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授銜時,有多少投誠國軍將領被授予了軍銜?誰的級別最高?

2021-02-23 李白木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最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感謝大家的閱讀,喜歡小編為你精心編輯的文章嗎?歡迎留言評論,小編都會虛心接受的,你們是小編前進的動力哦。每天一點點進步,分享彼此的歡樂!如果喜歡就關注訂閱吧!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看的開心可以點個好看 。

解放戰爭中,貌似強大的數百萬國軍徹底失去了民心,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被我軍打得落花流水,僅被俘的將軍以上級別人員就達上千人,不可謂不慘!

在國軍潰不成軍的同時,也有相當一部分國軍將領,在決定歷史走向的緊要關頭,做出了正確選擇,及時棄暗投明,陣前起義,回到了人民的懷抱。據權威統計,在整個解放戰爭期間,共有1400餘名國軍將領率部起義投誠,接受我軍改編。

之後,本著自願的原則,這些起義將領或解甲歸田,或調入地方任職,大部分都脫離了部隊,只有少量繼續留在軍中帶兵,並為我軍立下很多戰功。

1955年9月,按照建設現代化正規化軍隊的總體部署,我軍開始實行首次軍銜制,新中國第一次為現役軍人授予軍銜,共有159名起義投誠的國軍將領被授予共和國軍銜。其中,被授予上將軍銜者3人,被授予中將軍銜者3人,被授予少將軍銜者5人。

01 級別最高的3名上將

陳明仁,出生於1903年,湖南醴陵人,起義前任國軍華中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兼長沙警備司令,中將軍銜。1949年8月4日,陳明仁宣布和平起義,被我軍任命為湖南省臨時主席兼解放軍第一兵團司令員。1950年底,他奉命率部赴廣西執行剿匪任務,消滅匪特3萬餘人。1952年10月,又調任第55軍軍長。新中國第一次授銜時,陳明仁被授予上將軍銜。

陶峙嶽,出生於1892年,湖南寧鄉人,起義前任國軍西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新疆警備總司令部總司令,中將軍銜。1949年9月25日,陶峙嶽宣布和平起義,加入人民軍隊行列,被我軍任命為第22兵團司令員。1954年8月,我軍第1兵團、第22兵團和第5軍合編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他又被任命為新疆軍區副司令員兼新疆建設兵團司令員。新中國第一次授銜時,陶峙嶽被授予上將軍銜。

董其武,出生於1899年,山西河津人,起義前任國軍西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綏遠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中將軍銜。1949年9月19日,董其武宣布和平起義,被我軍任命為綏遠軍政委員會副主席、綏遠省主席、綏遠軍區副司令員、第23兵團司令員。1951年9月,他奉命率部赴朝作戰,做出大量貢獻。回國後,又調任第69軍軍長。新中國第一次授銜時,董其武被授予上將軍銜。

02 建功立業的3名中將

孔從洲,出生於1906年,陝西西安人,起義前任國軍第38軍副軍長,中將軍銜。1946年5月15日,他率部於鞏縣起義,被我軍任命為西北民主聯軍第38軍軍長,之後隨同中原野戰軍參加解放戰爭,歷任豫西軍區副司令員、二野特種兵縱隊副司令員等職,戰功赫赫。解放後,調任西南軍區炮兵司令員。新中國第一次授銜時,孔從洲被授予中將軍銜。

曾澤生,出生於1902年,雲南永善人,起義前任國軍第1兵團副司令兼60軍軍長,中將軍銜。1948年10月,他率部於長春起義,被我軍任命為第50軍軍長,之後隨同東北野戰軍參加解放戰爭。1950年10月,他奉命率部赴朝作戰,回國後繼任第50軍軍長。新中國第一次授銜時,曾澤生被授予中將軍銜。

韓練成,出生於1909年,寧夏固原人,投誠前任國軍甘肅省保安司令,中將軍銜。1949年初,他從甘肅逃往香港,後經東北到達解放區,被我軍任命為第一野戰軍副參謀長,隨同一野參加解放戰爭。解放後,調任西北軍區副參謀長、蘭州軍區第一副司令員。新中國第一次授銜時,韓練成被授予中將軍銜。

03 敢打敢拼的5名少將

鄧兆祥,出生於1903年,廣東高要人,起義前任國軍海軍重慶號巡洋艦艦長,上校軍銜。1949年2月25日,他率部在上海吳淞口舉行「重慶艦起義」,被我軍任命為重慶號巡洋艦艦長,之後又出任安東海軍學校校長、第一海軍學校副校長,為共和國新生的海軍培養了大量人員,做出巨大貢獻。新中國第一次授銜時,鄧兆祥被授予少將軍銜。

張世珍,出生於1905年,山西聞喜人,起義前任國軍察哈爾張垣第7師師長,少將軍銜。1949年9月19日,他率部於綏遠歸綏起義,被我軍任命為第37軍軍長。1951年9月,他奉命率部赴朝作戰,回國後任解放軍第69軍第二副軍長。新中國第一次授銜時,張世珍被授予少將軍銜。

林遵,出生於1905年,福建福州人,起義前任國軍南沙群島艦隊指揮官、海防第2艦隊司令,少將軍銜。1949年4月23日,他率部於南京笆鬥山江面起義,被我軍任命為華東軍區海軍第一副司令員。解放後,任軍事學院海軍教授會主任、海軍學院副院長。新中國第一次授銜時,林遵被授予少將軍銜。

魏鎮,出生於1895年,湖南邵東人,起義前任國軍湖南軍管區副司令兼寶永警備司令部司令,少將軍銜。1949年8月5日,他率部於邵陽起義,被我軍任命為第21兵團副司令員、第55軍副軍長,1950年底率部赴廣西剿匪,勝利完成任務。新中國第一次授銜時,魏鎮被授予少將軍銜。

廖運周,出生於1903年,安徽鳳臺廖家灣人,我地下黨員,起義前任國軍第85軍110師師長。1948年11月27日,他率部於雙堆集戰場起義,隨即投入解放戰爭,被我軍任命為第14軍42師師長。解放後,調任瀋陽炮兵學校校長。新中國第一次授銜時,廖運周被授予少將軍銜。

如果您喜歡小編的分享就請點讚、收藏加轉發,有什麼問題和建議可以在文章下面給我留言,大家互相討論學習!關注小編,小編會每天推送歷史知識,您的支持是小編最大的動力!感謝一路走來有你們溫暖的陪伴!祝朋友們幸福快樂!

© 註:(本篇圖文由小編進行網絡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本人,本人會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相關焦點

  • 授銜時,一野司令部八位高級將領,分別授予什麼軍銜
    那麼,第一野戰軍司令部八位高級將領,五五授銜時分別授予什麼軍銜呢?第一野戰軍司令員彭總,在解放戰爭中臨危受命,率部在連續擊敗胡宗南,穩住了西北的局勢。自榆林戰役、沙家店戰役後,我軍開始在西北戰場轉入戰略反攻,牢牢掌控了西北戰場的主動權,將胡宗南、馬家軍打得狼狽不堪,一敗塗地,最終順利解放了大西北。1955年,彭老總被授予元帥軍銜。
  • 授銜時,二野司令部八位高級將領,分別授予什麼軍銜
    那麼,二野司令部八位高級將領都是誰?他們在授銜時的軍銜又是什麼呢?且聽本人一一道來。  授銜時,因為已經不再擔任軍職,張際春沒有參加授銜。  宋任窮參加過秋收起義,是井岡山、贛南閩西蘇區時期,毛委員重點培養的政工人才。他紅軍時期做過軍政委、解放戰爭時期更是做到了二野的副政委,1955年,宋任窮被授予上將軍銜。作為一位突出的政工人才,可謂是實至名歸的。  第二野戰軍參謀長李達,是劉帥軍事方面的好搭檔。
  • 授銜時,這22位將領都不是正兵團級,為何能被授予上將軍銜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本篇文章對你來說有幫助的話,別忘了點讚、評論、轉發和收藏哦 五五授銜時,主要參考標準是1952年的全軍將領的級別劃分。根據這次級別劃分,開國上將對應的級別應該是正兵團級。
  • 蔣介石首次舉行授銜儀式,共有8位將領授予一級上將,他們都是誰
    可能大家都知道,在1955年,是我黨首次實行軍銜制度的第一年。然而,作為老對手,老朋友的蔣介石領導的國民革命軍,首次舉行授銜儀式是在1935年。其實在這之前,蔣介石領導的國軍集團的將領們的軍銜等級十分複雜,有孫中山時期廣州政府授予的,也有各地軍閥自己授予的,還有少數是北洋政府授予的軍銜等級。可以說,軍銜等級並沒有統一。
  • 起義將領3人被授予上將,傅作義功勳卓著卻未獲授銜,這是為何?
    1955年大授銜時,有3098位起義軍官被授予了軍銜。在這3098位被授予軍銜的軍官中,被授予將官的有10人,其中有三位將領被授予上將軍銜,這在當時反映很大,彰顯了新中國領袖們廣闊的胸襟。被授予上將軍銜的三位將領是陶峙嶽、陳明仁和董其武。
  • 五五授銜時,有八位開國將帥曾經是周士第的部下,分別是誰
    「免費訂閱」哦,敬請放心關注閱讀~  (內容源自網絡,版權屬原作者,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在人民軍隊1955年的授銜儀式上,周士第將軍被授予上將軍銜。
  • 五五授銜時,有八位將領的授銜偏低了,你知道他們是誰呢
    五五授銜時,有八位將領的授銜偏低了,那麼他們是誰呢?授銜過低的原因又是什麼呢?且聽本人慢慢道來。第一位是蕭克上將,蕭克曾經在革命歲月中做過紅六軍團軍團長、紅二方面軍的副總指揮,抗戰時又是八路軍120師副師長。
  • 這位將領身在國外,依然被授予上將軍銜,回國後任北京軍區司令
    1955年是我國首次實行軍銜制度的第一年,當時能夠被授予軍銜的將領,都是為革命戰爭作出重要貢獻的人員。跟著貢獻的大小進行授銜,級別最高的是元帥,最小的是士官。按理來說,授銜是一個很重要的儀式,作為被授予的對象肯定會出現在授銜大堂上,等待授銜。
  • 新四軍重建時有18個旅,旅長們在1955年被授予什麼軍銜?
    大家都知道,皖南事變後,新四軍重建軍部,將部隊劃分為七個師,一共18個旅,那麼,1955年我軍授銜時,新四軍這18名旅長都授予什麼軍銜呢? 先說新四軍第一師,大家都很熟悉了,底下三個旅長各個都非常出名,1、2、3旅旅長分別是粟大將最喜歡用的葉、王、陶。
  • 紅軍時期的軍級以上將領,到了1955年都是什麼軍銜
    到了紅25軍抵達陝北根據地,組建紅15軍團時,徐海東成為軍團長,劉志丹擔任副軍團長,程子華改任政委。紅15軍團副軍團長劉志丹,後來在紅軍東徵的戰役中壯烈犧牲,是西北紅軍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犧牲的最高級別將領。 第二,很多紅軍時期的軍級及以上幹部,到了五五授銜時已經不再擔任軍職,所以未參加授銜。
  • 蔣介石授予八位一級上將,年齡最大的是誰,最小的又是誰
    其實在這之前,蔣介石領導的國軍集團的將領們的軍銜等級十分複雜,有孫中山時期廣州政府授予的,也有各地軍閥自己授予的,還有少數是北洋政府授予的軍銜等級。可以說,軍銜等級並沒有統一。還是在蔣介石贏得了北伐戰爭,中原大戰勝利後,在國家得到了形式上的統一。也就是1935年,蔣介石重新整頓了軍銜等級的制度。
  • 1955年,有九大軍區司令員被授予上將軍銜,他們分別是誰?
    這十二大軍區司令員都參加了1955年的授銜儀式,其中有九位被授予了上將軍銜,那麼他們分別是誰呢?我們接著往下看。瀋陽軍區,鄧華上將鄧華,1910年出生,湖南彬縣人。他早年參加了湘南起義,後來隨部隊上井岡山,開始了革命生涯。值得一提的是,鄧華還參加過古田會議,資歷也算很老了。
  • 57位開國上將,為何有兩位是後來單獨授予的?他們分別是誰?
    新中國成立後,我軍首次實行軍銜制,共有57人被授予開國上將軍銜。這些開國上將,大部分都是正兵團級將領,資歷和戰功極高。但很少有人知道,1955年授銜時,只有55人被授予開國上將,還有兩位是在1956年、1958年單獨授予的,這是為何呢?這兩人又是誰?我們接著往下看。
  • 志願軍六位兵團司令員,回國後擔任什麼職務,各自軍銜如何?
    經過統計,抗美援朝戰爭期間,一共有六個兵團加入志願軍。這六個兵團的司令員,個個都是身經百戰的大英雄,那麼回國後他們都擔任什麼職務?各自軍銜如何呢?我們接著往下看。第13兵團司令員鄧華鄧華,1910年出生,湖南郴縣人。他早年參加了湘南起義,後隨朱老總上井岡山,開始了革命生涯。
  • 國軍有一種軍銜,師長軍長副總司令都可以這麼叫,軍隊一抓一大把
    這個軍銜就是國軍中的「中將」。在上個世紀40年代,國軍軍隊中,任職師長、軍長、兵團司令以及副司令、綏靖區長官、剿總、副總等職位的人,大多都被授予中將軍銜。甚至可以說,在這一時期,如果不清楚一位國軍高級軍官的軍銜時,稱呼他為「中將」一般不會出錯。那這是怎麼回事呢?在當時的國軍軍隊中,軍銜無疑是一種身份和地位的體現,它與實際的軍權並不直接掛鈎。但是在個人待遇上,軍銜卻有著直接關係。除此之外,這也是一種榮譽和身份的等級象徵,所以軍官們還是十分看重軍銜的。
  • 四五十年代,國民黨的中將軍銜跟我軍中將相比,哪一個軍權更大?
    解放戰爭時的國民黨將官軍銜,從高到低排列依次為特級上將、一級上將、二級上將、中將和少將(其實中將往上還有一級叫中將加上將,暫且不提);解放軍55年高級軍銜依次為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和少將。國共雙方都是五級設置,中將位於國軍軍銜的第四層級。從對應關係上來看,雙方似乎是對等的,但仔細分析還有較大區別,我們往下看。
  • 副參謀長左權,抗日時如果沒有犧牲,55年授銜會是什麼軍銜?
    在1942年,一次日軍掃蕩的行動中左權不幸犧牲,這也是我軍在抗日戰爭期間犧牲的最高級別將領。那麼如果左權當時沒有犧牲,在1955年的授銜儀式上,會被授予什麼軍銜呢?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來探討一下這個話題。左權出生於1905年,從小家境貧窮,並且在不到2歲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所以小時候的左權都是靠著放牛來維持生計。
  • 國軍將官軍銜泛濫,廖耀湘指揮15萬大軍,為何正式銜只是上校?
    廖耀湘史說指的是抗戰結束前,國軍當中有正式少將軍銜的人也就500餘人,而當時國軍已有接近四百萬軍隊。可以對比的一個數字是,1955年解放軍首次授銜時,少將名單有800人。雖然兩者戰鬥力不能同日而語,但人員編制可以大概參考。可見,國軍當中的將官並沒有民間所傳的那樣多、那樣廉價。更為極端的是廖耀湘的軍銜。
  • 紅一方面軍參加長徵的24位師級將領,後來分別授予啥軍銜
    那麼這十二個師的師長、政委都是誰?後來又分別授予什麼軍銜呢?且聽本人一一道來。 五個軍團分別是紅一軍團、紅三軍團、紅五軍團、紅八軍團、紅九軍團,分別由林帥、彭老總、董振堂、周昆、羅炳輝擔任軍團長,共下轄1、2、3、4、5、6、13、15、21、22、23、34共12個師。
  • 誰是土木系起義將領中結局最好的?他1955年授銜大校,後活了82歲
    隨著蔣氏王朝的沒落,很多識時務的國軍將領都選擇了起義,其中不乏陳誠的土木系將領。要知道陳誠的土木系將領可是蔣介石最器重的將領,他們按理說應該對蔣介石無限忠誠,這只能怪陳誠沒有教育好自己的下屬吧。而在為數不多的土木系將領中,結局最好的人是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