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揭秘 馬可福音 作者為什麼編耶穌要受試探四十天

2020-12-16 每天學習身體好

第1章第三、四段,耶穌受試探和開始在加利利傳道。

作者說,聖靈就把耶穌催到曠野裡去。他在曠野四十天受撒但的試探。並與野獸同在一處。且有天使來伺候他。

約翰下監以後,耶穌來到加利利,宣傳神的福音,說,日期滿了,神的國近了。你們當悔改,信福音。

本段結束。

這兩段的馬太福音版本在4:1-17,路加福音版本在4:1-15。從句子的數量我們就可以看出,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對馬可福音的這幾句話進行了很大的擴充。為什麼馬可福音是最短的福音,就是因為很多地方馬可福音裡一兩句話,馬太和路加福音就給編成一個長長的故事。

相同內容在各福音書裡的異同我們在馬太福音裡已經講過,一般情況下我們就不再重複,這裡我們主要是探討一下作者寫這樣的內容,主要是出於什麼想法,他要向他教派的信徒傳遞點什麼信息。

從「耶穌受洗」、「耶穌受試探」、「開始在加利利傳道」這三段的整個過程看,就好像有些仙俠小說寫的那樣:第一步是一個平凡人獲奇遇、得神功,第二步是檢驗神功是否真的厲害,第三步是仗著神功去行走江湖。比如孫悟空的故事就有點像,「耶穌受洗」就像孫悟空從菩提祖師那裡學仙術,「耶穌受試探」就像學成後畢業考試,「開始在加利利傳道」就像學成後回到花果山,接著大鬧龍宮、大鬧天宮,不同凡響的猴生就從此展開。

作者寫耶穌到曠野去受試探四十天,這個思路可能是來自列王紀上第19章寫的以利亞為躲避以色列王后耶洗別的追殺,逃到曠野,在曠野裡走了四十天到何烈山這個故事,或者是來自以色列人從埃及歸回之後,曾在曠野河流四十年這個傳說。曠野的生活是苦難的,生活條件跟野獸差不多,與野獸同在一處,這句話沒有特別的用意,就是描述在曠野生活而已。有天使來侍候他,是說明他雖然在曠野挨苦受累,但是有神派天使保護,並幫助他應付困難,就像以色列人在曠野漂流四十年的傳說和以利亞在曠野奔走四十天的故事一樣。

作者寫這段話可能還有兩個隱含的意思。第一個意思是告訴信徒,耶穌是經受過苦難的測試的,他是個意志堅強的人,神是他的後臺,他是可以讓人相信的。第二個意思是教信徒也要像他那樣,能夠經得起苦難的測試,另外還讓他們相信,在他們經歷苦難的時候,有天使會幫他們度過苦難。

以色列人除了把苦難想成是神對他們犯罪的懲罰,還喜歡把苦難想成是神對他們的測試,他們幻想等他們贖罪之後,或通過神的測試之後,他們就可以脫離苦難,過上好的生活。

當然,這些只是他們的美好願望而已,實際上在古代,窮人是很難脫離苦難的。大部分情況下窮人祖祖輩輩都是艱難地求生,然後還要受富人欺壓,隨時可能遭遇饑荒、瘟疫、戰亂等災禍。

這樣的話怎麼辦呢,難道古代窮人就要一輩子在悲觀絕望中度過嗎。大部分人知道生活還要繼續,就會通過幻想一些神話出來寬解和安慰自己,有些系列的神話就會形成宗教。對富人權貴的欺壓,有些人則通過編一些「智者故事」來麻痺和逗樂自己,這樣也可以讓日子過得輕鬆一些。福音書後面有寫一些耶穌機智應對法利賽人和陷害的事,就屬於這樣的故事。

古人的生活太難,所以古代的宗教雖然是虛假的,但是有些幻想也有積極的一面,人們通過這些幻想可以增加生活的希望,如果思想太現實,反容易悲觀,日子就會很難過下去。

不過到了現代,因為科學技術的應用,人們的生存狀態與古代已有大大的不同。古代窮人所面臨的困難都已不存在,大部分人吃飽穿暖已不成問題,也不存在富人權貴毫無人性的欺壓,大部分地區也不再經歷瘟疫和戰亂,現代大部分人不須要依靠幻想支持自己生活下去。而且因為現代人對自然、世界和宇宙都已有相當的了解,以前很多人無法明白的現象,現代人都知道原理和來龍去脈,很多神話也已失去幻想的基礎和空間。比如現代就算迷信的人一般也都知道海底沒有龍宮、地底沒有地獄,白雲之上沒有天堂。人們知道得越多,就越知道古代的宗教迷信是假的,所以近現代以來,宗教信仰的人數已經大量減少。

現代人解決困難的方法和途徑更多,當人們遇到困難時,大多會想各種現實的辦法來解決,只有各種現實的辦法都沒辦法解決時,才會用迷信來安慰自己,這時其實也就相當於聽天由命。

不扯得太遠了,回來解讀作者寫的話吧。

第四段說耶穌開始在加利利傳道。為什麼作者要寫耶穌在加利利傳道。首先一個原因是施洗約翰是加利利地區的「救世主」,作者要編耶穌是約翰之後來的人,那麼當然在加利利比較好。第二個原因可能是因為作者自己的身份,他的祖上可能是生活在加利利地區的人,他知道一些加利利地區的地名。我們知道在馬可福音裡大部分提到的地名都是加利利地區的,而南方的地名提到很少,差不多只有耶路撒冷和伯大尼。

還有一個方面,我們前面曾說過,新枝派的人最初大部分是撒瑪利亞人,撒瑪利亞人因為受猶太人排擠,他們歸回後主要居住在撒瑪利亞以及北部的加利利地區,所以本來新枝派的信徒就是加利利地區的人為主。以耶路撒冷為中心的南部地區是以猶太人為主的,北部則有很多撒瑪利亞人及外邦人,排外的猶太人本來就看不大起北部的人,可能這個也是北方興起的新枝派始終不能被大部分猶太人接受的原因之一。

第14句說約翰下監以後,耶穌來到加利利,宣傳神的福音。這個情節跟現實中造反首領被抓後,另一人接過大旗繼續鬧革命有點相似。這句話跟前面兩段作者以施洗約翰引出耶穌一樣,同樣是想讓猶太人覺得,耶穌就是施洗約翰說的、在他後來的那位能力更大的人。他在後面6:14寫小希律說耶穌是施洗約翰復活,顯然他希望以這樣的語句引導猶太人也把他創作的耶穌當作施洗約翰復活。

馬太福音4:12寫耶穌「退」到加利利,於是經學家就說耶穌退到加利利,這是「戰術上的撤退」。按照歷史資料,施洗約翰是在加利利被捕的,那麼施洗約翰被捕後,耶穌來到加利利接過「傳道」大旗,應該認為耶穌是前進才對,而不是後退。每當我們對聖經的解讀與基督徒期望的迷信解讀不到致時,他們就愛說聖經要聖靈引導才能解讀,而不能直接按字面理解。其實經學家就是經常按照字面理解,他們看到經上說施洗約翰被捕,耶穌就「退」去,馬上想到耶穌作為「堂堂大神」是不應該怕死退去的,於是就創造出「戰術上的撤退」這樣的說法。他們這樣的解讀,頗有點我們中國傳統的「為尊者諱」的意味,同時又讓人感覺像是「欲蓋彌彰」。

第五段,呼召四個漁夫。

作者說,耶穌順著加利利的海邊走,看見西門和西門的兄弟安得烈在海邊撒網。他們本是打魚的。耶穌對他們說,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他們就立刻舍了網,跟從了他。耶穌稍往前走,又見西庇太的兒子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約翰,在船上補網。耶穌隨既招呼他們。他們就把父親西庇太,和僱工人留在船上,跟從耶穌去了。

本段結束。

這段話的馬太福音版本在4:18-22,路加福音版本在5:1-11。

所謂孤掌難鳴、獨木難支,一個好漢要幾個幫,一個主角也要有配角,所以作者寫耶穌一出道就先收了四個門徒。就像西遊記中的唐僧要去西天取經,也要先收四個弟子一樣,這都是編故事需要,因為一個人的戲太單調,寫起來沒意思,別人讀起來也沒意思。

大家都知道,唐僧收每個徒弟背後都有故事,徒弟們為什麼願意跟隨他,每個都有說法,馬可福音輕輕巧巧地寫耶穌兩句話就招了四個門徒,讓他們捨棄營生的活計去跟他,顯然寫得太簡單,傳說故事的意味太濃,這樣別人就難免會有疑問:憑什麼。可能就是因為這樣,後來的路加福音就給編了個情節,說西門他們本來什麼魚都沒打著,後來聽從耶穌的話,他們只要下網,就都能打到很多魚,後來網也差點撐裂掉,船也快要裝不下,他們對耶穌佩服得五體投地,所以耶穌叫他們跟著,他們都高興地答應,撇下所有去跟從耶穌。

在本段作者寫耶穌收了四個門徒,到後面第三段的時候,又會說耶穌設立了十二個門徒。可能在開始的時候,作者並沒想到要給耶穌安排太多的門徒。耶穌的原型「耶穌」ben Pandeira也只有五個門徒,他給耶穌編四個門徒,等下一章再收個利未(因為不在十二門徒裡面,馬太福音改成馬太),以後再編個出賣耶穌的猶大,就有六個了,門徒數量已經超過他的原型。但是後來想到以色列的十二支派,或者受《十二使徒的教誨》的影響,乾脆就給耶穌編了十二個門徒。並且因為重新考慮,覺得給耶穌的第一配角、大門徒設計的名字西門不夠響亮,將之改成彼得。在亞蘭語裡,彼得是磐石的意思。要知道在舊約裡,磐石是可以指代神的,是以色列人的依靠,這下可夠響亮了吧。後來在馬太福音16:19,因為彼得Peter與埃及神話中把守天堂大門的Petra諧音,就寫耶穌要將天國的鑰匙給彼得,也就是讓彼得掌管天國大門的意思。

當然,改變耶穌門徒數量這個說法只是個猜測,並沒有可靠的證據。我只是覺得他開始給耶穌的大門徒起名為西門,後來改為彼得,並且在下一章寫耶穌收了利未沒有包含在後面的十二門徒裡,這些信息顯示作者在開始的時候設計跟後來可能是有些變化。

我們前面說過,耶穌的十二個門徒裡,有的可能取自原型的門徒,有的可能取自傳說中的人物,有些可能取自當時確實有的人。比如說奮銳黨的西門如果是確實有的話,那麼他把前面編的耶穌的大門徒西門改為彼得,或許是為了不與後面的西門重名。我們從後面的內容可知,在作者的設計裡耶穌的大門徒是第一配角,很多戲都是需要他配合的,要是他的名字與別人重到,編故事的時候可就不那麼方便。

在這段話裡耶穌收的四個門徒都是漁夫,有的經學家說這是說明他們都是窮人,因為他們兩人只有一張網,有的經學家又反駁他們說,他們都有船呢,怎麼能算貧窮。他們雙方說話都是沒有根據。一家人在同一條小船上打魚,誰見過有撒幾張網的,不都是一張網嗎。而小船、魚網對古代的漁民來說,就像種地人家裡的鐮刀鋤頭一樣,是謀生必不可少的,有船隻是能活,不能說這樣就不算貧窮。船也有好有差,好的船能到他施去運金銀,差的船可能就只是木伐也說不定。

其實作者為什麼編耶穌收加個漁夫,主要原因是第17句,他想到了這樣一句話: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在古代,當漁民網魚大部分時候收穫不怎麼樣,但是有的時候一網就可以打到不計其數的魚。如果說他們傳教能像這樣,一下子就拉到那麼多信徒,那收穫真是很大的,也許作者夢想就希望他們的教派發展能像漁夫打漁那樣。另外,作者這麼寫還有一個原因是加利利確實有很多漁民。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漁民是那個地區比較常見的一種職業。

相關焦點

  • 聖經揭秘 馬可福音 作者為什麼要以施洗約翰引出耶穌
    馬可福音總的介紹和作者身份等問題的探討暫時就說到上一篇文章為止,留一些問題到下面介紹具體內容的時候說吧。因為馬可福音的內容大部分在解讀馬太福音的時候已經介紹和解讀過,為了避免大篇幅的解讀內容重複,所以在解讀馬可福音的時候有些內容就不會再說那麼詳細。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作者為什麼寫耶穌回到加利利去
    經學家說接著上一段,耶穌受完魔鬼測試後,還在曠野跟天使們在一起呢,所以他聽到約翰被擄的消息,這才回到加利利去接著傳道。接受完測試他還在曠野幹什麼呢,難道像修道人一樣要在人少的地方清修,肚子餓了就用石頭變一點麵包吃吃嗎。實際上這句話作者是抄自馬可福音1:14,在馬可福音中可沒有寫耶穌是「退」到加利利。經學家說耶穌退到加利利,這是「戰術上的撤退」。
  • 聖經揭秘 馬可福音 作者寫耶穌家鄉的人不相信他是一個敗招
    上一段馬太福音還在第9章,這一段就到了第13章,中間加上了不少故事,比如揀選十二門徒、論施洗約翰、撒種的比喻等等。路加福音則相反,上一段還在第8章,這一段倒退到第4章。要是按路加福音,這時耶穌剛受完了魔鬼的試探,連最初的四個門徒都還沒有收呢。故事內容方面,馬太福音的版本和馬可福音的差別不大,只是馬可福音中寫耶穌本人是木匠,馬太福音改成說他是木匠的兒子。
  • 聖經揭秘 馬可福音 耶穌揀選十二門徒
    如果小雅各改成利未的話,那麼十二個門徒裡除了西門就沒有人重名(路加福音寫兩個猶大那個暫且不論,因為這裡只討論馬可福音)。西門與後面的奮銳黨的西門重名,作者在此時就給大門徒西門改了個新名叫彼得,這樣就可以勉強重名。有人可能會問,既然都是虛構,為什麼要給大門徒改名,而不是後一個不要取成與前面的同名呢。
  • 聖經揭秘 路加福音 作者為什麼把耶穌的弟弟妹妹改沒掉了
    作者這麼寫,可能是想解釋耶穌為什麼此前沒有給人顯示超能力,是因為在此之前耶穌沒有「滿有聖靈」。他為什麼要解釋,當然是因為別人讀了馬可和可太福音之後有此疑問:耶穌既然是神的愛子,為什麼之前一直都默默無聞,從沒聽說他能用超能力給人治病呢。受洗後得到超能力,其實馬可福音的作者編耶穌故事的時候就是這麼設計的,他說耶穌受洗之後,聖靈像鴿子一樣降到他的身上,就是說他得到了聖靈,從此就有了醫病救人的能力。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作者為什麼寫耶穌趕走買賣人
    這個道理顯然經學家也是懂的、基督徒們也這麼想,那為什麼作者要寫耶穌推翻買賣人的桌子和凳子呢,經學家必須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否則就不能給基督徒答疑。他們說,耶穌這麼做並不是簡單地反對買賣的人,他的用意是反對那已經發展成了龐大商業系統的整套獻祭和敬拜的制度。
  • 聖經揭秘 馬可福音 耶穌出道第一件事為什麼是趕鬼
    耶穌的名聲,就傳遍了加利利的四方。本段結束。這段話的路加福音版本在4:31-37。在聖經書上沒有寫馬太福音引用這段話,不過實際上馬太福音是將其改寫、擴充成了好幾章。馬可福音的作者沒有想到太多理論性、指導教徒如何生活處事的東西,只想到編「耶穌傳道」的故事梗概,大家讀了馬可福音,只知道要信耶穌,卻不知道除了信之外,具體該怎麼做,馬太福音的這幾章「訓道」的內容,對宗教信仰來說,是補了馬可福音的不足。在這話裡,作者寫耶穌出道做第一件神奇的事就是趕鬼。
  • 聖經揭秘 馬可福音 作者為什麼要信徒奉獻所有的錢
    作者說,耶穌在教訓之間,說你們要防備文士,他們好穿長衣遊行,喜愛人在街市上問他們的安,又喜愛會堂裡的高位筵席上的首座。他們侵吞寡婦的家產,假意作很長的禱告。這些人要受更重的刑罰。本段結束。這段話的馬太福音版本在23:1-36,路加福音的版本在20:45-47。從句子數量我們就可以看出,路加福音基本上抄了馬可福音,而馬太福音將這段話進行了大大地擴充。
  • 聖經揭秘 馬可福音 猶大出賣耶穌這個故事漏洞有多少
    這段話的馬太福音版本在26:14-16,路加福音的版本在22:3-6。三個版本大體差不多,區別是馬可福音只寫祭司長應許給他錢,路加福音22:5也只寫約定給他錢,而馬太福音則寫他們給了他三十個銀幣。為什麼馬太福音要寫三十個銀幣,有人說是因為出埃及記21:32寫一個奴隸的價錢是三十合客勒,所以猶大出賣耶穌就是三十塊錢,他們怎麼能把耶穌當成跟奴隸一樣呢。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怎麼說耶穌又是大衛子孫又不是大衛子孫
    作者說,法利賽人聽見耶穌堵住了撒都該人的口,他們就聚集起來。內中有一個人是律法師,要試探耶穌,就問他說,夫子,律法上的誡命,那一條是最大的呢。耶穌對他說,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這是誡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愛人如己。這兩條誡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裡的總綱。本段結束。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耶穌十二個門徒的真假
    還有醫生路加也一樣,路加福音並沒有提路加是醫生,歌羅西書4:14才寫醫生路加。路加福音也沒有特別多說到醫生、醫藥的事情,所以並不能判斷路加福音的作者使用路加這個名字一定出於希臘神話中的阿波羅,也許是歌羅西書的作者保羅牽強附會也說不定。但是能夠牽強附會,同樣證明這個人是虛構出來的,否則的話,為什麼他的正經事都不說,偏要說那些神話傳說之事呢。實際上在保羅「書信」中編了馬可、路加等的事情,應該都是假的。
  • 從耶穌受試探談:教會也當受世俗社會的約束
    (約伯記 1:12 和合本)同樣,在耶穌剛出來傳道之前,受到的試探中,魔鬼同樣受到上帝的約束,「他在曠野四十天,受撒但的試探,並與野獸同在一處,且有天使來伺候他。」(馬可福音 1:13 和合本)「耶穌被聖靈充滿,從約旦河回來,聖靈將他引到曠野,四十天受魔鬼的試探。那些日子沒有吃什麼;日子滿了,他就餓了。」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為什麼要寫召稅吏為門徒的故事
    這個人物明顯是馬可福音作者編出來的,他為什麼前面寫亞勒腓的兒子利未,後面寫亞勒腓的兒子雅各,應該是腦子一時糊塗編錯。如果他要說一個人有兩個名字的,應該會像馬可福音3:16那樣說:這十二個人有西門,耶穌又給他起名叫彼得。亞勒腓的兒子雅各只在列十二門徒的時候提到,其它沒有任何地方提到。如果在十二門徒名單中也寫成利未的話,那麼耶穌門徒裡就沒有人重名。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防備法利賽人的酵這個故事原意是什麼意思
    實際上馬太福音的這兩段都是引用自馬可福音的8:11-13,不過細節上面又稍有不同,下面先介紹本段的內容: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來試探耶穌,請他從天上顯個神跡給他們看。耶穌回答說,晚上天發紅,你們就說,天必要晴。早晨天發紅,又發黑,你們就說,今日必有風雨。你們知道分辨天上的氣色,倒不能分辨這時候的神跡。
  • 聖經揭秘 馬可福音 神國的秘密究竟要不要讓所有人知道
    路加福音的這幾段話還在上一段的前面,所以上下文和場景又是與馬可福音不同的。馬可福音寫耶穌在海邊教訓人的時候說這番話,路加福音寫當許多人聚集、又有人從各城裡出來的時候耶穌說這番話。在馬可福音裡,三十倍、六十倍、一百倍是按增長的順序寫的,而馬太福音作者不知怎麼想的,改成了倒序。路加福音8:8則只寫百倍,不寫三十和六十倍,總之每個作者都要搞點自己的特色。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陰間的權柄為什麼不能勝過彼得
    作者這句話相當於是說,百姓把耶穌當先知,而門徒知道耶穌不止是先知,還是基督。這句話的意思是要向人們推進對耶穌的認識,不過這種推進認識其實並沒有什麼必要。我們前面說過,「基督」是一個希臘語名稱,就是神的受膏者的意思,在舊約中,神的受膏者基本就是指代王。因為在舊約中期望的王同時也是彌賽亞,所以「基督」也有彌賽亞之意。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猶大究竟有沒有親嘴出賣耶穌
    耶穌被捕的過程,馬可福音記錄在14:43-50,路加福音記錄在22:47-53,約翰福音記錄在18-3-12。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都是接在上一段之後,約翰福音上一段沒有抄,而前一段是寫在第13章,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約翰福音在寫耶穌預言彼得不認主之後,加上了一個長達4章的禱告。
  • 聖經揭秘 路加福音 跟從耶穌的婦女們 撒種的比喻
    第2句中提到的抹大拉的馬利亞,可以說是福音書中本來最著名的婦女,在最早的馬可福音中,耶穌的母親馬利亞只在6:3和16:1提到,並沒有單獨的故事,抹大拉的馬利亞卻提到更多,並且在最後一章有單獨的故事,16:9-11寫耶穌復活後先向抹大拉的馬利亞顯現。馬太福音給耶穌編了出生的故事之後,耶穌的母親馬利亞才成為福音書中更著名的婦女。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猶大出賣耶穌這個故事漏洞有多少
    為什麼馬太福音要寫三十個銀幣,有人說是因為出埃及記21:32寫一個奴隸的價錢是三十合客勒,所以猶大出賣耶穌就是三十塊錢,他們怎麼能把耶穌當成跟奴隸一樣呢。其實作者為什麼寫三十個銀幣,在馬太福音27:9-10有說:這就應了先知耶利米的話,說,他們用那三十塊錢,就是被估定之人的價錢,是以色列人中所估定的,買了窯戶的一塊田。
  • 聖經揭秘 路加福音 耶穌小時候怎麼只發生一個故事呢
    如果耶穌真實存在並且早就受人關注,他充滿智慧、有神的恩在他身上,他小時候怎麼可能就只有這一件事情值得一提呢。第41句說,每年到逾越節,他父母就上耶路撒冷去。這是福音書裡唯一一部說耶穌小時候每年都去耶路撒冷。馬可和馬太福音在「榮入聖城」之前沒有寫耶穌去過耶路撒冷,馬太福音21:10寫耶穌到耶路撒冷後人們不認識他,問這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