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芷江,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受降紀念內的雕塑 。
近日,教育部下發2017年1號函件《關於在中小學地方課程教材中全面落實「十四年抗戰」概念的函》(以下稱為《函件》)。1月10日,教育部基礎二司證實該通知確實由他們所發。目前2017年春季教材已全面落實。
搜索教育部網站可以發現,早在去年9月,教育部在答覆全國政協委員提案時已經明確表態,根據2011版《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正在抓緊組織編寫修訂義務教育歷史教材。
《函件》表示,根據在教材中要落實「十四年抗戰概念」的精神,教育部要求對各級各類教材進行修改,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實。
《函件》要求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全面排查,凡有「八年抗戰」字樣,改為「十四年抗戰」,並視情況修改與此相關內容,確保樹立並突出十四年抗戰概念。
據《黑龍江日報》2016年3月14日報導,黑龍江省全國政協委員洪袁舒在2016年全國兩會時建議儘快將「中國人民抗戰十四年」這一歷史事實統一規範地納入到我國的中、小學歷史教科書中,她建議首先應在中、小學歷史、政治類教科書中將 九一八事變 明確為抗日戰爭爆發的起始點,時長強調表達為十四年,以消除原有提法的謬誤。其次,在小學升初中考試中加入關於抗日戰爭內容的簡單試題;在中考試卷裡加入抗戰歷史內容的試題。
據教育部官網2016年9月28日的《關於政協十二屆全國委員會第四次會議第2349號(教育類232號)提案答覆的函》(以下稱為《答覆函》)上顯示,2011年,國家頒布了新修訂的義務教育學科課程標準。在《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中規定了中國近代史學習內容,其中明確提出「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中華民族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全國抗日救亡運動不斷高漲。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七七事變,以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為基礎的中華民族全國性抗戰從此開始」「知道九一八事變,了解中國局部抗戰的開始」等。
《答覆函》顯示,根據2011版《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教育部正在抓緊組織編寫修訂義務教育歷史教材,相關學習內容和要求都將相應體現在新編修的歷史教材中。
據《新京報》報導,2016年10月,國務院相關領導就曾批示教育部要全面落實十四年抗戰概念,當時要求教育部各部門通力配合,兩個月前已要求全國基礎教育課程教材落實該概念,目前已全面完成修改,2017年春季全國中小學生地方課程教材將全面落實。
「八年抗戰」的說法是指從1937年「七七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算起,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的8年時間。
七七事變時在盧溝橋頭防禦工事內的中國士兵
「十四年抗戰」的說法是指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算起至日本無條件投降,則為14年。在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關東軍安排鐵道「守備隊」,炸毀了瀋陽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路軌,挑起「九一八事變」。
中國歷史教科書八年級·上冊(人教版)「九一八事變」章節
根據中國歷史教科書八年級·上冊(人教版)的內容,在「九一八事變」後,全國人民反對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要求停止內戰,抵抗日本的侵略。東北人民和未撤走的東北軍部隊,組織起抗日義勇軍,抵抗日軍的侵略。中國共產黨派楊靖宇等在東北組織遊擊隊,開展抗日遊擊戰爭。中國人民的局部抗戰開始了。
近年來國內史學界圍繞著中國抗日戰爭的開端問題,展開了相當規模的討論,主要是針對八年抗戰的說法,提出了十四年抗戰的概念。
抗日戰爭開端問題關係到對九一八事變後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認識;關係到九一八事變後中國抗日戰爭的特點和南京國民政府作用的評價;關係到九一八事變歷史地位的認識等一系列根本問題的認識分歧。因而全面深入地探討這些問題,對於深入地客觀地全面研究抗日戰爭是有意義的。正是基於此,應該確立十四年抗戰的概念。
其實,八年抗戰和十四年抗戰,是與抗日戰爭從局部抗戰到全國性抗戰的過程相聯繫的兩個概念。八年抗戰是指從1937年開始的全國性抗戰,十四年抗戰是包含從1931年開始的局部抗戰在內的整個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鬥爭。(選自《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1000個為什麼》,中共黨史出版社 出版)
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所抗日戰爭研究組組長嶽思平曾刊文表示:多年的研究成果表明,以1931年9月作為中華民族抗日戰爭的開端,是科學的,這一看法基本上成為主流認識……人們習慣稱作的「八年抗戰」,實際上是指全國抗戰。如歌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中的歌詞——「他堅持抗戰八年多」,就是如此。
中國抗戰史專家王錦思也認為,確認抗戰從九一八事變開始,符合國際認知。據他介紹,作為侵略國,日本在描述侵華戰爭時,就是將九一八事變作為時間起點的。在他看來,民間更為熟知的抗戰節點也是九一八事變,每年9月18日,全國各省市區都會鳴防空警報紀念九一八事變。
「九·一八」主題撞鐘鳴警儀式
2014年9月3日,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舉行的紀念活動儀式現場出現了14個方陣、140面彩旗;儀式上,鳴響了14聲禮炮;現場放飛14000隻氣球,抗戰紀念館南面廣場上高14米、漢白玉基座的國旗杆,象徵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到1945年日本投降,中國人民艱苦卓絕的14年抗戰歷程。同樣象徵著中華民族14年抗戰歷程。
儀式現場有14個方陣
新華社也在2016年9月18日發布的《浴火重生的歷史迴響——寫在「九一八事變」爆發85周年之際》一文中寫到:85年前的今天,日軍悍然發動了「九一八事變」。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14年的抗日戰爭從此打響。多少中華兒女毀家紓難,義無反顧,與侵略者殊死拼殺。
鄭州一年9天霧霾?知道真相的我眼淚掉下來……
河南這12個縣玩兒大了!全世界的有錢人都在關注它們!
鄭州16歲女孩被軋身亡,書包內發現準考證,附監控視頻→
鄭州地鐵一號線二期、城郊鐵路一期評審過關,即將開跑!
來源:澎湃新聞、騰訊新聞、揚子晚報
編輯:裴申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