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抗聯第三軍裡的勇敢鄂倫春人

2020-12-20 東方網

原標題:東北抗聯第三軍裡的勇敢鄂倫春人

1995年4月,李英格列紀念碑被黑河市委、市政府公布為黑河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人民網哈爾濱8月31日電(丁洋、通訊員吳德恆)在興安嶺一帶,居住著一個被稱為「樹中人」的民族,他們最早在文獻中以「俄爾吞」或「俄羅春」的名字出現,最終以「鄂倫春」作為統一的族稱。鄂倫春族是我國人口最少的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東北地區,抗戰時期,鄂倫春族人口不足一千,卻踴躍出了大批抗戰英雄人物,作為東北地區的原住民,鄂倫春人為保衛家園頑強抵抗、奮起反擊侵略者的事跡,展現出了高貴的民族氣節,是東北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母親的家族中,就有許多為家鄉人熟知的少數民族抗戰英雄,他們是鄂倫春李氏家族。

戰火蔓延家鄉,鄂倫春人拿起了武器

黑龍江省黑河市,是中國最北方的一座邊城,是鄂倫春族的主要居住地,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不久,黑河淪陷,作為戰略要地的黑河處在日軍侵華大後方以及日蘇作戰最前線,遭受了不可想像的戰爭摧殘,當地的鄂倫春人率先加入到抗日隊伍中,同東北抗聯部隊一道抗擊日寇,其中孫樹溝鄉鄂倫春李氏家族是最早一批參與抗日的鄂倫春族部落之一。

李保格列,又名李保太,世居在黑龍江省遜克縣松樹溝鄉,1884年生人,出身於鄂倫春族獵戶家庭的李保格列,和胞弟李英格列自幼喪父,兄弟二人以狩獵餬口,相依為命,艱苦的生活賦予了兄弟二人堅強不屈的性格。

1935年冬,正值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在通河方正一帶開展抗日鬥爭活動,李家人經常暗地裡為抗聯部隊帶路、送信、運糧、收集和傳遞情報。當時,抗聯第三軍執法處設在小古洞山,李保格列的家便成了三軍唯一的傷員安置點,三軍的傷病員在李家養傷治病,李家人每天為傷員捕獵野味、採集中藥,並把自家的乾糧,馬匹送給抗聯部隊,李家人和三軍戰士們成了一家人。

隨著抗戰的深入,李保格列和他的兒子離開家鄉,跟隨趙尚志的部隊四處徵戰,憑藉著對地形環境的熟悉,他們協助抗聯三軍在深山密林中與敵人展開遊擊戰,在一系列戰役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立下赫赫戰功。

兩度救下三軍指戰員,「大李」、「小李」戰死沙場

1936年,日本侵略者加緊了對抗聯部隊的圍剿,抗聯活動更加艱險,李保格列在安排好兒媳和孫兒後,毅然和兒子李桂下布、女兒李桂麗豔同時加入抗聯第三軍。李氏父子參軍後,先後在抗聯第三軍執法處、一師警衛連當戰士。父子倆因多年狩獵生活,養成了能騎善射,吃苦耐勞的素質。他們過人的槍法和豐富的山林作戰經驗為部隊指戰員所敬佩,趙尚志將軍親切地稱呼他們為「大李」和「小李」。1936年春季,日偽部署了大批「討伐隊」圍剿抗聯部隊,三軍一師與敵人在通河、方正一帶展開周旋,一次追敵戰鬥中,師長常有君在戰鬥中負了重傷摔下馬背,緊隨其後的李桂下布立即跳下馬,衝過槍林彈雨將常師長背下火線。1937年4月,北滿省委通知哈東司令李福林到通河鳳山溝開會,由少年連和警衛連擔任護送,不料途中被日偽警察發現,連夜報告祥順警察署,祥順敵軍勾結方正、依蘭日偽軍,糾集七百人餘人向二道河子襲來。次日早上四五點鐘,敵人便摸上來,李福林司令帶領部隊邊打邊撤,把敵人引入二站北山,李保格列帶一部分人守東山,兒子李桂下布同少年連守西山,戰鬥異常激烈,從早上一直打到傍晚,激戰中李保格列幾次端起機槍猛掃敵人,打退敵軍數次進攻。但終因寡不敵眾,李福林司令在指揮突圍時雙腿被打斷,李保格列奮不顧身背起司令員突圍,但沒走多遠就被機槍射中,李保格列壯烈犧牲,時年53歲。兒子李桂下布含淚掩埋了父親的屍體後,繼續隨第三軍徵戰各處。同年11月,李桂下布隨三軍一師在通河縣祥順江截擊日軍的軍用爬犁,戰鬥打響後,日軍猛烈還擊,李桂下布見狀跳上高地端起機槍向敵人猛烈掃射,正在這時一顆子彈射中他的頭部,李桂下布緩緩倒下,年僅28歲。

抗聯三軍戰士們沉痛懷念這兩位特殊的戰友和親人,趙尚志將軍親自悼念:「向鄂族兄弟致敬」。為保護李保格列唯一的後人,1937年,黨組織將他的女兒李桂麗豔派到蘇聯學習。一時間,李氏父子的事跡在黑河地區傳開,喚起了更多鄂倫春人投身抗日。

三大部族齊聚沾河口,與侵略者決一死戰

鄂倫春人把最出色的獵人稱之為「莫日根」,李保格列的弟弟李英格列是部落中有名的莫日根,在哥哥的影響下他也走上了抗日道路,李保格列父子壯烈犧牲後,李英格列繼承遺志,繼續為趙尚志的部隊做嚮導、傳送情報。1937年春,趙尚志的部隊襲擊偽遜河縣的日本駐軍小分隊,李英格列將自己的住房騰出,給部隊做戰鬥掩體,因為佔據有利位置,戰鬥大獲全勝,重創了偽遜河縣境內的日軍。

1945年夏,蘇聯紅軍對東北地區的日軍發起全面進攻,一路上日軍節節敗退,蘇軍突破原黑龍縣後,在進攻地勢險峻處於要衝的日軍防線「四不漏子」要塞時,受到猛烈的阻擊,該要塞易守難攻,被當地人形容為「十幾個人便可擋住千軍萬馬」。蘇軍在此久攻不下,傷亡慘重,緊要關頭之下,身為松樹溝部落首領的李英格列帶領部族的另一名「莫日根」瑪哈依爾,二人快馬加鞭趕往另外兩個鄂倫春部落,遜河達部落和山灣子部落。號召他們集合人馬,很快三族部落拉出了一支數百人的獵手隊伍,從「四不漏子」要塞的後方向日軍發起了猛攻,一舉殲滅了鎮守在「四不漏子」要塞的、遜克縣境內日軍最後一股勢力。

李氏家族英勇抗日,英雄事跡被後人銘記

抗戰期間,因為鄂倫春人積極參加抗日,許多他們的部落遭到日軍的整村屠殺,僅黑河市遜克縣境內就有近百名鄂倫春人慘遭殺害。隨東北三軍四處徵戰的李氏家族在抗戰中犧牲了6人,他們的遺體被安放在遜克縣烈士陵園,家族中唯一的倖存者李寶格列的女兒李桂麗豔,與抗聯朝鮮戰士金大宏結為夫妻,成為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高級幹部。1981年黑龍江人民出版社編輯的《東北抗日烈士傳》,以《鄂倫春族戰士大李和小李》為題,為李氏父子立傳。他們的事跡還被編輯整理在四川美術出版社出版的《走出山林的部落》、香港同濟出版社出版的《普列忠傳》等多部歷史書籍中。

鄂倫春李氏家族積極投身抗日鬥爭,在黑河地區掀起了一場愛國救亡、抗擊日寇的熱潮。他們英勇抗擊法西斯侵略者的英雄事跡,是中華民族爭取獨立寧死不屈精神的集中體現,它驗證了抗戰勝利是全國各民族、各階層人民團結一致,戮力同心的偉大成就。他們不屈不撓的抗戰精神轉化成為了今天家鄉人民堅定不移的發展志向,成為了黑河人民建設家園的永恆動力。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962007

相關焦點

  • 東北抗聯:吃樹皮煮烏拉鞋
    對於70多年前東北抗聯的往事,現年92歲的李敏有著清晰的記憶,講著講著,她會不自覺地唱起戰友們在山林裡唱的那些抗聯歌曲。「(日軍佔領東北後)南京政府不讓東北軍抵抗,大家恨極了南京政府,」李敏說,「東北的老百姓感覺自己被出賣了,受到侵略了政府還不打?只能我們老百姓自己幹。」
  • 金正恩送花圈哀悼的東北抗聯女兵 與金日成有淵源
    據海外網報導,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8月26日向東北抗聯女戰士李在德靈前送花圈,並向故人家屬致唁電,對她的去世表示深切哀悼。金正恩在唁電中指出,獲悉李在德同志不幸逝世的噩耗,向故人家屬表示深切哀悼。1941年到1942年,李在德多次隨小分隊返回東北,偵察黑龍江三江地區的日寇兵力、武器裝備等軍情。再趁夜裡日偽軍最為鬆懈的時候,將情報用電報發回蘇聯遠東紅旗軍88獨立旅。據《中國老區建設》雜誌報導,1942年8月,在抗日聯軍的營地裡,李在德生下了自己的第三個孩子,是一個女兒。
  • ​史義軍:在閱讀東北抗戰歷史文獻時要把兩個河南籍東北抗聯張姓將領的事跡區別開,別張冠李戴,甚至甲張的帽子給乙張戴上
    東北抗聯歷史研究確實問題比較多,如果都能像穆主任這樣的態度,許多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的。下面,我解讀《東北地區革命歷史文件匯集》第11冊中的一個文件,這個文件中的內容,許多學者都認為說的是楊靖宇,其實和楊靖宇一點關係都沒有。
  • 心得體會範文:學習東北抗聯精神心得範文五篇
    楊靖宇寧願戰死不離 開東北抗日前線,趙尚志被日本侵略者重金懸賞而不膽怯, 趙一曼不顧嗷嗷待哺的孩子積極抗日,八名女戰士為了掩護 同志而英勇投江,4 萬抗聯戰士為抗日犧牲 3 萬多人,這就 是勇於犧牲的奉獻精神。4.四個深受:深受震撼,深受感動, 深受教育,深受鼓舞。
  • 東方壯歌·東北抗聯體驗式國防教育基地東北抗聯英烈紀念碑揭幕
    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之際,東方壯歌·東北抗聯體驗式國防教育基地舉行「勿忘國恥·警鐘長鳴」東方壯歌東北抗聯英烈紀念碑揭幕儀式。活動中,哈爾濱市育紅小學快板社團的快板展示《頌豐碑》表達了對東北抗聯烈士的崇敬和愛戴
  • 電視劇《東北抗聯》首映式今天上午在瀋陽舉行
    新華網瀋陽9月2日電(於新超宋海燕)一部反映「九·一八」事變後東北人民抗戰歷史的電視劇《東北抗聯》,今天上午在瀋陽舉行了首映式。  這部22集的電視連續劇,描寫的是抗日戰爭時期以楊靖宇等人為代表的東北抗日聯軍抗日救國的故事,它是國內第一部全景式反映東北人民14年抗日鬥爭歷史題材的電視劇.  遼寧省委書記聞世震說,今年是「九·一八」事變七十周年。
  • 東北日偽統治時期,一個叛徒對東北抗聯能造成多大的破壞
    李在德,東北抗日聯軍女戰士。朝鮮族,生於朝鮮平安南道介川郡,1928年在東北湯原縣讀書,1932年冬參加共產主義青年團,曾任區團委委員,1934年參加湯原反日遊擊隊擔任護理員,1936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 大興安嶺裡的「人熊」,不怕東北虎,只怕鄂倫春獵手
    據早先的老獵戶回憶,大興安嶺裡生活著百獸,照理說,東北虎是當仁不讓的霸王,大部分動物都懾其威風,唯獨人熊不服東北虎,敢於跟其抗衡。曾經有人見過東北虎與人熊的搏鬥,當時人熊抬起前掌直立,作勢攻擊,東北虎當仁不讓,呲牙反撲。兩隻巨獸扭打在地,忽而翻上,忽而滾下,你咬我噬,血花亂飛,熊吼虎嘯,地撼山搖。
  • 試論文獻紀錄片《東北抗聯》的史學價值與創作理念
    由吉林電視臺製作的八集文獻紀錄片《東北抗聯》記述了從1931年日軍進攻瀋陽北大營開始到1945年日本投降東北解放這一段歷史。該片的定位為「文獻紀錄片」,這裡涉及到兩個概念「文獻」、「紀錄片」。 一、 對東北抗聯歷史記錄的發掘與梳理 「記」,從言從己。己為象形字,如人腹中之腸。古人以為腹部主管人的記憶。故「記」字的含義為用語言對所發生的事物進行記憶。《漢書?藝文志》中說「左史記言,右史記事」。這表明了古人對歷史學功能的認識:對客觀發生的歷史進行記錄。而「紀」字從「 糹」,意為文章、綱目、條理。
  • 東北抗聯條件艱苦,治療傷員多用土方子,建國後惹醫生感慨
    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講的是,東北抗聯時期,救傷員用土方子醫治傷員的事跡。東北抗聯,其前身是東北抗日義勇軍餘部、東北反日遊擊隊和東北人民革命軍,是中國共產黨創建最早、堅持抗日時間最長、條件最為艱苦的一支人民抗日軍隊。
  • 弘揚東北抗聯精神凝聚振興發展力量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
    趙尚志、李兆麟、趙一曼等抗聯英雄,他們以身許國的壯志,為國犧牲的忠誠,激勵著東北抗聯不屈不撓地戰鬥,十四年間對侵略者造成了巨大殺傷,成就了可觀戰果。據日方不完全統計,僅1931年九一八事變至1935年末,關東軍就戰死4200人,傷病17.13萬人;1936年至1937年9月,死傷2662人。
  • 東北抗聯創始人之一,後成四野副司令員,55年為何沒有參加授銜?
    1931年由於東北軍執行「不抵抗」政策,致使日軍佔領東北全境,不過在遼闊的東北大地上,還有不少堅持抵抗侵略的武裝隊伍,他們有農民起義軍、義勇軍,還有部分有良知的原東北軍,他們在我黨的領導下,組成東北抗日聯軍,堅持抗日長達14年,前後共牽制76萬日軍,消滅了18侵略者。
  • 東北抗聯的大叛徒,殺害楊靖宇混入解放軍,後被叛徒舉報一同槍斃
    東北抗聯作為我黨在東北地區的重要支隊,他們在第一時間和鬼子作戰,十四年的抗戰生涯中立下了汗馬功勞。毛主席回憶說,抗聯戰士的苦,是紅軍長徵比不了的,他們才是真正在逆境中抗日。
  • 東北抗日聯軍共有多少個軍?領導人是誰?你知道他們最後的結局麼
    1935年5月30日,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二軍獨立師擴編為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二軍,升任軍長,所轄4個團,總兵力達1200餘人。1936年6月,抗聯第一、二軍合編為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任第一路軍副總司令兼第二軍長。同時,被選為中共南滿省委委員。他在指揮作戰時不僅足智多謀,而且軍事技術好,步槍、手槍、機槍都打得很準,一向身先士卒,勇猛頑強。
  • 【酸菜大骨日記】抗聯英雄,我們從未忘記
    能身在這麼一個優秀的團體裡,何其幸運。    9日,同學們早早的起床,開始了新一天的學習,而今天的主題,就是重走抗聯之路,也就是熬製酸菜大骨湯最重要滴食材,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抗擊日本法西斯戰爭中,有這樣一個戰場,環境惡劣,極度貧困,然而生活在這片地區的人民卻永不屈服,它就是東北地區。重走東北抗聯路,感受頗深,將一腔熱血傾訴在字裡行間。
  • 抗聯總司令趙尚志遭叛徒殺害,頭顱下落不明,69年後在長春發現
    劉鳳陽,曾擔任抗聯三軍十四團團長,伊春軍政學校教官,是東北抗聯一名傳奇人物。這個留著一撮小鬍子的青年軍官能講一口流利的日語,化裝日軍無論從外形還是口音上都極難分辨,故此即便抗聯最困難的時期,劉鳳陽依然可以在日軍的重圍中出入自如,如入無人之境。
  • 民國人物——周保中,"東北抗日三傑"
    有這樣一位雲南人,是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創始人,是東北地區抗日遊擊戰爭的主要領導人之一。此人就是周保中。
  • 大案紀實:東北最惡悍匪,從抗聯變為漢奸,擁萬人武裝,後被解放軍活捉正法
    抗日戰爭爆發後,東北人民組成了抗日聯軍,謝文東居然也參加了抗聯,但是他的抗日並非真心實意地抗日,而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土地利益。當時東北地廣人稀,關東軍為更大攫取東北豐富的自然資源,大肆從日本引進勞動力,組織了一批所謂的「日本開拓團」。大批日本農業貧民源源不斷地湧入中國東北。
  • 抗聯一軍軍部舊址陳列館在遼寧寬甸開館
    新華社瀋陽11月28日電(記者周曉麗、石慶偉)抗聯一軍軍部舊址陳列館28日在遼寧省丹東市寬甸滿族自治縣開館。一件件珍貴實物、一幅幅塵封圖片、一段段罕見的史料,再現了東北抗日聯軍那段奮起抵抗侵略、浴血奮戰的烽火歲月。
  • 五大連池市積極推進朝陽山抗聯教育基地建設
    日本軍刀……一件件舊物都展現了東北抗聯保家衛國浴血奮戰的場景。五大連池市朝陽山抗聯教育基地距離五大連池市60公裡。五大連池市朝陽山在抗聯時期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朝陽山東北抗聯遺址群是目前全國唯一級別最高、設施最多、機構最全、時間最長的東北抗聯遺址,是成體系、成線路的專門抗聯紅色景區,這裡全面直接真實地體現了東北抗聯14年抗擊日本侵略者艱苦的鬥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