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分享一篇來自綿羊老師的西文書法教程。
進入實際書寫的部分。
在姿勢方面還有幾點需要提一下。
先看練習紙,是同樣間距的橫線和相同傾斜角度的斜線組成的。
兩條相鄰橫線之間的距離決定了字的大小,我們叫它x-height。意為一個小寫x字母的高度。斜線和橫線呈現的夾角我們稱之為斜度,es字體一般在52-55度之間。之後書寫的字母,百分之九十九的粗筆畫都是按著斜度線來走的,這些粗筆畫讓字體看起來整體傾斜。
那麼明白了練習紙的意義,就要以此來調整書寫方式了。
確定筆尖插入法蘭的深度是否合適——筆尖的尖端要和筆桿的中軸線在一條線上。
紙張斜著擺放,大概讓斜度線和桌子邊沿垂直。
現在拿起筆,放到紙面上。開始調整姿勢。因為個人習慣,有些動作一下子很難改,所以只對筆尖與紙的相互位置與關係做要求。
兩個要點:
第一,讓筆尖的中軸線,也就是中縫的朝向,和斜度線的朝向完全吻合。
還記不記得介紹字體分類的時候曾說過筆尖一旦按開就很難改變方向?所以想讓字母按照斜度線走,筆尖就要沿著始終對齊沿著斜度。在筆桿上增加法蘭,紙張斜著擺放,都是為了這一步能更舒服。通過調整手腕來對齊斜度,如果因為個人握筆習慣,調整手腕會很彆扭,那麼就練紙張擺放的斜度一起調整,總之滿足筆尖對齊斜度線是最重要的。
第二,讓筆尖左右受力均勻。如果筆尖沒有放平,那麼左右尖磨損不一致會導致更快地掛紙,並且因為左右受力不同,時間久了還會上下交錯,更無法好好寫字。
就像這樣,關鍵是看加力按開筆尖時兩邊張開的幅度是否大致對稱。
還有一個標準比較模糊的注意點,就是筆尖和紙面的立體夾角,不要太高,加力會困難,掛紙會嚴重。也不要太低,墨水容易拖紙,加力也同樣會受到影響。
找對了姿勢,蘸墨,蘸墨高度要求剛剛沒過墨窗,可參考講筆尖那一課去油示意圖中的去油區域,就是需要掛墨的地方。最佳狀態是那一片區域均勻覆蓋了薄薄的一層墨,如果不是自調墨水可能不一定做得到,但無傷大雅,書寫若正常就無需糾結。而如果感覺自調墨水掛得很飽滿,覆蓋了整個去油區域卻幾乎形成液滴,那是蘸太多,可以抖一下或者在瓶口刮一下。
蘸完墨,重新擺好上面講的姿勢,別忘了那兩個重點,現在就可以書寫一個最基本的筆畫了:長豎。
上圖是長豎的理想形態,但這一節我們不要求頭尾的形狀,只要把中間的軀幹部分寫的儘量粗細一致,邊緣平滑,輪廓筆直,符合斜度。長度書寫成三個xheight。
這一部分沒有什麼技巧可言,這個練習就是為了讓自己來找到如何運筆穩定的感覺,如何加力把筆尖按開之後往下行走的過程中保持施加的力度不變,如何克服任何抖動。有一點必須時刻牢記,時刻提醒自己檢查,筆尖的方向有沒有對準斜度線!如果這點做不到,之後的一切都不可能以最高質量達到範本的要求。
如果寫長豎老壓筆累了,那就再練習一個基本的元素: 遊絲。
嘗試各種形態和運筆方向的遊絲。下筆一定要足夠輕,才能保證寫出的遊絲是最細的,筆尖行走的阻力是最小的。運筆也要足夠緩慢,克服抖動,鍛鍊遊絲的穩定性。
就像騎自行車,越快保持平衡越容易,要想鍛鍊車技,越慢越有難度。並且寫遊絲的時候不管朝哪個方向運筆,都請保持筆尖對準對齊斜度線的習慣!
這就是最基本的兩個書寫元素,粗筆畫和遊絲。熟悉一下這種筆尖的書寫方式和運筆感覺,鍛鍊控力的能力。
想跟綿羊老師學習西文書法嗎?
8月28日,綿羊老師將舉辦為期一個月的線上直播教學課程。
可加我個人薇信:zitisheji 報名
或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