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新學年,是全面完成基礎教育提升三年行動計劃的質量提升之年、改革攻堅之年、完成三年任務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
9月10日,記者從西安市慶祝2020年教師節暨教育強市建設推進大會上獲悉,2020—2021學年度,西安將再接再厲,從六個方面大力推進基礎教育提升工作,為建設教育強市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到2021年新增「名校+」教育聯合體300個
2020到2021年,堅持立德樹人,全面發展素質教育。實施學校思政課創優行動,配齊思政課教師。建好學校體育場館設施。向學生免費或優惠開放愛國主義、優秀傳統文化等教育基地和各類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研學旅行、社會實踐和國防教育等實踐基地,加強家庭教育和家校共育。
教育系統要聚焦主責主業,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每所學校都要有提升教學質量的實施方案,爭先創優,特別是已新建改擴建投入使用的195所學校要高起點定位,規範辦學,提升質量。
總結推廣「名校+」經驗,完善兼併融合、委託管理、集團化辦學、一長多校等模式,建立健全激勵機制,不斷擴大「名校+」覆蓋面,提升「名校+」實施質量。到2021年,全市新增「名校+」教育聯合體300個,其中:市級70個、區級230個。
加快推進義務教育由基本均衡向優質均衡轉變,啟動國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縣創建工作,新城、閻良、高陵2021年底達到驗收標準。持續改善鄉村學校辦學條件,提升鄉村學校教學質量。鼓勵支持城區優秀教師到鄉村學校支教,交流輪崗教師的數量不低於6000人。引導民辦教育規範健康發展,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教育需求。
加快提升教育質量監測和信息化水平。健全質量監測評價體系,堅持發展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相結合,政府主導和社會、家長參與相結合,加強對區縣開發區教育質量、學校辦學質量、學生發展質量進行監測評價和考核督導。深入推進「教育+網際網路」,充分發揮優質教育資源信息化共享平臺作用,實現不同區域、不同學校、城鄉之間資源共享、課堂同享。全市共建成120所智慧校園,各區縣、開發區至少各創建1所省級智慧校園示範校。
加快學校建設。嚴格落實《西安市教育設施布局專項規劃(2018-2021年)》,堅持「學校建設項目綠色通道」「四同步一優先」機制,持續加大學校建設力度。2021年秋季入學前,完成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126所,其中新建78所、改擴建48所,共新增學位10.8萬個。
啟動第二批重點義務教育學校質量提升工程,市級再遴選220所義務教育學校,給予政策傾斜和資金支持,2021年秋季開學前完成提升改造。在重視校園硬體建設的同時,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
優化調整教育資源。各區縣、開發區要根據區域人口變化和入學需求,優化調整教育空間布局。中心城區要整合教育資源,對現有學校內部挖潛,改造提升,盤活擴容,合理調整辦學層次,擴大學位供給。新建城區要優先布局建設教育設施,嚴格落實居住小區配建政策,打造教育資源富集、宜居宜業的黃金地段。
一名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校(園)長要在樹立好校風、好學風上以身作則、率先垂範。落實校長辦學自主權,實行校長目標責任制考核,建立「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動態管理機制。到2021年,培養領航型校(園)長100名,組建市級「名校長+」領航研修共同體50個。形成校(園)長隊伍成長型、專家型、領航型人才梯隊培養體系。
加大教師招聘和培訓力度。通過巡迴招聘、校園直招等多種渠道,2021年秋季開學前公開招錄教師7000名以上,其中:引進名校長、教學名師、優秀中青年教師120名以上,分別招錄研究生、公費師範生各330名以上。
繼續發揮好名師帶動作用,組建市級「名師+」研修共同體100個、區縣級200個、校級300個。繼續加大教師培訓力度,創新培訓方式和內容,組織培訓校園長和教師20萬人次以上,培養認定市級骨幹教師1500名、卓越教師200名、教育家型教師50名。
全力推進學前教育普惠發展。繼續抓好幼兒園新建、轉公、轉普工作,到2021年,確保公辦園和公辦園在園幼兒佔比穩定保持在50%以上,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穩定保持在80%以上。提升現有幼兒園辦學等級,優質學前教育資源覆蓋率提升到65%以上。
堅定不移地推進無證幼兒園和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治理工作,涉及8個區縣的140所無證幼兒園治理任務,要確保2020年9月底前全面完成;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治理工作,要確保2020年底前全面完成。
大力推動普通高中多樣化有特色發展。紮實推進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國家級示範區和示範校建設。到2021年,創建40所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樣本校,建設60個普通高中新課程基地、80個重點學科、100門精品課程。對30所普通高中基礎設施進行提升,建設100個學科教室、創新實驗室、社團活動室等特色部室。創建普通高中特色學校15所。同時,對標新高考改革要求,優化整合學校布局,提高教育資源利用效益。
統籌抓好職業教育、特殊教育。認真落實《西安市加快職業教育改革發展實施方案》,補齊職業教育短板,提高職業教育發展水平。到2021年底,全市共創建6所省級高水平示範中職、20所市級高水平中職,建成20個市級重點專業、15個高水平專業化產教融合實訓基地。支持職業院校「五年一貫制」「3+2」聯合辦學,提高中職學校學生升入高職本科比例。
繼續優化特殊教育學校布局,雁塔、灞橋、未央、高新、西鹹新區各建1所特殊教育學校,全市適齡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達到96%以上。
在去年我市理順開發區與行政區教育權責的基礎上,各行政區和開發區加大協調力度,進一步完善過渡期開發區教育職能,健全教育機構,強化經費保障,妥善做好學校移交前歷史遺留問題的處置、原退休教師工資待遇的落實、學校部分臨聘人員的安置等事項。加大新進人員業務培訓力度,為確保「接得穩、管得好」提供機構和人員保障。
推進人事制度改革。校長職級制、教師「區管校聘」管理、編制周轉池等相關改革方案已經出臺,改革方向和措施已經明確,各級各部門要在前期試點的基礎上,積極穩妥地加快推進。深入推進「先面試、後筆試」教師招聘試點改革。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補足配齊學校後勤服務、安保等人員。
市委、市政府《關於加快新時代教育改革發展建設教育強市的實施意見》中明確提出 「打通教育事業單位向教育行政部門交流選任幹部通道,原則上區縣(開發區)教育行政部門領導班子中,富有教育管理經驗的管理人員達到50%以上」,各區縣、開發區要積極貫徹落實,有力有效推進。
各級各部門要認真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健全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部門各負其責的工作機制。依法落實教育經費「三個增長」法定要求,2021年,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教育經費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例達到18%。各區縣、開發區支出比例至少保持與全市同比例增長幅度。
市本級財政繼續設立學校建設專項獎補資金,確保三年共計達到50億元。建立健全教師待遇與公務員收入同步增長聯動機制,確保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教育部門和學校要強化考核,搞活績效工資「二次分配」,激發教師工作積極性。
切實加強校園安全,全面落實校園封閉化管理、「一鍵式緊急報警」等制度。充分利用各類媒體,講好西安教育故事,讓全社會及時了解教育改革發展的新要求、新進展、新成效,進一步營造全社會共同關心教育、支持教育、尊師重教的濃厚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