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全日制研究生屢受歧視
最近,有關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考試、落戶遭歧視的新聞觸動了考研人的神經。經濟日報《網友反映南昌「人才10條」排斥非全研究生,官方回應:請諒解》文章報導,南昌發布的人才引進獎勵性政策,不包括非全日制研究生。澎湃新聞《特寫|非全日制的研究生們:如何在誤解和歧視中艱難成長》一文詳細記錄了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學習、求職、考試時遭遇的歧視:在校學習期間就被區別對待、獲得選調生考試第一名卻仍被淘汰、找工作還不如其本科學歷有用、畢業沒有應屆生身份等等。
另外,《哈爾濱回應「非全日制研究生無法享受落戶優惠」:僅限全日制》、《深圳非全日制研究生無法辦理報到證和落戶,人社局:需等通知》、《非全日制研究生通過面試後被取消資格?官方:前期審核失誤》等新聞只看標題便知道非全研究生被各種歧視。
小編為大家分析下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區別,以及報考時如何抉擇。
全日制與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異同
非全日制研究生(簡稱「非全」)源自在職研究生,2016年教育部發布《關於統籌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2017年,在職研究生停止招生,非全首次招生。
學歷證書不同
雖然非全畢業時也是「雙證」(學位證、學歷證),但非全的學歷證書會註明學習方式為「非全日制」(圖1),而全日制研究生沒有這幾個字(圖2)。這也是全與非全最重要的區別。
調劑難度不同
報考全日制研究生,既可以調劑到全日制專業,也可以調劑到非全專業;
報考非全日制研究生,只能調劑到非全專業,不能調劑到全日制專業。
學習方式不同
全日制研究生:上課時間為周一到周五;
非全日制研究生:上課時間為周末、節假日、寒暑假。
學費不同
全日制研究生:每年8000~1萬左右,可申請獎學金、助學金;
非全日制研究生:每年幾萬至幾十萬,一般不能申請獎學金、助學金。
住宿不同
全日制研究生:學校提供宿舍;
非全日制研究生:學校一般不提供宿舍。
檔案管理不同
全日制研究生:檔案可轉可不轉,畢業享受應屆生待遇;
非全日制研究生:不轉檔案,畢業不享受應屆生待遇。
入學標準相同
參加全國碩士研究生統一招生考試,相同的分數線。
證書法律效力相同
非全日制研究生尷尬的根源
2016年以前的在職研究生,與全日制研究生的關係,更像成教本科與統招本科的關係:不同的入學標準,不同的上課方式。非全研究生入學難度顯著增加,但是社會認可度並沒有同步增加,很多人仍把「非全」等同於「在職」,這就是非全研究生尷尬的根源。
《「尷尬」的學歷:非全日制研究生》統計了2017年天津大學非全工程碩士錄取情況,本專業錄取的學生中只有1.3%是第一志願,98.7%的學生是校內外調劑來的。這說明大部分考生並不想讀非全,或者一志願落榜,或者為了名校學歷,只能退而求其次。這相當於參加普通高考並且過了本科線,很少會有人願意讀成教本科。也再次凸顯了非全的尷尬。
抉擇:全or非全?
非全的尷尬也影響著考研同學的選擇。對比兩者的異同可以發現,考非全的難度只是略低於全日制,學習方式、費用、畢業後待遇都有不小的差距。想上非全首先要過國家線,不過線一切都免談。而過了線即使考不上一志願學校,也可以調劑到招不滿的學校讀全日制。小編在另一篇文章中統計了今年錄取了專科生的學校,其中不乏調劑也接受專科生的。
哪些人適合讀非全呢?簡單地說就是有工作、不差錢、有名校情結。非全專業的學費都很貴,數萬元起步,而且一般不能申請獎學金、助學金,這個費用不是普通人能承受的了的。上課時間大多在周末、節假日,沒工作的話周一到周五會閒得發慌。就目前的社會認可度來說,雙非高校全日制 > 985高校非全,但擋不住有嚴重名校情結的人,不管別人怎麼看,不管畢業證上的「非全日制」,就是想去名校。
除了以上情況,小編建議大家考全日制研究生。儘管可以預見,隨著入學難度增加、政府努力提高非全地位、以及非全畢業生大聲疾呼,非全的尷尬會慢慢緩解,但最近幾年考上非全的學生,將是這個正名過程中的「小白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