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八年抗戰」說法已改為「十四年抗戰」!一文讀懂原因

2021-02-07 大河報

湖南芷江,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受降紀念內的雕塑 。

近日,教育部下發2017年1號函件《關於在中小學地方課程教材中全面落實「十四年抗戰」概念的函》(以下稱為《函件》)。1月10日,教育部基礎二司證實該通知確實由他們所發。目前2017年春季教材已全面落實。

搜索教育部網站可以發現,早在去年9月,教育部在答覆全國政協委員提案時已經明確表態,根據2011版《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正在抓緊組織編寫修訂義務教育歷史教材。

《函件》表示,根據在教材中要落實「十四年抗戰概念」的精神,教育部要求對各級各類教材進行修改,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實。

《函件》要求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全面排查,凡有「八年抗戰」字樣,改為「十四年抗戰」,並視情況修改與此相關內容,確保樹立並突出十四年抗戰概念。



據《黑龍江日報》2016年3月14日報導,黑龍江省全國政協委員洪袁舒在2016年全國兩會時建議儘快將「中國人民抗戰十四年」這一歷史事實統一規範地納入到我國的中、小學歷史教科書中,她建議首先應在中、小學歷史、政治類教科書中將 九一八事變 明確為抗日戰爭爆發的起始點,時長強調表達為十四年,以消除原有提法的謬誤。其次,在小學升初中考試中加入關於抗日戰爭內容的簡單試題;在中考試卷裡加入抗戰歷史內容的試題。

據教育部官網2016年9月28日的《關於政協十二屆全國委員會第四次會議第2349號(教育類232號)提案答覆的函》(以下稱為《答覆函》)上顯示,2011年,國家頒布了新修訂的義務教育學科課程標準。在《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中規定了中國近代史學習內容,其中明確提出「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中華民族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全國抗日救亡運動不斷高漲。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七七事變,以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為基礎的中華民族全國性抗戰從此開始」「知道九一八事變,了解中國局部抗戰的開始」等。


《答覆函》顯示,根據2011版《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教育部正在抓緊組織編寫修訂義務教育歷史教材,相關學習內容和要求都將相應體現在新編修的歷史教材中。

據《新京報》報導,2016年10月,國務院相關領導就曾批示教育部要全面落實十四年抗戰概念,當時要求教育部各部門通力配合,兩個月前已要求全國基礎教育課程教材落實該概念,目前已全面完成修改,2017年春季全國中小學生地方課程教材將全面落實。




「八年抗戰」的說法是指從1937年「七七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算起,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的8年時間。

七七事變時在盧溝橋頭防禦工事內的中國士兵



「十四年抗戰」的說法是指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算起至日本無條件投降,則為14年。在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關東軍安排鐵道「守備隊」,炸毀了瀋陽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路軌,挑起「九一八事變」。

中國歷史教科書八年級·上冊(人教版)「九一八事變」章節


根據中國歷史教科書八年級·上冊(人教版)的內容,在「九一八事變」後,全國人民反對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要求停止內戰,抵抗日本的侵略。東北人民和未撤走的東北軍部隊,組織起抗日義勇軍,抵抗日軍的侵略。中國共產黨派楊靖宇等在東北組織遊擊隊,開展抗日遊擊戰爭。中國人民的局部抗戰開始了。


近年來國內史學界圍繞著中國抗日戰爭的開端問題,展開了相當規模的討論,主要是針對八年抗戰的說法,提出了十四年抗戰的概念。

抗日戰爭開端問題關係到對九一八事變後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認識;關係到九一八事變後中國抗日戰爭的特點和南京國民政府作用的評價;關係到九一八事變歷史地位的認識等一系列根本問題的認識分歧。因而全面深入地探討這些問題,對於深入地客觀地全面研究抗日戰爭是有意義的。正是基於此,應該確立十四年抗戰的概念。

其實,八年抗戰和十四年抗戰,是與抗日戰爭從局部抗戰到全國性抗戰的過程相聯繫的兩個概念。八年抗戰是指從1937年開始的全國性抗戰,十四年抗戰是包含從1931年開始的局部抗戰在內的整個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鬥爭。(選自《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1000個為什麼》,中共黨史出版社 出版)



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所抗日戰爭研究組組長嶽思平曾刊文表示:多年的研究成果表明,以1931年9月作為中華民族抗日戰爭的開端,是科學的,這一看法基本上成為主流認識……人們習慣稱作的「八年抗戰」,實際上是指全國抗戰。如歌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中的歌詞——「他堅持抗戰八年多」,就是如此。

中國抗戰史專家王錦思也認為,確認抗戰從九一八事變開始,符合國際認知。據他介紹,作為侵略國,日本在描述侵華戰爭時,就是將九一八事變作為時間起點的。在他看來,民間更為熟知的抗戰節點也是九一八事變,每年9月18日,全國各省市區都會鳴防空警報紀念九一八事變。

「九·一八」主題撞鐘鳴警儀式

2014年9月3日,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舉行的紀念活動儀式現場出現了14個方陣、140面彩旗;儀式上,鳴響了14聲禮炮;現場放飛14000隻氣球,抗戰紀念館南面廣場上高14米、漢白玉基座的國旗杆,象徵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到1945年日本投降,中國人民艱苦卓絕的14年抗戰歷程。同樣象徵著中華民族14年抗戰歷程。

儀式現場有14個方陣

新華社也在2016年9月18日發布的《浴火重生的歷史迴響——寫在「九一八事變」爆發85周年之際》一文中寫到:85年前的今天,日軍悍然發動了「九一八事變」。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14年的抗日戰爭從此打響。多少中華兒女毀家紓難,義無反顧,與侵略者殊死拼殺。


鄭州一年9天霧霾?知道真相的我眼淚掉下來……

河南這12個縣玩兒大了!全世界的有錢人都在關注它們!

鄭州16歲女孩被軋身亡,書包內發現準考證,附監控視頻→

鄭州地鐵一號線二期、城郊鐵路一期評審過關,即將開跑!

來源:澎湃新聞、騰訊新聞、揚子晚報

編輯:裴申申



相關焦點

  • 八年抗戰說法已改為十四年抗戰!一文讀懂原因!
    近日,有消息稱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下發2017年1號函件《關於在中小學地方課程教材中全面落實「十四年抗戰」概念的函》。1月10日上午,新京報記者從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了解到,這封函確由該司所發,目前2017年春季教材已全面落實。文件中要求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全面排查,凡有「八年抗戰」字樣,改為「十四年抗戰」,並視情況修改與此相關內容,確保樹立並突出十四年抗戰概念。
  • 一文讀懂「八年抗戰」為何改為「十四年抗戰」
    《關於在中小學地方課程教材中全面落實「十四年抗戰」概念的函》今日上午,據新京報報導,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證實,在教材中要落實「十四年抗戰概念」的精神,凡有「八年抗戰」字樣,改為「十四年抗戰「八年抗戰」是哪八年?「八年抗戰」的說法是指從1937年「七七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算起,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的8年時間。
  • 「八年抗戰」說法已改為「十四年抗戰」,原因是……
    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實14年抗戰概念。按照一般常理,一場戰爭的開始時間,不應當有什麼分歧。但是,近年來國內史學界圍繞著中國抗日戰爭的開端問題,展開了相當規模的討論,主要是針對八年抗戰的說法,提出了十四年抗戰的概念。
  • 【重磅】「八年抗戰」說法正式改為「十四年抗戰」!
    「八年抗戰」說法正式改為「十四年抗戰」!人民日報記者剛剛從教育部證實,教育部要求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實「14年抗戰」概念。據新京報消息,在1月10日已通過記者向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確認此事,落實「十四年抗戰」這一概念是貫徹中央相關精神。
  • 重磅丨「八年抗戰」說法改為「十四年抗戰」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新華社發2016年3月,洪袁舒就曾表示,我國此前已明確提出「十四年抗戰」的結論,但現有的教科書卻沒有及時體現。「為讓年輕一代牢記國恥,吸取歷史慘痛教訓,將中國人民抗戰『十四年』這一歷史納入到我國的中小學歷史教科書中刻不容緩。」「去年年中,教育部已給我作了回復,十四年抗戰史將寫入中小學教材。
  • 重磅!「八年抗戰」說法已改為「十四年抗戰」丨新聞日誌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教育部表示,教材修改要求將8年抗戰一律改為14年抗戰,全面反映日本侵華罪行,強調「九一八」事變後的14年抗戰歷史是前後貫通的整體,應在課程教材中予以系統、準確體現。教材修改要求覆蓋大中小所有學段、所有相關學科、所有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教材,要全面體現中國共產黨在抗戰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強調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凸顯中華民族不畏強暴、英勇抗擊侵略的偉大民族精神。「八年抗戰」的說法是指從1937年「七七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算起,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的8年時間。
  • 「八年抗戰」改為「十四年抗戰」背後的原因
    ▲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關於在中小學地方課程教材中全面落實「十四年抗戰」概念的函》。網絡圖片文件中要求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全面排查,凡有「八年抗戰」字樣,改為「十四年抗戰」,並視情況修改與此相關內容,確保樹立並突出十四年抗戰概念。
  • 「八年抗戰」已改為「十四年抗戰」
    ,凡有「八年抗戰」字樣,改為「十四年抗戰」,並視情況修改與此相關內容,確保樹立並突出「十四年抗戰」概念。「八年抗戰」的說法是指從1937年「七七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算起,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的8年時間。
  • 為什麼「八年抗戰」說法要改為「十四年抗戰」?
    網傳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下發2017年1號函件《關於在中小學地方課程教材中全面落實「十四年抗戰」概念的函》。
  • 「八年抗戰」為什麼改為「十四年抗戰」?
    ▲《關於在中小學地方課程教材中全面落實「十四年抗戰」概念的函》「八年抗戰」的說法是指從1937年「七七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算起,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的8年時間。▲七七事變時在盧溝橋頭防禦工事內的中國士兵「十四年抗戰」的說法是指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算起至日本無條件投降,則為14年。
  • 為什麼會有「十四年抗戰」和「八年抗戰」兩種說法?
    1月10日上午,新京報記者從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了解到,這封函確由該司所發,目前2017年春季教材已全面落實。文件中要求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全面排查,凡有「八年抗戰」字樣,改為「十四年抗戰」,並視情況修改與此相關內容,確保樹立並突出十四年抗戰概念。
  • 國臺辦回應大陸中小學課本將"八年抗戰"改為"十四年抗戰"
    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 侯和君攝 人民網北京1月11日電(劉潔妍、侯和君)今天上午,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主持例行新聞發布會時回應了大陸中小學的課本將「八年抗戰」改為「十四年抗戰」一事。 針對最近大陸中小學的課本將「八年抗戰」改為「十四年抗戰」一事,馬曉光表示,在「七七事變」和全面抗戰爆發之前,從1931年東北淪陷開始,在廣袤的白山黑水之間,就活躍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抗日聯軍,他們的抗日義舉早於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對他們所做的歷史貢獻不應忘記。
  • 重磅!教育部下發文件,中小學教材一律將八年抗戰改成十四年抗戰! 特別關注
    近日,教育部下發文件,要求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全面排查,將8年抗戰一律改為14年抗戰,要全面反映日本侵華罪行,強調九一八事變後的14年抗戰歷史是前後貫通的整體。換句話說,以往我們慣用的「八年抗戰」要正式更改為「十四年抗戰」了。教材修改對在讀中小學生影響尤大,身為教師的您如何向學生解釋作此修改的原因?
  • 教育部:八年抗戰改為十四年 春季教材落實
    近日,一份署名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的《關於在中小學地方課程教材中全面落實「十四年抗戰」概念的函》在網絡流傳,文件表示,教材中要落實「十四年抗戰概念」的精神,教育部要求對各級各類教材進行修改,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要求全面落實。文件中要求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全面排查,凡有「八年抗戰」字樣,改為「十四年抗戰」,並視情況修改與此相關內容,確保樹立並突出十四年抗戰概念。
  • 教育部改教材 專家釋疑八年抗戰和十四年抗戰
    教育部有關落實「十四年抗戰」概念的函。 資料圖中國青年網北京1月10日電日前記者獲悉,2017年中小學地方課程教材將全面落實「十四年抗戰」概念,凡教材中有「八年抗戰」字樣處將進行修改。眾所周知,在那首膾炙人口的歌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中,就有這樣一句歌詞「他堅持了抗戰八年多」。難道,這麼多年大家都唱錯了麼?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所抗日戰爭研究組組長、研究員,抗戰史專家嶽思平在接受中國青年網記者採訪時表示,歌詞中的「八年抗戰」應該準確理解為全民族抗戰。但全民族抗戰並不能和中國抗日戰爭完全畫上等號。
  • 從「八年抗戰」到「十四年抗戰」說 背後暗藏了什麼玄機
    喜歡我的文章可按文末二維碼或點擊藍色「金橋智庫」,輕鬆關注。  1月10日,為貫徹中央有關精神,教育部要求在全國中小學課程教材中落實「十四年抗戰」概念,取代以往的「八年抗戰」說。這個新聞很重要,它是中國開始還原真實歷史,顛覆西方杜撰的二戰史的開端。
  • 「八年抗戰」為何改為「十四年」?這些內容你應知道!
    函的內容極具爆炸性——「8年抗戰」要改為「14年抗戰」。據新京報報導,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證實,在教材中要落實「十四年抗戰概念」的精神,凡有「八年抗戰」字樣,改為「十四年抗戰」,教育部已要求對各級各類教材進行修改,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實。
  • 官方為什麼將「八年抗戰」說法改成「十四年抗戰」?
    近日,網上流傳著一份《關於在中小學地方課程教材中全面落實「十四年抗戰」概念的函》的函件,署名為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
  • 遼寧學者1950年代起提出「十四年抗戰」理念,終入教科書
    核心提示教育部有關部門近日下發通知,要求將教材中「八年抗戰」的表述改為「十四年抗戰」,並在2017年春季教材裡全面落實。此前常用的「八年抗戰」是以1937年「盧溝橋事變」全國性抗戰開始為起點。現在,「十四年抗戰」則以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作為抗戰起點。
  • 【時評】教育部改8年抗戰為14年抗戰!有什麼重要意義?
    教育部昨日回復北京晨報採訪時確認了此事,表示教材修改要求將8年抗戰一律改為14年抗戰,全面反映日本侵華罪行,覆蓋大中小所有學段、所有相關學科、所有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教材。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實14年抗戰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