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澤生:國軍雜牌中將到志願軍王牌軍長,毛主席為何勸他先別入黨...

2020-12-13 搜狐網

原標題:曾澤生:國軍雜牌中將到志願軍王牌軍長,毛主席為何勸他先別入黨

一個好的社會制度,能讓一個壞人變成好人;而一個壞的社會制度,則能讓好人變成壞人。而前國軍中將,後來的解放軍第50軍軍長曾澤生,則用自己一生的經歷,詮釋了兩種制度下截然不同的人生態度和生存空間。

曾澤生是雲南省永善縣大興鎮驛馬溝村人,1902年出生在一個富裕的小地主家庭。1915年,權欲薰心的袁世凱悍然改制稱帝,復闢了帝制。而雲南籍的蔡鍔將軍秘密潛回雲南,領導了轟轟烈烈的護國運動。一時間,原本作為邊陲省份的雲南,成為了風起雲湧的中國革命中心。中國乃至於東亞的仁人志士,紛紛投身於雲南,開啟了自己的革命生涯。其中,就包括我們所熟知的朱德元帥。

當時,雲南革命的中心,是雲南講武堂。該學堂採用了現代軍事教學,聘請日本軍官和優秀留日學生作為教官,教學質量極高,是中國南方最好的軍校,也是雲南省有志青年最想報考的學校。而年輕的曾澤生,也不例外。

1922年,20歲的曾澤生以優異的成績,免考進入雲南講武堂學習。曾澤生立志,一定要改變雲南乃至中國積貧積弱的局面,將外國侵略者趕出中國。曾澤生所在的雲南省,與緬甸和越南接壤。而這兩個國家,早已淪為英國和法國的殖民者,受到帝國主義者敲骨吸髓式的剝削。而英法兩個帝國主義國,卻絲毫不滿足於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而是吃在碗裡看在鍋裡,無時無刻不想著將自己侵略的觸角,伸向雲南。

曾澤生明白,如果中國有志青年不努力,自己的家鄉遲早會步越南和緬甸的後塵。

理想是性感的,現實是骨感的。在雲南講武堂,曾澤生逐漸意識到,滇軍似乎並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當時的中國,軍閥割據。辛亥革命以後,雲南便由滇系軍閥控制。其早期,主要由舊軍閥唐繼堯掌權。相比於革命,唐繼堯更注重於經營和擴張自己的地盤。對於唐繼堯的胸無大志,曾澤生十分失望。於是他沒有等到畢業,而是直接轉學到廣州黃埔軍校。

雖然轉到黃埔,但是曾澤生卻依然非常失望。1925年,曾澤生調任教導師第二團擔任連長。然而他的目之所及,儘是黑暗和腐敗。曾澤生事後曾回憶:

「該師、團軍官只知嫖賭,不問營事。」

一怒之下,曾澤生辭去連長之職,調到北伐軍總部工作。據擔任曾澤生副官的喬景宣說:

「曾軍長生活簡樸,行裝一褥一被,一個不大的裝衣服的皮箱,一個備用的小藥箱和一個裝書的竹箱。衣服不破不添。他不抽菸,不喝酒,不打牌,不玩弄女人,很講道德。」

412反革命政變後,國民政府由一個革命政府,徹底淪為一個腐敗的買辦政權。原本英勇無前的革命武裝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墮落和腐化。1928年3月,已經升任第五師軍官對少校隊長的曾澤生,對此又失望又憤怒。曾澤生不願再與這支「吃喝嫖賭」成風的軍隊為伍,因此再次辭了職。

1929年秋,龍雲武力統一雲南,成為滇系新軍閥的代表。對於時局十分失望的曾澤生在龍雲的召喚下回到故鄉,先後擔任滇軍連長以及營長。曾澤生並不認為龍雲多好,但是在他看來,或許在當時的中國還找不到一絲稱為光明的東西。在後來幾年,他與紅軍交戰過,和其他軍閥打過仗。中國人殺中國人,讓曾澤生十分困惑。明明日本侵佔了東三省,滲入了華北,為何蔣介石還要「攘外必先安內」。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全面抗戰正式打響。雖然雲南是距離日本侵略者最遠的省份,但在抗戰烽火的感召下,南詔大地的各族人民依然群情激奮,紛紛投軍。重陽節這天,昆明沸騰了,男女老幼傾巢而出,他們要歡送即將出徵的20萬抗戰將士。其中,龍雲抽調地方精銳12個團,組建了國民革命軍第60軍。而曾澤生,則擔任60軍184師105團團長。

作為軍人,最恥辱的事就是打內戰,禍害百姓。而曾澤生,終於等到了夢寐以求的機會,他要保家衛國。

在戰歌聲中,雲南子弟走向了抗日戰場。在著名的臺兒莊大捷中,60軍剛剛下車,就遭遇了敵人優勢部隊的猛攻。此戰中,60軍損失慘重,182師和183師都只剩一個團的兵力。但是滇軍毅然將敵人死死地堵住,為中國軍隊贏得了臺兒莊布防的時間。

如今182師和183師被打殘了,所能依靠的,只能是曾澤生所在的184師了。在禹王山,60軍184師死死防守了19天。而曾澤生,便親自守衛在這片高地之上。為了抵禦敵人的衝鋒,曾澤生身先士卒,端起機槍向日寇猛烈掃射。日寇自詡勇猛不怕死,但他們無論如何也想不到,這群雲南人更不怕死。

在禹王山戰鬥中,60軍整整打退了日軍100多次進攻,最終為臺兒莊戰役的勝利,贏得了堅實的基礎。

到了第二年,曾澤生又指揮部隊參加了武漢外圍的保衛戰和南昌戰役。1940年9月,日寇佔領越南,有從越北直取雲南之勢。在這種情況下,曾澤生隨60軍返回雲南,而此時的他已經升任184師師長。

1945年,日寇投降,中華民族迎來了光榮的勝利。9月,曾澤生隨龍雲一同進入雲南,接受日寇的投降。10月10日,曾澤生在雲南土倫主持了受降儀式。60軍進駐,受到越南人民的夾道歡迎,很多老華僑更是熱淚盈眶:「重睹漢官威儀!」

越南解放後,厚顏無恥的法國殖民者又要捲土重來。而蔣介石和法國籤訂了協議,中國軍隊將於3月撤出,由法軍接管越南北方防務。對於法國殖民者的兇殘,此時已經升任60軍軍長的曾澤生早就親眼目睹、心知肚明。因此他在龍雲的支持下做出一個重要決定,那就是給法國人一點顏色看看。

3月6日,法國軍艦搶先開進海防港,想要強行登陸。而這,正好給了曾澤生反擊的理由。曾澤生一聲令下,184師和21師的兩個炮兵營用火炮猛烈還擊,打死打傷3000多法軍。一場炮戰下來,法國軍艦癱瘓在港內,海軍少將搖著白旗上岸談判。

受降日軍又擊退法軍,60軍軍長曾澤生終於找到一點國際強軍的感覺。然而後來發生的一切,又將曾澤生的信心打到了谷底。

當時的內戰爆發,60軍接到命令,要直接前往寒冷的東北和共產黨打仗。而要去東北,最便捷的方式自然是海路。於是,60軍登上了美軍軍艦,直接前往營口。按說,國民黨軍和美國人是盟友,理應平等相待。

然而到了船上,曾澤生卻感受到了赤裸裸的歧視。按照美國人規定,60軍將士必須將武器和人員分開裝運。軍人的生命就是武器,奪走了武器,和繳槍投降的日軍有啥區別。上了船後,所有登船的中國兵都要脫光衣服,用消毒粉噴灑全身,活像給動物消毒。到了這時,曾澤生總算明白了。即使中國已經是戰勝國,但是美國人依然不尊重中國人。

國家積貧積弱,中國的國際地位其實並沒有什麼實質的變化。

到了東北,60軍駐守於吉林。在與解放軍的戰鬥中,在抵禦外侮中神勇無敵的60軍,卻屢戰屢敗。滇軍將士只想保家衛國,根本就不想打內戰。而曾澤生最引以為傲的184師,則在海城發動起義。這次起義,對曾澤生打擊極大。

60軍不想打內戰,曾澤生因此受到了其他中央軍將領的歧視和排擠。而60軍,也被其他部隊稱為「60熊」,受盡了羞辱。而蔣介石呢?秉承門戶之見,歧視雜牌軍。裝備不給換,連糧食也不給吃。例如和每天白面白米的新七軍相比,60軍吃的儘是黃豆。排擠、歧視、分割、監視,讓曾澤生和60軍將士萬分氣惱。幾經掙扎,曾澤生最終在1948年秋下定決心——反蔣起義。

1948年10月17日,曾澤生率60軍撤出據守的長春東半部,開往九臺,正式起義。60軍起義,削弱了國民黨在長春的城防力量,東北「剿總」鄭洞國在其影響之下,也帶領新七軍放下了武器。長春,兵不血刃的和平解放。這次起義,開創了解放戰爭中迫使敵軍整軍起義的先河,也讓遼瀋戰役出現了根本性的逆轉。

隨後,60軍被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0軍,而曾澤生繼續留任。從此他也由一個國軍中將軍長,成為了人民的軍長。為了協助改造50軍,黨派出大量革命幹部,協助曾澤生工作。

按照共產黨改造國民黨起義軍隊的方針,出身舊軍隊的50軍逐漸產生了質的改變。原本,50軍的軍紀並不好,擾民害民之事屢有發生。但是在共產黨的改造下,50軍官兵終於明白,什麼叫人民與軍隊的魚水之情。曾經粗聲粗氣的軍漢們,對老百姓說話和氣了。曾經喜歡到處閒逛的兵痞們,學會了嚴守軍紀,不出大門半步。有時候,50軍官兵還會主動幫助人民,為百姓們出力。

曾澤生欣喜地注意到,曾經對軍人唯恐避之不及的老百姓,竟然開始親近軍隊。因此曾澤生在自傳中寫道:

「我更相信新生的雖然是萌芽,但必定會 發展而壯大;舊的雖然龐大,但畢 竟是腐敗而將死亡的,逃不了社會 發展規律所註定的結果。這使我對 革命前途感到樂觀。

蹉跎了一生的曾澤生逐漸意識到,他一直想要尋找的光明,似乎已經近在眼前了。

1950年9月,抗美援朝戰爭爆發。一心要為人民立功的曾澤生,主動請纓,要求將50軍改編為中國人民志願軍第50軍,入朝參戰。對此,毛主席欣然允諾。

1950年10月25日,50軍在彭德懷的指揮下,入朝參戰。從這一天起,50軍所面對的,將是以美國為首的16個國家的國際大戰。面對武裝到牙齒的美軍,50軍能打贏嗎?

在第一次戰役中,50軍並沒有打好。由於不熟悉地形,也沒有朝語翻譯,因此沒有抓住敵人的主力,放跑了本該圍殲的敵人。

在志願軍總部的會議上,彭德懷將同樣放跑敵人的38軍狠狠地罵了一頓。原本,曾澤生以為自己也會受到彭總司令的批判。當令他臉紅的是,彭德懷似乎對他非常客氣。曾澤生明白,響鼓不怕重錘。彭德懷不罵50軍,說明你還不是重鼓。

38軍是第四野戰軍的王牌,50軍曾是起義部隊,而且還是雜牌軍,難免被忽視。到了第二次戰役中,50軍再次出現失誤。雖然遇到敵軍主力,但是發現敵軍擁有太多坦克而沒有敢打。

失機就是失利,這一場「敗仗」讓曾澤生羞赧萬分,甚至一度提出要去38軍當一個小兵。但是最終,曾澤生還是完成了自己的心理建設。他相信自己手下的將士,50軍打了那麼多硬仗,雲南子弟能打日本人,就一定能打贏美國鬼子。

到了第三次戰役前前夕,曾澤生親自主持誓師大會,面向首都北京,將士們舉著鋼槍宣誓,一定要和美帝國主義血戰到底。

知恥而後勇,在零下三十度的低溫中,曾澤生親自脫掉棉褲,無懼凍傷,帶領全軍數萬將士趟進冰冷的江水中。在漢城議院,50軍將士與英國皇家坦克營相遇。而這一次,50軍的將士再也沒有拉胯,而是以血肉之軀,扛著炸藥包和爆破筒,從四面八方衝向敵軍。到了天亮,50軍全殲英國重坦克營,取得了偉大的勝利。數天後,50軍和39軍一同殺入漢城,成為第一批解放漢城的志願軍部隊。

這場勝利,讓曾澤生揚眉吐氣,「60熊「從此成為「50勇」。隨後,曾澤生被請到志司,受到了彭德懷的親自嘉獎。彭德懷還許諾,一定要給50軍優先補充蘇式裝備。彭德懷的語重心長,讓曾澤生熱淚盈眶。在國軍序列裡,50軍從來都是當炮灰,吃的最差,裝備最低劣。而在志願軍,曾澤生終於感受到,什麼叫上下一心,什麼叫做平等。

到了第四次戰役,50軍領命防守漢江南岸,阻止美軍進攻。這次戰役,可以用兇險異常的來形容。李奇微集中了「聯合國軍」所有的主力,進攻50軍和38軍據守的陣地。50軍不僅沒有裝備優勢,連人數優勢都沒有。

但在這場背水之戰中,面對著敵人10路圍攻,50軍硬是超額完成了防守任務。在50多天的防禦戰中,共計殲敵1.1萬人,摧毀敵人坦克70多輛,擊落敵機15架。防守任務完成後,50軍又全身而退,可謂是一場大勝利。經歷惡戰,曾澤生不無得意地說:「我的部隊還是很能打的嘛!」

當時,志願軍有種說法,說50軍是共產黨的腦袋、國民黨的技術。共產黨的腦袋是講革命意志堅定,不怕苦、不怕死、頑強作戰;而技術,則是在防禦作戰中擅長修建工事,正確配置兵力火力。50軍,繼承了中國軍隊最優良的傳統和基因,是山地防禦戰和反坦克戰的專家。

可以說,曾澤生所率領的50軍,已經由曾經的雜牌軍,成長為真正意義上的志願軍王牌軍。

1951年4月,曾澤生受到了毛主席的召喚,前往中南海述職。毛主席的和藹、寬厚給曾澤生留下了深刻印象。而更讓他驚訝的,毛主席驚人的記憶力。對於漢江南的血戰,毛主席不僅能掌握大兵團作戰,而且對小分隊的作戰也了如指掌。他後來回憶道:

「身為黨和國家的最高領導人、數百萬大軍的統帥,日理萬機,竟然連我們50軍作戰分隊的情況也要過問。越問我就越緊張,再問下去,我這個一軍之張就要被問住咯!」

毛主席或許看出了曾澤生的緊張,他勉勵道:

「你們在朝鮮戰場打得還是蠻漂亮嘛!」

回到家中後,曾澤生告訴夫人李律身:

「北京我一天也不能呆了,我馬上回朝鮮下基層,上陣地!」

到了朝鮮,曾澤生天天泡在軍隊,與戰士們交朋友,向他們學習。舊軍隊講究尊卑上下的舊習,從此一掃而空。

與此同時,曾澤生還囑咐妻子,讓他把自己的財產全部捐給人民:「我們的財產是舊社會投機得來的,應當交還人民!」就這樣,曾澤生將自己在雲南的土地和鋪面全部捐給了雲南省政府,專門用於支援抗美援朝戰爭。

1954年,曾澤生從朝鮮凱旋迴國,並再一次得到了毛主席的接見。談話結束後,曾澤生鼓起勇氣,提出了自己一個深思熟慮的請求:

「毛主席,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

對於曾澤生的請求,毛主席欣慰地笑了笑:「曾軍長要求入黨,說明你已經有了共產主義的覺悟嘛!」

然而毛主席又頓了頓:「你最好還是不要加入共產黨。」曾澤生聽了,感覺有些不理解:「難道共產黨不容我的過去嗎?難道我讀馬列的書讀少了?難道我深入群眾還不夠深入?」

對此,毛主席解釋道:「現在蔣介石拼命攻擊新中國,帝國主義國家大肆誹謗我們。如果你以黨外人士的身份,向臺灣、全世界宣傳我們社會主義新中國的新面貌,可以使臺灣故舊了解我們,促使他們站到祖國統一方面來。你暫時不入黨作用更大,為了祖國的利益,你再等一段時間,如何?」

事實上,毛主席早就將曾澤生看作是人民的一份子,但是為了統戰需要,曾澤生作為黨外人士的作用更大。自從這次談話後,曾澤生堅定地信守一個責任:「不入黨比入黨作用更大」。因此他更加傾心於祖國統一事業。他嚮往著有一天,當祖國實現完全統一,自己就能實現入黨的理想。

1955年,曾澤生被授予中將軍銜,其後歷任國防委員會委員,第一、二、三屆全國代表。1968年,曾澤生因身體原因辭去了50軍軍長一職。1973年,曾澤生因病在北京病逝。很可惜,曾澤生至死沒有實現加入共產黨的夙願。

在曾澤生的自傳中中,他一直感謝共產黨把他從半睡眠狀態裡喚醒, 從仿徨的歧途中引入正道,從死的暗影裡救出來並且得到了光明。雖然曲折了數十年,但是曾澤生依然找到了自己人生應有的歸途,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曾澤生:國軍雜牌軍長到志願軍王牌軍長,毛主席為何勸他先別入黨
    而前國軍中將,後來的解放軍第50軍軍長曾澤生,則用自己一生的經歷,詮釋了兩種制度下截然不同的人生態度和生存空間。曾澤生是雲南省永善縣大興鎮驛馬溝村人,1902年出生在一個富裕的小地主家庭。1915年,權欲薰心的袁世凱悍然改制稱帝,復闢了帝制。而雲南籍的蔡鍔將軍秘密潛回雲南,領導了轟轟烈烈的護國運動。
  • 志願軍50軍,起義部隊資歷淺,不受彭總重用,曾澤生心知肚明!
    勝敗乃兵家常事,在志願軍50軍看來,那都是說給別人聽的。 第四次戰役,東線「鄧集團」先勝後敗,橫城反擊戰打得漂亮,但砥平裡卻沒打好,沒有達成戰術目的。為了給東線創造機會,西線「韓集團」撤到漢江北岸前,作為偏師的50軍,在南岸硬頂了25天,「萬歲軍」38軍的112師也打了17天。
  • 抗美援朝第四次戰役後,彭老總向第五十軍軍長曾澤生鞠躬致敬!
    抗美援朝第四次戰役結束,第五十軍從漢江撤下後,軍長曾澤生趕到志司復命。彭總緊緊握住了曾澤生的手,說:「五十軍打得好!你指揮得好!我給你補兵!國內的老兵、新兵都上來,以老兵為主,給你補齊,你要多少給你多少。蘇式裝備、武器也到了,優先給五十軍換蘇式裝備、武器。」
  • 首批入朝參戰的六位軍長,回國後擔任什麼職務,各自軍銜如何?
    1950年10月,美軍悍然越過三八線,將戰火燃燒到了鴨綠江邊。為了保家衛國,中央迅速組建了人民志願軍開赴朝鮮戰場,與美帝侵略者鬥爭到底。根據戰場態勢的需要,並確保部隊能得到休整,志願軍採用輪戰的方式分批入朝。
  • 出身國軍雜牌的50軍,起義後經過整編,硬是在朝鮮打成了王牌軍
    在朝鮮戰場上,志願軍第50軍是在朝鮮戰場上立下赫赫聲名地部隊之一。這支軍隊最初為國軍60軍,以著一手拿步槍,一手拿煙槍而著名,被很多人稱為「六十熊」。在進入戰場後很長時間都沒有受到彭總的重用,軍長和軍營們的戰士心裡也是充滿了各種委屈。可到了戰爭後期,他們甩掉了意志薄弱、一觸即潰的標籤,一改之前的頹唐,成為一隻人人吶喊的萬人雄獅。這兵還是這些兵,為何卻發生了如此大的變化?
  • 解放戰爭中的國軍起義部隊,哪一支後來表現最好?曾參加抗美援朝
    1946年上半年國共爭奪全國戰略要地東北,第60軍被老蔣派赴前線,其他部隊均為中央軍美械王牌,如新1軍、新6軍、52軍、71軍、13軍等部隊,都是如狼似虎的嫡系主力部隊,其中摻上一支雲南武裝,當然不是去湊數的,由此可見這支60軍實力不容小覷。
  • 全軍唯一一例,軍長是中將,手下四個師長沒有軍銜,怎麼回事?
    不過有一個軍非常特殊,這個軍的軍長參加了授軍銜,並被授予了中將軍銜,可是軍長手下的四個師全都沒有參加授軍銜,這在當時是全軍唯一一例。那麼,這個軍是哪一個呢?當時的軍長和四位師長都是誰呢?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 瀋陽軍區4個軍軍長名單一覽
    38軍的進攻、防禦、攻堅、野戰能力都十分強勁,是全軍中的王牌部隊之一。軍長江擁輝,江西瑞金人,16歲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8歲加入中國共產黨。解放戰爭時期,江擁輝開始擔任38軍的前身——東北民主聯軍第一縱隊一師二團團長,隨後又擔任一師師長,建國後任38軍參謀長、副軍長。抗美援朝回國後,江擁輝擔任第38軍軍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 志願軍50軍,第一支整軍起義的國軍部隊,抗美援朝率先打進漢城
    龍雲迅速從法國購買了一批法式裝備,將滇軍60軍擴充到了四萬人的規模,由盧漢擔任軍長,率部開赴前線。最初這支部隊因為裝備精良,軍紀嚴明,被蔣介石派到了武漢閱兵,以鼓舞國人的抗戰熱情。1938年徐州會戰期間,60軍奉命開赴魯南地區。由於湯恩伯等中央軍擅自撤離陣地,日軍趁虛而入,致使60軍還沒有接收陣地,就被日軍打了個措手不及,損失很大。
  • 美軍與國軍有何不同?志願軍王牌師長戰後總結三點
    大家都知道,1950年10月,志願軍跨過鴨綠江,開啟保家衛國的徵程。而出國與美軍作戰,這對志願軍來說是頭一遭。以往我軍都是與日軍和國軍作戰,並沒有跟世界第一強國——美國交過手,各級指戰員都在思考:在朝鮮的山地,和擁有最現代化軍事優勢的敵人作戰,敵人的戰術特點如何?戰鬥力如何?在敵人強大的空軍、炮兵和坦克聯合打擊下,在防禦作戰中我們如何才能守住陣地?
  • 第一個起義的國軍高級將領,高樹勳結局如何?毛主席親自「保人」
    高樹勳他是有史記載的第一個起義反蔣的國軍高級將領,早在1945年10月30日,他率領國民黨軍新編第8軍,在今天邯鄲市的馬頭鎮,正式宣布「火線起義」,毛主席親自批示,「馬頭鎮距邯鄲很近高樹勳的「邯鄲起義」,在國內當時引起了很大轟動,因為他是第一個倒蔣的國軍將領,又正值重慶談判剛結束,我黨正號召反對內戰,因此毛主席對這件事非常關注,起義後僅三天,1945年11月2日,毛主席、朱總司令親自發了賀電:「建侯吾兄勳鑑:聞兄率部起義,反對內戰,主張和平,凡屬血氣之倫,莫不同聲擁護
  • 1955年授銜時,有多少投誠國軍將領被授予了軍銜?誰的級別最高?
    1950年底,他奉命率部赴廣西執行剿匪任務,消滅匪特3萬餘人。1952年10月,又調任第55軍軍長。新中國第一次授銜時,陳明仁被授予上將軍銜。陶峙嶽,出生於1892年,湖南寧鄉人,起義前任國軍西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新疆警備總司令部總司令,中將軍銜。1949年9月25日,陶峙嶽宣布和平起義,加入人民軍隊行列,被我軍任命為第22兵團司令員。
  • 50軍傷亡2.1萬,與25萬美軍血戰7天,拯救了幾十萬志願軍
    幾十萬志願軍堆在漢城一帶,美軍只要來個二次仁川登陸,後方立即無計可施,所有戰士馬上成為甕中之鱉。萬分危急的情況下,彭德懷決定信任原國民黨軍官曾澤生,讓他親率志願軍第五十軍,早漢城以東無論如何抵擋住二十五萬美軍的衝擊,為志願軍之後的行動贏得時間。曾澤生,原國民革命軍第六十軍軍長,《朝鮮備忘錄》中說他是國軍中少有的真正轉向共產主義的戰士。
  • 國軍將官軍銜泛濫:在南京還是首都的時候,民間流行一句俗語「少將多如狗,中將滿街走」
    可見,國軍當中的將官並沒有民間所傳的那樣多、那樣廉價。更為極端的是廖耀湘的軍銜。1947年8月間,廖耀湘出任國軍第9兵團司令。到1948年5月,廖耀湘兵團擴大為機動攻擊兵團,下轄6個軍(新1軍、新3軍、新6軍、第71軍、地49軍、第58軍)又一個師,總兵力15萬餘人,國軍5大王牌獨佔2個,號稱實力最強的兵團。但此時廖耀湘的正式軍銜只是騎兵上校,按照各國慣例,只配做個團長。
  • 國軍將官多如牛毛,廖耀湘指揮15萬大軍,為何只是個騎兵上校?
    可見,國軍當中的將官並沒有民間所傳的那樣多、那樣廉價。  更為極端的是廖耀湘的軍銜。1947年8月間,廖耀湘出任國軍第9兵團司令。到1948年5月,廖耀湘兵團擴大為機動攻擊兵團,下轄6個軍(新1軍、新3軍、新6軍、第71軍、地49軍、第58軍)一個師,總兵力15萬餘人,國軍5大王牌獨佔2個,號稱實力最強的兵團。
  • 國軍將官軍銜泛濫,廖耀湘指揮15萬大軍,為何正式銜只是上校?
    1947年8月間,廖耀湘出任國軍第9兵團司令。到1948年5月,廖耀湘兵團擴大為機動攻擊兵團,下轄6個軍(新1軍、新3軍、新6軍、第71軍、地49軍、第58軍)又一個師,總兵力15萬餘人,國軍5大王牌獨佔2個,號稱實力最強的兵團。但此時廖耀湘的正式軍銜只是騎兵上校,按照各國慣例,只配做個團長。直到9月底,廖耀湘才正式晉升為少將,不過他似乎沒有當將軍的命,大概一個月後就被俘虜了。
  • 國軍有一種軍銜,師長軍長副總司令都可以這麼叫,軍隊一抓一大把
    甚至可以說,在這一時期,如果不清楚一位國軍高級軍官的軍銜時,稱呼他為「中將」一般不會出錯。那這是怎麼回事呢?在當時的國軍軍隊中,軍銜無疑是一種身份和地位的體現,它與實際的軍權並不直接掛鈎。但是在個人待遇上,軍銜卻有著直接關係。除此之外,這也是一種榮譽和身份的等級象徵,所以軍官們還是十分看重軍銜的。
  • 隱形將軍韓練成,立了奇功,1950年才入黨,為何授予中將?
    韓練成中將就是其中之一,被稱為「隱形將軍。」朱德總司令稱讚韓練成:「為黨、為革命立了大功、立了奇功。」蔣經國後來回憶說:「韓練成是潛伏在父親身邊隱藏時間最長的人。」其實,韓練成將軍在1950年才入黨。為何在1955年的授銜中,授予中將軍銜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韓練成將軍精彩的傳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