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軍是民國時期一支歷史十分悠久的部隊,這支部隊曾參加過辛亥革命,護國運動等重大歷史事件。在推翻清王朝和鞏固辛亥革命勝利成功的的鬥爭中,這支部隊做出了重大貢獻。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之後,雲南王龍雲立刻宣布出兵10萬人,出動壯丁30萬人,而當時雲南的地方軍隊並不多,也不過十萬之眾。龍雲迅速從法國購買了一批法式裝備,將滇軍60軍擴充到了四萬人的規模,由盧漢擔任軍長,率部開赴前線。最初這支部隊因為裝備精良,軍紀嚴明,被蔣介石派到了武漢閱兵,以鼓舞國人的抗戰熱情。
1938年徐州會戰期間,60軍奉命開赴魯南地區。由於湯恩伯等中央軍擅自撤離陣地,日軍趁虛而入,致使60軍還沒有接收陣地,就被日軍打了個措手不及,損失很大。之後60軍迅速搶佔禹王山附近地區,阻止日軍的進攻,在27天的禹王山阻擊戰中,60軍擋住日軍板垣師團,磯谷師團,以及偽軍部隊共五萬多人的進攻,殲敵1.4萬人,但是60軍也付出了巨大傷亡,兩萬多雲南子弟戰死沙場,戰役最緊張的時候,60軍平均每天陣亡上千人。
緊接著,60軍又參加了武漢會戰,南昌會戰,第一次長沙會戰,1939年冬季攻勢,第二次長沙會戰。1943年,在第一次入緬作戰失敗後,日軍大舉進攻中緬邊境,60軍回防雲南。抗戰勝利之後,60軍在軍長曾澤生的率領下奉命開赴越南接受日軍的投降。後來蔣介石想要分化雲南軍閥的勢力,把60軍調到了東北打內戰,雲南王龍雲隨後也被解除了兵權。
60軍被調到東北後,由於是地方部隊,一直充當炮灰的角色,部隊官兵的厭戰情緒十分嚴重。1946年,60軍184師師長潘朔端率領該部在海城起義,蔣介石當時十分生氣,命令國軍主力前去圍剿,但是這支部隊繞道朝鮮進入了北滿解放軍區,接受了解放軍的改編。
從1947年開始,60軍負責長春的防守任務。1948年遼瀋戰役期間,60軍在軍長曾澤生的率領下起義,這支部隊是解放戰爭以來第一支整軍起義的國民黨軍部隊,給其他的國軍部隊做出了很好的示範。60軍起義之後改編為四野50軍,軍長仍然是曾澤生,原東北軍政大學政治部主任徐文烈擔任50軍政委,四野為了加強這支部隊的戰鬥力,從各個軍抽調了一大批的骨幹。50軍改編之後,又參加了解放西南的戰役。
抗美援朝戰爭爆發之前,50軍剛經過整編,兵力從5.8萬人精簡到了3.3萬人。1950年9月,50軍被劃撥進東北邊防軍,分散在湖北各地執行水利,生產,剿匪等任務的部隊又迅速集結起來,開發東北地區。50軍到東北之後是準備接受蘇聯援助,改編為高炮部隊的,先期到達東北的部隊把武器都交上去了,但是在10月24日,軍政委徐文烈接到東北軍區政委高崗的電話,命令第50軍馬上恢復原裝備,剩下的部隊立刻開赴中朝邊境,隨時準備入朝參戰,並擔任第一次戰役期間的預備隊。
等到50軍開赴朝鮮的時候,第一次戰役已經結束了。由於部隊倉促出國參戰,思想工作「不摸底」,思想動員沒跟上,在第二次戰役期間,50軍表現的也不怎麼樣。但是在開會的時候,彭總並沒有批評50軍,反而在第一次戰役結束後把38軍軍長梁興初罵了個狗血噴頭。這讓50軍軍長曾澤生心裡很不舒服,挨罵雖然不痛苦,但是連罵都不罵,更讓他覺得50軍被輕視了,在他眼裡,50軍這支滇軍部隊是有一定戰鬥力的,尤其是在抗戰期間,打的並不差。
第二次戰役結束後,曾澤生要求政委徐文烈幫忙整頓部隊的思想,總結戰鬥中出現的教訓。第三次戰役期間,50軍全殲英國皇家重坦克營,並和39軍的一個師率先打進漢城,曾澤生這才鬆了口氣。
第四次戰役期間,50軍和38軍的一個師奉命防守漢江南岸,最開始38軍還覺得這支部隊可能會守不住,主力開始在後方集結,但是50軍用實力證明了自己。漢江南岸阻擊戰中,50軍和38軍面對的是裝備精良的美軍第一軍,「聯合國軍」集中美、英軍4個師3個旅對50軍陣地發動猛攻,敵人仗著有飛機,坦克,大炮想一舉攻克50軍的陣地,但是卻被50軍各部官兵死死擋住了50天之久。
美軍久攻不下,還從臺灣找了一些特務,拿著原60軍官兵的花名冊,在陣地上用高音喇叭挨個喊,並許以高官厚祿,但是50軍陣地依然不為所動。此次戰役,50軍殲敵1.1萬人,有力地保障了志願軍主力在東線的反擊作戰,但是50軍也打的就剩下一萬多人。但是此戰後,50軍躋身於解放軍主力部隊行列,避免了被裁撤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