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司馬光的基因——O1系,不是司馬懿後人

2020-12-17 基因看歷史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實,號迂叟。北宋文學家、史學家。生於宋真宗天禧三年十月十八日,卒於宋哲宗元祐元年九月一日,享壽66歲。陝州夏縣涑水鄉(今山西省夏縣)人,世稱涑水先生,身後稱司馬溫公。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司馬光在政治上被後人視作強硬的守舊派,他幾度上書反對王安石變法。他認為刑法新建的國家使用輕典,混亂的國家使用重典,這是世輕世重,不是改變法律。

司馬光的基因是什麼類型呢?

司馬光家族延續了上千年, 家譜記載較為完整, 為譜牒學、歷史學、遺傳學等人文和自然學科的跨學科研究提供了較好的材料。見重構司馬光家族基因家譜,

本研究對11個聲稱為司馬光後代的家族進行了Y-STR分型, 結果表明有5個家族的STR單倍型彼此之間十分接近, 同屬下遊單倍群O1a1a1a1a1a-F492+, F656-。因此,我們推斷司馬光家族的父系遺傳類型極有可能屬於此單倍群。

由上面可知,司馬光並非司馬懿後人,因為司馬懿是C系的,司馬光後裔則是O1系。司馬氏出現了兩種單倍體類型,證明他們祖先有兩種不同的起源。

相關焦點

  • 歷史上有名的司馬錯、司馬遷、司馬懿、司馬光是什麼關係?
    【產權及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編輯文章,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如果分享的內容和圖片侵犯您的版權或者非授權發布,請及時與我們聯繫進行審核處理或刪除。】
  • 司馬光砸缸救人背後的故事
    司馬光砸缸救出的小孩叫上官尚光。如果去網上搜索的話,很多網文說上官尚光也是北宋宰相。這應該是看書看串了,或者說是看文不仔細,將司馬光的頭銜錯安在了上官尚光頭上。那麼司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發生在哪裡呢?《宋史》之中,司馬光的父親司馬池有傳,我們可以從他身上找到司馬光的童年生活之地。司馬池,陝州夏縣(今天山西運城夏縣)人,西晉安平王司馬孚(司馬懿的三弟)後裔,祖上世代為官,家境富裕(看來司馬光不僅是官二代還是富二代)。
  • 司馬光家風:以儉為美(家風家訓)
    從周公的《誡伯約書》、三國諸葛亮的《誡子書》,到北宋司馬光的《訓儉示康》、清代朱柏廬的《朱子家訓》,歷代家訓中體現的核心思想之一即「儉」。對節儉的崇尚,首推司馬光家族,其祖孫三代皆以儉為美,並將節儉作為家風世代傳承。司馬光是北宋時期著名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陝州夏縣(今屬山西)涑水鄉人。他官至宰相,一生克勤克儉,廉潔奉公。
  • 小時候會砸缸的司馬光,長大後卻成了「奸臣」
    司馬光為官期間,立志清廉,反對宮中宴飲和賞賜之風,以減輕百姓疾苦。二、北宋王朝的掘墓人:庸臣?奸臣?由於歷史上司馬懿家族造成了五胡亂華的慘劇,鄙人對司馬家一直懷有深深的恨意,但是沒想到司馬光依然是一個令人討厭的司馬氏。小時候對「司馬光砸缸特別欽佩,小司馬光能夠打破思維及時救人,瞬間覺得司馬光是一個偉大的英雄形象。
  • 【雜談】司馬光政見不如王安石高明,為何他編的《資治通鑑》卻很有...
    北宋時代的司馬光和王安石同為進士及第,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同等學歷。這兩個人同為北宋神宗皇帝當朝的高官,由於政治抱負與執政理念截然相反,故產生矛盾就在所難免。
  • 北宋歐陽修、司馬光、王安石、蘇軾四位大師的恩怨情仇
    蘇軾、王安石、歐陽修、司馬光都是北宋時期如雷貫耳、光照千秋的人物,其中蘇軾、王安石、歐陽修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而司馬光以一部《資治通鑑》就足以名垂青史。 歐陽修對司馬光、王安石、蘇軾有推薦之恩 歐陽修是北宋文壇領袖,以「好賢」著稱,一生薦才無數,而且推薦的人才如王安石、司馬光、文彥博、包拯等都成為北宋政局的主宰者,這些人大多繼承了歐陽修的政治人格,所以說歐陽修的「好賢」對北宋政局影響很大。
  • 司馬光:學者貴於行之,而不貴於知之
    北宋熙寧二年(1069年),宋神宗獨寵王安石,全力支持他變法,對於反對變法的人加以排斥,尤其是司馬光的同僚兼好友範鎮因直言上書王安石的變法之策是「殘民之術」而被罷官後,司馬光自感「了卻君王天下事」「解君之憂」無望,便自請外放,出任地方官。熙寧四年(1071年),宋神宗批准他到西京洛陽御史臺工作,實則要他安心賦閒,不問政事。
  • 司馬懿不讓後人為他掃墓,等到一千年以後,才知道其中原因
    臥龍是三國時期的代表之一,他們是諸葛亮和司馬懿。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司馬懿死後幾千年,後人為什麼不敢去掃墓。公元251年,73歲的司馬懿因病去世。司馬懿臨死前告訴後人:不要種樹,不要建造墳墓,簡單地發出哀悼,不要把財寶放在墳墓裡,甚至妻子也不能和自己一起埋葬。當時,皇室、貴族和大臣的謀士們都在有生之年就開始為陵墓做準備。
  • 北宋似乎有一個人才井噴期,司馬光、王安石、歐陽修、蘇軾兄弟等等...
    X 北宋似乎有一個人才井噴期,司馬光、王安石、歐陽修、蘇軾兄弟等等,這些人物居然幾乎在同一個時代,這是偶然還是必然?
  • 都知道司馬光砸缸,他救出的小孩是誰?難怪老師從不提起他的名字
    司馬光亦是兩宋時期的著名史學家,他編纂記載了一部從漢武帝時期到北宋時期的史書《資治通鑑》,司馬光也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與政治家。韓琦更是評價司馬光:「大忠大義,充塞天地,橫絕古今」。司馬光在1019年(天禧三年),出生在河南光州光山的一個村落裡,他的父親司馬池是光山縣令,家庭十分的美滿。
  • 司馬懿臨終前出一計:墓地不立碑、後人不掃墓,如今看來確實高明
    三國是一個群星薈萃的年代:諸葛亮未出茅廬,便已知天下三分,關雲長義薄雲天,贏得後世敬仰,曹操識人愛才,是英雄也是奸雄……和他們相比,司馬懿的名字顯得不是那麼高大上,但是他也用隱忍為自己在史書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 信陽這個地方,被稱為「智慧之鄉」,和司馬光有著不解之緣
    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在中國可謂是家喻戶曉,司馬光一個小小孩童憑藉著自己的智慧和果斷,救了自己的小夥伴不說,還被後世津津樂道,成為教育孩子的一個典範。小時候的司馬光已經展露出不一樣的才華,成年後的司馬光更是了不得。
  • 《資治通鑑》作者司馬光:一代文學家砸缸救人,到底是救了誰?
    司馬光,北宋著名史學家、文學家,其所著寫的我國的《資治通鑑》與《史記》並稱為我國的「史學雙璧」,作為我國現存最大的編年體通史的《資治通鑑》也是給後人帶來了無限的精神財富。《資治通鑑》作者司馬光:一代文學家砸缸救人,到底是救了誰?司馬光,自小就被稱為「神童」,七歲的時候,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砸缸救人被世人所知。司馬光砸缸在《宋史》中記載的:「司馬光字君實,陝州夏縣人也。
  • 歷史上司馬光雖救人卻沒砸過缸!原因很簡單,是課本這裡說錯了!
    歷史:司馬光砸缸司馬光字君實,乃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在歷史故事中,司馬光自幼就是神通。不過雖然我們從小聽這個故事長大,但我們有沒有想過,小時候的司馬光哪來那麼大力氣砸缸?而即使他真的救了人,砸缸到底是救的誰呢?那個被司馬光救出來的孩子後來如何了呢?其實就像最開始所說,其實司馬光雖救人卻沒砸過缸!難道我們學的課本是錯的?其實也不是這樣,原因很簡單,是課本這裡說錯了而已!我們不妨接著說下去。
  • 北宋諡號為文正的九個人,除了範仲淹和司馬光,其他一般般?
    司馬光,宋仁宗時登進士第,累進龍圖閣直學士。宋神宗時,司馬光因反對王安石變法,離開朝廷十五年,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他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奮,去世後追贈太師、溫國公,諡號「文正」。黃中庸,從小學習刻苦,勤奮上進,經殿試中進士,出任江西安福知縣,後來協助司馬光撰寫《資治通鑑》。
  • 北宋史學家司馬光的一首豔情詞,雅而不俗,令人回味悠長
    司馬光我們都知道了,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學家,一生兢兢業業,為大宋朝廷鞠躬精粹,死而後已,為人更是不用說了,刻苦認真,剛正不阿,對人也是溫良謙恭,但是就算是再一絲不苟,刻板認真的人哪還不能有過一段風流韻事抑或是一段美麗的愛情佳話呢?
  • 紀念司馬光誕辰 國圖公開課「千年回望司馬光」開講
    人民網北京11月18日電 11月17日,恰逢我國著名史學家、政治家司馬光誕辰一千周年,國圖公開課特別活動「紀念司馬光誕辰一千周年——千年回望司馬光」在國家圖書館舉行。本次特別活動將知識與藝術相結合,通過專題演講、兒童劇表演、詩文朗誦等豐富多彩的形式,帶領讀者了解司馬光的一生及他的歷史貢獻。
  • 司馬光砸缸人人皆知,你可知救出的小孩是誰?為何老師不主動提起
    在很多資料上,司馬光救出的孩子叫「上官尚光」,他成人後移居城西龍堤南坡,並建立了「感恩亭」,以紀念司馬光的救命之恩。在一些傳說中,上官尚光後來還做了北宋的宰相,不過這一點正史並未記載。然而歷史上真的存在上官尚光這個人嗎?先來看一看《宋史》記載的原文。「司馬光字君實,陝州夏縣人也。
  • 被司馬光砸缸救出來的是誰?他又是怎樣對待司馬光的,真相在這裡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明禮節,懂感恩的傳統君子,要不是因為「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就已經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不了不說是一種莫大的損失。至於這裡面的原因,早在開篇就已經分析過了,歷史,或者說是歷史的記錄者,對於普羅大眾太過殘忍,乃至無視。
  • 司馬光銘記終生的不是砸缸,而是父親的這句話
    在《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節目中,經典釋義人北京大學趙冬梅教授講述了一個司馬光的故事,父親的一句話,影響了司馬光的一生。  經典釋義人——北京大學趙冬梅教授  大家都知道「司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但是我們今天能夠看到的關於司馬光的文字中,他從來沒有講過自己砸缸救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