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由於東北軍執行「不抵抗」政策,致使日軍佔領東北全境,不過在遼闊的東北大地上,還有不少堅持抵抗侵略的武裝隊伍,他們有農民起義軍、義勇軍,還有部分有良知的原東北軍,他們在我黨的領導下,組成東北抗日聯軍,堅持抗日長達14年,前後共牽制76萬日軍,消滅了18侵略者。
在嚴酷的環境下,他們抵制住了難以想像的嚴寒和飢餓,頑強戰鬥,在抗聯的隊伍中,湧現了一大批民族英雄,我們最熟悉的應該是楊靖宇將軍和趙尚志將軍,據不完全統計,共有5萬多抗聯戰士犧牲在戰場上。
在抗戰勝利後,抗聯隊伍又投入到東北解放戰爭中,為新中國的成立做出巨大貢獻,但在建國後的55年授銜中,十大元帥和十大將都沒有抗聯出身的將軍,仔細留意的話在57位開國上將中也沒有來自抗聯的將軍,甚為遺憾。
事實上,抗聯隊伍中曾有一人與授銜擦肩而過,此人資歷很深,可以說是抗聯創始人之一,後來還當過四野的副司令員,與他同為四野副司令員的呂正操和蕭勁光,一位上將,一位大將,他如果參與授銜,至少也是上將。實在可惜!此人就是周保中。
周保中雖是抗聯將領,卻不是東北人,而是土生土長的雲南人,他早年受訓於雲南陸軍講武學校,北伐戰爭期間結識林伯渠,受其影響在1927年加入我黨。
1928年周保中赴蘇留學,三年後歸國時,東北已經淪陷,被組織派往東北領導抗日工作,親身經歷東北抗日隊伍一點點壯大,1938年東北抗日聯軍第二路軍成立,周保中擔任總指揮,而第一路軍總指揮正是大名鼎鼎的楊靖宇將軍。
1931年至1945年,周保中參加抗日整整14年,終於盼來日本投降的這一天,當年東北抗聯有四大領導人,分別為楊靖宇、趙尚志、王德泰和周保中,可惜只有周將軍看到這激動人心的時刻。抗戰勝利後不久,他成為東北人民自衛軍總司令,而東北人民自衛軍後來改編為為東北民主聯軍(東北野戰軍)。
三大戰役勝利後,東野改稱第四野戰軍,而周保中也由東野的副司令員改稱四野副司令員,新中國成立時,周保中正領軍向大西南挺進,雲南解放後,陳賡擔任雲南政府主席,而周保中擔任副主席,幾個月後,陳賡出國抗法援越,軍事支援越南兄弟,而周保中一直留在地方,後來還成為西南政法學院首任校長。
1954年,因身體原因,周保中調離職務,去北京療養身體,第二年因為已經不在部隊工作,周保中與授銜擦肩而過,不過他被授予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一級解放勳章,這三枚金光閃耀的勳章是一位老革命前輩應有的榮譽。
1964年2月22日,周老病逝於北京,享年6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