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習慣性被冠以「足球荒漠」,一邊則是已然全國人民的大眾痰盂,在有點迷幻的美利堅足球夢裡,和歷經坎坷的中國足球道路上,到底誰更愛足球多一點?
由於本人早年還比較喜歡卡卡的緣故,時不時會關注一些MLS美國大聯盟相關消息,主要方式就是follow聯盟和球隊的官方媒體帳號。一段時間下來,頗感意外地發現,從這些INS、推特上的內容和反饋來看,美國的足球並沒有你想像得那麼「荒漠」和不堪,甚至還小有幾分自己獨特姿色。
奧蘭多城時期的卡卡
美國人真的不看足球嗎
一提到足球,這個地方通常就被冠以「荒漠」的字眼。「足球荒漠」的標籤,某種意義上確實不冤,畢竟相比美國的四大體育聯盟,足球對於他們來說確實關注度還很難相提並論。在我最初看球的記憶裡,跟美國有關的足球影像,似乎滿是刺眼的陽光,玫瑰碗球場驕陽下巴喬的背影,然後是劉愛玲1999年的遠射世界波,美國人自己的足球,拉拉斯的山羊鬍倒是印象深刻。
我們很容易忽略的一點是,美國是一個真正的體育大國,2019年全球體育產業大約有1290億美元,而這一年美國的體育產業規模則達到750億美元左右,毋庸置疑佔據了體育世界的半壁江山。
// 所以,本期實驗室打算來討論一個有趣的話題
中國人和美國人誰更愛足球多一點?
what!?中國球迷對中國足球的愛恨情仇簡直罄竹難書,這種質疑
對得起我們嗎!RNM退錢!
世預賽西安球迷名場面
這個問題,不少中國球迷肯定會自信滿滿地答我國吧,雖然成績一直不咋地,但作為古代足球起源地,上下文明5000年的泱泱大國,不論從歷史底蘊,關注度還是聯賽規模、商業價值,足球在中國肯定稱得上是第一運動,豈能是美國這樣的「足球荒漠」能比的?
這麼想這個問題,也對,也不對。
先來看兩組來自尼爾森的調研數據,從喜好度(興趣度)和參與度兩個方面進行排行。
數據來源:nielsensports.com ▲
從對足球興趣度的排列,美國和中國分列這個榜單倒數第一和倒數第二,27%和30%看起來也就難兄難弟半斤八兩吧。而從足球參與度來說,中國6%則落後於美國的10%,這裡的參與度是以每周參與一次以上足球活動為標準。以上數據都是2014年的數據,然後再參照2018年的一組相關數據,足球喜好度方面兩個國家都提升到了32%,但依然並列倒數。
2018年足球興趣度排行
數據雖然不可能完全絕對和準確,但肯定有參考價值的。我不知道看完這幾組數據,大家會有怎樣的收穫和思考。
對於我來說,這正是印證了疫情期間我們幾篇文章反覆提及的一個話題——
「體育在中國,真的還算不上什麼」
我們看似轟轟烈烈熱鬧非凡的第一運動,實際的體量規模可能和美國目前只能排在第五的運動差不多,甚至還不及。所以即便足球在美國依然稱不上是主流運動賽事,但因為自身體育在整個國家經濟和社會架構以及國民認知中的重要地位,龐大的體育用戶基數,加上擁有優良傳統的體育氛圍和基因,讓足球在這裡同樣可以演繹著自己的精彩,而且似乎越來越精彩。
如果說調研數據總會出現一些偏差疑問,接下來我們更直觀的對比下中美兩國足球聯賽的上座率情況。今年因為疫情太特殊,我們就拿近兩年的上座率數字說話。(數據來源官方,MLS數據只涵蓋常規賽階段)
這裡還多提一句,女足運動在美國也是非常受歡迎的,2019年的美國國家女足聯賽NWSL平均上座率也能達到場均12833。好吧,你覺得中國女超場均上座率多少呢?大家自己品。
雖然有些球迷會說女超也有像去年北控VS武漢萬人觀賽的名場面,但這真的也只是個別球隊和個別場次(王霜加持),大部分球隊的情況還是很慘澹的。而且最悲哀的是,女超聯賽至今都沒有上座率官方數據……
接下來,我們就從多個視角來看看美國足球的真實樣子。或許難免會有些對比心理,但這絕對不是主要的,先看看他們都圍繞足球在做些什麼,或許更會了解這個國家人民對足球的真實態度。
足球的美國製造
經營一個賽事,美國人首先還是有他們的品牌包裝和商業思維的,特別是在宣傳推廣上,自然而然就會需要像貝克漢姆等一眾養老型球星來帶人氣和市場,從最遠古的貝利、貝肯鮑爾,到克林斯曼,以及這二十年來的亨利,伊布,魯尼,德羅巴,蘭帕德等人,但即便是這樣,他們至少是按體育和市場規律來辦事的,有自己的發展規劃路徑。
洛杉磯銀河為貝克漢姆樹立雕像 ▲
01、聯賽主視覺
關於隊徽LOGO設計以及球衣款式設計,MLS基本是一脈相承的美國體育特色包裝方式,中性且具有地域屬性的球隊名稱和形象定位,吉祥物的設定以及球衣款式都比較個性,以此為基礎來營造有自己特色的體育文化;包括在比賽信號製作包裝上也是如此,這方面亦是整個聯賽形象的一部分。
卡卡和皮爾洛在MLS重逢
和中超球衣清一色NIKE剛好相反,MLS聯賽的球衣則是清一色阿迪達斯,雖然難免也有模板化的痕跡,但在球衣的細節處理上,感覺還是要比NIKE良心一些。 今年是為了致敬MLS聯賽25周年紀念,所以選擇了EQT三條紋設計為特色,這個設計首次亮相於上世紀 90 年代,那也正是大聯盟成立的時代。此次球衣發布還邀請諸如Trinidad James這樣的歌手和潮流藝人來為每個球隊拍攝定妝照。(如下圖)
美國歌手Trinidad James
2020賽季MLS球衣發布
02、物料製作水準
這一Part我們以本賽季MLS回歸杯總決賽的兩支球隊,奧蘭多城和波特蘭伐木工為樣本,先上圖再說話:(都是來自官方原圖)
- 奧蘭多城足球俱樂部官方組圖 -
是不是都很有大片既視感,而這些正是他們日常官方INS和推特發布的內容。毫不誇張的說,美國大聯盟的很多球隊官方媒體,從拍攝到內容選擇、製作水準和細節品質,絲毫不遜甚至更優於不少歐洲傳統足球俱樂部。
哈蘇膠片機
無意間還發現像奧蘭多城的官方照片居然還用哈蘇膠片機來創作……
- 波特蘭伐木工官方組圖 -
單看這些照片創作,你很容易覺得是置身於一個足球王國,當然這也不是拍出來的,只是通過有選擇的影像表達方式,把氛圍渲染的更加飽滿。
這部分還歸納總結幾點:
●首先畫風一致,排版講究,包裝風格統一。
可能沒有像這幾年中超那樣各種天馬行空的創意海報,簡單直給,但也足夠的酷。
對陣海報
MLS回歸杯決賽海報
●其次,品類豐富,講究細節。
從訓練動態,比賽戰報,新聞播報,到數據,語錄等等,每天發布的內容品類都足夠有誠意且細膩,構圖、排版和細節元素至少看得出審美是完全在線的,有要求和態度的。
圖|人物主題
圖|紀錄呈現
圖|賽程通知
圖|首發陣容
圖|採訪語錄
圖|上座率
圖|比賽掠影
圖|球迷風採
圖|全明星票選
圖|球迷活動
圖|票務公告
這些社交媒體聯盟和球隊官方帳號的水平,某種意義上,代表了整個聯盟,或者國家體育文化的一個基本水準,也是體育文化營造的基礎。你靠什麼來吸引球迷,肯定是靠你自己對外發出的聲音啊,特別是對於起步比較晚的足球土壤來說,美國的足球文化某種意義上可能比中國更缺乏底蘊,但為什麼還要做的如此豐富多彩呢?歸納起來也簡單:用心,專業,有態度。
MLS官方海報畫風和創意
個人比較好奇的是,像MLS這些品牌和傳播內容,到底是什麼規模和配置的團隊在支撐?我了解到的不少國內俱樂部,看似每年十幾億甚至幾十億的預算經費,但在這部分的投入卻少的可憐,媒體團隊組成也非常單薄,而像MLS有些球隊都有自己的官方TV和演播室配置,這點國內目前還是不好想像吧,我們的預算真的都花在了大牌教練球星身上了嗎?
03、官方網站
這個話題建議自行索引去到MLS官網,亦或是美國國家女足聯賽的NWSL官網圍觀,不論是從信息完整度,UI設計,交互體驗,都是很令人愉悅的。至少你看不到有中超官網在做這類實用服務吧?一個賽事的官方平臺,毫無疑問就是聯賽的窗口,但我們的窗口呢?
下面想主要呈現的截圖,是非常具有美國體育特色的,也是他們最強大的部分——就是大數據,這部分在網站中體現的淋漓盡致,一如他們四大聯盟賽事的數據呈現和使用。
MLS官網賽事直播間
實時的圖文、視頻、數據以及社交軟體的打通
體驗非常直觀順暢,也很實用,上面的導航標籤可以切換到前瞻、實時數據、集錦highlight等內容,如下:(賽事直播間實時數據呈現)
MLS賽事直播實時數據呈現
NWSL賽事數據頁面
這類賽事數據的呈現對於球迷來說倒不一定是多重要的內容,但對於賽事組織者和參與者來說,這些數據的積累絕對是寶貴的財富。MLS各俱樂部還會定期推出自己的數據報告,還有針對球員的數據報告,呈現上也更接近球迷的接受方式,比如下圖奧蘭多城的前瞻數據報告。
MLS官方賽前數據前瞻
不可否認,這幾年國內的一些體育產品平臺在數據服務上也有一些提升,但先不去比較具體差距,這些都只是民間企業機構,你官方去哪兒了?一個賽事組織官方自己都不需要數據嗎?大數據是一個官方做事態度的最清晰體現。
大數據是一個官方做事態度的最清晰體現。這部分給我的啟示是,無論你的賽事項目受眾現在是多少,市場規模多大,嚴謹地按照體育的方式去經營它,尊重體育本身的規則,是開發和發展的前提條件。
球迷文化塑造
●這個篇幅跟前面部分也是息息相關,同時也是最為關鍵和核心的一點。
不論是基於品牌形象打造還是官方物料的製作,你會發現他們是真的在努力營造屬於自己的足球文化和特色,給與球迷足夠的熱情和尊重,具體可以看以下幾個示例。
波特蘭伐木工隊的特色球迷互動方式
剛剛奪得MLS回歸杯總決賽冠軍的波特蘭伐木工足球俱樂部,他們的主場文化就很特別:主隊每進一球,賽後就會現場用電鋸鋸下一塊木樁,並讓球員高舉木樁與球迷互動慶祝,真的很硬核也很有自己球隊形象特色。或許有表演屬性,但的確很容易讓球迷記住球隊文化標籤和品牌形象。
斧頭和木樁就是伐木工隊的精神圖騰,從老闆到球迷家庭,都會很樂於這個標籤符號的傳遞,連頒發的「獎狀」也很有俱樂部象徵意義。
甚至連隊員日常力量訓練都能看到木樁的存在
波特蘭伐木工的球迷來信
波特蘭伐木工定期會在官方帳號上讀球迷來信
MLS球隊還經常致敬美國大兵,特別是對退伍老兵關愛有加,比如像下圖奧蘭多城球員身著迷彩版球衣入場,今年MLS回歸杯決賽之前還有美國大兵曬加農炮給奧蘭多城加油助威,也足夠硬核!
迷彩裝球衣入場
美國大兵曬加農炮助威
球衣印號上的球迷照片
奧蘭多城把球迷照片影集印密密麻麻印在了球衣號碼之上,這樣的操作是不是即暖心又很酷。此外,每場比賽也還會有球迷面孔主題的展示互動。
球迷面孔
吉祥物也是對話球迷的重要方式之一,下圖則是俱樂部舉辦的跑步賽事活動,球迷主題跑步活動也是MLS球會最經常發起的活動。
奧蘭多城舉辦的球隊主題跑步賽事
汽車電影院觀賽模式徵集令
同樣很具特色的就是疫情期間MLS的看球組織和發起方式,上圖是今年MLS回歸杯總決賽的"DRIVE-IN "看球派對徵集令,顧名思義就是一個類似汽車電影院場景的看球和加油諸位方式,所以就會有下面的看球場景了。
看視頻或許會更生動一些,看看MLS聖何塞地震隊的助威場景(點擊下方播放),球迷們搖下車窗,對著大屏幕給主隊搖旗吶喊加油,用汽車鳴笛的方式一起打節奏也是別具一格。PS:停車位居然還不忘保持社交距離!據了解,中超上海上港近期也有「汽車電影院觀賽模式」的活動發起。
球隊的官方紀念冊
每個賽季的球隊官方紀念冊、官方紀錄片影像,是留給球迷最好的禮物。
★MLS全明星賽
MLS最具有美國體育特色的球迷文化,當然還是他們的「全明星賽」概念,這個也很好理解,某種意義上就是商業化十足的盛大體育節日派對。
形式上MLS全明星賽也不斷推陳出新,比如2019年在奧蘭多舉辦的MLS全明星賽,就邀請了西甲馬競來和美職聯的全明星隊進行比賽。
伊布參加MLS全明星賽
馬競受邀參加MLS全明星賽
MLS全明星賽盛況
社區屬性和社會責任
前面球迷文化部分,延申出來還有很多社會屬性的內容,在這裡,體育不單單是體育,需要球隊根植於城市社區並承擔社會角色和責任使命,那麼美國職業足球大聯盟MLS的球會是怎麼履行自己的社會責任的呢?
紐約紅牛參加社區活動
波特蘭伐木工參與社區防疫工作
深入社區,是很多歐美體育俱樂部的安身立命之本
MLS俱樂部深入社區的活動名目繁多,包括像青少年足球培訓,疫情防護,環保公益等等,事實上大部分成熟的體育俱樂部都是以此為基礎,來找尋自己在這個社會中的存在感或者說地位,扮演自己應有的角色,這才是一個體育俱樂部甚至是一項運動在社會中能有長遠持續發展的根基。比如,此次疫情期間,波特蘭伐木工用自己球衣製作口罩,以此募捐善所得款救助社區的困難家庭。
波特蘭伐木工致敬老員工
人文關懷也是這些球隊對外輸出的重要社會價值觀,比如波特蘭伐木工在推特上致敬一位為俱樂部工作了19個賽季的球場養護工,同樣,奧蘭多城也會在官方TV很認真的介紹自己球場畫線工人的點滴工作。
奧蘭多城的球場畫線工人報導
MLS美國職業足球大聯盟每年的全明星賽上,還會在中場休息的時候頒發該年的社區足球最佳工作者(MLS WORKS Community MVP),這個獎項還有單獨的專題頁面,可以回顧查看每年獲得該獎項的人物故事,這些人物都是由各地區俱樂部推舉,有社區足球活動的組織創辦者,還有以足球工作堅定信念的抗癌鬥士,總之都是很樸實和勵志的足球工作者。
社區足球工作激勵
推薦參考:https://mlsworkscmvp.com/
體育之於這樣的社會是有高度認同感和成熟的角色身份的,在大部分人來看來,每個周末結伴看一場比賽,基本上就等同於固定的家庭派對或朋友聚會,是必需品,是剛需。俱樂部要做的,就是維護好這種關係和生態。
奧蘭多城的球迷參觀活動
波特蘭伐木工家庭主題活動
在體育精神內核之下,俱樂部與這座城市群眾互動的方式很豐富,有很多的主題是圍繞家庭和青少年。比如奧蘭多城為10月之前出生的新生兒免費贈送俱樂部主題嬰童套裝,曬照片的家庭還有機會出現在比賽現場大屏幕,真的是搶球迷從娃娃抓起啊。
奧蘭多城的新生兒球迷福利
奧蘭多城的孩子接送服務
奧蘭多城甚至還和贊助商合作提供為學校的孩子們專車接送到球場的服務,不得不驚嘆於這樣細緻入微的服務了。所以體育在這樣的社會當中真的無處不在,如此體育,怎能不愛呢?
實際經營情況
場面再熱鬧,生存還是硬道理。MLS美國職業足球大聯盟的真實營收情況如何呢,看下圖。(數據來源 Statista)
2019年MLS球隊營收排行
MLS目前經營狀況最好也是最值錢的球隊當屬亞特蘭大聯隊,俱樂部估值5億美元,他們2019年的收入達到7800萬美元,營業利潤700萬美元。他們同時也是MLS上座率最好的球隊,2019年場均達到52,510,這個數據可以橫掃中超所有球隊。當然,全聯盟總共也只有7支球隊營收實現盈利。虧損最厲害的是多倫多FC,他們2019年虧損1900萬美元,不過他們的球隊在福布斯MLS球隊財富排行上還算靠前。(如下圖)
MLS球隊身價排行
值得一提的是,美職聯MLS球隊平均身價為3.13億美元,較去年上漲30%,這樣的年增長率大幅領先NBA (13%)、NFL(11%)、MLB (8%)和NHL (6%)的球隊價值增長速度。
關於足球俱樂部經營情況的話題,中超事實上沒什麼對比可言,因為基本不對外公開財報,唯一號稱公開財報的上海上港的2019年財報顯示球俱樂部收入超20億,利潤3000萬人民幣;而媒體報導的廣州恆大年報顯示,2019年恆大總收入達到了9.489億,其中營業收入為7.82億,但俱樂部的總成本高達28.9億,營業成本為24億,仍然處在巨額虧損的狀態,俱樂部2019年整體虧損為19.4億!但別忘了,廣州恆很大一部分收入還來自於集團周邊產業的反哺,可以說也是自家人兜裡的錢。其他大部分俱樂部的真實情況就更不得而知了,巨額虧損相信會是球迷普遍認知的情況。所以中超老闆們圖什麼呢?
你猜。
或許你還會記得早年ESPN轉播足球時候曾經各種低級專業知識錯誤,但不可否認,他們不斷地改善提高並強化屬於自己特色。還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不少MLS球會的老闆,都是同時持有其他美國四大聯盟的球會,比如新英格蘭革命的老闆羅伯特·克拉夫特(Robert Kraft),他同時還持有NFL的新英格蘭愛國者,還比如西雅圖海灣人的小股東保羅·阿倫(Paul Allen),他同時還擁有NFL西雅圖海鷹隊(Seattle Seahawks)和NBA的波特蘭開拓者隊(Portland Trailblazers)。
說到底,他們的體育基因都是一樣的,所以你會看到像美國國家女足NWSL聯賽的每場比賽居然還會有該場的最佳盤帶過人瞬間剪輯,這在足球主流世界看起來可能有些多餘,但那又怎樣,他們就是很樂此不疲於這樣的美國特色,至於常規賽和季後賽的設定就更是了,早年的美職聯甚至每場都必須決出勝負,打平之後也不踢點球,而是雙方輪番踢單刀……一邊是看似笑話的特色規則玩法設定,一邊是讓人嘆為觀止的體育大數據記錄和呈現,這都是美國的體育基因,完全遵從自己的規則而存在和發展。
有球迷可能還會說,通篇羅列的這些操作方式,有些國內俱樂部也做的相對不錯的,但那真的只是個別幾家,而且也很局限,整體上來說,球隊和球迷的關係看似一家親實際實則相敬如賓,媒體報導看似百家齊鳴實則戰戰兢兢。很多時候是越來越閉塞,距離感越來越強。
而體育文化是要有地域和社區根基的,你是要不斷主動去和你的目標地域社區群眾對話互動的,但我們的很多球隊俱樂部的參與者,往往忽略了這一點,更像是蹭政治熱度的某些房企,即便想去對話互動,很多時候也更像是在彆扭地喊口號,行動上本末倒置,上層很熱鬧地砸錢買球星製造聲浪,但和媒體以及球迷的距離感似乎卻越來越遠,政治敏感堪比國企,他們的初衷是不是真正根基於這座城市、社區群眾對於體育的需求和熱愛,我們的確是要打問號的。
總結下來,更重要的是看清體育目前之於我國的地位和社會屬性,依然不是一個所謂「體育強國」應該有的樣子,畢竟,很長一段時間我國人民更愛金牌多一些;而之於足球究竟誰的愛意更濃,則有點像重點中學倒數名次的孩子和普通中學前幾名之間的對比,個人覺得,還是態度決定一切吧。
- THE END -
作者:蔡Q德
圖片:部分來源網絡
數據和其他相關資
https://nielsensports.com/global-interest-football/
https://www.statista.com/statistics/477866/team-operating-income-of-mls-soccer-teams/
https://soccerstadiumdigest.com/2019-mls-attendance/
————————————————————
▶最後還是厚臉皮推薦觀看原創日本高中足球紀錄片《足球少年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