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戰:紐西蘭軍輔助部隊難逃傷亡

2020-12-13 晨暉紀實

——「聯合國軍」十六國部隊首次集中曝光(十五)

陳 輝

紐西蘭參加「聯合國軍」的有一個炮兵16團和兩艘護衛艦,出兵海軍和炮兵人數4700人,儘管沒有步兵,沒有直接與志願軍短兵相接,仍損失官兵百餘人。

紐西蘭沒有出動短兵相接的步兵,只派炮兵16團和2艘護衛艦參加「聯合國軍」。雖然沒和志願軍面對面的交戰,但也有23人在炮火中喪生,79人傷病、失蹤,共計103人。紐西蘭戰後公布,一共派出了兩首軍艦和4700名官兵(其中1000名為志願兵)參加韓戰,45人陣亡。

紐西蘭面積268686平方公裡,近300萬人口,絕大部分是英國移民後裔,其次是當地土著毛利族人。紐西蘭位於南太平洋,由南、北兩大島和附近的一些小島組成。公元1350年,毛利人定居紐西蘭。1642年,荷蘭航海者塔斯曼一度到達紐西蘭。1769年至1777年,英國航海者科克先後5次到達紐西蘭。此後,英國開始向紐西蘭移民。

1840年,英國通過「威坦哲條約」,迫使紐西蘭承認英國為宗主國。毛利人從1843年起對英國殖民者奮起反抗,歷經半個多世紀,1907年紐西蘭獨立,成為英國的自治領。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美國資本迅速侵入,控制了紐西蘭的主要經濟部門,美國對紐西蘭的政治影響也逐步加強。紐西蘭政府從外交、軍事上緊隨美國,在新領土上建有美國核潛艇導航設施和空軍基地。1942年紐西蘭與美國建交。1951年,紐西蘭、美國、澳大利亞締結《澳新美安全條約》,紐西蘭成為美國盟國,把自己緊緊綁在了美國的戰車上。

韓戰成為了紐西蘭自「二戰」結束後首次參與的區域性戰爭,與以往不同的是,不再是對英國的「效忠」參加韓戰,而是追隨美國,韓戰加劇了亞太地區的冷戰形勢,但也緊密了紐西蘭與美國的防務合作。

1945年日軍投降後,朝鮮半島問題成為了國際社會的重點關注事件。雅爾達會議對朝鮮半島的託管問題進行了討論,但並未就此事作出具體的承諾。

1947年9月,美國向聯合國大會遞交了針對朝鮮半島問題的解決議案。而作為聯合國的會員國,紐西蘭呼籲聯合國大會解決朝鮮半島問題。

1948年8月至9月,大韓民國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相繼宣布成立,1948年12月的聯合國大會上,紐西蘭政府對朝態度完全顯露在表面上。當時一名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在會議上提出一個議案,希望聯合國準許北朝鮮的代表進駐聯合國大會,此舉無疑是要求聯合國承認新建立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而紐西蘭總理弗雷澤就此提議作出了回應:紐西蘭政府強烈要求北朝鮮方面能夠提供具體確切的證據來表明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政府的確是由國內公平真實的民選而誕生的。此外,弗雷澤還強調,北朝鮮政府必須非常正式的宣布他們會尊重聯合國的國際權威。「如果聯合國已準備好去承認一個作出藐視聯合國權威決定的政府,那麼聯合國最好還是放棄那種試圖推進國際社會進行和平合作的方式吧。」紐西蘭總理表現出了對北朝鮮政權的明顯排斥,在隨後的講話中,弗雷澤更是將北朝鮮與蘇聯拿來作比較,對北朝鮮政權的合法性提出了質疑,而這說明弗雷澤政府對南韓政府的認可。

造成弗雷澤在聯合國大會上對北朝鮮政府態度變化的深層次原因顯然是紐西蘭對蘇聯與共產主義威脅的存在而產生的憂慮,他的聯合國大會講話明顯地在影射蘇聯。弗雷澤認為「北朝鮮只不過是蘇聯在半島佔領期間它自身權力轉移的一個產物罷了。」另一位紐西蘭代表團官員福斯·沙內漢(Foss Shanahan)則斷言:「目前朝鮮半島糟糕透頂的局勢是北朝鮮政府不妥協的產物,美國已經盡了他們最大的努力與聯合國大會各國進行合作來解決朝鮮半島問題,然而所有的努力都在蘇聯政府拒絕與聯合國大會合作的情況下付諸東流。我們都清楚,解決朝鮮半島問題的數個和平方案已經得到了絕大多數聯合國大會成員國的通過,而蘇聯政府的態度只會進一步慫恿北朝鮮政府去無視聯合國大會組織的決定。」而毫無疑問,紐西蘭政府已經完全將朝鮮視為共產主義陰影下的戰略犧牲品,惠靈頓方面武斷地認定「洪水猛獸般」的共產主義是造成亞洲未來將出現混亂的根源,認為它將形成亞太地區乃至世界戰後新的威脅,而這樣的威脅則是影響紐西蘭戰後國家安全與地區穩定的最大敵人。

紐西蘭政府對日趨嚴重的「共產主義威脅」的擔憂終於在1950年的6月25日變成了事實。6月25日凌晨,北朝鮮軍隊對韓國不宣而戰,韓戰爆發。戰爭爆發當天的傍晚,美國代表向聯合國安理會提交了美國國務院有關韓戰的高級調查情報,該情報認定戰爭是北朝鮮軍隊在克裡姆林宮的指揮下發動的,如果美國與聯合國安理會不及時做出反應,武裝衝突將給整個亞洲乃至西歐帶來不可預估的損害。

6月27日,蘇聯駐聯合國的代表竟然因故缺席了因韓戰爆發而召開的安理會會議,這正好給了美國政府對朝鮮用兵的合理藉口。就在當天,聯合國安理會在美國的操縱下出臺了聯合國成員國出兵朝鮮的決議,隨後杜魯門政府決定派遣美軍支援韓國政府。紐西蘭雖然不是安理會的成員國,但是在新上任的國家黨政府領袖西德尼·霍蘭(Sidney Holland)看來,遵守安理會的決議是紐西蘭義不容辭的義務,故而紐西蘭也希望履行6月27日的安理會決議。而紐西蘭政府對紐西蘭軍隊參加韓戰義務的理解是:無論參戰與否,紐西蘭在道德上所應盡的義務遠大於法律法規所具有權威,任何聯合國成員國都應該在當前國際問題的合作上擁有自己的決定權。雖然惠靈頓方面的這些說法給了那些不願意參與「衝突」的成員國以出路,但紐西蘭顯然不是這些國家之一,因為紐西蘭已經準備好隨時來面對道德上的責任,向「不法侵略」作出回應。

紐西蘭軍隊在韓戰中。

6月28日,對安理會的決議,霍蘭政府的確也很快作出表態,紐西蘭方面開始商討是否派遣紐西蘭皇家海軍參加對朝作戰。「二戰」結束後,在紐西蘭的軍事防務體系中,皇家海軍是紐西蘭三個國家武裝部分中受紐西蘭本土防禦壓力最小的軍隊,故而對紐西蘭而言,能夠開往朝鮮戰場的只有皇家海軍。不過就哪些作戰船隻適合部署在朝鮮海域,紐西蘭皇家海軍的顧問們提出了他們的看法。軍官們認為,當前的作戰行動應該優先在朝鮮海域部署防空護衛艦與巡洋艦,這些艦艇還能給對朝作戰的地面部隊提供一定的支援。不過,紐西蘭皇家海軍並非能夠派遣出所有的海上力量,因為此時有四艘紐西蘭皇家海軍軍艦處於日常的巡航狀態:西南太平洋地區的「戰爭女神號」和「羅託伊蒂號」、地中海地區的「陶波號」與「哈威亞號」。只有「圖蒂拉號」和「普卡基號」停留在奧克蘭港可作派遣。

韓戰中的紐西蘭軍隊。

經過與英國方面的進一步協商,紐西蘭方面與英國政府達成了協議:為便於指揮管理,兩艘還在奧克蘭港待命的紐西蘭皇家海軍軍艦在遠東地區的軍事行動將交由英國皇家海軍指揮。參戰決定很快便作出,紐西蘭首相西德尼·霍蘭於6月29日宣布:紐西蘭政府將傾盡全力來履行《聯合國憲章》中的義務,我們的皇家海軍已經做好了準備。7月3日,參加對朝作戰的兩艘紐西蘭軍艦離開奧克蘭港駛向遠東海域,7月7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了第84號決議,決定由美軍為首組建包括紐西蘭在內的「聯合國軍」入朝,以集體安全防務的名義對朝鮮進行軍事制裁,至此紐西蘭被捲入韓戰之中。

紐西蘭武裝部隊總數12750人,其中陸軍5600人;海軍2900人,各種艦艇19艘;空軍4200多人,作戰飛機27架。

參加韓戰的紐西蘭炮兵。

在韓戰的「第四次戰役」中,紐西蘭軍隊野炮團在龍頭裡地區配合美軍騎1師進攻志願軍42軍125師375團堅守的317.6高地,這場惡仗打了整整4天,紐西蘭野炮團集中炮群對志願軍375團2營6連陣地輪番炮擊,山頭被削去1米多,焦土一片,6連95%的官兵血染沙場。但敵人也付出了巨大代價,美軍騎1師和紐西蘭野炮團傷亡近400人。戰後,志願軍375團2營6連被42軍授予「大功連」稱號。

韓戰紐西蘭陣亡官兵在韓國的公墓。

紐西蘭在歷史上從未侵略過別國,是美國把它拉進了侵略戰爭的深淵。

相關文章

韓戰:希臘美軍附屬難逃失敗

韓戰:哥倫比亞為虎作倀敗有應得

韓戰:衣索比亞一次交戰百人歸天

韓戰:加拿大軍隊兵出得多仗打得少

本作品版權歸「晨暉軍事」所有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韓戰:菲律賓軍蚍蜉撼樹 以卵擊石
    韓戰的菲律賓軍人韓戰爆發後,菲律賓追隨美國,對中國實行「封鎖」、「禁運」,致使兩國直接貿易中斷。之後,又變本加厲成為美國的幫兇。菲律賓軍隊是「聯合國軍」中除美英軍之外,反應最積極的一個———第一個抵達戰場,也是僅有的兩個派出作戰部隊的亞洲國家之一,另一個是泰國。
  • 韓戰:土耳其軍「王牌旅」兵敗如山倒
    土耳其部隊儘管大都是窮人組成,不怕苦,不怕死,但其裝備卻不如西方軍隊,然而這一點遺憾也由美國人幫助彌補了。韓戰中土耳其官兵與美軍軍國在一起。韓戰中的土耳其旅美方韓戰中後公布的資料顯示:韓戰中由亞基希準將統率的土耳其第一旅是一個團作戰部隊,有三個步兵營,還有支援炮兵和工程兵。在整個韓戰期間,它是惟一一支配屬於美軍作戰師的旅一級的「聯合國軍」部隊。
  • 韓戰誰勝誰負的評論
    比利時:傷亡200餘人。紐西蘭:陣亡34人,負傷80人,被俘1人,共計115人。南非:陣亡20人,失蹤16人,被俘6人,共計42人。盧森堡:盧森堡一個步兵排44人參加了「聯合國軍」,儘管出兵最少,但比例最大,因為盧森堡全軍僅有一個營;雖然它傷亡僅有15人,但傷亡的比例最大,佔出兵總人數的百分之三十四。
  • 萬曆朝鮮戰爭:碧蹄館之戰的真實傷亡情況
    作為萬曆朝鮮戰爭的一次重要會戰,碧蹄館之戰給明、日雙方都帶來了相當大的重創,是一場沒有真正勝利者的會戰。明、日雙方在碧蹄館之戰中實際投入的兵力與傷亡程度,一直是充滿爭議的話題,長久以來懸而未決,沒有定論。據筆者多年來的整理和統計,明、日雙方在此戰中出動的兵力以及傷亡人數,在明、日、朝三國史料中,存在眾多說法。
  • 真實的戰爭:韓戰中的第五次戰役(七)
    直到今天,誰也無法否認,在韓戰第五次戰役中,我軍蒙受了重大損失,其實簡單地看一下雙方的兵力部署,你就會發現中朝方的兵力分配中出現了大問題:由西海岸至春川,我方一線部署有北韓1軍團(相當於2個我軍的師),志願軍65軍、64軍、63軍,加上春川正面的60軍180師,總共才12個師,約13~15萬人
  • 中美將士傷亡比7:1---你所不知道的韓戰真相
    多讀幾本,不用太多的分析和判斷,韓戰的真實圖景就已相當清晰。  這場戰爭是怎麼打起來的,絕大多數史書都肯定了共同的事實。史料表明,韓戰的爆發對後來深涉其中的中國和美國領導人都是沒有預料的突發事件。1950年的中國正在進行全國範圍的土地改革,並在復員部隊,準備開展大規模的經濟建設。中國對朝鮮半島沒有任何企圖,中國不願意、也沒有足夠實力與美國打仗。
  • 朝鮮戰場中,聯合國軍戰鬥力如何,最後結局是什麼?下場讓人舒適
    1950年,韓戰爆發。韓戰開始是南方和北方的戰爭,可以說是民主內戰。可是南朝鮮因為對抗不了北朝鮮,因此求助美國的幫助,而美國帶動十幾個國家加入了這場戰爭。而站在正義立場的中國當然看不過去,因此加入了這場戰爭。
  • 血染的賭局:韓戰馬踏裡西山之戰
    核心提示:40軍120師在與美軍最強悍的部隊——陸戰1師的對攻中,以傷亡200多人的代價,消滅陸戰1師1000多人。這是志願軍少有的傷亡人數顯著少於美軍的大規模戰鬥,其中炮兵狂轟美軍步兵,更是對美軍還以顏色。在雙方裝備技術水平拉近後,志願軍戰術素養得到了明顯體現。
  • 抗美援朝戰爭中的加平之戰
    南朝鮮軍第 6師在戰爭初期曾率先搶入鴨綠江南岸的楚山,但在志願軍發起的第一次戰役中受到重挫,其後經過兵員整補和軍械加強,恢復了戰鬥力,被李奇微認為是南朝鮮軍中「最具戰鬥力」的部隊之一。接替大英國協第 27旅後,南朝鮮軍第 6師開始了所謂「無畏行動」的第二階段,從 4月 20日起向北推進 12千米。
  • 韓戰:哥倫比亞為虎作倀敗有應得
    然而誰也沒有料到,隨著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並大舉反攻,朝鮮戰局發生了逆轉,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一敗塗地。第二年,哥倫比亞派只好履行承諾,兵增援朝鮮戰場的美軍,捲入了一場與自己無關的戰爭。儘管韓戰期間,哥倫比亞步兵營隸屬於美王牌部隊第7師的戰鬥序列,依然屢戰屢敗,吃盡了中國軍隊的苦頭。志願軍司令部情報處長江濤(左2)和戰友在老禿山留念。中國人民志願軍先後在上甘嶺戰役、老禿山戰鬥和漢江地區防禦戰中,給哥倫比亞營以沉重打擊,擊斃哥軍163人。
  • 勇猛善戰還是不堪一擊,韓戰中,北朝鮮軍隊的戰鬥力到底如何
    勇猛善戰還是不堪一擊,韓戰中,北朝鮮軍隊的戰鬥力到底如何韓戰,將世界三個舉足輕重的大國捲入了戰爭,蘇聯雖然沒有直接參戰,但是一直在背後給中國和朝鮮提供軍事援助,美國也知道蘇聯在背後捅刀子,但是看破不說破,既然你背後搞小動作,那麼我召開聯合國會議,派人直接參戰朝鮮自然也在情理之中了,這裡不得不提到一句,任何國家所有的政治行為和軍事行為都是建立在本國利益之上的
  • 彭德懷在韓戰中犯的最嚴重錯誤:自損十萬將士
    這次戰役打了87天,李奇微以傷亡78,000人的代價,向北推進了100餘公裡,他不得不沮喪地承認:「主要目的在於俘虜和消滅敵軍有生力量,繳獲摧毀其武器裝備。從這種意義上說,這次作戰沒有獲得完全成功。」志願軍在此次戰役中也損失不小,總計傷亡53,000餘人,從入朝開始就一個接一個硬仗打下來的38、39、40、42軍4個軍退至朝鮮北部後方休整,50、66軍回國休整。
  • 韓戰:加拿大軍隊兵出得多仗打得少
    8月7日內閣會議最後決定加拿大派出一個步兵25旅,即加拿大帕特裡希公主輕兵旅,稱為「加拿大軍特種部隊」,由二戰退伍老兵組成,與英軍第27、29旅及紐西蘭、南非等大英國協國家部隊混編為大英國協師,又叫「聯合國」第一師,加拿大軍特種部隊的排序為第25旅,該旅加上海空兵源,加拿大共出兵7720人,1953年7月停戰後,加拿大軍7000人駐韓,直到
  • 關於「韓戰」,我們知道的一樣嗎?
    而事實是,金日成希望通過閃電戰統一朝鮮半島,因為那個時候的北朝鮮人民軍中其實有大量的參與過抗日戰爭中國朝鮮族官兵骨幹,以及得到了蘇聯大量的武器裝備的支持,因此戰鬥力其實很強;而南韓政府那個時候並沒有正規成建制的軍隊,只有警察部隊,因為南韓受美軍保護,所以有少數美軍駐紮,也因此沒有自己的韓國軍隊。
  • 美國人如何評價韓戰:只有傻瓜才選擇中國作對手
    「聯合國軍」第二任司令官李奇微是這樣評論志願軍的:中國人在夜間進攻特別神秘莫測,不可思議。中國部隊很有效地隱蔽了自己的行動。每個執行任務的士兵都能做到自給自足,攜帶由大米、豆類和玉米做成的乾糧以及足夠的輕武器彈藥,因而可以堅持四五天之久。敵人以東方人特有的頑強精神奮力加固他們在山上的工事。中國人是勇士,他們常常不顧傷亡地發起進攻。
  • 與韓戰相關的家族記憶碎片
    從他面前兩次開過的東北野戰軍從北到南打穿了中國,從黑土地直到三亞的天涯海角。其中最精銳的13兵團(轄38、39、40軍)已經結束南方戰事,再次收攏部隊北上出關。這些部隊奉命加入東北邊防集群,準備應付朝鮮半島的新局面。1950年10月19日,平壤易手,朝鮮軍隊喪失了抵抗能力。同一天, 39、40、42軍分三路渡鴨綠江,決心與美軍一戰。
  • 50軍傷亡2.1萬,與25萬美軍血戰7天,拯救了幾十萬志願軍
    在這場極不對稱的戰爭中,擁有當時全世界最強大的經濟、工業、軍事、科技實力的美國,與百年積貧積弱,剛剛脫離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泥淖的共和國狹路相逢。一九五零年十月二十日,二十四萬志願軍戰士跨過鴨綠江,和朝鮮人民軍兄弟並肩作戰。從一九五零年十月二十五日,到一九五一年一月八日的前三次戰役中,志願軍取得全勝的驕人戰績。
  • 此戰,全球100多個國家都等著看中國笑話,戰爭結束後,全部沉默
    1950年,朝鮮人民軍南進作戰,韓戰爆發,美國為了鞏固亞洲的領導地位,趁著蘇聯不在聯合國期間,組建了一支「聯合國軍」,聯合國軍由21個國家組成,美、英、法、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希臘、土耳其、哥倫比亞、泰國、菲律賓、南非、衣索比亞16個國家為作戰部隊。
  • 朝鮮教科書上描述的抗美援朝戰爭
    1945年9月,美軍強佔南朝鮮。自1947年1月1日至戰爭前夕的三年半期間,南朝鮮方面對北朝鮮進行了5150多次有組織的武裝挑釁。這是韓戰的序幕,是「試驗戰爭」。美國為了擺脫席捲本國的嚴重經濟危機,於1950年6月25日對共和國北半部發動了武裝侵略。
  • 志願軍50軍,第一支整軍起義的國軍部隊,抗美援朝率先打進漢城
    之後60軍迅速搶佔禹王山附近地區,阻止日軍的進攻,在27天的禹王山阻擊戰中,60軍擋住日軍板垣師團,磯谷師團,以及偽軍部隊共五萬多人的進攻,殲敵1.4萬人,但是60軍也付出了巨大傷亡,兩萬多雲南子弟戰死沙場,戰役最緊張的時候,60軍平均每天陣亡上千人。緊接著,60軍又參加了武漢會戰,南昌會戰,第一次長沙會戰,1939年冬季攻勢,第二次長沙會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