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獨立戰爭,一場令美國人感到極度屈辱的戰爭

2020-12-17 姚言的歷史課堂

白宮被燒,總統逃亡,對於美國來說這絕對算是最為屈辱的歷史了。作為世界霸主,美國一直以來奉行的都將戰爭攔截在本土之外,哪怕是波及範圍最廣的第二次世界大戰都沒有影響到美國本土,而作為美國政府辦公的白宮就更是一片遠離戰火的場所了。

然而歷史上美國的白宮卻曾經被侵略者一把火燒了個乾淨,就連當時的總統都被迫逃亡外地,這就是不為人知的第二次獨立戰爭了。獨立戰爭大家都知道,正是因為華盛頓領導的聯軍在獨立戰爭中取得勝利,原本作為殖民地的美國才能從英國的統治下獨立出來,這場戰爭也一直被人們所津津樂道,頻繁的被大家所提及。

而英美之間爆發的第二次獨立戰爭就幾乎很少有人提及了,甚至於為數眾多的人都不知道曾經發生過這樣一場戰爭。之所以這場戰爭知名度如此之地,我想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就在於這場戰爭對於美國來說實在是太過於屈辱了,美國根本不願意提及,自然也就逐漸的被人們所淡忘。

十九世紀初期,獨立後的美國再經歷一段時間的發展之後,早已經不滿足於建國初期的13個州領土。為了獲得更多的資源,美國開始了向外擴張的道路,一方面他們通過金錢從英、法、葡萄牙等歐洲殖民統治者手中購買領土,另一方面則是武力強行擴張領土,迅速佔領了遼闊的西部。

在獲得西部地區之後,迅速擴張的美國將侵略的步伐指向了北方的加拿大,意圖從英國手中奪去加拿大地區的控制權。1812年6月18日,美國正式向英國宣戰,英美之間的第二次戰爭徹底打響,大批美軍氣勢洶洶的攻入加拿大地區,戰爭瞬間白熱化。

面對來勢洶洶的美國,曾經的宗主國英國卻顯得捉襟見肘,英軍的主力被拿破崙牽制在歐洲大陸上,對於遠在北美洲的加拿大地區只能靠著當地駐軍勉強抵抗。因此在戰爭的初期,美軍勢如破竹一般攻破加拿大首都多倫多,並且一把火將加拿大的國會大廈給燒了。

隨著拿破崙大軍在俄羅斯的失利,歐戰戰場局勢逐漸開始明朗起來,被牽制的英軍主力得以脫身前往美洲戰場。1814年,伴隨著拿破崙的下臺,英國徹底從歐戰戰場脫身,反應過來的英軍快速封鎖了美國東海岸,並逐漸將美軍從加拿大境內趕出,自此戰火燃燒了美國境內。

1814年8月19日,為了快速扭轉戰局,英軍指揮官羅伯特少將親自帶領4000士兵從美國切薩皮克灣登陸,奇襲華盛頓就此展開。8月24日由美軍準將巴尼率領的7000美軍在首都保衛戰中被英軍徹底擊敗,美國當時的麥迪遜總統被迫逃亡到維吉尼亞,美國首都華盛頓落在了英軍的手中。

為了報復美軍在加拿大火燒國會大廈的瘋狂行徑,攻入美國首都華盛頓的英軍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一把火將美國白宮及國會大廈也給燒了。這是美國歷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首都被佔,白宮被燒,總統逃亡也車內美國永遠揭不過去的坎。

面對如此奇恥大辱,原本節節敗退的美軍開始爆發出了驚人的戰鬥力,美國第七任總統傑克遜將軍開始在這場戰爭中脫穎而出。不斷的帶領美軍取得一場又一場戰鬥的勝利,成功阻止了英軍對美國的進攻,最後更是在紐奧良保衛戰中擊斃了英國的愛德華少將。

1814年12月24日平安夜當天,英美兩國在比利時籤署合約宣布停戰,第二次獨立戰爭就此結束。對於這場戰爭而言雙方都算不上是勝利者,美國不僅沒有實現侵佔加拿大的計劃,自己的首都更是被攻破,就連總統都被迫逃亡外地。而英國也算不上是勝利者,雖然英國保住了加拿大,但是其藉機奪回美國的的願望卻也就此落空。

相關焦點

  • 美國獨立戰爭:這場戰爭對印第安人意味著什麼?
    作者:布林克利 大多數印第安人對獨立戰爭的態度遊移不定。美國愛國軍將這場戰爭描述為與印第安部落無關的、殖民者與英國人間的「家庭爭吵」,並試圖說服印第安人在衝突中保持中立。同樣,英軍也希望印第安人保持中立,擔心土著人聯盟不可靠且難以控制。最終,大多數印第安部落選擇不捲入這場紛爭。
  • 給兒子講美國獨立戰爭
    [摘要]美國獨立戰爭是一場豪賭。美國之所以打贏了獨立戰爭,不是自己本事高強,而是英國軍隊太愚蠢了。你們不是說英國人不給言論自由嗎,但「愛國者」關掉了「保皇黨」的報紙,不準他們亂說亂動,比英國人更橫蠻!估計大約五分之一的北美殖民者是「保皇黨」,另有五分之一是黑奴,獨立不獨立跟他們一點關係也沒有。堅定的造反派,只是少數人。
  • 在美國獨立日說說獨立戰爭忽視了哪些人的「獨立」?
    今天是美國獨立日,為了紀念1776年7月4日通過的《獨立宣言》,以及美利堅合眾國的誕生。帶來這次勝利的1775—1783年間的獨立戰爭在美國歷史上佔據著重要地位,以「獨立」命名是因為這是一場美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戰爭,但其實這並非抗爭初期的訴求。
  • 美國獨立戰爭後期,英國國力依舊比美國強,為什麼要主動認輸?
    但是,直到獨立戰爭後期,英國實力依然遠超美國。英國人本以為自身擁有實力優勢,平定美國獨立者是分分鐘的事,於是悍然派兵鎮壓美國人。結果,出人意料的是,英國人不僅沒能迅速幹掉美國「反抗分子」,還損兵折將,深陷戰爭泥潭。為了打贏這場仗,英國人持續往美國輸送軍隊和武器裝備,在鎮壓美國的開支越來越大。
  • 美國獨立戰爭期間,印第安人幫助英國打美國,是良機還是妄想?
    美國要脫離英國、要鬧獨立,英國人自然不肯幹。不幹怎麼辦?那就只能用拳頭來解決了。衝突在所難免,經過兩次艱苦卓絕的獨立戰爭,美國終於擺脫了英國的控制,獲得了名副其實的獨立地位。當然建國的事情早就已經完成了。這是新生力量戰勝老牌帝國,並不奇怪。
  • 英國人要殺,美奸更要殺!美國獨立戰爭也是美國的第一次內戰?
    ▲前新澤西皇家總督,堅定地效忠派威廉·富蘭克林,父親是美國開國三傑之一的班傑明·富蘭克林之子,戰爭期間與父親決裂,並組建「皇協軍」和英軍共同作戰。美國南北戰爭時,北軍將領威廉·謝爾曼因對南方進行的焦土作戰,而廣受詬病,實際上這是美國人的祖傳手藝。宗教鬥爭中是把異端綁上火刑柱燒烤,獨立戰爭中內戰雙方對敵對的一派直接就是燒殺劫掠,老弱婦孺通通不放過。
  • 美國這場獨立戰爭太搞笑:發動獨立者堅持一分鐘就投降了
    1775年4月19日清晨,北美洲小鎮萊剋星頓傳出一陣清脆的槍聲,拉開了美國獨立戰爭的序幕。美國獨立戰爭是世界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殖民地爭取民族獨立的戰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鮮有人知的是,美國獨立戰爭打響200年後,美國境內又發生了一次獨立戰爭——只不過,與規模宏大的美國獨立戰爭相比,這次獨立戰爭顯得嚴肅不足,搞笑有餘。
  • 初中世界歷史知識點梳理:美國獨立戰爭
    美國獨立戰爭   1.根本原因:英國的殖民統治嚴重阻礙了北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2.時間:1775—1783年。   3.領導人物:華盛頓(美國第一任總統,歷史功績:領導北美人民取得了獨立戰爭的勝利,親自主持制訂了美國第一部憲法,並忠實地執行憲法。)
  • 日本三次賭國運戰爭——日中戰爭、日俄戰爭、日美戰爭,先贏後輸
    其第一步是攻佔臺灣,第二步是吞併朝鮮,第三步是進軍滿蒙,第四步是滅亡中國,第五步是徵服亞洲,稱霸世界,實現所謂的「八紘一宇」。而甲午中日戰爭就是日本實現「大陸政策」前兩個步驟的重要環節,由於其自身實力資源都不具備相應條件,所以實行以戰養戰的策略來達到目標的實現。
  • 歷史上的今天丨英國人要殺,美奸更要殺!美國獨立戰爭也是美國的第...
    1754年爆發的七年戰爭中,殖民地更是和英國政府一起並肩作戰,擊敗了法國和印第安人,奪取了加拿大和北美地區的大片土地,一時間英國政府和殖民地人民情比金堅。
  • 韓戰給美國人留下多大的心理陰影?戰爭電影從來不敢涉足朝鮮
    眾所周知,美國的戰爭電影一向拍的十分出色,而美國人也熱衷於戰爭電影,許多優秀的戰爭題材片《拯救大兵瑞恩》、《決戰中途島》、《血戰鋼鋸嶺》等等,不但反映出了美軍作戰能力的強大,也在電影中透露著作為勝利者的驕傲的姿態。
  • 美國獨立戰爭時,英軍有絕對優勢,為何打了8年還落敗了?
    可以肯定的是,美國獨立戰爭時,英美力量懸殊。當然,當時投入戰鬥的還只是北美十三州,美國雖然建立,但一直未被承認。早在戰爭爆發前,英國在北美駐軍約8000人,戰爭爆發後陸續增兵,後來達到了9萬人,這其中有相當部分是來自德意志的僱傭軍。
  • 美國南北戰爭:統一戰爭還是革命戰爭?
    戰爭背景:「一國兩制」的發展  南北戰爭的爆發是歷史發展的結果。戰前半個世紀,美國歷史經歷了一個「一國兩制」的發展過程。美國獨立後,版圖不斷由東海岸向西部擴展,面積由1783年的82.7萬平方英裡擴展到1853年的302.5萬平方英裡,但是北方與南方卻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社會經濟制度。
  • 初中世界歷史知識點歸納:美國獨立戰爭(1775年—1783年)
    2.過程:開始時間、標誌:1775年4月,來剋星頓槍聲;   獨立戰爭的轉折點:1777年薩拉託加大捷;   結束時間、標誌:1783年,美英籤署《巴黎和約》,英國承認美國獨立地位。   3.代表人物:華盛頓(領導美國獨立戰爭。獨立戰爭爆發後,華盛頓被任命為大陸軍總司令,領導美國人民反抗英國的殖民統治,並贏得國家獨立。
  • 韓戰對美國人的影響有多大?直到現在都尊重中國軍人
    在韓戰前,美國享受了兩次世界大戰的紅利,大發戰爭財,本土還沒有受到戰爭的破壞,美國在經濟和軍事上是當時絕對的超級大國。當時美國人驕傲得很,這一點從麥克阿瑟不可一世的態度就可看出來。但是就是他們眼中弱小的中國,卻一路將不可一世的美軍趕到了三八線,在一系列戰役中,美國人終於看到了中國軍隊的勇敢、頑強以及高超的戰術和出色的行軍能力,對中國的態度和印象都徹底改變了。
  • 韓戰:近代朝鮮從隱士王國到日本殖民地的屈辱歷史
    不過,雖然朝鮮在1866年和1871年兩次擊敗美國和法國艦隊的入侵,但還是被日本在1875年借「雲揚號事件」打開了國門,而美國也在1882年強迫朝鮮籤訂了《朝美修好通商條約》,從此,朝鮮的國門完全被打開而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朝鮮開始與外面的世界全面接觸,「隱士王國」退出歷史舞臺,而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朝鮮與外部接觸的歷史完全就是一段屈辱的歷史。
  • 美國南北戰爭對美國的意義何在
    應該說自南北戰爭以後才標誌著美國的美國的正式崛起。意味著一個不可分割點聯邦政府的存在。一個強大富裕美利堅正式出現。我們都說美國的制度穩固而完善,都是聯邦制,蘇聯解體,而美國卻日益穩固。事實上,美國的制度基本上成熟正是在南北戰爭以後的事情。一句話,南北戰爭成就了今日的美國。
  • 外國人問:美國為什麼善於發動戰爭,中國而善於避免戰爭?
    在歷史上發生過很多次戰爭,外國人就因此問過這樣的問題,為什麼美國善於發動戰爭,而中國則善於避免戰爭呢?美國真的善於發動戰爭嗎?他們發動戰爭的目的又是什麼呢?有個領袖就回答這樣的問題,歸根結底就是為了錢。
  • 第二次印巴戰爭中佔盡上風,為啥最終還是輸給了巴基斯坦?
    1947年的時候,印度終於再次擺脫了英國的殖民統治,不過這個時候兩個教派的衝突已經發展到了不可調和的狀態,在這樣的情況下,最後一任英國駐印總督蒙巴頓提出了一個解決方案,那就是讓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在1947年6月的時候,印度同意了分治方案,不過僅僅是兩個多月的時間巴基斯坦就宣布了獨立,只是還是屬於大英國協,這讓印度非常的惱火,並且就克什米爾問題和巴基斯坦展開了長時間的對立。
  • 全球十大戰爭大片,戰爭電影排行榜,戰爭遠比想像中更慘烈
    極度逼真的戰爭場景、感人肺腑的情感故事、發人深省的電影意義。被影迷、軍事迷、發燒友們奉為寶典,無法超越。相關歷史:諾曼第登陸:代號「霸王行動」,諾曼第戰役是目前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陸作戰,使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略態勢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雙方投入了超過400萬兵力,傷亡超過5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