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土木系起義將領中結局最好的?他1955年授銜大校,後活了82歲

2020-12-13 歷史大爆炸

隨著蔣氏王朝的沒落,很多識時務的國軍將領都選擇了起義,其中不乏陳誠的土木系將領。要知道陳誠的土木系將領可是蔣介石最器重的將領,他們按理說應該對蔣介石無限忠誠,這只能怪陳誠沒有教育好自己的下屬吧。而在為數不多的土木系將領中,結局最好的人是誰呢?

首先是擔任18軍軍長的羅廣文,雖然他不是黃埔學生,但他是留學過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高材生,但回國後還當了黃埔軍校的教官,所以結識了同為教官的陳誠。在陳誠得勢之後,他就把羅廣文拉攏到自己帳下擔任炮兵營長,因為治軍嚴明,最後被升為軍長。

在解放戰爭時期,羅廣文一度升任到了兵團司令員的位置上,但是因為此時的蔣介石已經丟了大半個江山,羅廣文知道大勢已去,於是就在成都鄲縣率部起義。在新中國成立後,他擔任過山東林業廳廳長,可惜他在1956年就病逝了,終年51歲。

第二位名叫尹作幹,是陸軍大學的畢業生,曾經擔任過18軍11師參謀長,但是因為作戰不力被免職。但是因為有陳誠的關係在,所以他很快又當上了15師的參謀長。在解放戰爭中,他和陳明一起起義,但是不知道因為什麼原因,他最後被判處死刑。

第三位名叫王晏青,是陸大軍校第15期的學生,他和羅卓英私交甚篤,而羅卓英又是陳誠的首席智囊,所以王晏青就加入了土木系。在抗日戰爭中,他曾和羅卓英一起參加淞滬會戰和南京保衛戰,因功被升為中校參謀長。

1942年,在羅卓英擔任遠徵軍總司令時,王晏青又被提拔為國遠徵軍第一路司令部參謀長。抗戰勝利後,王晏清終於有了實權,擔任首都警衛師第97師師長,而且掌握的還是很多人都眼紅的守衛蔣介石的保鏢部隊。此時的王晏青已經深得蔣介石的信任,但是在南京解放前夕,王晏清被地下同志陸平策反,在南京起義,之後還受到了陳士榘和江渭清的親自接見。

1955年,王晏清被授予大校軍銜和二級解放勳章,之後擔任江蘇府參事室副主任。在1992年12月12日,82歲的王晏清因病去世,他應該是土木系起義將領中結局最好的一位。

相關焦點

  • 起義將領3人被授予上將,傅作義功勳卓著卻未獲授銜,這是為何?
    1955年大授銜時,有3098位起義軍官被授予了軍銜。在這3098位被授予軍銜的軍官中,被授予將官的有10人,其中有三位將領被授予上將軍銜,這在當時反映很大,彰顯了新中國領袖們廣闊的胸襟。被授予上將軍銜的三位將領是陶峙嶽、陳明仁和董其武。
  • 1955年授銜時,有多少投誠國軍將領被授予了軍銜?誰的級別最高?
    解放戰爭中,貌似強大的數百萬國軍徹底失去了民心,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被我軍打得落花流水,僅被俘的將軍以上級別人員就達上千人,不可謂不慘!在國軍潰不成軍的同時,也有相當一部分國軍將領,在決定歷史走向的緊要關頭,做出了正確選擇,及時棄暗投明,陣前起義,回到了人民的懷抱。據權威統計,在整個解放戰爭期間,共有1400餘名國軍將領率部起義投誠,接受我軍改編。
  • 五五授銜時,有八位將領的授銜偏低了,你知道他們是誰呢
    五五授銜時,有八位將領的授銜偏低了,那麼他們是誰呢?授銜過低的原因又是什麼呢?且聽本人慢慢道來。第一位是蕭克上將,蕭克曾經在革命歲月中做過紅六軍團軍團長、紅二方面軍的副總指揮,抗戰時又是八路軍120師副師長。
  • 陳誠土木系中,投誠起義的四位將領,後來都怎麼樣了
    陳誠相信大家都了解,他是蔣介石的寵臣,靠十一師,十八軍起家,而十一合在一起是個「土」,而十八合在一起是個「木」因此又稱土木系,該派系是蔣介石軍事集團中最強的一個派系,除了土木系外,還有湯恩伯系,胡宗南系,杜聿明系,還有戴笠的軍統系,陳果夫的CC系,還有孫科的太子系等等。
  • 他是陳誠系重要將領,49年老蔣讓他保衛四川,兩月後他卻率部起義
    他是陳誠「土木系」的重要將領。 他叫羅廣文。這名字,聽上去是不是很耳熟?是的,他是曾創作了《紅巖》這部小說作者羅廣斌的親哥,但他與親弟羅廣斌走的完全是兩條路,親弟在渣滓洞、白公館受難時,他卻在老蔣的嫡系部隊擔任高官:第四兵團司令。
  • 損失慘重的志願軍180師,師長和政委分別是誰?後來結局怎麼樣?
    第五次戰役爆發,180師倉促準備後便投入戰鬥。然而由於戰線拉得太長,後勤補給跟不上,第五次戰役後來宣布結束,部隊開始撤退。180師奉命掩護主力撤退,但在美軍的快速穿插下,部隊深陷重圍,損失慘重。全師入朝時有1.1萬餘人,但戰後歸建只有四千餘人,近七千餘人戰死或被俘虜。那麼損失慘重的180師,師長和政委分別是誰?後來結局怎麼樣?我們接著往下看。
  • 他是開國少將,但享受中將待遇,47歲任裝甲兵副司令員,他是誰?
    他20歲參軍,47歲任裝甲兵副司令員,是唯一的「上將級」少將。他是陝北紅軍的創建人之一,和堂弟一起被授予少將軍銜。他是誰呢?大家都知道1955年授銜的時候,正兵團一般可以授予上將或以上軍銜,副兵團一般授上將。準兵團、軍級幹部一般授予少將或中將軍銜。而賀晉年是唯一的副兵團少將,賀晉年險些連少將都沒當上,紅軍時期賀晉年已經是紅27軍軍長,是軍級幹部,抗戰時期,賀晉年是三邊軍分區司令, 解放戰爭時,賀晉年都是縱隊司令併兼任第十五兵團的副司令。
  • 土木系在抗戰和解放時期,都出了一位很能打的將領,他們是誰?
    但是,要是說到,在國軍眾多派系中,最牛的一個派系,可能就是土木系。這個派系的首領是陳誠,蔣介石的心腹幹將,長期位居高官,也是蔣介石最信任的國軍將領,被譽為是小委員長。由於,陳誠如此受蔣介石的器重,國軍許多將領,包括黃埔生為了自己的前途,都投到了土木系這個大家庭。比如,陳誠最倚重的羅卓英、林蔚、郭懺、周至柔等人被稱之為是土木系四大金剛。
  • 解放戰爭中,國軍起義的5位陸軍二級上將都是誰?建國後結局怎樣
    解放戰爭中後期,國民黨軍由於戰局越發嚴峻,起義部隊及高級將領開始增多,尤其是中央系之外的地方部隊將領,1949年後紛紛起義投誠。在國民黨起義將領中,軍銜為陸軍二級上將的多達5人(不包括湖南程潛,程潛為一級上將),他們都是誰呢?後來結局如何?第一位,傅作義。
  • 授銜時,二野司令部八位高級將領,分別授予什麼軍銜
    反動派悍然進攻中原解放區,挑起內戰後,我晉冀魯豫軍區野戰軍與晉冀魯豫軍區一部分,合組為晉冀魯豫野戰軍,與反動派展開了浴血奮戰。  後來,晉冀魯豫野戰軍改編為中原野戰軍,三大戰役後,進一步改編為第二野戰軍,浩浩蕩蕩渡過長江,風捲殘雲般席捲反動軍隊,一舉解放了大西南,建立了赫赫功勳。那麼,二野司令部八位高級將領都是誰?他們在授銜時的軍銜又是什麼呢?且聽本人一一道來。
  • 國軍中土木系「四大金剛」指的分別是誰,他們最終的結局如何
    但其實,當時的國民政府軍事系統中除了地方軍閥,就連蔣介石自己的中央軍內部也產生了嫡系和旁系之分,大的有陳誠的土木系、胡宗南的黃埔系,而小的也有杜聿明的第五軍系等。如果要論誰才是蔣介石最嫡系的將領,我相信陳誠絕對是第一人,眾所周知,蔣介石用人有三個標準,其一是「地緣」,也就是看對方是不是浙江人,其二是「學緣」,也就是看是否為保定軍校或黃埔軍校畢業生,其三是「血緣」,這點就更好理解了,也就是看是不是親戚,而陳誠恰好是三點全佔(浙江人、保定軍校畢業、妻子是宋美齡的乾女兒)。
  • 他們分別是誰?
    新中國成立後,我軍首次實行軍銜制,共有57人被授予開國上將軍銜。這些開國上將,大部分都是正兵團級將領,資歷和戰功極高。但很少有人知道,1955年授銜時,只有55人被授予開國上將,還有兩位是在1956年、1958年單獨授予的,這是為何呢?這兩人又是誰?我們接著往下看。
  • 五五授銜時,有八位開國將帥曾經是周士第的部下,分別是誰
    當時周士第的25師中,共有九位將士在建國後被授予元帥軍銜,除了周士第本人外,還有兩位元帥、一位大將、三位中將、兩位少將。兩位元帥是陳老總和林帥。陳老總當時擔任25師73團政治指導員,是周士第的部下。起義發動時,陳老總因為另有任務,未能參加當天的戰鬥。南昌起義部隊南下時,陳老總追上了部隊,與朱老總一起,將這支隊伍帶上了井岡山,保留了南昌起義部隊的火種。
  • 同樣是國民黨起義將領,他為何相差甚遠,建國後只擔任農場副廠長?
    同樣是國民黨起義將領,他為何相差甚遠,建國後只擔任農場副廠長? 1949年,國軍接連敗退,人心向背,大批國民黨將領紛紛起義,我們熟悉的包括陳明仁、董其武、陶峙嶽,他們後來被授予上將軍銜,孔從洲、韓練成、曾澤生被授予中將軍銜,有些沒被授銜的將領也都受到了優待,但是唯有一個人比較特殊,他在建國後只擔任了一個農場的副廠長,同樣都是起義將領,為何他的差距這麼大呢?
  • 志願軍六位兵團司令員,回國後擔任什麼職務,各自軍銜如何?
    他參與指揮了第二至第五次戰役、1951年夏秋防禦戰役、1952年春夏鞏固陣地作戰等。1952年秋,宋時輪迴國,後來擔任解放軍總高級步兵學校校長兼政委。55年授銜,他這位正兵團級將領被授予上將軍銜。第3兵團司令員陳賡(後許世友)陳賡,1903年出生,湖南湘鄉人。他畢業於黃埔軍校一期,資歷很老,不僅是北伐名將,還參加過南昌起義。
  • 授銜時,一野司令部八位高級將領,分別授予什麼軍銜
    那麼,第一野戰軍司令部八位高級將領,五五授銜時分別授予什麼軍銜呢?第一野戰軍司令員彭總,在解放戰爭中臨危受命,率部在連續擊敗胡宗南,穩住了西北的局勢。自榆林戰役、沙家店戰役後,我軍開始在西北戰場轉入戰略反攻,牢牢掌控了西北戰場的主動權,將胡宗南、馬家軍打得狼狽不堪,一敗塗地,最終順利解放了大西北。1955年,彭老總被授予元帥軍銜。
  • 他們本是土木系的核心將領,卻因貪財走上不歸路,被老蔣殺雞儆猴
    國軍內部派系眾多,要問蔣介石最信任哪個派系,那無疑是陳誠的土木系,土木系成員絕大多數都在蔣介石手下擔任要職,其中黃維、胡璉、邱行湘等人更是蔣介石的心腹大臣。但並非所有土木系成員都是和蔣介石一條心,比如羅廣文和王晏清就在解放戰爭中起義,更有兩位土木系成員,直接遭到了蔣介石的處決。
  • 蔣介石的愛將,率部起義後授銜開國上將,主席給予11個字高度評價
    1955年新中國首次授銜授勳典禮上,55名將領被授予開國上將,有一位上將格外引人注目。毛主席還曾給予他11個字高度評價,「我看林彪打仗就不如你喲!」這位將領就是原來國民黨將領、蔣介石的愛將陳明仁。毛主席之所以如此高度評價陳明仁,是因為他在四平之戰讓林彪吃了苦頭。1947年6月的四平之戰,這是陳明仁軍旅生涯的巔峰之戰,也是林彪恥辱一戰。戰鬥打響前,蔣介石訓導陳明仁「四平乃東北要地,如失守則東北難保矣!斯時為吾弟成功成仁之際,望砥礪三軍,嚴行防禦。」
  • 第一個起義的國軍高級將領,高樹勳結局如何?毛主席親自「保人」
    提到國民黨軍隊將領起義,我們首先想到的是傅作義、陳明仁、董其武、曾澤生、吳化文等人,但是有一個人更值得被頌揚,就是高樹勳。高樹勳他是有史記載的第一個起義反蔣的國軍高級將領,早在1945年10月30日,他率領國民黨軍新編第8軍,在今天邯鄲市的馬頭鎮,正式宣布「火線起義」,毛主席親自批示,「馬頭鎮距邯鄲很近
  • 上海灘三位大佬結局如何?一人絕後,一人老無所依,而他子孫滿堂
    在很多影視作品中,我們也會經常看到他們的身影。  在這三個人中,最先發家的是黃金榮,因為他結識了林桂生。要說誰最出名,那就是杜月笙了。相比之下,張嘯林算是「中規中矩」。    黃金榮80多歲的時候,知道了自己身體情況不好,選擇了接受勞動改造。相對張嘯林來說,他是好的,最起碼晚年還能泡泡澡、喝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