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軍50軍,起義部隊資歷淺,不受彭總重用,曾澤生心知肚明!

2020-12-12 騰訊網

勝敗乃兵家常事,在志願軍50軍看來,那都是說給別人聽的。

第四次戰役,東線「鄧集團」先勝後敗,橫城反擊戰打得漂亮,但砥平裡卻沒打好,沒有達成戰術目的。為了給東線創造機會,西線「韓集團」撤到漢江北岸前,作為偏師的50軍,在南岸硬頂了25天,「萬歲軍」38軍的112師也打了17天。

誰也沒想到,9個軍最不被人看好的偏師50軍,打得這麼好,居然搶了38軍的風頭!

一、李奇微:閃電戰3天打到漢城

按照志司「西頂東放」部署,西線「韓集團」50軍和38軍112師,在朝軍1軍團配合下阻擊聯軍。東線「鄧集團」39、40、42、66軍圍殲韓8、5、3師和美陸戰1師、美2師一部。金雄「金集團」朝軍2、3、5軍團策應東線行動。

李奇微在西線集中清一色主力,土耳其旅、美3師、美25師、英29旅、美騎1師、英27旅和美24師一字排開,開始「霹靂行動」閃擊戰,揚言3天收復漢城!

面對聯軍的咄咄攻勢,西線即使有「戰將」韓先楚壓陣,彭德懷心裡還是沒底。與其他兄弟部隊相比,50軍資歷最淺實力弱。入朝作戰一開始,彭德懷寧可捨近求遠,調動天津的66軍救急,都沒有啟用鴨綠江邊的50軍,對此曾澤生心知肚明。

第四次戰役態勢

二、曾澤生: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

1951年1月2日,50軍149師全殲英軍皇家重坦克營,但兩次上報志司都不敢相信,彭總甚至懷疑曾澤生傳染了國軍謊報戰績的毛病。直到第三次上報,政委徐文烈把記者胡寶玉拍攝的照片一起上報,彭總等人這才相信嘉獎通報。

148師442團1營第一個衝進漢城,50軍先頭部隊一直打到水原以南70裡。

即便第三次戰役表現不俗,但把50軍擺在漢江南岸,彭德懷還是有些「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的錯覺。好在友鄰38軍112師師長楊大易、335團團長範天恩,是松骨峰阻擊戰的英雄團隊,彭德懷才稍感寬心,而曾澤生和50軍倍感壓力。

50軍軍長曾澤生

三、漢江南岸: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

曾澤生和50軍由長春起義60軍改編而來。為了改造部隊,派駐了400多政工幹部,建制則幾乎原封不動保留。但50軍不被看好,有很多原因:

1、實力下降。營口起義167師編入50軍時有5.8萬人,入朝前整編為3.3萬人,在湖北農村剿匪、種地、修水利,儼然「刀槍入庫,馬放南山」。

2、準備倉促。50軍跟隨劉鄧解放大西南,繳獲給了二野,榴彈炮營留給湖北軍區。到達東北一直被當做待編炮兵對待,可一個電話立刻過江,參加第一次戰役。

3、屢失戰機。前兩次戰役50軍打得不好,好幾次貽誤戰機,但是彭總沒有像對梁興初一樣罵娘,可越這樣,越生分,曾澤生越不舒服。

4、嚴重缺乏幹部。第四次戰役前,副軍長、副政委、2個師長、2個副政委、3個副參謀長還是空缺,團、營、連一級指揮員缺編更嚴重。

二次戰役後,曾澤生和徐文烈下狠心整頓隊伍,第四次戰役一到漢江南岸,又做了多次戰鬥動員鼓舞士氣,50軍上下憋著一口氣: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

曾澤生在長春率部起義

四、防守漢江:人爭一口氣,佛燒一炷香

曾澤生,1902年出生於雲南永善,20歲考入雲南講武堂,23歲又考入黃埔三期。1938年3月,作為550團團長率部血戰臺兒莊,1939年2月,又在南昌保衛戰鴉鳩嶺阻擊指揮有方一戰揚名。可是在國軍的大染缸裡,曾澤生也學會了「經商有道」。

買賣越做越大,打仗越來越差,60軍在東北戰場一敗再敗,被吉林主席梁華盛當眾大罵「60熊」。入朝作戰的50軍,是一支「叫花子部隊」,穿得寒酸,裝備也差:只有山炮16門,化學迫擊炮10門、82迫擊炮45門,步槍子彈和手榴彈也不多。

而對手美25師、美3師、土旅和韓1師15團共4萬多人,坦克300多輛,裝甲車100多輛,火炮2000門,其中70毫米以上大口徑火炮660多門,絕對壓倒優勢。

聯軍預備隊還有韓1師和英29旅1萬多人,而50軍沒有半點兒預備隊。曾澤生也懂得「人爭一口氣」的道理,50軍退無可退,只有「背水一戰」!

彭總敢用50軍,是基於其擅長防禦作戰,尤其注重工事構築,每到一處再苦再累也要先挖好工事。漢江阻擊戰,50軍少數兵力分散配置,工事發揮了巨大作用。

50軍的防禦正面是野牧裡到安慶川40公裡,第一道防禦陣地依託修理山、帽落山、光教山、文衡山,第二道防禦陣地依託博達裡、內飛山、鷹峰、國主峰。

志願軍重機槍陣地

五、50晝夜,曾澤生不辱使命

修理山,美軍稱「血嶺」,148師444團任務守是7天。美25師先用火攻,修理山一片火海。再用炮炸,然後21輛坦克在航空兵掩護下立體進攻,但都無功而返。

444團的炮彈4天就全部打光,一門炮每天4發炮彈,還是整整守了10天,2月4日才移交朝軍1軍團8師1聯隊。很多戰士一下戰場,就鋸掉了凍傷的雙腳。

帽落山113.8高地,443團7連3排機槍班田文富,將武器彈藥擺在不同方向,用帽子和大衣偽裝吸引敵人火力,一會兒打槍,一會兒扔手榴彈。戰後,衣帽上發現53個彈孔。

母親在《解放軍畫報》上看到拉壯丁捆走的兒子挎著機槍的照片,一下流淚了。

149師代師長趙鶴亭,給堅守白雲山的447團團長朱光雲打電話:你給我省著點打炮,別像國軍打仗那樣!朱光雲氣得掉眼淚:都入黨一年半了,還往「那邊」扯。當團副政委呂品向師裡匯報陣地丟失,電話裡只有一句話「奪回來!奪回來!奪回來!」

447團堅守白雲山11晝夜,1800多官兵壯烈犧牲,戰後本來授予「白雲山英雄團」稱號,軍政委徐文烈政委要求低調,把「英雄」兩個字去掉了,就叫「白雲山團」。

在北岸,鐵血滇軍又阻擊了25天,50天共斃傷俘敵1.1萬人。自身傷亡大半,7個整連、31個整排、138個整班打光了,成建制只有4個營4個連,減員2萬多人。

50軍軍長曾澤生

曾澤生終於在兄弟部隊面前抬起頭來,連一直擔心頂不住的38軍也說:沒想到50軍還真能打,不能小看!主席後來也說:沒想到一支起義部隊打得這麼好!

資料載:蔣某人聽到「60熊」在志願軍蛻變成「50兇」,呆坐沉思良久。

相關焦點

  • 志願軍50軍,第一支整軍起義的國軍部隊,抗美援朝率先打進漢城
    60軍被調到東北後,由於是地方部隊,一直充當炮灰的角色,部隊官兵的厭戰情緒十分嚴重。1946年,60軍184師師長潘朔端率領該部在海城起義,蔣介石當時十分生氣,命令國軍主力前去圍剿,但是這支部隊繞道朝鮮進入了北滿解放軍區,接受了解放軍的改編。從1947年開始,60軍負責長春的防守任務。
  • 曾澤生:國軍雜牌中將到志願軍王牌軍長,毛主席為何勸他先別入黨...
    60軍不想打內戰,曾澤生因此受到了其他中央軍將領的歧視和排擠。而60軍,也被其他部隊稱為「60熊」,受盡了羞辱。而蔣介石呢?秉承門戶之見,歧視雜牌軍。裝備不給換,連糧食也不給吃。例如和每天白面白米的新七軍相比,60軍吃的儘是黃豆。排擠、歧視、分割、監視,讓曾澤生和60軍將士萬分氣惱。幾經掙扎,曾澤生最終在1948年秋下定決心——反蔣起義。
  • 曾澤生:國軍雜牌軍長到志願軍王牌軍長,毛主席為何勸他先別入黨
    而60軍,也被其他部隊稱為「60熊」,受盡了羞辱。而蔣介石呢?秉承門戶之見,歧視雜牌軍。裝備不給換,連糧食也不給吃。例如和每天白面白米的新七軍相比,60軍吃的儘是黃豆。排擠、歧視、分割、監視,讓曾澤生和60軍將士萬分氣惱。幾經掙扎,曾澤生最終在1948年秋下定決心——反蔣起義。1948年10月17日,曾澤生率60軍撤出據守的長春東半部,開往九臺,正式起義。
  • 抗美援朝時50軍打出威名,戰後50軍去哪了,發生什麼樣變化?
    1951年1月4日,志願軍第50軍,在軍長曾澤生的率領下攻入漢城,成為第一個攻進漢城的志願軍部隊,50軍打出國威軍威,立刻威名遠揚。誰也沒想到50軍是剛投誠不久的國軍60軍,前身是滇軍改編而來。這是一支什麼樣的部隊?
  • 抗美援朝第四次戰役後,彭老總向第五十軍軍長曾澤生鞠躬致敬!
    曾澤生一聽,眼淚譁地流下來了。因為他的五十軍和其它的志願軍不同,這一支兩前剛剛在長春起義投誠過來的國民黨第六十軍。六十軍原本屬於滇系部隊,並非是蔣介石的嫡系。曾澤生和人的部隊在國民黨軍隊二十多年中,除了受盡蔣介石和他的中央軍嫡系的歧視和白眼之外,何曾受到過這種待遇!
  • 50軍傷亡2.1萬,與25萬美軍血戰7天,拯救了幾十萬志願軍
    一九四八年戰場上起義後,開始追隨解放軍戰鬥。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時,從東北進入朝鮮作戰。曾經帶著五十軍和第三十八軍首次進入漢城。彭德懷用人不疑,他之所以起用曾澤生,一是看好他的能力,臺兒莊戰役時被各方公認的鐵將軍,如今面對美軍的鋼鐵洪流,必然不會讓自己失望。二是看好他的身份:這次戰鬥,正是這位曾經國軍統帥證明自己的機會。一月二十八日,曾澤生領命後,帶著五十軍數萬弟兄,出發了。
  • 解放戰爭中的國軍起義部隊,哪一支後來表現最好?曾參加抗美援朝
    不過在眾多起義部隊中,還是有少數戰鬥力比較出眾,能夠成為我軍重要作戰力量的。今天我們來了解下,國民黨軍84萬起義部隊中實力最強,起義後貢獻最大的一支。這支部隊就是國民黨陸軍第60軍,即起義後以原部隊為基礎改編而來的解放軍第50軍。有熟悉戰史的朋友,會提出國民黨第60軍原為滇系地方軍隊,雲南軍閥龍雲的武裝,並非國民黨中央系美械主力。
  • 抗美援朝:起義50軍硬是打成主力軍,副連長臨陣逃脫被槍決!
    當抗美援朝開始時,國際勢力甚至很多國內勢力都不看好中國,甚至有所謂的人士斷定中國一定會輸。但入朝後,我軍連著三次大捷,連續三次的勝利讓志願軍扭轉了韓戰的局勢,也狠狠打了國際人士的臉。而隨著三次戰役結束,我國志願軍必須進入休整和後勤補給時期,當時的美軍將領敏銳地察覺到我軍前線部隊人員的減少,便發動了襲擊。由於我軍當時處於休整期,所以對於第四次戰役的應對方式主要以防禦為主,以退為進,只要能抵擋住敵軍進攻,不要丟失陣地,韓戰的作戰局勢基本就能穩了。不過由於後勤補給跟不上,所以第四次戰役志願軍打得並不容易。
  • 被蔣介石遺棄的部隊,加入解放軍,僅三年,在朝鮮讓美軍損失慘重
    打贏這樣戰役的50軍,既不是志願軍的王牌部隊,也不是根正苗紅的紅軍老部隊,而是被國民黨所遺棄原60軍。我們回到1948年的10月,在遼瀋戰役中,軍長曾澤生率領滇軍出身的60軍,被蔣介石派往內地參戰。在接受解放軍感召之前,整個60軍人心渙散,毫無鬥志。看戰士們一個一個餓的面黃肌瘦、形容枯槁的樣子,哪裡像是國民黨的部隊。
  • 出身國軍雜牌的50軍,起義後經過整編,硬是在朝鮮打成了王牌軍
    在朝鮮戰場上,志願軍第50軍是在朝鮮戰場上立下赫赫聲名地部隊之一。這支軍隊最初為國軍60軍,以著一手拿步槍,一手拿煙槍而著名,被很多人稱為「六十熊」。在進入戰場後很長時間都沒有受到彭總的重用,軍長和軍營們的戰士心裡也是充滿了各種委屈。可到了戰爭後期,他們甩掉了意志薄弱、一觸即潰的標籤,一改之前的頹唐,成為一隻人人吶喊的萬人雄獅。這兵還是這些兵,為何卻發生了如此大的變化?
  • 曾澤生,率領60軍和平起義,為遼瀋戰役的勝利做出卓越貢獻
    長春起義是這場戰役中的一場重要行動,當時的解放軍在長春城外實行的是保守策略,一直不主動進攻,城內的國民黨人心惶惶,軍心渙散。其中駐守在城內的國民黨軍隊就有六十軍,而曾澤生就是六十軍的軍長,經過我軍的策反和遊說,曾澤生也看到了解放軍是真正為人民服務的。祖國的統一也是大勢所趨,所以他帶領著六十軍脫離了國民黨,加入了解放軍的隊伍。
  • 50軍浴血漢江減員過萬,彭德懷:優先換蘇械,有我在絕不撤番號
    這首歌曲歌頌了志願軍在漢江南岸的白雲山陣地英勇阻敵的事跡,故事的主角是第50軍。50軍的前身是1948年在長春起義的國軍第60軍,再往前追溯則是地方派系龍雲創滇軍。抗美援朝戰爭爆發以後,軍長曾澤生已經養病數月,聽到消息他數次要求參戰,終於獲批。1950年10月26日,50軍陸續跨過鴨綠江,是首批入朝作戰的部隊之一。
  • 瀋陽軍區4個軍軍長名單一覽
    瀋陽軍區下轄第38軍、第39軍、第40軍和第50軍,共計4個軍。那麼這4個軍的軍長是誰?都被授予什麼軍銜?第38軍軍長江擁輝第38軍及其前身部隊東北民主聯軍和東北野戰軍第一縱隊,一直是我軍的核心部隊,其在朝鮮戰場上打出的「萬歲軍」名號,響徹全軍。
  • 曾澤生第60軍光榮起義絕非偶然,我黨十多年前已經開始深謀遠慮
    長春所以能夠取得不攻而克的巨大勝利,決不可低估這些英雄們的重大作用。長春守敵第六十軍所以能夠光榮起義,絕非偶然。這要從我們黨在若干年前的深謀遠慮說起。從1937年7月抗日戰爭爆發,國民黨雲南部隊的第六十軍編成起,就有共產黨員在該軍工作一直到長春起義。
  • 50軍血戰漢江擋美軍50晝夜,彭總:有我在絕不撤番號,優先換蘇械
    抗美援朝第四次戰役結束後,第50軍軍長曾澤生曾熱情地對彭司令說:我們能在弟兄們面前抬起頭來!彭司令給他的回答是:有我在,50軍不僅不編散,而且要優先更換裝備!實際上,在這場戰爭之前,50軍的地位是相當尷尬的,抗美援朝給了他們救贖自己的機會。
  • 新7軍起義,呈送5項書面條文,解放軍改了「按原級錄用」一條
    1948年,60軍起義,這對新7軍產生了很大衝擊,從將軍到士兵,幾乎沒有人有繼續作戰的念頭。10月18日一大早,副軍長和參謀長就商量決定和解放軍方面商量談判的事情。但鄭洞國還蒙在鼓裡,他還不知道新7軍要與解放軍談判,他還想著要怎麼突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