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耶穌受試探談:教會也當受世俗社會的約束

2020-12-12 基督教資訊平臺

一些基督徒有個根深蒂固的觀念,認為教會是屬靈的地方,是屬於上帝管理的地方,因此世俗社會是不能管理教會的,對教會的管理就是屬靈之戰。在他們的觀念中,教會和信徒的屬靈事務都是可以為所欲為,可以自由自在的。這種被冠以信仰自由的觀念,讓中國基督徒成為一個獨特的群體。因為在聖經中,沒有不被約束的地方,不被約束的觀念也同樣沒有存在的空間,即使耶穌也從未提出過信了上帝就可以不被社會約束。

這種信上帝不被約束的觀念,來自於傳教士和一些文人的在政教分離的掩飾下,對基督教的鼓吹。在他們看來政教分離意味著世俗社會和政府不管裡宗教,而宗教不幹涉政治,因此,基督教在西方是完全自由的。但是這裡忽略了一點,分離不意味著分立,不是說基督教可以在社會之外建立一個不法之地的王國。

實際上歐洲過去一千多年的中世紀就是個政教合一的時代,君權神授的文化,讓基督教成為整個歐洲世界的主宰。而隨著啟蒙運動的開展,基督教逐漸退出社會的中央,被邊緣化,從社會的公共中心推向私人領域。

正是在私人領域,已經衰落的宗教形態的基督教,開始另建一套中世紀的王權系統,以世俗社會不能干涉屬靈事務的藉口,重新回到主宰人們心靈和生活的時代。這種狀態的載體就是遍布中國大地的教會。每個教會都成為一個逃避社會約束的小王國。

在這個小王國裡,自稱只接受上帝的管理,只聽耶穌的調遣,只遵循聖靈的感動,而實際上,如果每個人都聽聖靈的感動,那麼這個小團體將無法運轉,所以這種強調順從聖靈的非理性指令的指揮權,最終還是落到了傳道人的手裡,因此,這個小王國最終就成為以傳道人為教皇的私人國度。

那麼在耶穌的觀念中,是不是信了上帝就可以不被約束呢?

首先在約翰福音中,開頭提到上帝創造世界是按照「道」創造的,道就是規律,因此包括耶穌道成肉身,也是規律的彰顯。並且在舊約中,上帝與人籤訂的約,是把自己也包括在內的,因此上帝自己也要受到約的約束。因此,在上帝創造的世界中,上帝也是被約束的。也不能任意而為。雖然有很多神學著作,把上帝解釋成為一位任意而為的神,但是這樣做不過是為了自己任意而為尋找藉口罷了。

聖經中沒有不被約束的地方!

我們可以在《約伯記》中看到,魔鬼想去試探約伯,但是魔鬼依然受到上帝的約束,「耶和華對撒但說:『凡他所有的都在你手中;只是不可伸手加害於他。』於是撒但從耶和華面前退去。」(約伯記 1:12 和合本)

同樣,在耶穌剛出來傳道之前,受到的試探中,魔鬼同樣受到上帝的約束,「他在曠野四十天,受撒但的試探,並與野獸同在一處,且有天使來伺候他。」(馬可福音 1:13 和合本)「耶穌被聖靈充滿,從約旦河回來,聖靈將他引到曠野,四十天受魔鬼的試探。那些日子沒有吃什麼;日子滿了,他就餓了。」(路加福音 4:1-2 和合本)

因此,試探耶穌的魔鬼也同樣與試探約伯的魔鬼一樣,受到上帝的約束。那種認為魔鬼不受約束,可以隨意破壞世界的觀點,也與認為上帝可以任意而為的觀點一樣,不過是為了自己的任意妄為注角而已。

不僅僅落腳在世俗社會的宗教行為需要約束,甚至我們的對上帝的信仰,同樣需要約束。那種認為我們的精神只受上帝的管理,而不被別人幹涉的所謂言論自由,同樣站不住腳。耶穌在傳道的生涯中,強調真理的約束。

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他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 (約翰福音 1:14 和合本)
律法本是藉著摩西傳的;恩典和真理都是由耶穌基督來的。 (約翰福音 1:17 和合本)
但行真理的必來就光,要顯明他所行的是靠 神而行。(約翰福音 3:21 和合本)
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 (約翰福音 8:32 和合本)

真理顯然就是上帝創世的規律,不是每個人都可以脫離規律的約束任意而為。換句話說,就是我們對上帝的心思意念,也要符合真理,也要受到真理的約束和管轄。這樣,我們就要按照耶穌的真理教導,學會分辨哪些是符合真理的教義和神學,哪些是歪曲了真理的教義和神學,哪些是真理的聖靈,哪些是錯謬的聖靈。因此那些非理性的、不符合規律常識和規範的聖靈啟示和感動,那些不符合社會規範的教會自由觀念,我們就要提防。

耶穌在關於上帝與凱撒的著名論斷中,再一次明確了教會也要受到世俗社會約束的理念。

猶太人拿錢幣來試探耶穌的用意,是要用猶太人對羅馬人的仇恨,來致耶穌於死地,以此辦法來除掉耶穌。而這背後的邏輯,在當時的背景下就是作為上帝選民的猶太人,是不受世俗外邦的羅馬政府管理的。但是耶穌的回答出乎意料,他既沒有上了猶太人的當,站在羅馬人一邊,也沒有陷進狹隘選民的框框中。他是站在上帝的視角,提出了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那麼在地上的一切,都要受到凱撒的管理,也就是世俗社會的約束,而信仰的精神層面,則要受到真理規律的制約。

在這個世界上,並不存在一個不受約束的地方。不論上帝還是魔鬼都要受到約束,都不能任意妄為。

相關焦點

  • 聖經揭秘 馬可福音 作者為什麼編耶穌要受試探四十天
    第1章第三、四段,耶穌受試探和開始在加利利傳道。作者說,聖靈就把耶穌催到曠野裡去。他在曠野四十天受撒但的試探。並與野獸同在一處。且有天使來伺候他。約翰下監以後,耶穌來到加利利,宣傳神的福音,說,日期滿了,神的國近了。你們當悔改,信福音。
  • 從撒旦的試探看耶穌對神話語的確信
    經歷試探可以使我們學習和成熟,所以為了證明耶穌是否真正能承擔這件艱巨和困難的任務,他必須要經歷各種試探,各種困難,在凡事上受試探。在希伯來書中就對這兩個方面進行了總結,耶穌面臨過我們都在面臨的情況,如此他才能夠和我們一樣。神並不是帶來試探的那一位,但是他允許事態的發生,他允許我們受到試探並經歷困難,因此當你下一次再經歷類似事件的時候,當你覺得自己被試探了,你完全明白髮生在你身上的事情。
  • 馬太福音丨教會肢體要活出基督耶穌豐盛的屬靈生命
    主耶穌降生之前,只有猶太人閱讀聖經,外邦人與基督無關,舊約應許與外邦人無關[弗2:12,16-17]。馬太福音最早的受書對象是猶太人,所以在這四卷福音書中唯一提到「天國」一詞,其他的福音書一次也沒有出現!馬太福音12章(含)之前的經文是專門針對猶太人的教導,雖然有些屬靈原則和屬靈意義同樣適用於歷世歷代的教會,但卻不是針對教會講的!
  • 教會歷史丨耶穌基督曉喻使徒約翰寫信給士每拿教會(上)
    魔鬼要把你們中間幾個人下在監裡,叫你們被試煉,你們必受患難十日。你務要至死忠心,我就賜給你那生命的冠冕。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得勝的,必不受第二次死的害。士每拿教會將要受苦難的試煉,教會為持守真理將遭受大逼迫,聖徒會面對苦難甚至是死亡。所以,信的開頭即是復活的主以教會元首的經歷堅固勉勵聖徒!
  • 從耶穌對女性的重視談:歷史長河裡女性主義的崛起
    最終是保羅的觀點勝出,外邦人也可以直接憑著對耶穌的信靠而得到救恩。2隨著教會的不斷擴張,外邦人的教會不斷發展,解經的權利不得不突破以色列人限制。後來的教父們,已經多不是以色列人了。伴隨著教會的拓展,解經的權利雖延伸至全世界,但這項權利又被限制於神職人員。對於聖經的閱讀和解釋,門檻都是極高的。
  • 考古發現證明耶穌真實存在 聖經的記錄比世俗學者更準確
    上個世紀,因為達爾文進化論以及各種世俗主義理論的影響,不相信上帝、走出宗教成為西方文化的一種潮流,因此有不少無神論者和世俗學者稱沒有證據證明耶穌曾真實得存在過或證明他的為人處世就像新約中記載的那樣,他們還在重複著100年前關於耶穌和福音的陳舊理論———耶穌是受矇騙的盲信者,認為世界將在他有生之年結束的末日預言家。」
  • 教會歷史(上)丨使徒約翰受命寫信給亞細亞七個教會
    當主耶穌那個時代的猶太民族抵擋並棄絕了天國的救恩、殺害了基督的先鋒施洗約翰,主耶穌借著法利賽人對他的試探,宣布暫時中斷與猶太人舊的親屬關係,揭開了恩典時代的新篇章(參馬太福音12章46-50節) 。當時候到了,主耶穌基督要上耶路撒冷受難前,他向門徒宣布了神創世之前的計劃-教會(參馬太福音16章18節),這是主耶穌基督在地上的宣布。
  • 士每拿,貧窮卻富足的教會,耶穌把「生命的冠冕」賜予它
    在七大教會中,只有這個士每拿和非拉鐵非教會不受主的責備,而「士每拿」意思就是「沒藥」,由此可見,士每拿教會是一個屬靈的教會,因而不受主責備。沒藥是發苦的,也意味著士每拿教會是一個註定了受盡苦楚的教會。因而耶穌的聖靈說:「我知道你的患難和貧窮」,士每拿教會在約翰寫《啟示錄》的時候,就是在患難之中。
  • 使教會復興的核心是什麼?
    其它的宗教中的理論和教導多半來自人的理性和良知,進而促成約束人的行動以達到聖潔的地步,而基督教的核心卻是耶穌基督的拯救,在耶穌的代贖中得到新生命。可以發現整正本聖經都聚集在一個人的身上,他就是耶穌基督。耶穌的來到,天上人間都發生了非常大的震動。
  • 耶穌哭了,你受感動了
    人們以為耶穌之所以哭,是因為他所愛的人拉撒路死了;是因為耶穌看見馬大、馬利亞在死亡面前的絕望。耶穌看見她哭,並看見與她同來的猶太人也哭,就心裡悲嘆,又甚憂愁(約11:33)耶穌為那些猶太人哭,因為他們不信。不僅猶太人不相一信他,就連祂所愛的人馬大、馬利亞也不完全相信耶穌。
  • 從教會發展史看:平信徒運動的起源與建立
    這個概念在早期教會體現了信徒對平等地位的實踐和追求。他們把自己看作為上帝選民,是猶太人選民身份的延續。因此我們可以從新約中看出,耶穌所建立的團隊就是一個平信徒團隊。耶穌並未把自己看做高高在上擁有特權的神職人員,甚至強調對門徒的服務,為門徒洗腳,此外,門徒可以質疑耶穌,甚至不認可耶穌而直接反駁。耶穌和門徒的關係是平等的。
  • 耶穌開啟的新團契模式是怎樣的?
    在猶太教中,我們知道由摩西樹立的一種祭司模式,一直是猶太宗教乃至社會的共同特點,這種模式中祭司代表著上帝的權威,民眾不能質疑祭司。在宗教聖殿的格局中,也同樣存在著這種格局,那就是至聖所的存在。至聖所一直是聖殿中最神聖的一部分,只有大祭司可以進去,其它俗人是不能踏入半步的。至聖所的存在與其說保留了上帝的權威,不如說是祭司權威的秘密之地,保證著祭司權威的效力。
  • 山西臨汾基督教會隆重舉行紀念主耶穌受死復活感恩聚會
    4月21日,經歷一周的受難節默想祈禱,迎來了主耶穌復活節的聖日。昨夜一夜春雨,空氣清新了許多,花壇裡初綻放月季為這大喜的日子增色不少,綠葉還掛著有露珠青翠欲滴。信眾紛紛心存歡喜早早來到教堂,與復活的主相會。臨汾基督教會城區堂在第一堂禮拜結束後,隆重舉行了記念主耶穌受死復活節感恩聚會,並舉行了受洗聖禮,此後大家一同分領了聖餐。
  • 基督徒,不可徒受神的恩典!
    「不可徒受他的恩典」,這句話很顯然是對所有基督徒說的,是對被神揀選的我們這些因信稱義的擁有神的兒女的名分的人說的。首先我們要時常感恩!因為雖然主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一次性為我們成就了贖罪祭和挽回祭,用他的寶血洗淨我們所有的罪,使我們成為聖潔。但是我們在世界裡就像肉體的情慾,眼目的情慾,並今生的驕傲,各樣來自世界的試探和誘惑依舊無時無刻不在環繞著我們,撒旦魔鬼的詭計就是巴不得我們這些基督徒被世上的思慮和錢財的迷惑纏累住了,讓我們跑天路的腳步有著數不清的絆腳石,讓我們屬靈生命的成長有著看不見的障礙物。
  • 《世界宗教源流史》基督教之一百一十:解放神學與世俗神學
    他們認為" 解放" 包含有三個層次且互相聯繫的意義:一是被壓迫的人民和社會階級要從經濟、社會和政治的不平等地位中獲得解放;二是通過歷史觀的解放對自己的命運自覺地負起責任,通過自己的整個生活和歷史造就自己,造成新人,造成本質上不同的社會;三是基督把人從罪中解放出來。
  • 教會世俗化的危險
    又願你們的靈與魂與身子得蒙保守,在我主耶穌基督降臨的時候,完全無可指摘!」(帖前5:23)。然而,聖潔最基本的意思,是指屬靈上的分別。「聖潔」原文的意思就是「不同」。神是聖潔的,意思即是神與所有受造完全不同。
  • 真耶穌教會讚美詩
    真耶穌教會讚美詩 音樂視頻 大小: 23.95M
  • 從啟示錄七教會談今日華人教會(10)——有名無實的教會Ⅰ
    但是仔細去研讀這一句話,這樣的人只是少數,從另外一個角度去看的時候,也就是說撒狄教會絕大部分的信徒幾乎全部都被汙穢了。這就是主耶穌基督責備撒狄教會的第三點,就是教會被罪玷汙敗壞的信徒比比皆是。撒狄教會的信徒隨從當地社會非常低落的道德標準以及放縱情慾的習俗,絕大多數的信徒都已經被汙染了。雖然只有少數還能夠保守自己,但是這些都達不到主耶穌基督的標準。
  • 門諾教會中的屬靈服事
    神的愛、恩典和公義在拯救以色列人出埃及,並賜下十誡與他們立約,這些在政治、社會和屬靈領導以及民族的增長中表露無遺。接著神在耶穌裡以一種獨特及決定性的方式向我們說話;約翰下監以後,耶穌來到加利利,宣傳神的福音,說:「日期滿了,神的國近了!你們當悔改,信福音!」 (馬可福音1:14-15) 。耶穌的服事是關乎神的國度,是一個由神所管轄的信仰團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