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戰給美國人留下多大的心理陰影?戰爭電影從來不敢涉足朝鮮

2020-10-18 稼軒讀歷史

眾所周知,美國的戰爭電影一向拍的十分出色,而美國人也熱衷於戰爭電影,許多優秀的戰爭題材片《拯救大兵瑞恩》、《決戰中途島》、《血戰鋼鋸嶺》等等,不但反映出了美軍作戰能力的強大,也在電影中透露著作為勝利者的驕傲的姿態。


但是在美國的導演和編劇眼中,對有一場戰爭大多諱莫如深,是電影界的禁忌,這就是打出了中國人民的志氣,打垮了美帝國主義的威風的韓戰。不光是美國的電影界,在美國的文藝界、歷史界、政治界從來沒有人敢主動將韓戰這個話題擺到桌面上。


在美國,這場戰爭是一場被遺忘的戰爭,如果你問一個普通美國人他們對韓戰的看法,他們反而會反問你,美國真的打過這樣一場戰爭嗎?



對於美國人對韓戰的漠視態度,不是因為百戰百勝的美軍在朝鮮遭遇了失敗,美軍在越南遭遇的失敗要比朝鮮更加巨大,但是美國人對越戰的關注程度一向是很高的。歸根到底,韓戰徹底改變了美國人對世界的認識,對中國的認識,以及他們對自己的認識。


一言以蔽之,韓戰改變了美國人,尤其是美軍的世界觀;同樣的,韓戰也改變了中國對待世界的態度和對中國自己的看法。


當時,在太平洋戰場上把日本人打得屁股尿流,被稱為東京「太上皇」的麥克阿瑟,在第二次戰役中一天之內潰敗二百多公裡,從朝鮮北部的雲田一路潰敗到了今天位於朝韓邊境附近的開城,讓這個不可一世的五星上將領略到了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實力。


在麥克阿瑟之後接替聯合國軍總司令的克拉克將軍在籤署停戰協議時懷著極端複雜的心情說了這麼一段話:「朝鮮半島的戰爭,是我們美國在一個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同一個錯誤的對手,打了一場錯誤的戰爭。因而我成了歷史上簽訂沒有勝利的停戰條約的第一任美國陸軍司令員……我感到一種痛苦。"


而與之相對的,彭德懷元帥在韓戰取得勝利之後感慨而又豪邁的說到:「韓戰的勝利,向全世界莊嚴宣告:那個西方殖民者只要在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以統治一個國家的年代,一去不復返了!」


1950年底,志願軍發起了入朝參戰的第二次戰役——清長戰役。此次戰役中,美軍的飛機大炮傾瀉下來的彈雨,預示著這註定是一場不會輕易取得勝利的戰鬥,在一次又一次的攻堅、衝鋒、防禦中,我們的志願軍將士也付出了慘重的傷亡。



但是即使是在這樣極端不利的條件下,志願軍將士們依然頂住了壓力,經受住了考驗,他們迎著槍林彈雨,將中國軍隊的潛能發揮到了極限,用著並不先進的武器裝備擊敗了武裝到牙齒的美軍。


當1950年接近尾聲之時,清長戰役宣告結束,志願軍共殲敵3.6萬餘人,摧毀和繳獲各種的各種火炮、汽車、坦克與裝甲車不計其數。這一切戰果的取得,我們最可愛的志願軍將士們,功不可沒!


我們不得不承認,從立國以來從未打過敗仗的美軍,是一個強大的對手;但是我們更要清楚的意識到,堅強勇敢的中國人民,能夠迸發出一種怎樣偉大的力量。


此戰之後,志願軍收復了朝鮮的首都平壤,並將戰線推至"三八線"兩側,一舉扭轉處於危亡之中的朝鮮戰局,挽救了處於危難關頭的朝鮮。


今年正值抗美援朝戰爭七十周年,中國早已不是當初的那個百廢待興的中國,而我們卻依然面對著來自不同勢力的挑戰,遇到了一些困難。在這個時候,我們不妨回過頭去,看一看我們先輩戰鬥過的事跡,從中學習那種堅韌不拔的革命精神,來喚回我們血液深處的鬥志。


在這裡,我特別想給大家推薦一本我閱讀過的李峰先生的曠世巨著——《決戰朝鮮》,在之前所有描寫韓戰的書中,沒有任何作者像李峰先生一樣採用全局式的描寫來闡述這場戰爭。讀完之後不但對韓戰中的志願軍戰士們的愛國熱忱所感動,也會對當時的世界局勢有更深入的了解。

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購買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雖然我們目前面對著不小的挑戰和困難,但是我堅信最後的勝利一定會屬於光榮勇敢的中國人民!


曾經戰勝過的對手,我們不怕再戰勝他們一次!


相關焦點

  • 韓戰
    韓戰原是朝鮮半島上的朝韓之間的民族內戰,後分別支持朝韓雙方的美國、蘇聯、中國等多個國家不同程度地捲入這場戰爭。1950年6月25日,朝鮮得到蘇聯默許,不宣而戰進攻韓國,歷時三年的韓戰爆發。7月7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84號決議,派遣聯合國軍支援韓國抵禦朝鮮的進攻。8月中旬,朝鮮人民軍將韓軍驅至釜山一隅,攻佔了韓國90%的土地。
  • 美國歷史是怎樣記載韓戰的?帶你還原一個真實的韓戰
    美國人其實還算客觀,關於朝鮮戰勝,他們的歷史記載中是承認失敗的,但是關於失敗的責任,最終基本上是讓麥克阿瑟一個人背鍋了。但歸根結底朝鮮戰勝的失敗還是因為美國政府誤判中國人民保家衛國的決心和中國軍隊的實力,這就是美國政府決策的重大失誤。
  • 韓戰對美國人的影響有多大?直到現在都尊重中國軍人
    在韓戰前,美國享受了兩次世界大戰的紅利,大發戰爭財,本土還沒有受到戰爭的破壞,美國在經濟和軍事上是當時絕對的超級大國。當時美國人驕傲得很,這一點從麥克阿瑟不可一世的態度就可看出來。圖|志願軍跨過鴨綠江韓戰對美國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韓戰後,美國人整體沉淪在鬱悶之中。
  • 美軍在韓戰時被打得有多痛?美總統10年後給出答案
    韓戰最開始的時候就是朝鮮和韓國的內鬥,本來只是一場小規模戰爭,在沒有人介入的情況下這兩個小國哪怕是互相吞併和傾軋,也不會造成多大的傷亡,但是因為美國的插手,局勢一下子就變得緊張起來了。後來的事情大家也知道了,我國在蘇聯的支援下加入了戰場,最後戰勝美軍贏得了勝利。
  • 韓戰與中國崛起
    有人說中國在韓戰中取得的勝利「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心理上的」(參見沈志華著:《毛澤東、史達林與韓戰》,廣東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57-358頁)。事實上,中國入朝參戰對於新中國崛起有著極其偉大的意義。
  • 韓戰的米格走廊
    韓戰的米格走廊 1945年8月9日,盟軍第一次提出了三八線的規定,指的是將朝鮮半島上北緯38°線作為美國跟蘇聯對日本軍事行動和受降範圍的暫時分界線。而後日本投降,隨之這條三八線成了韓國跟朝鮮的分界線。
  • 韓戰:菲律賓軍蚍蜉撼樹 以卵擊石
    在韓戰中,菲軍配屬給美軍二十五師,在甫羅洞防禦戰、沙器幕戰鬥和鐵原地區戰鬥中,被志願軍消滅官兵四百餘人。菲律賓1565年被西班牙人佔領,淪為殖民地達300多年。1896年6月12日,菲律賓經過反殖民地的鬥爭宣布獨立。同年,美國通過美西戰爭佔領了菲律賓,從此菲律賓又淪為美國殖民地。
  • 關於「韓戰」,我們知道的一樣嗎?
    後來在美國留學的時候,又陸陸續續讀了很多美國人韓國人以及海外華人寫的韓戰歷史,結果發現有些地方跟過去的認知是有所不同的。這個興趣的產生,基於內心的兩個問題:1,朝鮮半島自500多年都是個統一的國家,為什麼會分裂成南北兩個朝鮮?2,南北朝鮮明明是親兄弟,同種同族同語言文字,為什麼要大打出手兵戎相見甚至真的親兄弟在戰場廝殺?
  • 韓戰爆發的原因,是美國的霸權與李承晚的狂妄
    雖說二戰反法西斯戰線是正義的,但是這次會議的很多內容卻是充斥著強權主義的不光彩的,其中朝鮮就在他們討論遠東問題的範疇之內。 現在的韓國是美國的勢力範圍,但是二戰時期美國對朝鮮半島的態度也是有所變化的。 因為在太平洋戰場經受了重大的傷亡,所以為了減少傷亡美國之前是打算讓蘇聯獨自去佔領朝鮮。
  • 韓戰是史達林的陰謀,美國被騙,毛主席力排眾議終破局
    二戰以後,朝鮮半島被美蘇兩國共同佔領,並分別成立了朝鮮與韓國。這兩個國家雖然看似已經獨立,但終究是被美蘇兩個大國控制的。因此,金日成敢於發動韓戰,背後肯定有史達林的首肯。為了能夠發動這場戰爭,金日成多次親自前去面見史達林,詢問史達林的意見。但與最終結果不一樣的是,史達林在一開始並不同意金日成用武力一統朝鮮半島的請求。
  • 韓戰中,美國已經把原子彈運到日本,為什麼最終沒敢投放?
    導語:韓戰中,美國已經把原子彈運到日本,為什麼最終沒敢投放?美國在二戰結束以後變成了一個各方面都十分強大的國家,為了能夠保證自己的利益不受到損害。美軍經常會發動戰爭,比如發生在1955年的越南戰爭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當時美國打了20年的時間,經濟損失很嚴重,後來見到國內民眾反戰情緒高漲,所以只好撤軍回國,最後越南取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其實,在越南戰爭之前,還發生了韓戰。在1950年的10月份,抗美援朝戰爭爆發,當時的原因是由於朝鮮半島處在分裂的時期,南北方都出現了不同的政權,這讓矛盾變得更加激烈。
  • 韓戰:紐西蘭軍輔助部隊難逃傷亡
    雖然沒和志願軍面對面的交戰,但也有23人在炮火中喪生,79人傷病、失蹤,共計103人。紐西蘭戰後公布,一共派出了兩首軍艦和4700名官兵(其中1000名為志願兵)參加韓戰,45人陣亡。紐西蘭面積268686平方公裡,近300萬人口,絕大部分是英國移民後裔,其次是當地土著毛利族人。紐西蘭位於南太平洋,由南、北兩大島和附近的一些小島組成。
  • 美國人如何評價韓戰:只有傻瓜才選擇中國作對手
    敵人以東方人特有的頑強精神奮力加固他們在山上的工事。中國人是勇士,他們常常不顧傷亡地發起進攻。李奇微把韓國軍隊與志願軍做了對比:「南朝鮮軍隊缺乏得力的領導,他們在中國軍隊的打擊下損失慘重,往往對中國軍隊有非常大的畏懼心理,幾乎把這些人看成了天兵天將。腳踏膠底鞋的士兵如果突然出現在南朝鮮軍隊的陣地上,總是把許多南朝鮮的士兵嚇得頭也不回地飛快逃命。
  • 《韓戰》:美國人口中「同錯誤的敵人,打的一場錯誤的戰爭」
    在這場歷時三年多的戰爭中,美國把自己全部陸軍的1/3、空軍的1/5、和海軍的近半數投入到朝鮮戰場上,並且運用了除原子彈以外的所有武器,但最終依然沒能贏得勝利。而韓戰的最終結果也正如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奧馬爾·布雷德利將軍所說:「這是在錯誤的地點、錯誤的時間、同錯誤的敵人,打的一場錯誤的戰爭。」
  • 韓戰70年:是「噩夢」還是夢已驚醒?
    至於韓戰爆發的具體情況和真實原因,有些歷史檔案已經解密,有些恐將永遠被封存甚至被毀滅。當時的決策者早已離開了這個世界,留下了各自的說辭、交代和歷史的謎團。參戰的倖存者也已寥寥無幾,但即便能夠清晰地回憶當時的歷史和情景,也不過是窺見一斑,因為他們只是知道邊邊角角、零零碎碎,而根本不可能了解這場戰爭爆發的全部經過和事實真相。
  • 韓戰期間,史達林做了什麼?為何說戰爭因他而起?
    朝鮮半島被分裂成兩個國家,離不開美國和蘇聯這兩個超級大國在裡面所起的作用,而朝鮮和韓國的最高領導人都將全國統一作為自己畢生的政治追求,但是朝鮮是依賴於蘇聯而存在,而韓國是依賴於美國而存在,他們之間的任何一方想要獲得勝利都需要贏得這兩個超級大國的支持。
  • 韓戰誰勝誰負的評論
    戰爭打成這個樣子,不能說美國就是無能。戰術思路我們並沒有太大錯誤,最關鍵的一點,我個人認為是輕視。長期以來,在美國民眾心目中,韓戰是不受歡迎的,不值得多談。因此,近十幾年來一些外國學者,如美國著名的韓戰史專家布魯斯·卡明斯等以「鮮為人知的戰爭」、「被遺忘的戰爭」為研究著作的標題。
  • 美國在韓戰中的三大法寶:自負、原子彈和不會爆炸的炸彈
    美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大發橫財,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大顯身手,不過,在二戰結束後一躍成為與蘇聯並列的頭號軍事強國後,美國對自己的軍事實力越來越高高在上、狂妄自大,而美國這種自負的心理在韓戰中更是表現得淋漓盡致,「自負」了美國插手韓戰、攻擊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的法寶之一。
  • 蘇聯曾公布一批檔案,內容重塑歷史,學者:難怪中國參加韓戰
    抗美援朝是共和國立國之戰,然而關於這場戰爭的起因卻眾說紛紜。一些觀點認為,中國之所以參加韓戰,根本原因在於中國不忍心看見自己的鄰國兄弟被美國人欺負,抱著國際和平主義使者的情懷跨過鴨綠江,與人民軍並肩作戰。這種情懷並非沒有,但將一場戰爭歸因於這種情懷,實在不妥。
  • 朝鮮與韓國的歷史教材中對於韓戰都是怎樣描述的呢
    一個不敢承認歷史的國家,必然是一個沒有希望的國家。我們都知道韓戰已經過去了60多年,那我們來看一下當年的「主角」都是怎樣評價這場戰爭的,想要了解一個國家對一些事件的態度,直接去了解他們的歷史教科書就可以看出他們的態度。小編自己了解到,韓國的歷史教材叫做《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