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抗日聯軍共有多少個軍?領導人是誰?你知道他們最後的結局麼

2020-12-16 自遊的大峰

1936年2月中共滿洲省依照共產國際的指令,將所屬部隊組建為東北抗日聯軍。

東北抗日聯軍是中國東北地區的抗日武裝,來源為原東北軍餘部、中共抗日遊擊隊、農民暴動武裝、義勇軍等1931年至1945年的14年抗戰,高級將領全部由中國共產黨員擔任,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組成部分他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同日本侵略者進行了長達十四年的艱苦鬥爭,牽制七十六萬日軍,消滅十八萬日偽軍據黑龍江省抗日戰爭研究會統計,東北抗日聯軍對日作戰次數約10餘萬次。據日偽統計機關統計:1935年39105次,1936年3617次,1938年13110次,1939年6547次,1940年3667次

1936年至1937年的兩年中,東北抗日聯軍處在一個大發展階段。到了1937年,東北抗日聯軍共編成11個軍,人數達2萬5千至3萬人。其中第1至第7軍是中共黨組織直接領導武裝,第8、9、10、11軍是統戰性質的非黨抗日武裝。

東北抗日聯軍第1軍

前身是原東北人民革命軍第1軍,於1936年7月改編成立。楊靖宇任軍長兼政委,下轄3個師、1個教導團楊靖宇(1905年2月-1940年2月23日),原名馬尚德,字驥生,河南省確山縣人,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蘇區及其紅軍的創始人之一,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創建者和領導人之一。1932年,受命到東北組織抗日聯軍,率領東北軍民與日寇血戰於白山黑水之間,他在冰天雪地,彈盡糧絕的緊急情況下,最後孤身一人與大量日寇周旋戰鬥幾晝夜後壯烈犧牲。楊靖宇將軍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東北抗日聯軍第2軍

前身是原東北人民革命軍第2軍,於1936年3月改編成立。王德泰任軍長,魏拯民任政治委員下轄3個師、1個教導團王德泰1907年5月23日出生遼寧大石橋1932年,參加延吉抗日遊擊隊,先後任遊擊隊小隊長、中隊長、大隊參謀長等職務,成為延吉遊擊隊的主要創始人和領導人之一。1933年參與指揮遊擊隊作戰50餘次,重創敵軍,延吉遊擊隊也在戰鬥中發展到300餘人,並開闢了五隅溝、石人溝、三道灣等抗日遊擊根據地。1934年3月,參與組建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二軍獨立師,任師政委。同年6月,又被選為中共東滿特委臨時執行委員會委員。此後,他即與特委和獨立師的其他領導人一起,開展大規模的遊擊戰爭,在延吉、安圖、汪清、敦化等地開闢了新的遊擊區。1935年5月30日,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二軍獨立師擴編為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二軍,升任軍長,所轄4個團,總兵力達1200餘人。

1936年6月,抗聯第一、二軍合編為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任第一路軍副總司令兼第二軍長。同時,被選為中共南滿省委委員。他在指揮作戰時不僅足智多謀,而且軍事技術好,步槍、手槍、機槍都打得很準,一向身先士卒,勇猛頑強。

1936年11月初,在臨江、撫松交界的大陽岔把兩連偽軍包圍,迫使敵人投降。爾後,率領抗聯第二軍第四師第一團、第二團三連和第六師一部,到撫松、臨江邊界的小湯河村召開二軍幹部會議,研究確定新的戰鬥部署。

11月7日早7時,遭到600餘敵人的襲擊,他帶領四師與六師的部分戰士與敵激戰。下午3時,在追殲逃敵時,不幸中彈犧牲。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東北抗日聯軍第3軍

前身是原東北人民革命軍第3軍,於1936年8月改編成立。趙尚志任軍長,下轄10個師趙尚志1908年出生於遼寧省朝陽市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東北抗日聯軍創建人和領導人之一,東北地區最早的共產黨員之一。1925年趙尚志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冬季進入黃埔軍校第四期學習。「九一八事變」後趙尚志被任命為中共滿洲省委常委、軍委書記。

趙尚志領導創建中國工農紅軍36軍獨立師,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軍長,1936年,第三軍在趙尚志的率領下,在半年多時間裡就參加了大小百餘次戰鬥,殲滅敵人一千多人。後任北滿抗聯總司令,東北抗日聯軍總司令,北滿戰場上的常勝將軍,有南楊北趙之稱。日寇驚呼:小小的滿洲國,大大的趙尚志。日偽軍曾懸賞萬元通緝趙尚志,叫囂「一錢骨頭一錢金,一兩肉得一兩銀。」日偽軍還多次派遣日本特務混入抗日軍內部,企圖暗殺他,均未得逞。多次被錯誤的開除黨籍,卻矢志不渝的跟著共產黨走。

1942年2月12日,趙尚志戰鬥中被日本特務開槍擊中腹部犧牲,時年34歲。2009年,趙尚志被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等11個部門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東北抗日聯軍第4軍

前身是東北抗日同盟軍第4軍,於1936年3月改編成立。李延祿任軍長,下轄4個師、3個遊擊團李延祿吉林省延吉縣人。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活到建國後的兩位抗聯軍長之一。1936年李延祿去蘇聯後由其弟弟李延平續任4軍軍長1938年10月,李延平率領4軍部隊在五常縣南磨石頂子活動時,不幸遭到敵人的重重包圍,戰鬥中,李延平身負重傷,壯烈犧牲,是民政部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之一。

東北抗日聯軍第5軍

前身是原東北反日聯合軍第5軍,於1936年2月改編成立。周保中任軍長,柴世榮任副軍長下轄3個師周保中原名奚李元,號紹璜白族1902年2月7日,出生於雲南省大理灣橋村。1926年在國民革命軍第6軍中任團長、副師長1927年,參加中國共產黨。1932年7月到哈爾濱任中共滿洲省委軍委書記。1945年9月中旬,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擴建為東北人民自衛軍,任總司令兼政治委員,後任由林彪任總司令的東北民主聯軍副總司令,1955年,被授予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一級解放勳章。是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創始人和東北地區抗日遊擊戰爭的主要領導人之一。毛澤東主席說「保中同志在東北十四年抗日救國鬥爭中寫下了可歌可泣的詩篇。」抗日悍將副軍長柴世榮被蘇聯肅反人員整死,屍骨無存。

東北抗日聯軍第6軍

前身是原東北人民革命軍第6軍,於1936年9月改編成立。夏雲傑任軍長,下轄4個師夏雲傑山東沂水1932年入黨,夏雲傑率部活躍於松花江兩岸,被日寇視為「北部國防線上的心腹之患」。1936年犧牲。後接任軍長的是戴鴻濱遼寧人,1938年2月指揮所部在蘿北反擊日偽軍"討伐"受挫,遂退入蘇聯境內。1939年7月隨趙尚志返回東北堅持鬥爭。1940年6月任東北抗聯第3路軍12支隊支隊長,率部轉戰在黑嫩平原。9月指揮攻克肇州豐樂鎮。由於怕黨內鬥爭,後離隊脫黨。1945年10月15日重新加入中國共產黨。由於是抗聯出身了解東北匪情,快速地指揮消滅了謝文東李華堂匪部一萬餘人的主力部隊,解放了土匪佔領的廣大區域,立下剿匪第一功。

東北抗日聯軍第7軍

前身是原東北人民革命軍第4軍第4團,於1936年11月擴編成立。陳榮久任軍長,崔庸健任參謀長下轄3個師陳榮久黑龍江省寧安東京城鎮三家子村人。1931年參加抗日救國軍,任新編五連連長。1933年2月參加抗日救國遊擊軍第四軍,任軍副官。同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去蘇聯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1936年秋回國後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七軍軍長,兼第一師師長。1937年3月,率150餘名戰士在饒河大頂子山後天津班屏嶺山下阻擊300餘人的日偽軍討伐隊,為掩護部隊轉移,不幸中彈犧牲。2014年9月1日,經黨中央、國務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在抗日戰爭中頑強奮戰、為國捐軀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後任軍長景樂亭在內部鬥爭中,於1940年3月27日虎林小木河被王效明、崔庸健等人莫須有的「企圖叛降罪」處以死刑,時年37歲。

東北抗日聯軍第8軍

前身是原東北民眾救國軍,於1936年9月收編並改編成立。謝文東任軍長,下轄6個師謝文東原名謝文翰,滿族,1887年生於遼寧寬甸縣永甸村。後來因為參與綁富戶的票全家入黑龍江勃利縣碾子河村。早年種地,養蠶等。1932年參加李杜的抗日自衛軍,任騎兵旅團長,1933年秋,領導了震動國內外「土龍山起義,被王明稱為「名族英雄」。後曾任民眾救國軍總司令、東北反日聯合軍軍事委員長、東北抗日聯軍第八軍軍長。

為了抗日謝文東全家犧牲了八口人,包括兄弟、夫人、兒子女兒。和日本人如此深仇大恨,誰也沒想到,1939年3月在日軍討伐下,謝文東帶著僅剩的一雙兒女無恥的叛變投敵了,還向土龍山起義中打死的日本鬼子墳墓下跪懺悔,真正的變為了一條狗。抗戰勝利後,被國民政府委任為新編第二十七軍第八十五師師長、第五戰區中央先遣軍第三軍軍長、第十五集團軍總司令等。1946年,所部被東北民主聯軍擊潰,11月被俘虜,12月3日,在勃利縣經公審被槍決。

東北抗日聯軍第9軍

前身是原自衛軍吉林混成旅第2支隊,於1937年1月改編成立。李華堂任軍長,下轄3個師李華堂河北灤縣人,「九一八」時是東北軍的一個營長,東北淪陷後拉起一支隊伍抗日,後加入了趙尚志為總司令的北滿抗聯總司令部,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九軍軍長。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他都是趙尚志抗日路線的追隨者和趙尚志本人的崇拜者。1938年冬,當趙尚志赴蘇未歸,李華堂的九軍主力隨三路軍總指揮部西上嫩江之後,一向躲在深山裡不向日寇投降的李華堂成了孤家寡人。等到他的另一個結盟者二路軍也在日寇打擊下幾乎全軍覆滅時,1939年2月,李華堂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帶著妻子下山投降了日偽東北光復後,李華堂重新出山組織軍隊,被國民黨任命為東北挺進軍第一集團軍上將總司令,不久被戴鴻賓率部圍殲了謝文東李華堂等人的主力部隊後,又成為了孤家寡人,結果於1946年11月被東北民主聯軍合江軍區剿匪小分隊在依蘭東部地區擊傷被捕,死在押解的路上。

東北抗日聯軍第10軍

前身是原反日山林隊反滿抗日救國義勇軍汪雅臣部的「雙龍」隊,1936年曾改稱為東北人民革命軍第8軍,於1936年11月改編成立。汪雅臣任軍長,張忠喜任副軍長,下轄10個團汪雅臣(1911年-1941年1月29日),山東蓬萊縣人,中國共產黨員,東北抗日聯軍高級指揮員。「九一八」事變後,他樹旗抗日,組織「雙龍隊」,開闢了五常抗日遊擊區。1934年,汪雅臣被推舉為各抗日隊伍聯合成立的反「滿」抗日救國義勇軍首領。1935年春,他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8軍軍長,改編後任東北抗日聯軍第十軍軍長。率部隊在五常、舒蘭、榆樹等地作戰。

1941年1月29日,在蛤蜊河子突圍戰鬥中身負重傷,壯烈殉國,年僅30歲張忠喜副軍長同時為國捐軀。

東北抗日聯軍第11軍

前身是原東北反日山林隊祁致中部的「明山」隊,1936年5月曾改編為東北抗日聯軍獨立師,於1937年11月組建成立。祁致中任軍長下轄1個師,師轄1、2、3旅。祁致中原名祁寶堂,別號明山,山東曹縣人,193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東北抗日聯軍獨立師師長和第十一軍軍長。1939年,在襲擊偽滿烏拉嘎金礦偽礦警隊的戰鬥中取得勝利後,因內部發生矛盾,不幸被趙尚志錯誤地處死時年只有26歲。

相關焦點

  • 專家研討電視劇《東北抗日聯軍》
    本報北京7月15日電(記者牛夢笛)由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黑龍江省委宣傳部主辦的電視劇《東北抗日聯軍》專家研討會15日在北京舉行。     50集大型電視連續劇《東北抗日聯軍》全景式地描寫了東北抗日聯軍艱苦卓絕的鬥爭生活,全面真實地反映了東北14年抗戰的不朽歷程,成功塑造了楊靖宇、趙一曼、趙尚志、李兆麟、周保忠等抗聯英雄群像。
  • 民國人物——周保中,"東北抗日三傑"
    有這樣一位雲南人,是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創始人,是東北地區抗日遊擊戰爭的主要領導人之一。此人就是周保中。
  • 十首抗日詩詞,重溫英雄的愛國情懷
    楊靖宇,著名抗日民族英雄。1932年,受命黨中央委託到東北組織抗日聯軍,率領東北軍民與日寇血戰,最後孤身一人與大量日寇周旋戰鬥幾晝夜後壯烈犧牲。趙一曼,四川人宜賓人,抗日民族英雄,1935年擔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二團政委,在與日寇的鬥爭中於1936年8月被捕就義。
  • 東北抗聯創始人之一,後成四野副司令員,55年為何沒有參加授銜?
    1931年由於東北軍執行「不抵抗」政策,致使日軍佔領東北全境,不過在遼闊的東北大地上,還有不少堅持抵抗侵略的武裝隊伍,他們有農民起義軍、義勇軍,還有部分有良知的原東北軍,他們在我黨的領導下,組成東北抗日聯軍,堅持抗日長達14年,前後共牽制76萬日軍,消滅了18侵略者。
  • 抗聯一軍軍部舊址陳列館在遼寧寬甸開館
    新華社瀋陽11月28日電(記者周曉麗、石慶偉)抗聯一軍軍部舊址陳列館28日在遼寧省丹東市寬甸滿族自治縣開館。一件件珍貴實物、一幅幅塵封圖片、一段段罕見的史料,再現了東北抗日聯軍那段奮起抵抗侵略、浴血奮戰的烽火歲月。
  • 抗日戰爭中的中共十大抗日名將
    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始人和領導人,現代軍事家。1911年參加辛亥革命,入學生軍,參加了護國、護法戰爭。加入中國共產黨後,組織過滬順起義、南昌起義,先後任過中央紅軍總參謀長、八路軍一二九師師長、第二野戰軍司令員、軍事學院院長、中央軍委副主席等職。他對中國革命軍隊的建立和壯大,對革命戰爭的勝利和新中國的成立,對我軍向正規化現代化的邁進都作出了不朽的貢獻。
  • 這些內容你應知道!
    東北人民和未撤走的東北軍部隊,組織起抗日義勇軍,抵抗日軍的侵略。中國共產黨派楊靖宇等在東北組織遊擊隊,開展抗日遊擊戰爭。中國人民的局部抗戰開始了。專家釋疑八年抗戰和十四年抗戰眾所周知,在那首膾炙人口的歌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中,就有這樣一句歌詞「他堅持了抗戰八年多」。難道,這麼多年大家都唱錯了麼?
  • 金正恩送花圈,悼念最後一位東北抗聯女戰士
    李在德出生於朝鮮,是著名抗日女烈士金成剛之女,自幼來到中國黑龍江參加抗日,此前是唯一健在的東北抗聯女戰士。8月22日,她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2歲。 長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注意到,李在德與朝鮮已故最高領導人金日成是戰友,兩人在抗日時期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 民國著名4大軍閥:東北王、西北王、西南王、東南王,他們都是誰
    民國是個亂世,遍地英雄起四方,有槍就是草頭王,在這樣的土壤下,誕生了當時著名的4大軍閥,東北王、西北王、西南王、東南王,今天就來說說他們的故事。東北王張作霖在中國近代史上,東北軍閥張作霖、愛國將領張學良無疑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 解放戰爭時期,東北軍區下轄10個軍區建制,軍區司令員分別是誰
    1948年1月,東北民主聯軍改稱東北人民解放軍,分為東北軍區和東北野戰軍,東北民主聯軍總部改為東北軍區和東北野戰軍領導機關,東北軍區作為解放戰爭時期六大軍區之一,有著非常重要的戰略地位,其建制下有10個軍區,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10個軍區當時分別由誰擔任司令員?後來他們成就又如何呢?
  • 他是74軍最後一任軍長,結局卻最好,雖被俘虜,但被任命為教員
    他是國軍王牌74軍的最後一任軍長,卻是結局最好的,安享了晚年蔣介石有5大王牌部隊,就是第五軍、第十八軍、第七十四軍、新一軍、新六軍,而第74軍更是王牌軍中的王牌,也被稱為是蔣介石的「御林軍」。第74軍的名氣大,還是因為它的戰鬥力很強,在抗日戰爭中,74軍的戰績最好,王耀武打出了七十四軍抗日鐵軍的稱號,還被稱為是「虎賁軍」,獲得了很多榮譽。能領導74軍的人,都不一般人,共有5個人做過74軍軍長,前4任軍長包括王耀武、張靈甫、俞濟時、施中誠,都比較有名,最後一任是誰呢?他就是邱維達。
  • 弘揚東北抗聯精神凝聚振興發展力量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
    日本侵略者佔領東北後,對抗日力量進行不斷的屠殺、鎮壓與「討伐」,無數東北抗聯將士血灑疆場,英勇犧牲,其中師以上領導人100餘人,軍以上者30餘人。周保中曾在給黨中央的信中寫道:「優秀忠實的幹部不斷的犧牲,群眾鬥爭中提拔的、培養的、教育的,趕不上犧牲的多」,但他始終教育戰士們:「我們必須時刻準備上刺刀和敵人短兵相接,作最後的衝鋒肉搏。
  • 蔣系著名的將領「三李一王」,他們都是誰?最後結局怎麼樣?
    抗日戰爭時期,國軍湧現出很多的抗日英雄,但是國軍部隊又是派系複雜,其中蔣系裡面有著名的將領是「三李一王」,他們都是誰?最後結局又怎麼樣?又為什麼說「三李不如一王」呢?三李一王三李,分別是李玉堂、李仙洲、李延年,一王是王耀武。
  • 東北抗聯:吃樹皮煮烏拉鞋
    1931年到1941年,關東軍從10萬人增加到100萬人,他們被認為是日本陸軍的主力和精銳,號稱「皇軍之花」。「那時關東軍用的都是三八大蓋,上彈速度很快,不怕風沙,射程遠,能打到一公裡開外。」於文生說,相比之下,東北抗聯戰士始終沒有標配武器,戰士們最先用的是打獵的土炮、霰彈槍,這些槍射程只有百八十米。後來,戰士們手裡的傢伙逐漸換成了從日偽軍那裡繳獲的武器。
  • 600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公布
    ) 東北人民革命軍第1軍南滿第1遊擊大隊大隊長  韓 浩(1905—1935) 東北人民革命軍第1軍1師師長  王學堯(1910—1936) 中共密山縣委書記  史忠恆(1906—1936) 東北抗日聯軍第1路軍5師師長  李秋嶽(1901—1936 女) 中共延(壽)方(正)特支書記  李敏煥(1913—1936) 東北抗日聯軍第
  • 首批300名抗日英烈名錄公布 張自忠白求恩等入選
    李紅光(1910—1935) 東北人民革命軍第1軍參謀長兼第1師師長  王德泰(1907—1936) 東北抗日聯軍第1路軍副總司令兼第2軍軍長  張敬文(1902—1936) 中共哈爾濱市市委書記  李世超(1904—1936) 中共滿洲省委代理秘書長  李學忠(1910—1936) 東北抗日聯軍第2軍政治部主任
  • 抗日名將楊靖宇將軍雕塑在吉林磐石落成
    9月18日,抗日民族英雄、東北抗日聯軍主要負責人楊靖宇將軍雕塑在吉林省磐石市東山公園正式落成,當地政府官員、抗聯後代、社會民眾等各界人士參加了相關紀念活動。磐石市位於吉林省中南部,地處松遼平原向長白山脈的過渡地帶,是中國的革命老區。
  • 鬍子滿地走 馬匪自橫行:東北土匪究竟猖獗的什麼程度
    東北民俗學者、中國民間文藝協會副主席曹保明這樣解釋:可能鬍子也知道土匪這個叫法不好,於是根據他們所信奉的祖師爺達摩多羅的相貌特徵,給自己起了一個新名字:「鬍子」。據說如果當面叫他土匪,輕則一痛暴打,重則可能就沒命了。但你當面叫他「鬍子」,一般他們不會理會。另一種說法是清末年間,東北土匪一般都用土槍,平時槍口處堵一塞木,塞木上繫著紅纓。
  • 他是殺害楊靖宇的兇手,後來結局如何?備受折磨,毒死妻女後自殺
    鐵騎縱橫,滿洲境內,已有十六軍。 萬眾蜂起,勇敢殺敵,祖國恢復矣。 ——楊靖宇《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西徵勝利歌》在偉大的全民族抗日戰爭中,全體中華兒女冒著敵人的炮火共赴國難。東北抗日聯軍的傑出將領楊靖宇就是其中一面光輝的旗幟。艱苦卓絕,建立抗聯楊靖宇原名馬尚德,字驥生。1905年生於河南確山一個農民家庭,楊靖宇是他到東北工作時的化名。他幼年喪父,7歲時靠叔父資助進入本村私塾,13歲考入縣城第一高小。在校期間受「五四」運動影響,領導了罷課和焚燒日貨的鬥爭。
  • 東北戰場曾調整了3個縱隊司令,因何事調整,他們又分別是誰?
    東北野戰軍是在解放戰爭時期,我軍之中最強大的一支野戰軍部隊,在東北三年多的作戰中,自身不斷發展壯大,事實上由於國民黨軍初期進入東北的多是精銳部隊,東北野戰軍在發展初期也曾一度捉襟見肘,1946年5月18日,經歷四平之戰的東北民主聯軍(東北野戰軍前身)遭到了失敗,無奈只能退守松花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