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好!今天是第19講,我們的主題是:「加略人猶大的犯罪和悔改」。約翰福音13章呢,是一章能夠非常清楚的了解悔改的一個話語,而且有許多人呢,以約翰福音13章為依據呢,一直在主張著他們錯誤的信仰!在聖經裡面有真正的信仰,跟錯誤的信仰,但因為當今有許多人不知道這真正的信仰,所以過著錯誤的信仰!他們自己呢在找著聖經的一些依據,然後說是在悔改著,那今天呢,我們來仔細看一下,這錯誤的信仰到底哪錯了?什麼才是正確的信仰?大部分人呢,雖然上著教會,但是因為自己每天犯罪,所以都在悔改,祈求饒恕自己的罪,聖經裡面說:「罪的工價乃是死」,「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了」。所以呢,並不是說,自己錯了祈求饒恕就會洗罪,而是需要準確的支付罪的工價,當今呢有許多人上教會,祈求饒恕自己的罪,當他們在祈求悔改自己的罪的時候呢,他們的依據就是在於這約翰福音13章裡,我們來一起看一下這話語,在約翰福音13章裡面,出現了洗腳的這個比喻,那他們呢,將悔改的這個依據就放在這裡,那看一下13章5節,隨後把水倒在盆裡,就洗門徒的腳,並用自己所束的手巾擦乾。挨到西門·彼得,彼得對他說:「主啊,你洗我的腳嗎?」耶穌回答說:「我所做的,你如今不知道,後來必明白。」彼得說:「你永不可洗我的腳!」耶穌說:「我若不洗你,你就與我無份了。」西門·彼得說:「主啊,不但我的腳,連手和頭也要洗。」耶穌說:「凡洗過澡的人,只要把腳一洗,全身就乾淨了。你們是乾淨的,然而不都是乾淨的。」耶穌原知道要賣他的是誰,所以說:「你們不都是乾淨的。」他們是以這話語為根據、依據,然後做他們悔改禱告的一個根據、依據!在這裡呢說:「凡洗過澡的人,只要把腳一洗」,他們就用這個話語說呢,雖然我們得救了,但是,雖然洗過澡了,但是還需要洗腳,不是嗎?所以他們說呢,我們雖然得救了,但是就像,這裡說要洗腳一樣呢,我們還是要洗我們所犯的罪,那當今上教會的很多人呢,以這約翰福音13章為依據,說了這樣的話,但是其實卻談的卻不是這個次元的話,彼得呢,在這句話語裡面呢,拒絕耶穌給他洗腳,但是耶穌說:「我若不洗你,你就與我無份了。」,在這裡呢,並不是他自己洗的,而是耶穌給他們洗的,耶穌說:「我若不洗你,你就與我無份了。」,所以是耶穌給他們洗腳,然後彼得又說:「連手和頭也要洗。」,但是耶穌說:「凡洗過澡的人,只要把腳一洗」就可以了,然後又說:「全身就乾淨了」,各位,就像我們平時腳髒了所以才洗腳,但是這裡說的這個洗腳呢,並不是這個意思!說全身就乾淨了,全身乾淨的意思,那包不包括他的腳乾淨呢?也包括他的腳乾淨,那這裡說:「你們是乾淨的,然而不都是乾淨的。」,這裡說不都乾淨的意思,並不指你們全身都乾淨,但只有你們的腳不乾淨,並不是這個意思!而是說,雖然你們都是乾淨的,但是只有加略人猶大不乾淨,這裡指的並不是說腳不乾淨,而是為了解釋,加略人猶大不乾淨,所以後來在11節還補充說明說:耶穌原知道要賣他的是誰,所以說:「你們不都是乾淨的。」,因為這裡有要賣耶穌的加略人猶大,所以耶穌說:「不都是乾淨的」,這裡指的並不是說腳不乾淨,所以這個話語呢,其實呢跟悔改禱告呢,是沒有什麼關係的一個話語,這個話語呢,其實呢更接近於侍奉,12節,耶穌洗完了他們的腳,就穿上衣服,又坐下,對他們說:「我向你們所做的,你們明白嗎?你們稱呼我夫子,稱呼我主,你們說的不錯,我本來是。我是你們的主,你們的夫子,尚且洗你們的腳,你們也當彼此洗腳。我給你們作了榜樣,叫你們照著我向你們所做的去做。所以更接近於侍奉,這個呢,跟我們為了悔改禱告,祈求饒恕我們平時犯的罪,跟這個話語呢幾乎沒什麼關係的,是根本沒有關係的,那因為聖經裡面說:「凡洗過澡的人,只要把腳一洗」就可以了,那他們就將這個話語呢,跟自己悔改、禱告呢聯繫在一起呢,所以就顯現出了他們對聖經有多麼無知?因為他們對聖經無知,所以呢,就將這個洗腳的部分呢,就與自己悔改、禱告就聯繫在一起,然後作為他們的一個依據,但假如是跟這個洗腳的部分聯繫在一起的話,那這個部分也是,應該是由耶穌來做,人們說呢,經常說:原罪是耶穌洗的,自罪犯是需要我們悔改來洗的,但是並不是這樣的!耶穌說,神呢已經將我們的所有罪呢,都放在了耶穌身上,都已經洗淨了我們的所有的罪,將我們眾人的罪孽都歸到他身上了,但什麼時候耶穌只帶走了原罪,讓我們自己承擔自犯罪呢?並沒有這樣,而是將我們所有的罪孽呢,都歸到了他身上,是全都歸到了他的身上,那既然這樣的話,人們帶著這種話語,作為他們悔改、禱告的依據,但假如不是這個話語的話,他們又找了另外一個話語,就是當今人們所說的這個祈禱文,作為他們悔改、禱告的一個依據,這個話語呢,出現在馬太福音6章裡面,其實並不是這個意義,但是很多人都誤解了,那我們看一下馬太福音6章,6章9節,所以,你們禱告要這樣說: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就是這一部分,這裡說: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還有一種不是免債,是說免罪,那這裡說呢,說要免罪,很多人呢,將這祈禱文的這個依據呢,都放在這個話語上,但是在這裡呢,耶穌並沒有給我們祈禱文,而是教我們如何禱告而已,那1517年呢,馬丁路德呢進行了宗教改革,在進行宗教改革的時候,雖然興起了準確的福音的改革,然後傳進了準確的話語得救了,但是他們的儀式並沒有得到改革,所以不管是天主教的一些教會、聖殿呢,或者是一些祈禱文呢,這樣的儀式卻並沒有變化,並沒有改革,所以他們做了這個祈禱文,但是說這個是祈禱文呢,這不是祈禱文!這只是教我們如何禱告!耶穌說,你們禱告要這樣說,英語聖經裡面說:這是model,這是一個樣子,舉止,這裡指的就是禱告的一個樣子而已,那在看6章33節的話,這裡說了第一個樣子,說: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在禱告最重要的,首先最重要的樣子是什麼呢?就是你們要先求他的國,不是為了你的而求,不是為了你需要的去求,而是要先求他的國,所以耶穌教我們,事先要為了我們求呢,還是要求他的國呢?對!是先要求他的國跟他的義,「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那神帶著想要赦免我們人類的罪的這個旨意,那這個旨意已經行在天上,那主呢,也願這個旨意呢行在地上,那什麼時候能夠行在這地上呢?就是,當耶穌基督釘在十字架而死的時候,就會行在這地上,「我來了,為要照你的旨意行;」,那是什麼時候就行在這地上了呢,就是在十字架上,耶穌說「成了!」的時候,所以耶穌在教這個禱告的時候呢,這個旨意還沒有行在地上,耶穌呢受到施洗約翰的洗禮的時候,說:「因為我們理當這樣盡諸般的義(或譯:禮)。」,這是盡諸般的義的一個過程而已,但什麼時候能夠成就呢?就是在十字架上他說「成了!」,那這樣的話,「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所以現在在禱告,希望能行在這地上,然後又說:「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就是免了人的罪,那這裡呢說:如同赦免了我們的罪,跟赦免了罪是有很大的不同的,假如說是我們赦免了罪的話,那就完全不同了!那我們人類呢,有的時候會赦免罪,有的時候不會赦免罪!各位,這樣的!對吧?我們在犯罪的時候,有的時候呢,有人向我們犯了罪的話,有的時候我們會赦免人的罪,有的時候也不會赦免人的罪,那假如耶穌像這樣的話,就不行了!是吧?有的時候會赦免我們,有的時候不赦免我們的話,就出事兒了!所以說:就如同我們赦免了一樣,那既然說:如同赦免的話,那不管是赦免了一次、兩次,那只要赦免了一次的話,就不會對這個罪呢,說三道四了!只要赦免的話就不會再說什麼了,一樣不重審!有這樣的一個原則,就是審過一次的案子呢,再也不審了!那假如赦免了一次罪的話,就不再提這個罪了,神呢,就是這麼赦免了我們的罪的,所以看希伯來書10章的話,神說:「我不再記念他們的罪愆和他們的過犯。」赦免了他們一次罪,我再也不談及這個罪了!也不再說三道四了!也不再紀念了,是這個意思!但當今的人呢,以約翰福音13章,還有馬太福音6章的話語,作為他們悔改、禱告的一個依據,但是這是錯誤的依據!是誤解了聖經!所以在十字架之前呢,我們要禱告、祈求、罪得饒恕!但是在十字架結束之後呢,因為已經都成了,所以我們在十字架之後呢,我們沒有必要再祈求罪得赦免,而是需要感謝赦免了我們的罪,所以呢在十字架之後呢,基督徒呢再也沒有祈求赦免罪的這個內容,出現在聖經裡了,在十字架之前呢,在耶穌來臨之前呢,他們一直呼喚,請彌賽亞能來!但是現在既然彌賽亞都來了,還需要禱告、祈求彌賽亞的降臨嗎?在十字架赦免罪之前呢,我們需要乞求、饒恕、赦免這個罪!但是既然都已經在十字架上赦免了,我們就沒有必要再祈求、赦免了!是吧?那這些不知道福音的人呢,他們呢為了能夠主張自己的正確,能夠主張這悔改禱告,所以呢,就以這約翰福音13章跟馬太福音6章的這個話語呢,作為依據,來主張自己,但是假如能稍微了解一下的話,就能知道!啊!原來我的這個依據是誤解了話語聖經啊!他們就能明白這一點,而且這個約翰福音13章呢,跟悔改是一點都沒有關係的,是侍奉的一個部分,我給你們作了榜樣,叫你們照著我向你們所做的去做,那既然我是你的老師,我給你洗腳,那你們也要這樣洗腳,去侍奉他人,侍奉他的軟弱,侍奉他不足,是讓他們侍奉的生活是這個意思,但真正的悔改是什麼呢?我們重新回到約翰福音13章1節,從1節開始來看一下,看加略人猶大的悔改的話,看他的犯罪跟悔改的話,那就能夠發現什麼是真正的悔改跟錯誤的悔改,當然這加略人猶大呢,是錯誤的悔改了!那我們從1節開始來看一下,逾越節以前,耶穌知道自己離世歸父的時候到了。他既然愛世間屬自己的人,就愛他們到底。吃晚飯的時候,魔鬼已將賣耶穌的意思放在西門的兒子加略人猶大心裡。在這裡魔鬼已將賣耶穌的意思放在西門的兒子加略人猶大心裡。各位這個意思,這個想法並不是加略人猶大的,加略人猶大沒有想過,要賣耶穌的這個想法,沒有這個意思,但有一天呢,魔鬼將賣掉耶穌的意思呢放在加略人猶大的心裏面,我在上一個時間裡,講了話語的領域跟想法的領域,本來我們人類呢,要在話語的領域裡面,對話語作出反應生活,要否認上來的想法,這樣的話就會成為話語、神的僕人,但是人類停留在想法的領域裡面,向著想法作出反應,否認話語的話,就會成為想法的奴僕、魔鬼的奴僕,現在加略人猶大呢,產生了這樣的想法,進來了這樣的想法,然後這加略人猶大呢,現在停留在想法的領域裡面,所以當有這個想法進來的時候呢,他就對這個想法作出了反應,他也否認了從耶穌那裡聽到的話語,雖然聽了很多話語,但是都否認了,然後呢接受了這個想法,對於這想法作出了反應,成了想法的僕人,就是成了魔鬼的僕人,各位,魔鬼想要欺騙一個停留在想法的領域裡面的人呢,是非常容易的!各位,只要給那些停留在想法的領域裡面的人呢,給他們一個想法的話就可以了!他給加略人猶大賣掉耶穌的這個想法、這個意思,他說呢,喂!賣掉這耶穌吧!耶穌弄不好,他會被羅馬士兵抓住,你也會跟著下監!所以你還不如把他賣了,然後拿一筆錢算了!就這樣呢,魔鬼給他這個想法之後,他直接接受了這個想法,正因為他接受了這個想法,所以加略人猶大的生活呢,為了跟隨這個想法,所以他就計劃著賣掉耶穌,然後跟羅馬的士兵呢都說好了,然後就賣掉了這樣的耶穌!他跟隨了想法,然後跟隨想法就付出了行動,在賣掉耶穌之後呢,加略人猶大就後悔了,他是怎麼後悔的呢?我們來看一下馬太福音27章3節,這時候,賣耶穌的猶大看見耶穌已經定了罪,就後悔,把那三十塊錢拿回來給祭司長和長老,說:「我賣了無辜之人的血是有罪了。」他們說:「那與我們有什麼相干?你自己承當吧!」猶大就把那銀錢丟在殿裡,出去吊死了。 各位,這個就是加略人猶大的結果,加略人猶大接受了這個魔鬼給的想法,跟隨這個想法之後賣掉了耶穌,在這之後,他心裏面後悔了!猶大看見耶穌已經定了罪就後悔,把那三十塊錢拿回來給祭司長和長老,說:「我賣了無辜之人的血是有罪了。」但是他們說:「那與我們有什麼相干?你自己承當吧!」他們對靈魂沒有關心,猶大呢因著自己犯的罪痛苦而出來了,猶大呢因為自己犯了罪,賣了無辜之人的血是有罪的,所以呢他們來到了祭司長跟長老面前,他們呢是營造的是靈力的引導者,但是他們不是正確的福音傳道者,也是正確的靈裡的引導者,無法讓這些痛苦的人從罪惡當中脫離出來,現在呢,加略人猶大呢,因著罪而痛苦說:「我賣了無辜之人的血是有罪了。」他非常的痛苦,但是他們是怎麼做的?他們沒有將他從罪惡裡面拯救出來,而是說:「你自己承當吧!」,然後猶大呢就把那銀錢丟在殿裡,出去吊死了。猶大呢接受了自己的想法之後呢,最終呢得到了這樣的一個結果,那現在呢加略人猶大呢是錯誤的信仰的一個例子,各位有真正的悔改,也有錯誤的悔改,那現在加略人猶大呢是錯誤的悔改,加略人猶大呢是怎麼悔改的呢?他說:「我賣了無辜之人的血是有罪了。」他說是我,我犯了罪,「我賣了無辜之人的血是有罪了。」加略人猶大說:是我犯了罪,然後後悔、悔改,這是錯誤的悔改的一個樣本,為什麼?因為他沒有明白這個罪,他沒有發現這個罪,所以他悔改的是因為自己犯罪,但是準確的發現罪的這個使徒保羅呢,這個使徒保羅,他說:既是這樣,就不是我做的,乃是住在我裡頭的罪做的。他是這麼告白的,那我們來比較一下,加略人猶大的告白跟使徒保羅的告白,羅馬書7章19節,故此,我所願意的善,我反不做;我所不願意的惡,我倒去做。若我去做所不願意做的,就不是我做的,乃是住在我裡頭的罪做的。使徒保羅說:不是我,不是我做的,乃是住在我裡頭的罪做的。他告白:不是自己做的!這是有很大的不同!加略人猶大說:我犯了罪!但是使徒保羅說:不是我做的,乃是住在我裡頭的罪做的。那在這兩個悔改當中,有一種呢是加略人猶大式的悔改,還有另外一種是使徒保羅式的悔改,那當今有許多人上教會,他們會像誰一樣悔改的?他們是像加略人猶大一樣的悔改的還是像使徒保羅一樣悔改呢,他們是加略人猶大式的悔改呢,還是使徒保羅式的悔改呢?非常遺憾的是,當今有許多人雖然上教會,但是還是在進行著加略人猶大式的悔改,我犯罪了,我賣了無辜之人的血是有罪了。就告白說:我犯罪了,假如我遇見一些人,跟他們談論這一部分的話,那首先我說有使徒保羅式的悔改,也有加略人猶大式的悔改,那你們是怎麼悔改的,他們說:是使徒保羅。因為他們知道使徒保羅是對的,但人們總是會站在自己覺得對的這一面,但是假如,真的進去的話,加略人猶大說:我賣了無辜之人的血是有罪了。使徒保羅說:不是我做的,乃是住在我裡頭的罪做的。那他們大部分人是怎麼做的呢?他們都是像加略人猶大一樣做著錯誤的悔改,但是他們以為自己是對的!為什麼?因為他們沒有看到聖經裡面真正的悔改!因為他們不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悔改,所以他們明明在做著錯誤的悔改,但自以為自己是正確的,有很多的人上著教會,卻把悔改、禱告的依據放在了約翰福音13章,也放在祈禱文上!都在過著錯誤的信仰,錯誤的悔改!但問題是沒有人能夠改正他們,這些聖徒們為什麼過著錯誤的信仰、悔改呢?這原因就是因為牧師、長老們都在錯誤的悔改著,因為他們沒有聽到這真正的悔改,所以他們以為他們錯誤的悔改是對的,然後只要努力、熱心的話就可以了!當教會呢,都在說原罪是由耶穌洗的!自犯罪呢,自己每天犯的罪呢,都要自己悔改來洗!自犯罪呢,就是自己犯的罪,就像猶大所說的一樣,自己犯的罪,但是聖經裡面,使徒保羅說:這個罪不是我做的,乃是住在我裡頭的罪做的。他說呢我心裏面有罪,有罪的這個情慾,所以呢,是這個情慾讓我犯罪,並不是我犯的罪,所以發現這根本的這個罪的人呢,會在自己心裏面,對這個罪呢進行悔改,但沒有發現的人呢,只是表面上,加略人猶大呢,只是悔改了他用銀30塊錢,然後賣掉耶穌的這個行為、行動而已!但他卻沒有進行根本性的悔改,各位,這個世界上,在信仰當中,最了不起的人就是發現自己是非常惡的,也是發現了跟隨自己的想法和判斷,只能是敗亡的這個事實的人,各位,加略人猶大呢,產生了一個想法之後,他也覺得這個想法是對的、是好的,所以他就跟隨了這個想法,相信了這個想法,但是假如各位心想呢,我心裏面上來的想法,都是惡的想法,假如能夠發現跟隨這個想法,只能是敗亡的!所以不跟隨這個想法,而是跟隨這話語,這樣的人,才是偉大的人,各位,當這個女人打破玉瓶的時候呢,所有的人都指責她,說她竟然打碎了這麼寶貴的玉瓶,居然浪費了!但是耶穌卻說呢:「無論在什麼地方傳這福音,也要述說這女人所做的,以為記念。」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耶穌呢傳道三年零六個月,但是在這個歲月裡面,有多少機會能夠侍奉耶穌的肉體呢?在這段時間裡面,能夠為耶穌的死呢,能夠預備,能夠為他倒油,這是多麼榮耀,多麼光榮的一件事情,多麼蒙福的一件事情呢,但是加略人猶大呢,卻心想呢用這三十兩銀子周濟人多好啊,覺得浪費了,各位,加略人猶大呢是跟隨自己想法的一個人,不管耶穌怎麼說,不管耶穌怎麼看,啊!我上來的想法是惡的,假如我跟隨我的想法的話,我只能是過著愚昧的、愚蠢的生活,但他呢,卻沒這麼想,沒有想接受主的話語,而是跟隨了自己的想法,當他跟隨自己的想法,犯罪的時候呢,他以為我自己犯了罪,我自己行了惡,再以為迴轉、悔改了也是,也沒什麼方法,所以就自殺了,這個人這樣的,這個就是跟隨自己的想法的人的最終結果,各位,約翰福音13章裡面,耶穌說,既然愛世間屬於自己的人,就愛他們到底,但是加略人猶大怎麼樣了呢?魔鬼使用了加略人猶大之後呢,祭司長說:「你自己承當吧!」,就像撇棄了他一樣呢,各位,這對比的多麼鮮明啊!耶穌呢是屬於自己的人愛到底,但是,加略人猶大呢,最終被撇棄了,然後上吊自殺了,各位,各位現在要選擇的是加略人猶大,還是使徒保羅,要走哪條路呢?加略人猶大呢,跟隨自己的想法呢,最終只能被撇棄,只能是敗亡!今天讓我們看到了跟隨想法的結果,讓我們看到了錯誤的信仰,然後跟隨想法之人的結果,所以希望各位呢,不要跟隨想法,而是希望能跟隨話語的判斷,過蒙福的生活,非常感謝!
The more we share, The more we ha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