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聯一軍軍部舊址陳列館在遼寧寬甸開館

2020-12-17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瀋陽11月28日電(記者周曉麗、石慶偉)抗聯一軍軍部舊址陳列館28日在遼寧省丹東市寬甸滿族自治縣開館。一件件珍貴實物、一幅幅塵封圖片、一段段罕見的史料,再現了東北抗日聯軍那段奮起抵抗侵略、浴血奮戰的烽火歲月。

抗聯一軍軍部舊址陳列館位於寬甸滿族自治縣天橋溝地區。史料顯示,楊靖宇曾先後率領東北抗聯等抗日武裝,「六進六出」天橋溝一帶,在深山裡創建密營和遊擊根據地,開展抗日鬥爭。近年來,當地有關方面在做好天橋溝地區抗聯第一軍軍部密營遺址保護工作基礎上,邀請黨史專家開展研究工作,面向社會徵集相關歷史遺物和歷史資料,籌建了抗聯一軍軍部舊址陳列館。

記者在陳列館內看到,約600平方米的展陳區域內,共展出相關史料270餘件,其中實物155件。以「天橋烽火 一軍奇兵」「依託天橋 密營整軍」等六個部分,再現了抗聯主要領導人楊靖宇及其戰友們當年戰鬥和生活的史跡。

抗聯一軍軍部舊址陳列館名譽館長、遼寧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盧驊說:「陳列館展出的實物、歷史檔案、歷史照片等多數是首次對外披露,陳列內容以歷史文獻記載為依據,突出可靠性和學術性。」記者看到館內一件日文的油印件,系當年日本關東軍炮製的偽滿洲國《軍隊內務規則草案》,成為又一件日本侵華罪證。

中國近現代史史料學會副會長王建學說,東北抗日聯軍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的反法西斯武裝力量,堅持抗戰十四年,豐碑永存;陳列館內的史料對於研究這段歷史具有重要價值。

參與陳列館籌建的當地企業界人士李殿文表示,要以實際行動來傳承紅色基因,弘揚抗聯精神。遼寧省有關部門將陳列館列為黨員幹部教育培訓基地之一、毛豐美幹部學校實景課堂教學點。

責任編輯: 趙文涵

相關焦點

  • 遼寧最遼闊的寬甸,面積竟與南京持平,仙境風光曾專屬一首歌
    寬甸既然是遼寧面積最大的縣,相當於直轄市天津的一半,基本與江蘇省會南京持平,比國內多數的地級市都要遼闊一些,這裡的特點就是什麼都大。首先就是擁有世界最大、幹流最長的天然界河——鴨綠江。鴨綠江,中朝界河因其水色深綠如鴨頭,故稱鴨綠江。
  • 宣城紅色記憶之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
    1938年7月至1941年1月,新四軍軍部設於此,指揮華中敵後各抗日戰場的新四軍部隊。中共中央東南局也同時設於此,新四軍的參謀處、秘書處、作戰科、機要科等機構駐紮於其中,另外還有葉挺、項英、周子昆的辦公室和舊居。     1939年2月,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來到此視察,即住在「種墨園」內。1961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62年紀念館籌建。
  • 寬甸滿族自治縣概況
    寬甸又是遼寧少有的天然中草藥庫,藥用植物種類約佔東北地區的70%,以「國之瑰寶,東北一絕」而馳名天下的柱參,可與山參媲美。中國林蛙藥用價值極高,寬甸現有林蛙養殖點2000餘處,保護野生種蛙4億隻以上。寬甸的細辛、龍丹草、淫草藿等名貴中草藥材年採集量可達千噸以上。寬甸旅遊資源豐富。
  • 北碚歷史文化陳列館開館 2000年歲月徐徐展開
    1000餘件文物、99位歷史文化名人牆、重慶最大的下沉式微縮景觀……今(28日)日,備受期待的北碚歷史文化陳列館在北碚雲清路77號正式開館,並免費向公眾開放。集中展現了自巴國到近現代2000餘年的北碚歷史。
  • 省軍區軍史陳列館開館
    4日上午,省軍區舉行軍史陳列館開館儀式,緬懷68年光輝歷程,勵志新的強軍徵程。軍史陳列館南接錢王祠,背靠湧金池,與中國美術學院隔路相望。記者了解到,省軍區軍史陳列館的建設,歷經4年多的充分準備,於2015年底正式啟動。在省委、省政府和杭州市的大力支持下,軍史陳列館被列為西湖國防教育主題園的主要場館,有機融入西湖文化和景點。
  • 瑞金醫院院史陳列館開館
    今天,在醫院百年華誕之際,特將其中的一幢全部用作《瑞金醫院院史陳列館》於10月11日正式成立開館。上海市政協主席蔣以任、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朱曉明等參加了陳列館開館揭牌儀式。   《瑞金醫院院史陳列館》分為六個部分,以圖片和實物相結合的方式展示了從1907年建院初期到21世紀的發展歷程,共收集照片300餘幅,尤其是一些彌足珍貴的老照片特別引人入勝。
  • 東北日偽統治時期,一個叛徒對東北抗聯能造成多大的破壞
    天黑前收拾停當,李在德還和兩個同學到村外轉了一圈。母親仍不放心,又親自出去轉了半個時辰,回來後才把表示「平安無事」的白布,沾溼了晾在門口柴垛上。 馮劍英等抗聯幹部叛變,給抗聯造成沉重打擊 1937年2月,馮劍英被捕後叛變,縣委和黨組織被破壞,20多人被捕。接著「抗聯」1軍軍需部長兼1師政治部主任胡國臣、1軍政治部主任兼參謀長安昌勳,相繼被捕叛變。1938年6月,1師師長兼政委程斌又投敵叛變。 胡國臣和安昌勳是經過激烈抵抗負傷被俘的。
  • 河工大學子暑期實踐:尋跡紅色舊址,緬懷先烈忠魂
    2020年8月6日-8月8日河南工業大學信息學院「紅色先鋒隊」,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成長為可以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目的,開展了以「尋跡紅色舊址 緬懷先烈忠魂」為主題的紅色傳統教育實踐活動,繼承先烈意志,弘揚先烈精神。
  • 北碚歷史文化陳列館明日開館
    人民網重慶12月26日電 1000餘件文物、99位歷史文化名人牆、重慶最大的下沉式微縮景觀……本周五,北碚歷史文化陳列館開館,800平方米展廳將集中展示自巴國到近現代近2000餘年的北碚歷史。   「因有巨石伸入嘉陵江中曰碚,又因在渝州之北故名北碚。」
  • 燕山大學校史陳列館開館
    8月11日上午,在燕山大學「建校溯源百周年、獨立辦學一甲子」校慶日倒計時30天之際,燕山大學校史陳列館開館。燕山大學黨委書記趙險峰,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陳玉國共同為校史陳列館揭牌作為學校百年校慶獻禮工程的燕山大學校史陳列館位於東校區圖書館
  • 豐順縣舉行紀念東江蘇維埃政府暨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一軍成立90周年...
    胡金輝 攝東江革命根據地史料陳列館舉行開館揭幕儀式。胡金輝 攝陳列館以豐富翔實的歷史照片、文物等史料,全面展示了東江蘇維埃政府和紅十一軍的歷史。鄭坤 攝紀念活動當天,領導、嘉賓與百歲老人曾略親切握手。紀念活動當天上午,舉行了「東江革命根據地史料陳列館」開館揭幕儀式。這是八鄉山傳承弘揚紅色基因的有力舉措。近年來,八鄉山加強保護歷史遺址,加大對灘良村東江蘇維埃政府暨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一軍成立舊址群的保護和開發力度,打造成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
  • 打造「長島樣板」,長島生態文明展覽館及老海島精神陳列館開館
    通訊員 聶英傑 羅世嬌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杜曉丹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從長島綜合試驗區工委宣傳文化和旅遊部獲悉,6月29日上午9點,長島生態文明展覽館及老海島精神陳列館開館儀式在展館門前舉行。長島生態文明展覽館及老海島精神陳列館位於南長山島西南沿岸,兩館建設總面積2萬5千平方米,布展面積約1萬平方米。其中海洋生態文明展覽館集中展示了長島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規劃、內容以及成果;老海島精神陳列館主要展示以「海島為家、艱苦為榮、祖國為重、奉獻為本」為主題的老海島精神。
  • 東北抗聯:吃樹皮煮烏拉鞋
    5月22日,聖尼古拉教堂舊址已改建成為紅博廣場陽光大廳 新京報記者王嘉寧攝「集團部落」四面設門,直通部落內外,太陽一落山,四門關閉上鎖。這裡實際就是集中營,嚴禁糧食、食鹽、被服等物資外流。彼時東北抗聯戰士的糧食,都是老百姓支援的。日軍實行「歸屯並戶」、「集團部落」後,東北抗日聯軍處境日益艱難,進入嚴重挨餓的階段。對於當時抗聯戰士的處境,李敏回憶稱:「大家的臉都煞白。只能吃樹皮、草根。樺樹皮和松樹皮有著淡綠的黏液,扒下來可以直接吃。」
  • 深晚報導|深圳國際貿易中心歷史陳列館開館
    2020年9月1日,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的重要歷史節點,承載國貿大廈發展榮光的深圳國際貿易中心歷史陳列館正式開館,伴隨著陳列館的開館,曾經見證過重要歷史時刻、重裝一新的國貿旋轉餐廳也正式復業。在開館儀式中,深圳市委黨史研究室、市史志辦公室主任楊立勳表示,深圳國際貿易中心歷史陳列館的開館,將為全市黨員幹部和市民群眾開展黨史、新中國史和愛國主義教育,提供重要的學習平臺和鮮活教材,使黨史和改革開放史進一步立起來、活起來、用起來,從而進一步激勵特區廣大黨員幹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鬥,續寫新的「深圳奇蹟」。
  • 雲南劍川趙藩陳列館開館 弘揚桑梓先賢之風
    開館當天遊客觀賞趙藩書畫趙藩陳列館9月9日,文化歷史名人趙藩陳列館在雲南劍川開館,陳列館以大量的圖片、實物等還原了文化奇才趙藩豐富的一生。據劍川縣委副書記王遠介紹,設立趙藩陳列館,舉辦趙藩書畫展,是歷史文化名人趙藩「六個一」系列宣傳活動之一,以期讓更多人認識趙藩、研究趙藩、學習趙藩,從中汲取營養、汲取智慧、吸取能量。(李映青 盧璐)
  • 韓國留學生薑哈娜在南京利濟巷慰安所舊址陳列館當講解員
    姜哈娜,韓國留學生,當第一次走進南京利濟巷慰安所舊址陳列館時,她就決定:我要成為這裡的志願者,將這段可怕的歷史講給韓國觀眾聽。一年多來,姜哈娜共接待觀眾300多人,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增加。「現在是和平的,以後會一直和平嗎?我們都在努力著,希望將這個問號變成句號。」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