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軍」十六國部隊首次集中曝光(十五)
陳 輝
紐西蘭參加「聯合國軍」的有一個炮兵16團和兩艘護衛艦,出兵海軍和炮兵人數4700人,儘管沒有步兵,沒有直接與志願軍短兵相接,仍損失官兵百餘人。
紐西蘭沒有出動短兵相接的步兵,只派炮兵16團和2艘護衛艦參加「聯合國軍」。雖然沒和志願軍面對面的交戰,但也有23人在炮火中喪生,79人傷病、失蹤,共計103人。紐西蘭戰後公布,一共派出了兩首軍艦和4700名官兵(其中1000名為志願兵)參加韓戰,45人陣亡。
紐西蘭面積268686平方公裡,近300萬人口,絕大部分是英國移民後裔,其次是當地土著毛利族人。紐西蘭位於南太平洋,由南、北兩大島和附近的一些小島組成。公元1350年,毛利人定居紐西蘭。1642年,荷蘭航海者塔斯曼一度到達紐西蘭。1769年至1777年,英國航海者科克先後5次到達紐西蘭。此後,英國開始向紐西蘭移民。
1840年,英國通過「威坦哲條約」,迫使紐西蘭承認英國為宗主國。毛利人從1843年起對英國殖民者奮起反抗,歷經半個多世紀,1907年紐西蘭獨立,成為英國的自治領。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美國資本迅速侵入,控制了紐西蘭的主要經濟部門,美國對紐西蘭的政治影響也逐步加強。紐西蘭政府從外交、軍事上緊隨美國,在新領土上建有美國核潛艇導航設施和空軍基地。1942年紐西蘭與美國建交。1951年,紐西蘭、美國、澳大利亞締結《澳新美安全條約》,紐西蘭成為美國盟國,把自己緊緊綁在了美國的戰車上。
韓戰成為了紐西蘭自「二戰」結束後首次參與的區域性戰爭,與以往不同的是,不再是對英國的「效忠」參加韓戰,而是追隨美國,韓戰加劇了亞太地區的冷戰形勢,但也緊密了紐西蘭與美國的防務合作。
1945年日軍投降後,朝鮮半島問題成為了國際社會的重點關注事件。雅爾達會議對朝鮮半島的託管問題進行了討論,但並未就此事作出具體的承諾。
1947年9月,美國向聯合國大會遞交了針對朝鮮半島問題的解決議案。而作為聯合國的會員國,紐西蘭呼籲聯合國大會解決朝鮮半島問題。
1948年8月至9月,大韓民國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相繼宣布成立,1948年12月的聯合國大會上,紐西蘭政府對朝態度完全顯露在表面上。當時一名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在會議上提出一個議案,希望聯合國準許北朝鮮的代表進駐聯合國大會,此舉無疑是要求聯合國承認新建立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而紐西蘭總理弗雷澤就此提議作出了回應:紐西蘭政府強烈要求北朝鮮方面能夠提供具體確切的證據來表明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政府的確是由國內公平真實的民選而誕生的。此外,弗雷澤還強調,北朝鮮政府必須非常正式的宣布他們會尊重聯合國的國際權威。「如果聯合國已準備好去承認一個作出藐視聯合國權威決定的政府,那麼聯合國最好還是放棄那種試圖推進國際社會進行和平合作的方式吧。」紐西蘭總理表現出了對北朝鮮政權的明顯排斥,在隨後的講話中,弗雷澤更是將北朝鮮與蘇聯拿來作比較,對北朝鮮政權的合法性提出了質疑,而這說明弗雷澤政府對南韓政府的認可。
造成弗雷澤在聯合國大會上對北朝鮮政府態度變化的深層次原因顯然是紐西蘭對蘇聯與共產主義威脅的存在而產生的憂慮,他的聯合國大會講話明顯地在影射蘇聯。弗雷澤認為「北朝鮮只不過是蘇聯在半島佔領期間它自身權力轉移的一個產物罷了。」另一位紐西蘭代表團官員福斯·沙內漢(Foss Shanahan)則斷言:「目前朝鮮半島糟糕透頂的局勢是北朝鮮政府不妥協的產物,美國已經盡了他們最大的努力與聯合國大會各國進行合作來解決朝鮮半島問題,然而所有的努力都在蘇聯政府拒絕與聯合國大會合作的情況下付諸東流。我們都清楚,解決朝鮮半島問題的數個和平方案已經得到了絕大多數聯合國大會成員國的通過,而蘇聯政府的態度只會進一步慫恿北朝鮮政府去無視聯合國大會組織的決定。」而毫無疑問,紐西蘭政府已經完全將朝鮮視為共產主義陰影下的戰略犧牲品,惠靈頓方面武斷地認定「洪水猛獸般」的共產主義是造成亞洲未來將出現混亂的根源,認為它將形成亞太地區乃至世界戰後新的威脅,而這樣的威脅則是影響紐西蘭戰後國家安全與地區穩定的最大敵人。
紐西蘭政府對日趨嚴重的「共產主義威脅」的擔憂終於在1950年的6月25日變成了事實。6月25日凌晨,北朝鮮軍隊對韓國不宣而戰,韓戰爆發。戰爭爆發當天的傍晚,美國代表向聯合國安理會提交了美國國務院有關韓戰的高級調查情報,該情報認定戰爭是北朝鮮軍隊在克裡姆林宮的指揮下發動的,如果美國與聯合國安理會不及時做出反應,武裝衝突將給整個亞洲乃至西歐帶來不可預估的損害。
6月27日,蘇聯駐聯合國的代表竟然因故缺席了因韓戰爆發而召開的安理會會議,這正好給了美國政府對朝鮮用兵的合理藉口。就在當天,聯合國安理會在美國的操縱下出臺了聯合國成員國出兵朝鮮的決議,隨後杜魯門政府決定派遣美軍支援韓國政府。紐西蘭雖然不是安理會的成員國,但是在新上任的國家黨政府領袖西德尼·霍蘭(Sidney Holland)看來,遵守安理會的決議是紐西蘭義不容辭的義務,故而紐西蘭也希望履行6月27日的安理會決議。而紐西蘭政府對紐西蘭軍隊參加韓戰義務的理解是:無論參戰與否,紐西蘭在道德上所應盡的義務遠大於法律法規所具有權威,任何聯合國成員國都應該在當前國際問題的合作上擁有自己的決定權。雖然惠靈頓方面的這些說法給了那些不願意參與「衝突」的成員國以出路,但紐西蘭顯然不是這些國家之一,因為紐西蘭已經準備好隨時來面對道德上的責任,向「不法侵略」作出回應。
紐西蘭軍隊在韓戰中。
6月28日,對安理會的決議,霍蘭政府的確也很快作出表態,紐西蘭方面開始商討是否派遣紐西蘭皇家海軍參加對朝作戰。「二戰」結束後,在紐西蘭的軍事防務體系中,皇家海軍是紐西蘭三個國家武裝部分中受紐西蘭本土防禦壓力最小的軍隊,故而對紐西蘭而言,能夠開往朝鮮戰場的只有皇家海軍。不過就哪些作戰船隻適合部署在朝鮮海域,紐西蘭皇家海軍的顧問們提出了他們的看法。軍官們認為,當前的作戰行動應該優先在朝鮮海域部署防空護衛艦與巡洋艦,這些艦艇還能給對朝作戰的地面部隊提供一定的支援。不過,紐西蘭皇家海軍並非能夠派遣出所有的海上力量,因為此時有四艘紐西蘭皇家海軍軍艦處於日常的巡航狀態:西南太平洋地區的「戰爭女神號」和「羅託伊蒂號」、地中海地區的「陶波號」與「哈威亞號」。只有「圖蒂拉號」和「普卡基號」停留在奧克蘭港可作派遣。
韓戰中的紐西蘭軍隊。
經過與英國方面的進一步協商,紐西蘭方面與英國政府達成了協議:為便於指揮管理,兩艘還在奧克蘭港待命的紐西蘭皇家海軍軍艦在遠東地區的軍事行動將交由英國皇家海軍指揮。參戰決定很快便作出,紐西蘭首相西德尼·霍蘭於6月29日宣布:紐西蘭政府將傾盡全力來履行《聯合國憲章》中的義務,我們的皇家海軍已經做好了準備。7月3日,參加對朝作戰的兩艘紐西蘭軍艦離開奧克蘭港駛向遠東海域,7月7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了第84號決議,決定由美軍為首組建包括紐西蘭在內的「聯合國軍」入朝,以集體安全防務的名義對朝鮮進行軍事制裁,至此紐西蘭被捲入韓戰之中。
紐西蘭武裝部隊總數12750人,其中陸軍5600人;海軍2900人,各種艦艇19艘;空軍4200多人,作戰飛機27架。
參加韓戰的紐西蘭炮兵。
在韓戰的「第四次戰役」中,紐西蘭軍隊野炮團在龍頭裡地區配合美軍騎1師進攻志願軍42軍125師375團堅守的317.6高地,這場惡仗打了整整4天,紐西蘭野炮團集中炮群對志願軍375團2營6連陣地輪番炮擊,山頭被削去1米多,焦土一片,6連95%的官兵血染沙場。但敵人也付出了巨大代價,美軍騎1師和紐西蘭野炮團傷亡近400人。戰後,志願軍375團2營6連被42軍授予「大功連」稱號。
韓戰紐西蘭陣亡官兵在韓國的公墓。
紐西蘭在歷史上從未侵略過別國,是美國把它拉進了侵略戰爭的深淵。
相關文章
韓戰:希臘美軍附屬難逃失敗
韓戰:哥倫比亞為虎作倀敗有應得
韓戰:衣索比亞一次交戰百人歸天
韓戰:加拿大軍隊兵出得多仗打得少
本作品版權歸「晨暉軍事」所有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