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授銜時,有八位將領的授銜偏低了,那麼他們是誰呢?授銜過低的原因又是什麼呢?且聽本人慢慢道來。
第一位是蕭克上將,蕭克曾經在革命歲月中做過紅六軍團軍團長、紅二方面軍的副總指揮,抗戰時又是八路軍120師副師長。要知道,八路軍三個師的六位師長、副師長中,出了五位開國元帥,蕭克卻只是上將,這個授銜的確過低了,依蕭克的資歷,授個大將是完全沒問題的。
第二位是張宗遜。張宗遜參加過秋收起義,是主席的愛將,紅軍時期做過師長、軍參謀長,抗日戰爭後期就獨當一面做到了呂梁軍區司令員的位置,解放戰爭時期更是做過陝甘寧野戰集團軍司令員、西北野戰軍副司令員、第一野戰軍副司令員,張宗遜的資歷、級別,完全夠得上大將軍銜,授上將軍銜確實低了。
第三位是徐立清中將。徐立清解放戰爭時期做過兵團副政委、政委,是妥妥正兵團級將領,卻只授了中將,確實太低了。其實徐立清原本是要被授予上將的,但他自己主動要求降低到中將軍銜,這種不計較名利的高風亮節值得敬佩。
第四位是賀晉年。賀晉年紅軍時期做過西北紅軍的軍長,解放戰爭時期做過四野的兵團副司令員,再低也得是個中將軍銜,最終卻只授少將軍銜,說實話,實在是太低了。但是也沒辦法,西北紅軍已經有閻紅彥做代表授上將軍銜了,只能委屈賀晉年了。雖然過低,但是也是符合當時的實際情況的。
第五位是解方少將。看看解方擔任過的職務:東野縱隊參謀長、四野兵團參謀長、志願軍參謀長,可謂是一步一個腳印穩定進步。作為志願軍的參謀長,又是準兵團級別的將領,解方授中將軍銜還是沒問題的。
但是解方是抗戰初才進入八路軍的,在軍內的資歷太淺了,而四野將星雲集,內部競爭也相當激烈,最終解方只被授予少將軍銜,確實低了,但能夠位列少將第一名,卻也是某種程度的一個補償了。
第六位是廖漢生。廖漢生軍內職務和賀炳炎是平級,一個軍長一個政委,52年的級別評定卻比賀炳炎還高,廖漢生是副兵團級,賀炳炎只是準兵團級,但賀炳炎卻是上將,廖漢生僅授中將,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賀老總為了避嫌,主動要求降低廖漢生的軍銜,其實原本定的上將名單,廖漢生是名列其中的。
第七位是尹先炳。引先炳作為16軍首任軍長,怎麼看也夠得上一個中將資格,但最終卻只是大校,為什麼呢?這是因為他生活作風方面有問題,曾經被領袖親自點名批評過,最終能授個大校,已經不錯了。
第八位是羅厚福。羅厚福擁有三枚一級勳章,紅軍時期就是師長,授銜時卻只是大校,這是為什麼呢?其實以他授銜時的資歷,起碼是個中將。但卻出了一個小插曲,當時有一個地主被打倒,因為這個地主曾經保護過羅厚福的部隊,羅厚福去給這個地主求情,結果被牽連了,只得了個大校軍銜。
雖然只授大校,但羅厚福還是在1961年被提升為少將,也算是彌補了自己的遺憾了。
綜上所述,這八位將領之所以授銜低了,都是有著客觀原因的,可以說,他們最終的軍銜,也都是比較合理的,畢竟組織上授銜時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考慮的。
感謝您的閱讀,敬請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