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在寫《資治通鑑》的時候,是以三家分晉開始寫的。
在春秋後期,當時的唯一超級大國晉國由於晉獻公大量屠殺公族,導致卿族勢力崛起,當時晉國有六大卿族,分別是知氏,範氏,中行氏,魏氏,趙氏和韓氏。
知氏最為強大,先後滅掉了範氏和中行氏,但是他並不滿足,接下來就分別向韓氏和魏氏發難,直接向這兩個卿族勒索,韓氏和魏氏迫於知氏力量的強大,就選擇了妥協,給知氏進貢了大量的土地。
這也讓知氏的老大有點飄飄然,哎呀呀,一句話就能得到這麼多徒弟,於是他的野心繼續膨脹,開始向趙氏下手了。
由於前面太過於順利,知氏想當然的認為趙氏肯定也會妥協,如果是這樣,用不了多久,整個晉國到時候就是他知氏的了,打著這樣的如意算盤,卻不想趙氏老大直接拒絕,給知氏潑了一盆冷水。
結果可想而知,既然你不願意將土地拱手送給我,那我只能憑藉軍事力量強奪了,趙氏選擇和知氏開戰。
趙氏畢竟實力不弱,知氏一時半會拿不下來,於是有人給他出主意,把趙氏都城晉陽旁邊的晉水引流一下,用水淹晉陽,知氏同意。果不其然,大水決堤,知氏的都城被大水泡了好幾個月,趙氏眼看著就扛不住了。
這個時候,知氏的老大就更加得意了,說了一句不該說的話:我從來沒想過大水能毀滅一個國家,晉水可以滅亡趙氏,那麼汾水同樣可以滅掉魏氏和韓氏。
這個傻蛋,這會魏氏和韓氏的老大正在給知氏的老大當警衛員和開車呢,這句話剛好被他倆聽到。這兩人心裡突然形成了一個默契,那就是趙氏被滅了以後,下一個肯定是他倆。
於是他兩家開始密謀,趙氏在生死存亡之際,也派使者見韓氏和魏氏的老大,說明其中利害。
三家立刻決定聯手對付知氏,就這樣一天夜裡,知氏老大還在呼呼大睡,三家也果斷用水攻的方法。最終的結果是,知氏被滅。
就是因為知氏得意忘形,說了不該說的話,結果被三家反殺,這可真是以彼之道還施彼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