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猶大出賣耶穌這個故事漏洞有多少

2020-12-19 每天學習身體好

第26章第三段,猶大出賣耶穌。

作者說,當下,十二門徒裡,有一個稱為加略人猶大的,去見祭司長說,我把他交給你們,你們願意給我多少錢。他們就給了他三十塊錢。從那時候,他就找機會,要把耶穌交給他們。

本段結束。

這一段的馬可福音版本在14:10-11,路加福音版本在22:3-6。馬可福音的版本與馬太福音基本一致,區別是馬可福音只寫祭司長應許給他錢,路加福音22:5也只寫約定給他錢,而馬太福音則寫他們給了他三十個銀幣。

為什麼馬太福音要寫三十個銀幣,有人說是因為出埃及記21:32寫一個奴隸的價錢是三十合客勒,所以猶大出賣耶穌就是三十塊錢,他們怎麼能把耶穌當成跟奴隸一樣呢。

其實作者為什麼寫三十個銀幣,在馬太福音27:9-10有說:這就應了先知耶利米的話,說,他們用那三十塊錢,就是被估定之人的價錢,是以色列人中所估定的,買了窯戶的一塊田。顯然他是因為這句話而寫三十個銀幣的。

我們現在讀的耶利米書裡並沒有作者所說的這些話,不過撒迦利亞書11:12-13有類似的話,雖然那裡說的並不是買田的價錢,而是牧養人的工價,另外三十個銀幣的價值跟三十舍客勒也不一樣,但我們從「估價」,有「窯戶」,有「三十舍客勒」這麼多的相同點就可以看出跟馬可福音作者引用的應該是同一個故事。我們在解讀撒迦利亞書的時候說過,那幾句話在馬太福音中被引為耶利米的話,說明在當時有些傳說的版本是將本故事說成是耶利米書的故事,而不是撒迦利亞書的故事。

為什麼要編猶大出賣耶穌呢,有人說,撒迦利亞書11:14寫「我又折斷稱為聯索的那根杖,表明我廢棄猶大與以色列弟兄的情誼」,這句話說猶大不顧以色列弟兄的情誼,就是預言猶大要出賣耶穌。我們前面說過,撒迦利亞書的這句話只是指以色列滅亡之後,猶大還未滅亡,別無他意。而且最早編猶大出賣耶穌的馬可福音既沒有說三十塊錢,也沒有引用撒迦利亞書中的話,跟撒迦利亞書11:14怎麼扯得上關係呢。

我覺得作者編猶大出賣耶穌有三個可能的原因。一個可能是猶大這個名字在當時猶太人中挺普遍,作者既要編有人出賣耶穌,那麼不管是誰,總得有個名字,他就隨便挑上了猶大這個名字。另一個可能是因為猶太人大多數是原猶大人的後裔,猶太人都不信仰他們的教派,所以他就編猶大出賣耶穌。還有一個原因是在創世紀37:26,就是猶大提議將小兄弟約瑟賣到埃及。不過在創世紀中寫猶大提議賣約瑟其實是要救約瑟的性命,而不是要謀害他。

路加福音22:3說,猶大為什麼要出賣耶穌,是因為「撒但入了猶大的心」。在聖經裡,撒但就是一個專門配合神做壞事的,神說,人子要被人出賣,撒但就說,我去辦這事。在約翰福音裡,這點寫得更加清楚。約翰福音13:2說:吃晚飯的時候,魔鬼已將賣耶穌的意思,放在西門的兒子加略人猶大心裡。約翰福音13:21-27說:耶穌明說,你們中間有一個人要賣我了……耶穌就蘸了一點餅,遞給加略人西門的兒子猶大,他吃了以後,撒但就入了他的心。按這麼說的話,猶大完全是無辜的啊,他出賣耶穌不是出於他自己的本意,是神讓他這麼幹的,也是耶穌讓他這麼幹的,因為耶穌遞餅給他吃,使了詭計,讓撒但進入他的心,他才做出這件事,目的就是為了完成神的計劃。

其實很明顯,這些都是作者們編出來的。

首先,我們在前面第21章解讀「榮入聖城」、「潔淨聖殿」、「祭司長不服耶穌的權柄」的時候就說過,按福音書的說法,耶穌進入耶路撒冷後大家都見了他的真面目,包括祭司長跟長老都跟他面對面辯論過,人人都認識耶穌,他每天從伯大尼進城出城,偶爾到橄欖山上走一走,活動軌跡也很清楚,耶穌又何需人出賣呢。

其次,在本章之前,馬太福音曾三次寫耶穌預言受難和復活,在本章第一段,又說耶穌預言過兩日就要被交給人、釘死在十字架上。按照神理,就算有人要出賣耶穌,他也早就知道耶穌即將被捕被殺,又何必去出賣呢。

第三,馬太福音在下一段26:25寫耶穌在眾門徒面前指明猶大是出賣者,約翰福音13:26-27也很清楚地這麼寫。都給人指出來了,就算他本來是想出賣耶穌的,他還能那麼做嗎。預先知道有人出賣,在作者來說應該是想表達耶穌什麼都知道,但是提前在眾人面前指明出賣者,最後還被他出賣,這故事就編得未免太弱智了些吧。幸好迷信故事不怕弱智,再弱智的故事,迷信的人都會相信。

第四段,和門徒同度逾越節。

作者繼續編故事說:除酵節的第一天,門徒來問耶穌,說,你吃逾越節的筵席,要我們在哪裡給你預備。耶穌回答說,你們進城去,到某人那裡,對他說,夫子說,我的時候快到了。我與門徒要在你家守逾越節。門徒遵著耶穌所吩咐的就去預備了逾越節的筵席。到了晚上,耶穌十二個門徒坐席。正在吃著的時候,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中間有一個人要賣我了。他們就甚憂愁,一個一個地問他說,主,是我嗎。耶穌回答說,同我蘸手在盤子裡的,就是他要賣我。人子必要去世,正如經上指著他所寫的。但賣人子的人有禍了。那人不生在世上倒好。賣耶穌的猶大問他說,拉比,是我嗎。耶穌說,你說的是。

本段結束。

這段內容難得的又是四部福音書裡都有,它的馬可福音版本在14:12-21,路加福音的版本在22:7-14和21-23,約翰福音的版本在13:21-30。

在馬可福音和馬太福音,開始都是寫門徒先問耶穌逾越節的筵席要在哪裡預備,路加福音22:8卻寫耶穌先打發彼得和約翰去預備,他們倆才問耶穌要在哪裡預備。接著在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裡寫耶穌指示他們進城去會遇到一個拿著一瓶水的人,就跟他去跟他主人說,他主人就會給他們一個大房間來預備,而馬太福音則簡單地寫到「某人」家裡,大房間什麼的也都不寫。

作者編找屋子的這個過程明顯只是故作神秘,經學家倒信以為真,他們說那家的主人肯定也是耶穌的門徒,而耶穌肯定預先與他約好,因為在逾越節的時候不預約就不可能找到這樣的大房間。作者明明想把找屋子寫成神奇的事,經學家卻想成普通之事,未免有點對不起作者的一番心思。

最後說誰是要出賣耶穌的人,馬可福音和馬太福音都寫耶穌告訴他們,誰跟他一起伸手到盤子裡就是誰,而路加福音寫誰的手和耶穌的手一起在桌子上就是誰。不管是哪種,這都相當於是公開指出誰是出賣者,馬太福音作者可能還是怕人看不明白,最後還寫猶大問耶穌是不是他,而耶穌回答是的。

約翰福音的作者可能覺得公開讓大家提前知道誰是出賣者不好,於是就另外編出了一個情節,說有一個耶穌喜愛的弟子在他懷裡,彼得就讓這個弟子問耶穌要出賣他的人是誰,耶穌說,我蘸一點餅給誰就是誰,然後他蘸了一點餅遞給猶大,猶大吃了之後撒但就進到他的心裡,然後耶穌吩咐他:快去做你該做的事吧,猶大就出去出賣耶穌,別人則都不知道猶大出去幹什麼,還以為他去周濟窮人。

約翰福音編的這個故事精彩果然是精彩一些,缺點就是有點基情四射。試想,福音書裡寫耶穌的門徒都是男的,耶穌喜愛一個男弟子可能也沒什麼,但是在大庭廣眾之下,讓男弟子坐在他的懷裡,還跟這個男弟子竊言私語,這不有點太那個了嗎。不知經學家有沒有搞過人肉搜索,把這個男弟子找出來,看看究竟是除彼得和猶大外的哪一個。

第23句說耶穌回答說,同我蘸手在盤子裡的,就是他要賣我。作者可能覺得自己這情節編的機智,但實際上這麼編一點都不好。從這段話的內容看,這句話應該是對所有門徒說的,那麼不管要不要出賣耶穌的人,聽到這句話肯定會避忌與耶穌同時蘸手在盤子裡,這樣還怎麼找出要出賣耶穌的人呢。但是說了這句話,就必須得發生這種情況才行,否則這句話就又成為廢話。真的要發生這種情況,耶穌就得故意那麼做:在別人蘸手的時候都不伸手,等到猶大伸手的時候,他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伸手去蘸,要讓猶大看到也來不及縮手。只是這麼做的話,就跟明說差不多,還不如直接明說。

第24句說人子必要去世,正如經上指著他所寫的。但賣人子的人有禍了。因為找不到這句話在舊約中的出處,有人覺得這話可能是作者隨便編的,也可能是作者記錯了,也可能是他引用的話被歸入偽經。我們可以看到馬可福音中總共寫了七個「經上說」,只有這句話找不到出處,這點可判斷他隨便編的可能性應該不大。

其實這句話中說的經上所寫的是指前面部分「人子必要去世」,卻不包括後面部分「但賣人子的人有禍了」,經學家可能因為不明白這點,所以不知道作者引用的是經上的哪一句。不包括後面部分,作者說的「人子必要去世」就很好判斷,他說的肯定是以賽亞書53:9、12,就是經學家最愛說舊約中預表耶穌死亡的話。

不過我們前面說過,以賽亞書第53章寫的耶和華的僕人是指以色列,他寫僕人死,是指以色列和猶大都被滅亡,並不是說新約中的耶穌必要去世。新約中的耶穌為什麼必要去世,我們前面也已經說過,這是因為耶穌是一個編造出來的救世主,他如果不死,他就應該在作者的年代還活著,並且已經拯救了所有的猶太人才對,可惜現實情況不是這樣,作者編的故事就不可能有人相信。當然,要編耶穌離開,本來還有另外一個法子,就是像舊約編以利亞升天一樣,只不過一方面舊約中的以利亞升天故事並沒有救到以色列人,二方面這是個已經用過的老套路,三方面,以賽亞書53:12說,因為他將命傾倒,以至於死,他也被列在罪犯之中,他卻擔當多人的罪,又為罪犯代求。作者就是要按這句話來編耶穌以死擔當猶太人的罪、救贖猶太人。

第25句說賣耶穌的猶大問他說,拉比,是我嗎,耶穌說,你說的是。經學家說,猶大肯定是私下問耶穌,所以別人並不知道猶大是出賣者。按照前面第23句,大家都已經從桌面上看到誰是出賣者,這句話還要私下說幹什麼呢。又有經學家說,這裡猶大喊耶穌為「拉比」,而不是「主啊」,就說明猶大的心已經不把耶穌當主。我們從詞語詳解版看,原詞拉比也有「我的主人」的意思,用「拉比」還是「主啊」是各個人寫作習慣不同,對這個稱呼根本不必作過度解讀。比如馬太福音作者喜歡用「主啊」,而馬可福音中就喜歡用「拉比」,馬可福音9:5和11:21彼得稱呼耶穌都寫作「拉比」。

因為受《最後的晚餐》這張著名的油畫影響,人們都覺得在逾越節時,耶穌和十二門徒坐在長長的「西餐桌」一邊吃飯,其實這張油畫只是為了更好地展示藝術的效果才畫成這樣。要是按照故事中耶穌說「誰和他一起蘸手在盤子裡」,作者設想的應該是十三人圍坐在一起,而不是坐在長桌的一邊,否則就不方便幾個人伸手蘸在同一個盤子裡。那時的「蘸餅」吃應該是大家圍著蘸一個公共的盤子,而不是現代西餐的分餐制、每人有一個盤子。約翰福音改成餅遞給誰吃,誰就是出賣者,也必須是大家圍在一起吃,否則的話,要遞給遠的人,得走過去遞才行。當然,虛構的事情,不管怎麼樣都是虛構的,這件事情我們只是「就故事論故事」,而不是論真事。

相關焦點

  • 聖經揭秘 馬可福音 猶大出賣耶穌這個故事漏洞有多少
    我們在解讀撒迦利亞書的時候說過,那幾句話在馬太福音中被引為耶利米的話,說明在當時有些傳說的版本是將本故事說成是耶利米書的故事,而不是撒迦利亞書的故事。為什麼要編猶大出賣耶穌呢,有人說,撒迦利亞書11:14寫「我又折斷稱為聯索的那根杖,表明我廢棄猶大與以色列弟兄的情誼」,這句話說猶大不顧以色列弟兄的情誼,就是預言猶大要出賣耶穌。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猶大究竟有沒有親嘴出賣耶穌
    猶大出賣耶穌是新約中一場經典的戲,戲中猶大以親嘴為暗號,使抓捕的人認出和捉住耶穌,所以在西方有個諺語,叫「猶大之吻」A Judas kiss,比喻口蜜腹劍和陰險的背叛。這個情節在上世紀也成為很多電影中的梗,因為上世紀有很多革命、戰爭、間諜、黑道、警匪片等,特別喜歡背叛這一情節。當然,在電影中一般不再以親嘴為暗號,而是以握手、問好、借火點菸等為暗號。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耶穌十二個門徒的真假
    在新約裡共提到有十四個信徒,除這裡寫的十二個之外,另外兩個中有鼎鼎大名的保羅,歌林多後書1:1說:奉神旨意,作基督耶穌使徒的保羅。另外還有一個說是因為猶大出賣耶穌,於是選出一個替補自盡的猶大,使徒行傳1:26說:於是眾人為他們搖籤,搖出馬提亞來,他就和十一個使徒同列。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榮入聖城 一個耶穌能騎在兩頭驢上嗎
    耶穌榮入聖城的故事,約翰福音是編造的,其它的三部對觀福音書也是編造的。不過馬可福音作者也不是憑空創造出這個故事,他的故事是根據撒迦利亞書9:9創作的:錫安的民哪,應當大大喜樂;耶路撒冷的民哪,應當歡呼,看哪,你的王來到你這裡;他是公義的,並且施行拯救,謙謙和和地騎著驢,就是騎著驢的駒子。你們看,這個故事講的是不是跟這句話說的一樣。
  • 聖經揭秘 馬可福音 耶穌揀選十二門徒
    又有安得烈,腓力,巴多羅買,馬太,多馬,亞勒腓的兒子雅各,和達太,並奮銳黨的西門。還有賣耶穌的加略人猶大。本段結束。這段話的馬太福音版本在10:1-4,路加福音的版本在6:12-16。前面「安息日掐麥穗」和「治好萎縮的手」兩段馬太福音是引用在第12章,現在又回到第10章,顯然兩個版本的順序是不一樣的。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作者為什麼寫耶穌趕走買賣人
    雖然都有,但是我們前面已經介紹過,各福音書中寫這事發生的時間和順序都不一樣。馬太福音寫耶穌先潔淨聖殿,然後出城去伯大尼,第二天再咒詛無花果樹,而馬可福音寫耶穌進城看了一下聖殿就先出城去伯大尼,第二天先咒詛無花果樹,再潔淨聖殿。路加福音則寫耶穌在進城前先為城哀哭,然後潔淨聖殿,接著沒有寫咒詛無花果樹。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為什麼要寫召稅吏為門徒的故事
    馬太福音的這個故事也是抄自馬可福音,不過在馬可福音裡,不叫呼召馬太,而叫呼召亞勒腓的兒子利未。到馬可福音3:18和馬太福音10:3裡,亞勒腓的兒子又變成雅各,而不是馬太。馬可福音裡共提到四個雅各,一個猶太三祖之一雅各,一個西庇太的兒子雅各,一個亞勒腓的兒子雅各,還有一個是馬利亞的兒子、約西的兄弟小雅各。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作者為什麼寫耶穌回到加利利去
    他被處死的事寫在第14章,馬可福音則寫在第6章,路加福音寫在第9章。後面馬可福音給約翰被處死編了一個故事,或者是按民間傳說寫的,跟猶太古史記載的也能扯上一點點關係,這個我們到時候再細講。作者說約翰被捕,耶穌就回到加利利傳道,這個情節跟現實中造反首領被抓後,另一人接過大旗繼續鬧革命有點相似,所以在這件事上,可能耶穌還有一個原型人物也說不定,只不過猶太古史和塔木得都沒有記載施洗約翰被抓之後他的信眾中有沒有接班人物出來,我們也不好斷定具體有沒有這個原型人物。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防備法利賽人的酵這個故事原意是什麼意思
    這個故事是抄自馬可福音8:14-21,兩邊的內容大體差不多,不過也有小小不同。在馬太福音中,只寫門徒忘了帶餅,但是在馬可福音8:14,寫船上還有一個餅。為什麼馬可福音要寫船上有一個餅呢,我們從後面8:19-20說擘(bāi,同掰)開那五個餅分給五千人、擘開那七個餅分給四千人的故事就知道,在作者的設計裡,耶穌不能無中生有變食物給門徒們吃,得有一個餅可以擘開才行。馬太福音的作者抄本故事的時候應該是沒想到這一點,竟然把關鍵的一個餅給略沒掉了,呆會叫耶穌還怎麼擘餅給眾門徒吃呢。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怎麼說耶穌又是大衛子孫又不是大衛子孫
    這個故事的馬可福音版本在12:28-34。他不是寫「法利賽人中的律法師」試探耶穌,而是說「有一個文士」來向他請教。耶穌的回答也有些不同,在「盡心、盡性、盡力」之前,先提「主我們神,是獨一的主」,後面還說文士附和耶穌的話,耶穌覺得他有智慧,讚揚他說「你離神的國不遠了」。馬可福音這個故事的意思是表示耶穌的理論連文士都佩服,作者是在借文士來抬高耶穌。
  • 聖經耶穌十二使徒中,猶大為何賣主?
    羅馬錢幣十二門徒之中,有一個加略人猶大去見祭司長,要把耶穌交給他們。他們聽見就歡喜,又應許給他銀子;他就尋思如何得便把耶穌交給他們。(馬可福音 14:10-11 和合本)讀經心得猶大賣主!在聖經中,反思猶大賣主的幾個原因。一:猶大對主的失望。在當時以色列被羅馬所統治。他們渴望一位政治與軍事領袖來帶領他們脫離與拯救他們。進而建立彌賽亞地上的國度!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猶太人的習俗安葬死人時要塗膏油嗎
    第26、27章都特別長,中文版一個分成十段,一個分成九段,分別寫耶穌被捕和被殺。第26章的各段標題如下:祭司長圖謀殺害耶穌、死路的香膏、猶大出賣耶穌、和門徒同度逾越節、設立聖餐、預言彼得不認主、在客西馬尼禱告、耶穌被捕、耶穌在公會裡受審、彼得三次不認主。先介紹第一段內容。
  • 聖經揭秘 路加福音 耶穌出生後是放在馬槽裡還是牛槽裡
    況且,如果耶穌是他母親懷了十幾年才出生的,這麼件怪事,作者也應該寫明其怪才是,比方說作者應該寫耶穌母親懷了他十幾年才出生,他一生下來就是個精通神法的翩翩美少年。顯然,路加福音的這一段故事,不僅跟馬太福音矛盾,也跟他自己寫的前面一章矛盾。
  • 聖經揭秘 路加福音 跟從耶穌的婦女們 撒種的比喻
    因為在路加福音裡專門有這一段介紹跟隨耶穌的婦女們,而且路加福音確實比其它三部福音書多一兩個耶穌醫治、幫助婦女的故事,所以路加福音被基督徒視為最重視婦女的福音書,又被稱為婦女福音。多的是哪一兩個呢,13:10-17「安息日醫治駝背的女人」算一個,前面7:11-17「使寡婦的兒子復活」也可以算是幫助婦女。至於其它的故事,則是別的福音書裡都有的。
  • 聖經揭秘 馬可福音 作者為什麼編耶穌要受試探四十天
    這兩段的馬太福音版本在4:1-17,路加福音版本在4:1-15。從句子的數量我們就可以看出,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對馬可福音的這幾句話進行了很大的擴充。為什麼馬可福音是最短的福音,就是因為很多地方馬可福音裡一兩句話,馬太和路加福音就給編成一個長長的故事。
  • 耶穌十二門徒的下落(下)
    最後的晚餐八、猶大這個猶大,不是那個出賣耶穌的加略人猶大,耶穌的十二個門徒當中,有兩個名字叫猶大的。"猶大"這個名字在以色列是一個極為普通,而且又被廣泛使用的名字,《舊約聖經》中有八個猶大,《新約聖經》中有六個猶大。耶穌一共有四個弟弟,最小的那個弟弟,名字也叫猶大,他曾經極其反感耶穌在外面講道,認為哥哥是瘋子,後來耶穌復活後升天,與他相見,他才知道原來生活在自己身邊的大哥,其實不是凡人,而是道成肉身降臨到他們約瑟家的。
  • 聖經揭秘 馬可福音 耶穌出道第一件事為什麼是趕鬼
    耶穌的名聲,就傳遍了加利利的四方。本段結束。這段話的路加福音版本在4:31-37。在聖經書上沒有寫馬太福音引用這段話,不過實際上馬太福音是將其改寫、擴充成了好幾章。光馬可福音就提到耶穌趕鬼十幾次,趕出的汙鬼則更多,因為附在一個人身上的可能不止一個鬼。馬可福音16:9寫耶穌從抹大拉的馬利亞身上趕出七個鬼,第5章的趕鬼故事裡則說附在一個人身上有一大群鬼,也不知多少。在各個趕鬼故事中,有的人被鬼附可能是運氣不好,有的人被鬼附發瘋,有的人被鬼附成為啞巴聾子。
  • 聖經揭秘 馬可福音 作者寫耶穌家鄉的人不相信他是一個敗招
    故事內容方面,馬太福音的版本和馬可福音的差別不大,只是馬可福音中寫耶穌本人是木匠,馬太福音改成說他是木匠的兒子。不過這個改動問題也不是很大,古時手工藝者的手藝通常是代代相傳的,木匠的兒子也當木匠,這沒什麼毛病。
  • 聖經揭秘 路加福音 耶穌小時候怎麼只發生一個故事呢
    這是福音書裡唯一提到耶穌小時候的故事。我們以前說過,可能就是因為馬可福音和馬太福音在以色列人中流傳之後,有人質疑,耶穌這個人怎麼像憑空變出來的,他難道沒有小時候的事嗎,所以後來寫的路加福音就給編上一點耶穌小時候的故事。不過作為一本專門記錄耶穌事跡的書,他的小時候就只有一個故事當然是遠遠不夠的。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耶穌是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嗎(下)
    有經學家說,別人拿苦膽給耶穌吃,是要應驗詩篇69:21所說:他們拿苦膽給我當食物;我渴了,他們拿醋給我喝。也許馬可福音的作者寫的時候有想起這句話也說不定,不過馬太福音的作者應該沒想起,否則的話他會寫上應驗了經上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