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抗戰」為何改為「十四年」?這些內容你應知道!

2021-02-23 今日務川

昨天,一個函上了頭條。

函的內容極具爆炸性——「8年抗戰」要改為「14年抗戰」。據新京報報導,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證實,在教材中要落實「十四年抗戰概念」的精神,凡有「八年抗戰」字樣,改為「十四年抗戰」,教育部已要求對各級各類教材進行修改,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實。

(網上流傳的圖)

教育部的要求是,2017年春季教材中,將8年抗戰一律改為14年抗戰,全面反映日本侵華罪行,強調九一八事變後的14年抗戰歷史是前後貫通的整體,應在課程教材中予以系統、準確體現。

想來,以後抗日神劇的臺詞,要變為「同志們,14年抗戰開始了」。

(圖片源自網絡)

這個事,也並不是無跡可尋。

2015年9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系列活動上的講話中首段便提到:「中國人民經過長達14年艱苦卓絕的鬥爭,取得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再往前翻一年。

2014年9月3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舉行的紀念活動上,一系列數字意味深長:

現場有14個方陣、14聲禮炮、140面彩旗、14000隻氣球,放飛3500羽和平鴿,而主館臺階兩組,第一組8級,寓意8年全國抗戰,第二組14級,寓意14年抗戰歷程。

2014年9月3日,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舉行的紀念活動儀式現場出現了14個方陣

「八年抗戰」的說法是指從1937年「七七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算起,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的8年時間。

「七七」事變時在盧溝橋頭防禦工事內的中國士兵

「十四年抗戰」的說法是指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算起至日本無條件投降,則為14年。在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關東軍安排鐵道「守備隊」,炸毀了瀋陽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路軌,挑起「九一八事變」。

中國歷史教科書八年級·上冊(人教版)「九一八事變」章節

根據中國歷史教科書八年級·上冊(人教版)的內容,在「九一八事變」後,全國人民反對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要求停止內戰,抵抗日本的侵略。東北人民和未撤走的東北軍部隊,組織起抗日義勇軍,抵抗日軍的侵略。中國共產黨派楊靖宇等在東北組織遊擊隊,開展抗日遊擊戰爭。中國人民的局部抗戰開始了。

專家釋疑八年抗戰和十四年抗戰

眾所周知,在那首膾炙人口的歌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中,就有這樣一句歌詞「他堅持了抗戰八年多」。難道,這麼多年大家都唱錯了麼?

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所抗日戰爭研究組組長、研究員,抗戰史專家嶽思平在接受中國青年網記者採訪時表示,歌詞中的「八年抗戰」應該準確理解為全民族抗戰。但全民族抗戰並不能和中國抗日戰爭完全畫上等號。長久以來,國內對於中國抗日戰爭的起點和經歷的時間在認識上不盡統一。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兩種說法:一是1937年說,從1937年七七事變算起,即中國進行了八年抗戰;二是1931年說,即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算起,即中國進行了十四年抗戰。

「九·一八」主題撞鐘鳴警儀式

與此同時,在嶽思平看來,關於抗日戰爭和抗日戰爭時期,在概念上也不能混同。中國抗日戰爭是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算起的,而抗日戰爭時期是從1937年「七七」事變算起。眾所周知,1931年至1937年,雖然在東北和華北、華中部分地區進行著抗日戰爭,但從全國範圍來講,畢竟還是局部的,而作為中國兩股最大政治力量的國共兩黨主要進行的是「圍剿」反「圍剿」的階級鬥爭。1935年華北事變後,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為中國社會主要矛盾,開始了由土地革命戰爭向抗日戰爭的過渡。‍

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藉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第29軍嚴辭拒絕。日軍遂向中國守軍開槍射擊,又炮轟宛平城。第29軍奮起抗戰。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

然而早在盧溝橋事變之前,在條件最惡劣,鬥爭最艱苦的白山黑水間,東北抗戰烈士用自己的血肉,築成中華民族不倒的長城。在每一個名字的背後,都是可歌可泣的詩篇。

‍楊靖宇‍

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創建者和領導人之一,1932年,受命黨中央委託到東北組織抗日聯軍,歷任抗日聯軍總指揮政委等職。

率領東北軍民與日寇血戰於白山黑水之間,他在冰天雪地,彈盡糧絕的緊急情況下,最後孤身一人與大量日寇周旋戰鬥幾晝夜後壯烈犧牲。

‍趙尚志‍

在東北抗聯史上,他與楊靖宇合稱為「南楊北趙」,曾任北滿抗聯總司令。趙尚志英勇不屈,堅強就義,時年34歲。

毛澤東讚譽趙尚志等抗聯將領是「有名的義勇軍領袖」,其「堅決抗日、艱苦奮鬥的戰績是人所共知的」。

‍王光宇‍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投筆從戎,加入當地反日義勇軍,參加抗日武裝鬥爭。他鬥爭堅定,有勇有謀,是東北抗聯的優秀指揮員。

1938年5月,率第四軍主力西徵,轉成於葦河縣境內,同年秋進入珠河一面坡地活動。同年12月,部隊陷入日偽軍包圍受到嚴重挫折,不久他在五常縣九十五頂山同偽軍激戰時英勇犧牲。

‍王德泰‍

王德泰是東北抗日聯軍的著名將領,楊靖宇同志的親密戰友,東北抗日聯軍第二軍的創始人。他為東南滿抗日武裝力量的聯合,堅持和發展東北抗日遊擊戰爭做出了重大貢獻。

為了祖國的光復和人民的解放,他出生入死、英勇奮戰,把滿腔熱血灑在了長白山的土地上。

‍趙一曼‍

董必武為趙一曼賦詩:「革命潮聲雜鼓鼙,宜賓兒女動深閨。焉能照舊營生活?奮起從軍弁易笄。北伐旗開勝未終,叛徒決策反工農。招來日寇山東阻,民族危機迫再逢。 北去南來黨命御,不因負病卸仔肩。工農解放須參與,抗日矛頭應在先。抗倭未勝竟成俘,不屈嚴刑罵寇讎。自是中華好兒女,珠河血跡史千秋。」

相關焦點

  • 教育部:八年抗戰改為十四年 春季教材落實
    近日,一份署名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的《關於在中小學地方課程教材中全面落實「十四年抗戰」概念的函》在網絡流傳,文件表示,教材中要落實「十四年抗戰概念」的精神,教育部要求對各級各類教材進行修改,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要求全面落實。文件中要求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全面排查,凡有「八年抗戰」字樣,改為「十四年抗戰」,並視情況修改與此相關內容,確保樹立並突出十四年抗戰概念。
  • 教育部下發文件,中小學教材一律將八年抗戰改成十四年抗戰! 特別關注
    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下發《關於在中小學地方課程教材中全面落實「十四年抗戰」概念的函》,文件中要求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全面排查,凡有「八年抗戰」字樣,改為「十四年抗戰」,並視情況修改與此相關內容,確保樹立並突出「十四年抗戰」概念。
  • 一文讀懂「八年抗戰」為何改為「十四年抗戰」
    《關於在中小學地方課程教材中全面落實「十四年抗戰」概念的函》今日上午,據新京報報導,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證實,在教材中要落實「十四年抗戰概念」的精神,凡有「八年抗戰」字樣,改為「十四年抗戰「八年抗戰」是哪八年?「八年抗戰」的說法是指從1937年「七七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算起,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的8年時間。
  • 「八年抗戰」改為「十四年抗戰」背後的原因
    ▲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關於在中小學地方課程教材中全面落實「十四年抗戰」概念的函》。網絡圖片文件中要求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全面排查,凡有「八年抗戰」字樣,改為「十四年抗戰」,並視情況修改與此相關內容,確保樹立並突出十四年抗戰概念。
  • 「八年抗戰」已改為「十四年抗戰」
    ,凡有「八年抗戰」字樣,改為「十四年抗戰」,並視情況修改與此相關內容,確保樹立並突出「十四年抗戰」概念。教材修改要求將8年抗戰一律改為14年抗戰,全面反映日本侵華罪行,強調九一八事變後的14年抗戰歷史是前後貫通的整體,應在課程教材中予以系統、準確體現。
  • 「八年抗戰」說法已改為「十四年抗戰」!一文讀懂原因
    《函件》表示,根據在教材中要落實「十四年抗戰概念」的精神,教育部要求對各級各類教材進行修改,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實。《函件》要求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全面排查,凡有「八年抗戰」字樣,改為「十四年抗戰」,並視情況修改與此相關內容,確保樹立並突出十四年抗戰概念。
  • 【重磅】「八年抗戰」說法正式改為「十四年抗戰」!
    「八年抗戰」說法正式改為「十四年抗戰」!人民日報記者剛剛從教育部證實,教育部要求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實「14年抗戰」概念。2016年10月,國務院相關領導就曾批示教育部要全面落實十四年抗戰概念,當時要求教育部各部門通力配合,兩個月前已要求全國基礎教育課程教材落實該概念,目前已全面完成修改。解釋:為什麼抗戰時間有兩種說法?
  • 為什麼「八年抗戰」說法要改為「十四年抗戰」?
    教材修改要求將8年抗戰一律改為14年抗戰,全面反映日本侵華罪行,強調九一八事變後的14年抗戰歷史是前後貫通的整體,應在課程教材中予以系統、準確體現。  教材修改要求覆蓋大中小所有學段、所有相關學科、所有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教材,要全面體現中國共產黨在抗戰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強調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凸顯中華民族不畏強暴、英勇抗擊侵略的偉大民族精神。  教育部要求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實14年抗戰概念。
  • 「八年抗戰」說法已改為「十四年抗戰」,原因是……
    將8年抗戰一律改為14年抗戰,全面反映日本侵華罪行,強調「九一八事變」後的14年抗戰歷史是前後貫通的整體,應在課程教材中予以系統、準確體現。覆蓋大中小所有學段、所有相關學科、所有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教材,要全面體現中國共產黨在抗戰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強調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凸顯中華民族不畏強暴、英勇抗擊侵略的偉大民族精神。
  • 重磅丨「八年抗戰」說法改為「十四年抗戰」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10日據教育部消息,2017年春季教材將全面落實14年抗戰概念,8年抗戰一律改為14年抗戰。
  • 國臺辦回應大陸中小學課本將"八年抗戰"改為"十四年抗戰"
    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 侯和君攝 人民網北京1月11日電(劉潔妍、侯和君)今天上午,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主持例行新聞發布會時回應了大陸中小學的課本將「八年抗戰」改為「十四年抗戰」一事。 針對最近大陸中小學的課本將「八年抗戰」改為「十四年抗戰」一事,馬曉光表示,在「七七事變」和全面抗戰爆發之前,從1931年東北淪陷開始,在廣袤的白山黑水之間,就活躍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抗日聯軍,他們的抗日義舉早於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對他們所做的歷史貢獻不應忘記。
  • 「八年抗戰」說法已改為「十四年抗戰」丨新聞日誌
    記者10日從教育部獲悉,2017年春季教材將全面落實14年抗戰概念,8年抗戰一律改為14年抗戰。據了解,為落實中央關於紀念中國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有關精神,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教育部組織歷史專家進行了認真研究,對教材修改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日前基礎教育二司又專門發函對中小學地方教材修訂提出了要求。
  • 「八年抗戰」為什麼改為「十四年抗戰」?
    ▲《關於在中小學地方課程教材中全面落實「十四年抗戰」概念的函》「八年抗戰」的說法是指從1937年「七七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算起,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的8年時間。▲中國歷史教科書八年級·上冊(人教版)「九一八事變」章節根據中國歷史教科書八年級·上冊(人教版)的內容,在「九一八事變」後,全國人民反對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要求停止內戰,抵抗日本的侵略。
  • 八年抗戰說法已改為十四年抗戰!一文讀懂原因!
    近日,有消息稱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下發2017年1號函件《關於在中小學地方課程教材中全面落實「十四年抗戰」概念的函》。1月10日上午,新京報記者從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了解到,這封函確由該司所發,目前2017年春季教材已全面落實。文件中要求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全面排查,凡有「八年抗戰」字樣,改為「十四年抗戰」,並視情況修改與此相關內容,確保樹立並突出十四年抗戰概念。
  • 8年抗戰」為何改為「14年抗戰」?信陽老師說……
    日前,教育部發文2017年春季教材將全面落實14年抗戰概念——大中小所有學段教材中的「8年抗戰」一律改為「14年抗戰」。該消息一出,瞬間刷爆了朋友圈,輿論在一片支持的同時也表現出些許驚訝,為何要將「8年抗戰」改為「14年抗戰」?信陽一線老師們怎麼看?
  • 為什麼會有「十四年抗戰」和「八年抗戰」兩種說法?
    1月10日上午,新京報記者從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了解到,這封函確由該司所發,目前2017年春季教材已全面落實。文件中要求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全面排查,凡有「八年抗戰」字樣,改為「十四年抗戰」,並視情況修改與此相關內容,確保樹立並突出十四年抗戰概念。
  • 【時評】教育部改8年抗戰為14年抗戰!有什麼重要意義?
    教育部昨日回復北京晨報採訪時確認了此事,表示教材修改要求將8年抗戰一律改為14年抗戰,全面反映日本侵華罪行,覆蓋大中小所有學段、所有相關學科、所有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教材。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實14年抗戰概念。
  • 教育部改教材 專家釋疑八年抗戰和十四年抗戰
    教育部有關落實「十四年抗戰」概念的函。 資料圖中國青年網北京1月10日電日前記者獲悉,2017年中小學地方課程教材將全面落實「十四年抗戰」概念,凡教材中有「八年抗戰」字樣處將進行修改。眾所周知,在那首膾炙人口的歌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中,就有這樣一句歌詞「他堅持了抗戰八年多」。難道,這麼多年大家都唱錯了麼?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所抗日戰爭研究組組長、研究員,抗戰史專家嶽思平在接受中國青年網記者採訪時表示,歌詞中的「八年抗戰」應該準確理解為全民族抗戰。但全民族抗戰並不能和中國抗日戰爭完全畫上等號。
  • 8年抗戰為什麼改為14年,前6年到底怎麼抗日的?
    抗戰到底是8年(以七七事變開始)還是14年(以九一八事變開始),為什麼會有兩種說法?按照一般常理,一場戰爭的開始時間,不應當有什麼分歧。但是,近年來國內史學界圍繞著中國抗日戰爭的開端問題,展開了相當規模的討論,主要是針對八年抗戰的說法,提出了十四年抗戰的概念。
  • 從「八年抗戰」到「十四年抗戰」說 背後暗藏了什麼玄機
    以往我們的教材和社會主流接受的都是「八年抗戰」說,最有名的便是《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首歌裡所唱的「她堅持抗戰了八年多,她改善了人民生活」,由於這首歌傳唱得比國歌還廣泛,所以把「八年抗戰」說普及到了家喻戶曉的地步。而且這首歌是經過毛主席親自修改潤色的,其權威性勿庸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