她深不可測。

把太極圖放到整部電影宏觀來看,每個角色其實都被困在太極圖中,大家不管在黑色或者白色,走來走去無非是變成相反的顏色,依然毫無色彩。每個人不管如何掙扎,都像在太極圖中的黑白點,永遠逃不出去。

就像片中沛公對青萍說的,讓青萍和楊平聯姻是假的,一切他都安排好了,他不想做棋子,讓別人去做棋子,但最終每個人都認為自己不是棋子,而每個人卻成了別人的棋子,這和太極圖的黑白迂迴牢籠,沒什麼區別。

妖風

風隨影動,發隨風飄。

如果仔細看片的小夥伴,一定會注意到,子虞散發垂胸,一直有風在吹動,這代表著子虞內心的狂亂野心和複雜思緒。

而境州一直以乾淨妝發整潔亮相,周圍沒有妖風吹動。

但是到結尾處,沛公擺的酒席上,境州頭髮開始變亂,而且坐著的時候,已經有妖風吹著境州的頭髮,這也說明境州內心已不再純粹。

至於沛公,在影片前半段以亂發示人,寫著毛筆字,妖風也很強勁,吹著沛公的頭髮,說明沛公在那時有子虞心結,還有境州之患,讓他內心無法平靜。

而收復境州後,沛公以為拿下子虞人頭時,沛公內心狂喜,認為一切都在控制之內,所以沛公周圍也就沒有了妖風

誰殺了境州母親

誠然沛公和子虞都有殺死境州母親的動機,沛公想利用殺母之仇嫁禍於子虞,讓境州和子虞反目成仇。

而子虞的動機是殺掉境州母親,然後派殺手殺掉境州,斬草除根。

從主線邏輯來看,大聰更相信子虞是殺死境州母親的真正兇手,因為子虞從一開始就把境州母親當做人質,以確保境州完全服從於他,子虞並沒有把境州真正當做自己俯首帖耳的影子,而是把境州作為誘餌。

其次子虞親眼看到境州和小艾爬床,官方主創在採訪時承認,子虞因為傷情無法行房事,成為無性之人,這也造成了子虞對境州的嫉妒和憎恨,而且這種恨是從卑微替身引來的憎恨,這讓子虞更惱羞成怒。

很多人會疑惑當時子虞偷窺到小艾和境州爬床,為何不上前阻止,其實稍微有身份的尊貴之人,看到這一幕,一般都不會以捉姦在床為榮,而是記恨在心,有哪個男人甘願上前給自己扣一個綠帽子呢?!

所以當子虞看到這一幕,一來是子虞認為這確實是對小艾性方面的虧欠,二來是基於自己貴族身份,不願去拆穿,三來在子虞的人生目標裡,是收復境州和殺死楊蒼。

所以當境州殺了楊蒼之後,子虞便殺了境州母親,再派殺手殺死境州,但卻被沛公救下,沛公想讓境州成為他的棋子,但萬萬沒想到境州覺醒,不願成為任何人的棋子和影子。

當然,還有一種腦洞,殺死境州母親的,既不是子虞,也不是沛公。

田戰不簡單

王千源飾演的田戰,留白其實很多,但特寫不少,而且都意味深長,影片裡表面田戰看起來對青萍有點意思,也對子虞俯首稱臣,但內心裡究竟他的陰影面積有多大,影片留下了很大的閒筆讓觀眾解讀。

在田戰被貶為庶民的時候,他去找子虞,子虞把未來計劃和田戰說了一遍,並答應田戰他成王后,立田戰為都督。

此時田戰的表情複雜,因為他知道按照子虞的計劃,子虞就算成了王,但子虞的傷勢,估計無法維持多久生命。

所以大聰大膽猜測,田戰第一不想再做政治角力的棋子,第二子虞傷勢惡化,就算他做了王,估計也無法支撐多久局勢。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田戰認為雖然沛公是庸王,但比起殘忍的子虞,田戰覺得子虞為王對沛國更是滅頂之災。

所以田戰左思右想,秘密和境州達成暗線聯盟,指引境州覺醒,這個覺醒的動力就是斷掉境州思母之情,由愛生恨,於是田戰秘密殺死境州母親,讓刺客暗殺境州,再派人救境州。

然後田戰分別告訴沛公和子虞,是雙方殺了境州母親,讓沛公,子虞,境州三方產生內鬥,不管到最後從宮殿活著走出來的是誰,田戰只要俯首稱臣,都能坐收漁翁之利。

當然田戰更希望境州成王,他便可成為都督,垂簾聽政。

大聰這樣分析,是因為沛公派人殺子虞時,那些將士駕輕熟路的運用開關,打開暗道去殺子虞,當時能告密的,就是田戰了。

小艾最後看到了什麼

順著上面劇情的分析,小艾雖然看到了境州殺了子虞和沛公,但她於情於理都不能揭穿境州,於情小艾對境州已經有感情,於理小艾是愛自己沛國,如果告訴大家沛王和都督都沒了,沛國必將陷入混亂。

所以在小艾目睹一切之後,她雖然驚訝,但她會順著局勢來適應局勢。

小艾最後突然跑到門口,看著外面的一切,一副驚恐的表情,這其實是一個開放式結局,但順著前面的分析,不難猜到境州會自封為王,而同夥田戰則做都督。

境州在出去之前,把小艾給的錦囊還給小艾,說明境州已不再留戀兒女情長,而是看重權力和更深的欲望。

至于田戰,在沛公把眾臣趕出去時,田戰最先附和:「主公有令,退下,都退下」。

之後沛公讓魯愛卿留步時,田戰嘴角微微上揚,這也暗示了田戰揭發魯愛卿是內奸,當然這也是田戰的一步棋,借沛公之手殺了魯愛卿以除後患。

在境州拿著劍走出去時,田戰第一個去接應,也更能說明他大概能猜到裡面發生了什麼,境州和田戰雖然沒有那種「確認過眼神」的表情,但以無回應勝有回應。

境州封王之後的劇情也不難聯想,肯定是田戰第一個跑去現場收拾殘局,把帶著面具的子虞抬走,不讓別人發現。

以上這些腦洞只是大聰看完後的個人分析,分析角度不從小說原著出發,只是單純就著影片劇情展開聯想。

但其實不管結局如何開放,就像海報宣傳語說的「誰是棋子,誰是棋局」?其實在《影》的故事中,「只有棋子,沒有棋局」。

《影》裡面的人物始終繞不出太極黑白的世界,這些角色之間,都互為對方的棋子。

相關焦點

  • 張藝謀影結局解析分析 張藝謀影最後結尾是什麼意思
    張藝謀繼《長城》之後再推新作《影》,這部作品在豆瓣以及購票網站上評分很高,不少人都感慨國師回到了以前的水準上,本片的結尾十分有意思,孫儷扮演的小艾一臉慌張,不知道看到了什麼。張藝謀影結局解析分析  有網友猜測:第一個可能是小艾推開了那扇門,然後走到門口揭穿鏡州的謊話,證明鏡州不是子虞(都督),而且主公和真正的都督都是被鏡州一人所殺!  這樣一來,鏡州一定會被沛國的大臣們斬首於門前!但是這種做法對小艾來說一點好處都沒有,因為她是個女人,而且是子虞的夫人!
  • 張藝謀的《影》話裡有話,隱喻深刻,諷刺了太多人
    文/陳德方儘管面臨那麼多批評,張藝謀依然故我,在自己的藝術世界裡,講自己的故事。這次,他又選擇了古裝俠義的世界,不過講故事的角度完全不同。在《影》中,觀眾很難理出一個頭緒來。虛擬的時代,虛擬的任務,虛擬的戰爭,到底在講什麼?其實,《影》是張藝謀表達自己歷史觀的重要作品。大家看到了水墨色彩的中國風,也看到了剛勁與陰柔的太極理念,不過這些都是表象。表象背後是張藝謀對歷史的思考,對人性的思考,是有極為深刻的東西,而不是一個鬧劇。
  • 張藝謀《影》劇情什麼內容 張藝謀影主要劇情介紹簡介
    張藝謀的《影》是根據朱蘇進的《三國荊州》改寫的,雖然是這樣說,但故事只是套了一個框架而已。因為原著無法融入張藝謀想要的「替身」元素,所以就索性自己去改了。  《三國荊州》主要講述的是周瑜奪取荊州的故事,周瑜從表面率領大軍攻打荊州,但背後還有5萬援軍。但援軍還未到來,周瑜就已經戰死。
  • 張藝謀《影》曝特輯 「替身」黑化歷程細思極恐
    原標題:張藝謀《影》曝特輯 「替身」黑化歷程細思極恐 《影》自上映以來收穫如潮好評被贊「大銀幕必看佳作」,憑著口碑效應帶來的充足後勁,影片在競爭激烈的國慶檔中逆風而上,實現票房逆襲。截止目前,《影》內地票房已過4.8億,有望長線持續發力。今日,片方曝光「替身故事的由來」特輯,講述《影》背後的創作歷程,張藝謀領銜眾主創詮釋嶄新的「替身」故事,群策群力見證《影》的誕生。
  • 張藝謀《影》曝特輯揭秘「替身」由來
    《影》講述了一個「替身」追逐自由的故事。出於對「替身」題材的偏愛,加上國內影史之中從未涉獵過相關內容,又巧遇朱蘇進原劇本等原因,張藝謀心裡萌生了拍攝《影》的念頭。   為了構建出別具一格的「替身」故事,張藝謀與幕後主創人員多次為劇情「爭執」,從暗黑悲劇和輕悲劇的選擇,到角色性格與出身的設定,再到「替身」結局走向的敲定,只為能夠打造出一個令人滿意的劇本,為此,張藝謀在會議中多次激動地搖手甚至拍桌子,與團隊「舌戰」。據悉,《影》從最初的構思到最終的誕生,前後歷時長達4年之久。
  • 張藝謀《影》電影解析及影的含義是什麼?影想表達什麼及結局解析
    《影》是張藝謀的又一新作,很多人雖然看完了電影,但是對這部片子要表達的思想還不是很清楚,那麼影的含義是什麼 呢?張藝謀影的背景是什麼?下面一起來了解下!張藝謀影的含義是什麼張藝謀的電影《影》在國慶期間上映,口碑和票房雙豐收,很多人看完表示沒看懂,下面來介紹下這部電影要表達的含義。從2014年有了劇本創意開始,到2017年正式開機。最多時達到1000人的劇組統一運轉,其中大量的工作人員都成為了落在片尾字幕上的「幕後英雄」。
  • 張藝謀影改編自哪部小說講了什麼故事 劇本創作介紹
    張藝謀的《影》原本是打算拍《三國荊州》,但是張藝謀想要將替身的故事給融進去,可是最終無法實現合併,於是張藝謀放棄了,直接自己開始改這個故事,也把三國的背景給去掉了。  《影》改編自哪部小說?  電影故事據說來自於三國,可改到最後,三國成了一個雛形,它最後說的,其實是替身的故事。
  • 張藝謀的《影》,究竟是「陰陽不共生」,還是「陰陽共相存」
    其實從張藝謀歷史作品中不難看出,他對中國特有的東方美學意境有著深入研究,無論是《十面埋伏》《金陵十三釵》還是《長城》都在傳遞永恆的東方美和力量。2017年張藝謀再次嘗試將東方文化美學與電影融合一體,潤物無聲之中便把東方特有的文化之美向國內外傳遞。
  • ...嗶哩嗶哩|宗師之路|金剛川|張藝謀和他的「影」|奪冠|愛奇藝|我...
    這也是繼《張藝謀和他的「影」》之後,第二部走進院線的電影幕後紀錄片。聚焦:看見戲外的故事,致敬幕後的英雄「演員1174人,劇組工作人員2479人,特效人員2600人,後期人員1302人,3個月不遺餘力的日夜奮戰,鑄就了電影《金剛川》,而這背後的故事鮮為人知」。
  • 《影》:張藝謀仍未想過掙脫鎖鏈
    《影》開頭的字幕裡,「性命之危」前面只有主語沒有謂語,是病句。《影》到中間時,鄧超飾演的子虞說了一句「十幾餘人」,詞語重複,也是病句。——好友魏忘機看完後,十分激動地跟我說,《影》的劇本文本裡有不少病句。
  • 電影《影》劇情以外的故事,張藝謀的畢生追求,鄧超的拼命三郎
    《影》的結尾處,子虞說:沒有真身,何來影子?境州說:沒有真身,也有影子!兩位「鄧超」的真情告白,孰對孰錯?你會投票給誰?此題置於文末,暫且不表。說說導演:張藝謀的電影,是什麼風格?你一看就知道這是張藝謀的電影,應當就是他的風格。
  • 你真的看懂老謀子的《影》了嗎?深度解析《影》, 含劇透
    距離老謀子的《影》上映,已經過去一周的時間了。很多人在走出電影院時,應該是跟我一樣,這部電影到底拍了些什麼?孫儷最後那一臉震驚的表情,她當時到低看到了什麼?老謀子的深度也正體現在此。接下來,讓我講講,我對這部電影的觀後感吧。
  • 電影《影》詮釋人性雙重人性,水墨畫黑白灰哲學。
    鄧超《影》中的「替身」與真身的性格差異很大,一個老謀深算,工於權謀,另一個正好相反,在身材上一個健碩,一個瘦骨嶙峋,這部戲對鄧超來說是一個挑戰,據爆料鄧超健身拍完鏡州的角色後又狂瘦四十斤拍攝子虞,他不斷的挑戰自己,詮釋人性的雙重性格。
  • 《一秒鐘》,不僅是逃犯的反骨,亦是張藝謀的反骨
    前幾天跟老同學看了張藝謀執導,張譯、劉浩存、範偉主演的電影《一秒鐘》,電影一開始,就出現嚴歌苓在《陸犯焉識》中第一章所呈現的內容。很是驚奇,聯想到她的另一部電影《歸來》,於是就有某種猜測,難道張藝謀對父愛,對親情有一種歇斯底的熱愛,或者宣洩?
  • 陰陽魚太極圖、周子太極圖、空心圓太極圖
    陰陽魚太極圖又稱為先天圖、先天自然河圖、「中華第一圖」。「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這是老子對太極圖的精確詮釋。除此之外,還有其他圖形也叫太極圖,圖形不一。比如:周子太極圖、空心圓太極圖、黑白半圓太極圖等等。
  • 張藝謀《影》電影及紀錄片雙片連映,放映新模式觸動觀影新體驗
    由張藝謀執導,鄧超、孫儷、鄭愷、王千源、胡軍、王景春、關曉彤、吳磊主演的水墨動作電影《影》日前定檔於9月30日全國上映,揭秘張藝謀《影》拍攝全過程的紀錄片《張藝謀和他的「影」》亦將於10月5日上映。昨日,《影》片方在全國24個城市開展了為期一周的點映活動。此次點映將電影《影》與其幕後製作紀錄片《張藝謀和他的「影」》同時呈現在大眾面前,雙片連映,360度全方面將觀眾帶進了《影》的水墨世界,觸發觀影新體驗。
  • 張藝謀新電影《影》開機 鄧超領銜主演!
    中國著名導演張藝謀的新電影項目於上周六在北京正式開機,該片由鄧超和王千源等人領銜主演。   The storyline of the new film, entitled Ying (literally translated as "Shadow"), is being kept secret.
  • 從彩色到《影》的水墨 張藝謀電影是一本色彩大全
    史匹柏說:「我不懂中文,但通過色彩,我看懂了張藝謀的《英雄》。」《山楂樹之戀》的「素」新片《影》,是一出置景於水墨畫裡的舞臺戲劇,偏向黑白的畫風是張藝謀全新的美學選擇。《影》的色彩美學,是張藝謀的一次轉變。他不像《英雄》《長城》等商業大作裡那樣直接粗暴地使用各種明亮單色。
  • 《長城》之後的《影》和《一秒鐘》,已經讓張藝謀放下了票房包袱
    於是有了《影》,別看是由鄧超、孫儷等一眾實力明星出演,但種種跡象都說明這是一部作者風格厚重的偏藝術類電影。不是合家歡爆米花類型,也不太照顧觀眾的欣賞習慣。預告片裡近乎黑白的水墨畫風鏡頭,高級雅致韻味十足,卻未必會討得市場歡心。而出品人樂創文娛的張昭則在訪談中透露:很難給這部影片劃歸類型,但內行人會感受出它的卓越出眾。
  • 張藝謀《影》多倫多首映好評如潮,東方極致美學堪比絕美水墨畫
    即將於9月30日國慶檔期上映,由張藝謀執導的電影《影》,在北京時間9月10日早9:30於多倫多電影節舉行了北美首映,導演張藝謀攜主演鄭愷、王千源,雨中露天現身紅毯與首映儀式;電影放映後獲現場觀眾媒體四度鼓掌,被譽「水墨畫風絕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