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抗聯創始人之一,後成四野副司令員,55年為何沒有參加授銜?

2020-12-18 騰訊網

1931年由於東北軍執行「不抵抗」政策,致使日軍佔領東北全境,不過在遼闊的東北大地上,還有不少堅持抵抗侵略的武裝隊伍,他們有農民起義軍、義勇軍,還有部分有良知的原東北軍,他們在我黨的領導下,組成東北抗日聯軍,堅持抗日長達14年,前後共牽制76萬日軍,消滅了18侵略者。

在嚴酷的環境下,他們抵制住了難以想像的嚴寒和飢餓,頑強戰鬥,在抗聯的隊伍中,湧現了一大批民族英雄,我們最熟悉的應該是楊靖宇將軍和趙尚志將軍,據不完全統計,共有5萬多抗聯戰士犧牲在戰場上。

在抗戰勝利後,抗聯隊伍又投入到東北解放戰爭中,為新中國的成立做出巨大貢獻,但在建國後的55年授銜中,十大元帥和十大將都沒有抗聯出身的將軍,仔細留意的話在57位開國上將中也沒有來自抗聯的將軍,甚為遺憾。

事實上,抗聯隊伍中曾有一人與授銜擦肩而過,此人資歷很深,可以說是抗聯創始人之一,後來還當過四野的副司令員,與他同為四野副司令員的呂正操和蕭勁光,一位上將,一位大將,他如果參與授銜,至少也是上將。實在可惜!此人就是周保中。

周保中雖是抗聯將領,卻不是東北人,而是土生土長的雲南人,他早年受訓於雲南陸軍講武學校,北伐戰爭期間結識林伯渠,受其影響在1927年加入我黨。

1928年周保中赴蘇留學,三年後歸國時,東北已經淪陷,被組織派往東北領導抗日工作,親身經歷東北抗日隊伍一點點壯大,1938年東北抗日聯軍第二路軍成立,周保中擔任總指揮,而第一路軍總指揮正是大名鼎鼎的楊靖宇將軍。

1931年至1945年,周保中參加抗日整整14年,終於盼來日本投降的這一天,當年東北抗聯有四大領導人,分別為楊靖宇、趙尚志、王德泰和周保中,可惜只有周將軍看到這激動人心的時刻。抗戰勝利後不久,他成為東北人民自衛軍總司令,而東北人民自衛軍後來改編為為東北民主聯軍(東北野戰軍)。

三大戰役勝利後,東野改稱第四野戰軍,而周保中也由東野的副司令員改稱四野副司令員,新中國成立時,周保中正領軍向大西南挺進,雲南解放後,陳賡擔任雲南政府主席,而周保中擔任副主席,幾個月後,陳賡出國抗法援越,軍事支援越南兄弟,而周保中一直留在地方,後來還成為西南政法學院首任校長。

1954年,因身體原因,周保中調離職務,去北京療養身體,第二年因為已經不在部隊工作,周保中與授銜擦肩而過,不過他被授予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一級解放勳章,這三枚金光閃耀的勳章是一位老革命前輩應有的榮譽。

1964年2月22日,周老病逝於北京,享年62歲。

相關焦點

  • 他是四野「三大少將」之一,54軍首任軍長,後任南京軍區司令員 !
    他是四野「三大少將」之一,54軍首任軍長,後任南京軍區司令員 想必說到四野軍隊大家都十分興奮,這四個野戰區是當時非常著名的軍隊,曾經在解放戰爭中立下了不少的功勞。其中第四野戰軍有著非常多的傳奇經歷,我們今天要講的將軍就是在這個軍隊當中。
  • 四野資歷最淺,但實力最強,誕生了兩位大帥
    1948年11月1日,為了適應革命形勢的需要,毛主席和中央軍委下達了統一全軍組織及番號的命令,這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整編。將全軍按照地域劃分為四大野戰軍,分別為西北野戰軍、中原野戰軍、華東野戰軍和東北野戰軍。
  • 授銜時,這22位將領都不是正兵團級,為何能被授予上將軍銜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本篇文章對你來說有幫助的話,別忘了點讚、評論、轉發和收藏哦 五五授銜時,主要參考標準是1952年的全軍將領的級別劃分。根據這次級別劃分,開國上將對應的級別應該是正兵團級。
  • 解放戰爭:毛爺爺手中王牌,四大野戰軍第一縱隊,司令員都是上將
    四位縱隊司令員都是我軍中傑出的悍將,智勇雙全,戰功顯赫。1955年,我軍授銜時,四人都被授予上將軍銜。二野在解放戰爭初期的戰功在三野和四野之上,二野配合三野取得了淮海戰役的輝煌勝利,在戰爭後期解放了祖國大西南。中原野戰軍第一縱隊司令員是楊勇。楊勇是我軍的「三楊」之一,其他二人是楊成武、楊得志。更巧的是,三人都是上將。楊勇,湖南瀏陽人。紅軍時期,擔任紅三軍團第四師十團政委。參加了中央根據地第一至第五次反「圍剿」作戰。
  • 五五授銜時,有八位開國將帥曾經是周士第的部下,分別是誰
    1927年8月1日,時任73團團長(即葉挺獨立團)的周士第率部參加南昌起義,被任命為第25師師長,是南昌起義的高層指揮官之一。當時周士第的25師中,共有九位將士在建國後被授予元帥軍銜,除了周士第本人外,還有兩位元帥、一位大將、三位中將、兩位少將。兩位元帥是陳老總和林帥。陳老總當時擔任25師73團政治指導員,是周士第的部下。
  • 五五授銜時,有八位將領的授銜偏低了,你知道他們是誰呢
    要知道,八路軍三個師的六位師長、副師長中,出了五位開國元帥,蕭克卻只是上將,這個授銜的確過低了,依蕭克的資歷,授個大將是完全沒問題的。第二位是張宗遜。張宗遜參加過秋收起義,是主席的愛將,紅軍時期做過師長、軍參謀長,抗日戰爭後期就獨當一面做到了呂梁軍區司令員的位置,解放戰爭時期更是做過陝甘寧野戰集團軍司令員、西北野戰軍副司令員、第一野戰軍副司令員,張宗遜的資歷、級別,完全夠得上大將軍銜,授上將軍銜確實低了。第三位是徐立清中將。
  • 志願軍六位兵團司令員,回國後擔任什麼職務,各自軍銜如何?
    這六個兵團的司令員,個個都是身經百戰的大英雄,那麼回國後他們都擔任什麼職務?各自軍銜如何呢?我們接著往下看。第13兵團司令員鄧華鄧華,1910年出生,湖南郴縣人。他早年參加了湘南起義,後隨朱老總上井岡山,開始了革命生涯。1950年10月,鄧華任志願軍第一副司令員兼第一副政委,13兵團司令員等職務,率部首批入朝參戰。
  • 參加秋收起義的5位開國上將,到解放戰爭,最低也是兵團副司令員
    1947年,陳士榘唐亮指揮四個縱隊組成西線兵團,這也就是威震華東和中原戰場的陳唐兵團,陳士榘很早就當上了兵團司令員。到第三野戰軍成立,陳士榘是第八兵團司令員。建國後,他當了長達23年的工程兵司令員。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央派了大批幹部到東北去,陳伯鈞也去了東北戰場,當過合江軍區司令員。林總開辦上幹大隊學習班,對中高級將領進行輪訓,由陳伯鈞負責第一期,洪學智負責第二期。1948年,東北野戰軍第一兵團成立,蕭勁光擔任司令員,陳伯鈞是副司令員。
  • 志願軍兩位空軍司令員,回國後擔任什麼職務?各自授何軍銜?
    志願軍空軍首任司令員是劉震,他1915年出生,湖北孝感人。解放戰爭時期,劉震來到東北,先後擔任東北民主聯軍第二縱隊司令員、四野第39軍軍長,率部參加了三下江南戰役、平津戰役、衡寶戰役和廣西戰役等。 抗美援朝爆發後,劉震擔任志願軍空軍司令員,他兩次指揮空三師與先進的美軍戰鬥,戰績斐然。1954年3月,劉震卸任志願軍空軍司令員,後來進入軍事學院戰役系學習。
  • 57位開國上將,為何有兩位是後來單獨授予的?他們分別是誰?
    新中國成立後,我軍首次實行軍銜制,共有57人被授予開國上將軍銜。這些開國上將,大部分都是正兵團級將領,資歷和戰功極高。但很少有人知道,1955年授銜時,只有55人被授予開國上將,還有兩位是在1956年、1958年單獨授予的,這是為何呢?這兩人又是誰?我們接著往下看。
  • 五大野戰軍縱隊司令員,為什麼有5人建國後僅為少將?
    抗日戰爭爆發後,負責留守陝甘寧邊區,任留守兵團警備第一團團長,1942年10月任警三旅旅長。抗日戰爭勝利後,受中央委派到東北工作,被委任為合江軍區司令員,1948年8月任十一縱司令員。1949年4月任第十五兵團第二副司令員兼四十八軍軍長,率部南下江西。建國後任東北軍區第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1952年時,賀晉年被定為三等——二級副兵團級。
  • 他是開國少將,但享受中將待遇,47歲任裝甲兵副司令員,他是誰?
    1934年,賀晉年任陝北遊擊隊參謀長、總指揮,紅27軍1團團長,紅15軍團81師師長。紅軍主力到達陝北後,賀晉年率紅81師參加東徵,指揮241團向北,243團向南,一舉掃平40公裡敵碉堡群。1936年12月,紅81師恢復紅27軍番號,由賀晉年少將、王平上將分別擔任軍長和政委。
  • 1955年授銜時,有多少投誠國軍將領被授予了軍銜?誰的級別最高?
    1949年8月4日,陳明仁宣布和平起義,被我軍任命為湖南省臨時主席兼解放軍第一兵團司令員。1950年底,他奉命率部赴廣西執行剿匪任務,消滅匪特3萬餘人。1952年10月,又調任第55軍軍長。新中國第一次授銜時,陳明仁被授予上將軍銜。陶峙嶽,出生於1892年,湖南寧鄉人,起義前任國軍西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新疆警備總司令部總司令,中將軍銜。
  • 解放戰爭時期,東北軍區下轄10個軍區建制,軍區司令員分別是誰
    1948年1月,東北民主聯軍改稱東北人民解放軍,分為東北軍區和東北野戰軍,東北民主聯軍總部改為東北軍區和東北野戰軍領導機關,東北軍區作為解放戰爭時期六大軍區之一,有著非常重要的戰略地位,其建制下有10個軍區,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10個軍區當時分別由誰擔任司令員?後來他們成就又如何呢?
  • 在四野名將中,這位戰將最受司令員林總器重,曾被破格提拔
    如大名鼎鼎的韓先楚,指揮過百萬大軍作戰的鄧華,萬歲軍軍長梁興初,塔山猛虎胡奇才,殲敵最多,為人最低調的劉震,還有東北猛虎李天佑等將領,都是解放戰爭時期赫赫有名的戰將。同時也是第四野戰軍司令員林總,最為倚重的戰將,如果說是逢戰必用,一點都不為過。然而,在第四野戰軍所有名將中,要說到,最受司令員林總器重的四野名將,恐怕當屬東北野戰軍第12縱隊司令員鍾偉。
  • 四野程子華:山西名將,陝北紅軍代表人物,卻遺憾錯過大將軍銜
    27年8月2日,程子華和他的老師同學一起,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4集團軍第二方面軍教導團,他們南下參加南昌起義,經過九江時被張發奎的部隊繳械,程子華與隊伍離散,幾經輾轉才在武漢找到徐向前,並被派往廣州,在那裡參加了廣州起義。
  • 東北抗聯第三軍裡的勇敢鄂倫春人
    鄂倫春族是我國人口最少的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東北地區,抗戰時期,鄂倫春族人口不足一千,卻踴躍出了大批抗戰英雄人物,作為東北地區的原住民,鄂倫春人為保衛家園頑強抵抗、奮起反擊侵略者的事跡,展現出了高貴的民族氣節,是東北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母親的家族中,就有許多為家鄉人熟知的少數民族抗戰英雄,他們是鄂倫春李氏家族。
  • 1955年授銜,全國十二大軍區的司令員是誰?單獨授予什麼軍銜?
    瀋陽軍區司令員鄧華,生於1910年,曾參加湘南起義,後隨部隊上井岡山,開始革命生涯。建黨以來,鄧華作為志願軍副司令員,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一九五四年凱旋歸來,不久任瀋陽軍區司令員,一九五四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楊成武是北京軍區司令員,生於1914年,是閩西的老紅軍,曾參加過長徵,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一九五五年任北京軍區司令員,一九五五年任陸軍上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