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旅遊綜合整理 轉載請註明出處
當地時間24日,德國漢莎航空旗下一架空客A320客機在法國南部阿爾卑斯山區墜毀。據報導,機上載有150人,法國交通部稱,機上無人生還。
近年來,空難事件不少,引發了人們對航空安全問題的高度關注,針對這起事故,有評論質疑客機老舊從而引發了危機。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
各國飛機機齡現狀
其實,各國對於飛機退役時間沒有強制性的規定。就目前來看,全球民航飛機的平均機齡為10年,美國民航的平均機齡為11年,而我國處在民航機齡較年輕的階段。
通常情況下,一架飛機的飛行年限可達到25年-30年,一些國家的航空條例規定,由於對噪聲的限定要求以及導航設施的改變,會使一些達不到相關標準的飛機從一些航線上退出。
還有一些飛機是因為機型停產後,國內航材、機場對該機型的保障能力都受到了影響,從而不得不退役。
機齡老化與安全事故
從多起客機墜毀事故來看,執行航線的飛機機齡不少都超過了10年,有的甚至超過30年。下面是對2010年-2014年失事飛機機齡的統計數據:
不過,業內專家並不認為機齡與航空安全有直接聯繫。民航專家張起淮表示,空客作為與波音並駕齊驅的全球兩大飛機製造商之一,其數字電傳操縱飛行控制系統具有先進性,所生產飛機在技術和性能上有著可靠的安全保障。
雖然有消息說發生事故的此架A320飛機機齡已經超過20年,但在每次執行飛行任務前飛機都需要經過嚴格的維修、維護、檢查等程序,按照飛行小時數對發動機進行定檢,確保飛機適航。並且,飛機上配備有安全備份保障設施,可以說事故的發生與機齡的新老並沒有直接聯繫。
華北空管局總工程師顏曉東也表示,機型老舊、機齡長並非評判飛機是否安全的標準。一種機型的安全性不能以出事的次數來評判,這和市場佔有率有關,應該以起降次數發生事故率、飛行小時、飛行裡程內事故發生率等綜合判斷。
第二頁:航空事故引發的原因
第三頁:判斷所坐飛機的年齡的方法(一)
第四頁:判斷所坐飛機的年齡的方法(二)
第五頁:注意事項:紅眼航班的選擇?
第六頁:飛機事故學自救 從認識黑色10分鐘開始
第七頁:自救措施:絕地逃生 抓緊黃金90秒!
》》》相關閱讀:載150人空客A320飛機在法國墜毀
!
航空事故引發原因
如果跟機齡沒有直接關係,那麼都是什麼因素引發了航空事故呢?
人為原因
人為因素是造成空難的第一大原因,包括地面指揮失誤造成起降過程發生問題、飛機檢修維護不力、駕駛員過度疲勞或者操縱失誤等。飛機的起飛和著陸過程雖然只佔總飛行時間的6%,但事故機率卻高達68%。
環境因素
環境氣象原因也是不可低估的重要因素,最主要的是惡劣的氣候,諸如大霧、冰雹、雷暴雨、低雲等。此外,飛鳥撞擊也會引發飛機事故。
飛機本身的原因
飛機本身的故障也會導致空難,如飛機結構問題、操縱系統失靈以及起落架放不下來等等。真正屬於飛機本身技術問題造成的事故只佔很小比例,特別是現代民航客機,飛機的安全性能已十分成熟。
其他原因
軍事、恐怖活動造成空難的事故也偶爾發生,如劫機事件、恐怖分子安放爆炸品以及客機誤入別國領空被擊落等。還有一些空難事故一直找不到失事原因。因為飛機飛行航線下面的地況十分複雜,失事後要找到殘骸已很不容易,尋找記錄有關飛行數據的「黑匣子」更難。
第三頁:判斷所坐飛機的年齡的方法(一)
第四頁:判斷所坐飛機的年齡的方法(二)
第五頁:注意事項:紅眼航班的選擇?
第六頁:飛機事故學自救 從認識黑色10分鐘開始
第七頁:自救措施:絕地逃生 抓緊黃金90秒!
!
另外,還有媒體給出了12招判斷所坐飛機的年齡的方法,過老的飛機都有以下特徵:
1、機艙內呼叫空乘的按鈕上,畫的是穿裙裝的女性,或者上面標註著「空中小姐」;
2、座椅扶手上有個菸灰缸;
3、洗手間裡設有槽孔,專供丟棄剃鬚刀片;
4、顯示器是懸掛在天花板下,而不是嵌在座椅背後的;
5、座椅上貼的是「禁止吸菸」而不是「關閉電子設備」的標示;
6、座位上的電源插座是直流電而不是110伏交流電(但有些新飛機根本就沒有在座位配備電源插座)
第四頁:判斷所坐飛機的年齡的方法(二)
第五頁:注意事項:紅眼航班的選擇?
第六頁:飛機事故學自救 從認識黑色10分鐘開始
第七頁:自救措施:絕地逃生 抓緊黃金90秒!
!
7、飛機尾部設有通往機艙外的樓梯;
8、有三個引擎,而不是兩個或者四個(比如說波音727);
9、製造此架飛機的公司再也不產商用客機了(比如洛克希德•馬丁公司);
10、經濟艙的坐墊感覺更像沙發椅而不是那種教堂靠背椅(「超薄座位」);
11、著陸裝置安裝在飛機尾翼而非前端(比如麥道公司的DC-3)。
12、飛機上沒有著陸裝置。出現這種狀況的唯一解釋就是你乘坐的是一艘泛美航空公司的飛行船,正在進行一場時空穿梭之旅(觀察者網註:作者此處用了「914號班機事件」的梗。1990年9月9日,一架美國泛美航空公司的914號班機降落在南美委內瑞拉的機場,據機上飛行員與乘客所說,他們是1955年7月2日從紐約飛往佛羅裡達的。此次飛行時隔35年,機上人員容貌都不見老,也未覺到時間的流逝。這次事件據稱是時間之旅的一個實際例證,但未經科學證實)。
第五頁:注意事項:紅眼航班的選擇?
第六頁:飛機事故學自救 從認識黑色10分鐘開始
第七頁:自救措施:絕地逃生 抓緊黃金90秒!
!
關於航空出行前可注意的事情
1.紅眼航班的選擇?
「紅眼航班」沒有標準定義,一般情況下通用的標準是:飛行時間不超過8小時且起飛時間在00:00分之後的航班。對於紅眼航班是否完全安全,尚存在一定的爭議,認為紅眼航班安全的一方主要從技術角度上進行解讀,只要先進的飛機機型完全能勝任夜間飛行。而認為「不到萬不得已不要坐紅眼航班」的一方則主要從事故率以及在突發事件下的反應情況來分析,但也值得商榷。
①能見度低,事故率高。多次隱藏的空難是乘客發現發動機冒煙或者機翼後有彩虹,外面黑不隆冬的乘客就無法及時發現這些徵兆。
②地面跟機上人員睡眠不足,人體自身的避險體能反應下降,突發事件處理判斷能力下降。
③能否從空難中倖存下來取決於墜毀時的衝擊力和機上人員的逃生速度。空難自古摔死的少,來不及跑燒死的多。你剛起床的時候跑得快,還是吃完中午飯跑得快?!
2.最好的座位?
最好的座位傳聞在飛機的倒數第五排的中間。原則是靠過道比靠窗安全,飛機後部比前部安全。
①為什麼後部比前部安全,因為一旦墜毀,永遠是頭部著地,機身能吸收一部分動能。
②為什麼飛機中部也不安全,解體永遠發生在應力集中的地方。具體表現在飛機,就是機翼連接處。
③為什麼是中間而不是過道。因為越往後越顛,越往後起飛和降落的效應越明顯,舒適度太低。並且畢竟不能看窗外是件很遺憾的事情。
但這個並不是絕對的選座指南,只是一種原則性參考。
飛行中的注意事項
1.在空中永遠要繫緊安全帶
如果遇到高空解體的狀況,不論坐在飛機的哪一個部位,生還希望都很渺茫,如2009年6月的法航A330空中解體,機上228人全部遇難。即便生還的機率渺茫,也要在空中系好安全帶。不然的話,飛機尚未墜地,在空中翻滾的過程中,乘客就已經在機艙中被來回撞擊喪命了。
2.起飛失事:數數座位離緊急出口差幾排
起飛後失事有可能是因為飛機出現故障或遭遇惡劣天氣。如果出現故障卻沒有爆炸起火,機上乘客有可能全部獲救;如果遭遇惡劣天氣特別是從空中下降到地面的氣流,飛機就會墜毀。比如2010年1月衣索比亞航空公司波音737迎著狂風暴雨起飛,不久就墜落地中海,無人生還。
無論哪種原因,乘客在起飛前應觀察緊急出口在哪裡,儘量數一下從你這排座位到出口那排座位之間有多少座位,這樣即使看不見,你也能知道什麼時候趕到了緊急出口位置。
3.降落墜毀:保持冷靜趕快逃離殘骸
一般飛機在降落時頭稍低,這時機頭最容易遭到撞擊,機尾則完好無損,這種狀況下,坐在機尾的座位是最安全的。比如此前的利比亞空難,機身完全粉碎,只有機尾基本保持完整。一些專家認為那名倖存的男童應該是坐在機尾部分。
只要所坐位置沒有發生撞擊和爆炸,乘客在保持頭腦冷靜的情況下,儘快遠離殘骸,生還機率最大。
第六頁:飛機事故學自救 從認識黑色10分鐘開始
第七頁:自救措施:絕地逃生 抓緊黃金90秒!
!
飛機事故學自救 從認識黑色10分鐘開始
乘坐飛機旅行對現代人來說已是越來越平常的選擇,但由於飛行在天空這塊人無法掌控的區域,人們潛意識中不免認為飛機是一種很危險的交通工具。
據國際民航的統計,飛機失事機率遠小於其他交通工具,坐飛機比坐火車、汽車等更安全。但飛機失事常在瞬間,如果在高空,除非能順利迫降,否則一旦墜毀往往同時引發爆炸,旅客生還的機率極小。從這個層面上來說,空難的後果又是最嚴重的。但不少對逃生常識一知半解的旅客懷有僥倖心理,對起飛前空姐的演示和機上的逃生手冊視而不見,一些慣坐飛機的旅客對逃生設備的使用方法也不熟。
所謂飛機的「黑色10分鐘」,是指絕大多數空難都發生在飛機起飛階段的三分鐘與著落階段的七分鐘。但事故一旦發生,留給機上旅客的逃生時間遠沒有三分鐘、七分鐘這麼長。業內人士認為,失事後一分半鐘內是逃生的「黃金」時間。此時無論是一個常識的錯誤或是設備使用的不熟練都足以致命。
飛機失事一般會有6大徵兆:
1.機身顛簸;
2.飛機急劇下降;
3.艙內出現煙霧;
4.艙外出現黑煙;
5.發動機關閉,一直伴隨著的飛機轟鳴聲消失;
6.在高空飛行時一聲巨響,艙內塵土飛揚,這是機身破裂艙內突然減壓。
應急反應:事故瞬間反應要快
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當迎面一輛汽車飛馳而來,我們當中很多人腦中瞬間一片空白,下意識的反應不是馬上跳開,而是僵立原地等著車子撞。這種「來不及反應」,是人面對突發事件的正常反應,飛機爆炸前,機上旅客坐以待斃的事也確有記錄。因此旅客首先要鍛鍊自己的是第一時間跳出大腦空白狀態,冷靜地做出選擇。
如果飛機正在緊急迫降,要按乘務員的指示採取防衝擊姿勢:小腿向後收,頭部前傾儘量貼近膝蓋。這個姿勢可以降低旅客被撞昏或者脊椎受傷的風險。有嬰兒的父母不要把嬰兒抱在懷中,因為嬰兒可能在衝擊下被拋離;且墜機時父母往往身體前傾,壓住孩子。
飛機成功迫降後,旅客要立刻解開安全帶逃離。迅速解安全帶這條建議乍聽下有些可笑,但在緊急狀態中,即使是機組人員也會犯下解不開安全帶的錯誤。下一步就是儘快離開飛機。如果有空乘人員組織疏散,一定要聽從安排,一股腦兒地湧向出口極有可能堵死求生通道。
成功離開飛機後,哪怕擔心機內的家人,也不要留在飛機附近。飛機即使不爆炸,也會因為燃燒產生有毒氣體,旅客應馬上跑到飛機殘骸的上風頭。
第七頁:自救措施:絕地逃生 抓緊黃金90秒!
!
自救措施:絕地逃生 抓緊黃金90秒!
飛機失事後的90秒,是逃生的黃金時間。在「黃金90秒」裡,人們該做些什麼?
很多業內人士認為,飛機失事後一分半鐘內是逃生的「黃金」時間。
能否在飛機失事的瞬間逃生,不僅僅取決於你的臨場反應夠不夠快。澳大利亞教授蓋裡爾研究了1983年到2000年間105次墜機事件、2000多名倖存者的受訪記錄,也總結出了6條自救方法。
1、別與家人分開
蓋裡爾說,50%%的乘客都是結隊旅行,所以他的第一個勸告是:「如果你與家人一道旅行,應該堅持不讓航空公司將你們分開。原因很簡單,如果你們坐在機艙裡的不同地方,在逃生前,你們總想先團聚,而這是很危險的。」對一個4口之家來說,他們應該坐在一起,並準備好分別逃生。「也許你們約定了一名成人照顧一個孩子,那麼你們是兩組人,每一組應該準備好從不同的出口逃生。」
2、學會解安全帶
這聽起來可能有些可笑,但卻是非常重要的。蓋裡爾的研究顯示,在發生緊急事件時,甚至機組人員也會在這一問題上出錯。「當你要解開安全帶時,會下意識地想到解開汽車上安全帶的方法,你會去按按鈕,但在飛機上,你需要打開插銷。如果你不能解開安全帶,逃生的機會就很渺茫了。」
3、距離逃生口近
專家說,最重要的是,事先搞清楚最近的緊急出口位置。上飛機後,數一數自己的座位與出口之間隔著幾排。蓋裡爾在評估了2000名倖存者的座位後得出了一些經驗法則。他說:「倖存者在逃生時要走的平均距離約為7排座位,所以,你可以選擇在這個範圍內就座。你還要數一下距離最近的兩個逃生口有多少排座位,以便在黑暗中也能找到出口。為什麼還要再選一個逃生口呢?因為距離你最近的逃生口不一定可用。」
調查發現,在飛機起火燃燒時,生存機率最高的座位是緊急出口處及其前後各一排的座位。在距離緊急出口兩排至五排座位之內的乘客,生還機率高於平均機率。最危險的座位則是距離緊急出口6排以及6排以上的座位。
調查報告稱,飛機起火燃燒時,坐在飛機機艙前部的乘客逃生機會為65%;而坐在後部的乘客逃生機會則降低為53%。坐在靠過道座位的乘客的生存機會為64%,其他座位上乘客的逃生機會則為58%。
4、背朝飛行方向
如果飛機的座位都是面向後的,乘客會更加安全,但蓋裡爾說:「問題是,大部分乘客都不願意背對著飛行方向。」在軍事飛機上,座位的安排常常是面向後的。蓋裡爾坐火車旅行時通常坐在對面沒有人的座位上。他說:「因為在發生衝撞事件時,坐在我前面的人會撞到我的身上,使我受傷。」
5、帶上防菸頭罩
如果你能從衝撞中倖存,下面要面對的就是大火和煙霧。「煙霧含有有毒氣體,過多地吸入將導致死亡。」蓋裡爾在旅行時會帶上一個防菸頭罩,但他警告說,如果你也想帶上這樣的用具,就需要學會如何使用,否則會為戴上它而浪費時間。飛機著陸時大火和有毒氣體可能很快充滿整個機艙,所以,飛機停下後,應儘快從安全出口離開飛機。
6、聽乘務員講解
登機後要認真聽取乘務員的講解,閱讀安全條例。在發生墜機前,按照乘務員的指示採取防衝擊姿勢:小腿儘量向後收,超過膝蓋垂線以內;頭部向前傾,儘量貼近膝蓋。蓋裡爾說:「防衝擊姿勢是乘客要學會的一個重要方法,它可以減少你被撞昏的風險。」
7、逃離時不要穿高跟鞋和高筒絲襪
乘坐飛機要注意著裝。高跟鞋等在空難中不僅可能妨礙逃生,而且會製造額外的危險。高筒絲襪會在遇火時迅速燃燒蔓延。
8、採取正確姿勢防止衝擊
巨大的衝擊往往是對乘客的第一次考驗。如果不幸遭遇空難,要立即按照乘務員的指示採取防衝擊姿勢——小腿儘量向後收,超過膝蓋垂線以內;保護住頭部,向前傾,頭部儘量貼近膝蓋。專家表示:「正確的防衝擊姿勢是乘客要學會的一個重要方法,這樣的姿勢可以有效減少你被撞昏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