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哺育嬰兒時,有時會出現一種比較反常的現象,孩子雖然很餓,但是不願吸吮母親的乳頭,剛吸一兩口就大哭不停。這樣的孩子往往都使用過橡皮奶頭。這種現象醫學上稱為「奶頭錯覺」。
因為用奶瓶餵養與母親哺乳相比,嬰兒口腔內的運動情況是不同的,用奶瓶餵養時,橡皮奶頭較長,塞滿了整個口腔,嬰兒只要用上、下唇輕輕擠壓橡皮奶頭,不必動舌頭,液體就會通過開口較大的橡皮奶頭流入口內。
而吸吮母親乳頭時,嬰兒必須先伸出舌頭,捲住乳頭拉入自己的口腔內,使乳頭和乳暈的大部分形成一個長乳頭,然後用舌將長乳頭頂向硬顎,用這種方法來擠壓出積聚在乳暈下(乳竇中)的奶汁。
也就是說,用奶瓶吃奶,寶寶比較省力氣。如果寶寶習慣了奶瓶和奶嘴,就會對母乳沒興趣了。因此,年輕的乳母一定要注意,不要用奶瓶或橡皮奶頭給孩子餵奶餵水。
小寶寶是很聰明的,連吃奶都知道選擇不費力氣的方式。橡皮奶頭和人的乳頭無論在形狀、質地及吸吮過程中口腔內的動作都截然不同:吸吮橡皮奶頭省力,容易得到乳汁;而乳房必須靠有力的吸吮刺激才能促進泌乳和噴乳。沒開奶前用奶瓶餵了寶寶,寶寶就不願意再用費勁的方式吸吮母乳了。如果嬰兒拒絕吸吮母親的乳頭,就會嚴重地影響母乳餵養的順利進行。
選購奶瓶,應注意以下幾點。
瓶身光滑,瓶底無毛刺。
奶嘴形狀及流量適合嬰幼兒需求。
奶瓶內蓋旋轉自如,無溢扣現象。
奶瓶外蓋蓋上後不會輕易碰掉。
瓶身透明度高,毫升數及刻度顯示清晰。
瓶身圖案不含鉛、不掉色。
選擇知名品牌,可保證用品設計合理、無毒無害。
奶瓶使用一段時間後會出現變形、透明度差、刻度不清、內蓋溢扣等情況,應該更換新的。
選購時,應查看產品標籤是否規範,是否符合國家規定的標註方法及事項,是否標明生產廠家的名稱、地址及相關說明。
使用奶瓶,應有以下輔助物品。
奶嘴穿孔器。用來扎奶嘴的圓孔,可根據嬰兒的需要來增加圓孔。
奶瓶夾。奶瓶消毒後會很燙,用奶瓶夾取出奶瓶、奶嘴可避免燙傷。
奶瓶清潔劑。所用原料均為食物中的砂糖脂肪酸等中性洗劑,用於奶瓶、奶嘴等食具消毒。食具消毒後須用流動的水衝洗乾淨。
奶瓶刷。一套奶瓶刷包括一大一小兩個刷子,大刷子用於刷瓶端,小刷子用於刷奶嘴。海綿奶瓶刷適合清洗塑料奶瓶,尼龍奶瓶刷適合清洗玻璃奶瓶,所以要根據不同的奶瓶選擇適宜的奶瓶刷。
奶瓶消毒鍋。煮沸消毒是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消毒方法,但通常需要以火源加熱,比較麻煩。專用的消毒鍋利用電能,13分鐘自動斷電,使用方便、安全。
蒸汽消毒煲。每次可消毒8個奶瓶及其配件,利用環繞各奶瓶的水蒸汽消滅所有細菌。消毒後要及時取出晾乾。
暖奶器。間接加熱瓶裝食品,方便、衛生、安全。食品放入暖奶器時間不能過長,不然食品會變質。
奶瓶專用過濾器。主要用於過濾果汁中的雜質。消毒後使用,保證絕對衛生。
一次性奶袋。將奶袋與奶瓶內蓋銜接,然後裝入奶粉,衝水即可。這種奶袋為即用即棄型,免去了清洗消毒的步驟,適合外出使用。奶袋還有專門的奶瓶桶,為無底中空,比常用奶瓶稍大一點兒,有利於媽媽手拿哺餵寶寶。
奶瓶的消毒方法如下:
認真刷。餵奶後,立即用奶瓶專用刷徹底清洗每一個部分,然後用清水衝洗;奶嘴不僅要用專用刷刷洗外面,裡面也要認真刷洗。
仔細煮。在消毒用的鍋裡盛滿水,將奶瓶、計量勺、瓶夾子放進去,點上火,在開水裡煮5~6分鐘。用蒸煮器需要10分鐘。奶嘴的消毒有3分鐘就行,在停火前3分鐘放進去即可。
擦乾了再用。如果馬上就要調乳的話,不管消毒用的是鍋還是蒸煮器,都應在盤上鋪上擦拭布,用消毒過的鑷子或奶瓶夾將消毒過的餵奶用具逐個取出,把水控幹才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