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早兩年的各種嘗試入坑之後,其實個人對於一些標榜「網紅」的產品乃至各種商店都存在抗拒的心理。尤其是在數碼電子產業裡面,無論網紅產品將外觀做得多麼花俏,一些需要時間以及技術積累的核心部分還是無法與傳統大廠比較。
當然,其中也不乏一些擁有高度創新意識以及用戶意識的品牌,真正將網際網路思維完美融合到傳統產品當中。至於接下來要體驗的摩飛便攜榨汁杯是否屬於其中之一?馬上上手簡單測試。
外觀設計還算OK,配色還能更加大膽
既然將自己定位到「網紅」產品之列,摩飛便攜榨汁杯肯定就需要擁有讓人看一眼就無法忘記的外觀。畢竟,喜歡網紅產品的消費者大多數都屬於顏值控,且熱愛追求新鮮感,傳統累贅的入門級榨汁機確實無法拿出手。
比較有意思的是,摩飛便攜榨汁杯選擇了將榨汁類產品做成類似傳統保溫杯子的輪廓,扶手部分剛好將榨汁刀頭隱藏起來,給人一種相對柔和的印象。的確,對於不少害怕使用鋒利危險產品的用戶而言,很多時候看不到刀片反而能夠破除心裡的障礙。
然而摩飛便攜榨汁杯必須要容納下馬達、刀頭甚至是主板、電池等額外模組,其整體體積就顯得相對較高,淨重也較為明顯。20cm左右的長度以及10cm左右的最大杯身直徑帶來了不少問題,摩飛便攜榨汁杯既不能放進大多數普通雙肩包的側面收納袋,也不能完美地垂直放置到冰箱門邊的格子,這就與定位當中的「便攜」產生了明顯的反差。
就外觀部分來說,摩飛便攜榨汁杯確實基本符合網紅產品的標準,至少對於普通人來說可以產生看一眼就能記住的產品辨識度,在脫離傳統產品刻板的外觀設計形象方面摩飛確實有自己的一套。只不過由於體積與重量相對較大的關係,摩飛便攜榨汁杯會讓人一定程度上失去攜帶使用的動力,不太適合高頻率更換使用場景的消費者選擇。
順便說一句,如果在產品配色上更張揚大膽一點,加入一些鮮豔的顏色、過渡/漸變色,乃至是大IP合作款的話,摩飛便攜榨汁杯還是能夠吸引不少顏值控的。
基礎配置局限性明顯,個人較為排斥
接下來將進入基礎功能介紹部分,相對於說明書式的功能分享,洋蔥個人更喜歡融合實際體驗進行深入分析。坦白說,這款摩飛便攜榨汁杯大多數的缺點均集中在這一部分,或許個人對於同類產品的要求相對較高吧。畢竟水果榨汁正是本人的高頻生活習慣,平均至少2天就自製果汁的我所用過的同類產品也比普通人更多。
首先是電源部分,摩飛便攜榨汁杯選擇了脫離有線電源而內置1400毫安電池的使用方式,其實是同類產品中的一次重要突破。在這個人人講求移動無線生活的年代,當然會希望手邊的產品不再受到線材束縛。儘管理解摩飛是出於防水性能而選擇了觸電式充電方案,然而無論本人還是一般用戶肯定會有數據線丟失的經歷。想像一下,要想再買一根這樣觸控充電線也是相對麻煩的事情,因此個人更傾向回歸傳統的MicroUSB接口+橡膠防水卡扣的「老設計」。
而摩飛便攜榨汁杯的開關機使用模式繼續讓本人感到有一些無所適從。畢竟大多數按鍵式榨汁機產品都會提供點按/持續工作兩種模式,摩飛便攜榨汁杯卻用「雙擊開啟/關閉」的交互邏輯操控,難免會在使用過程帶來一定的不適感。缺乏點按模式之後,本寶寶也難以在榨汁過程後半段讓水果有「大果粒口感」了。
最後的刀頭部分也是個人最糾結的,是的,摩飛便攜榨汁杯擁有高達21000轉/分的馬力確實強勢,這對於一款脫離有線電源的產品來說無疑是成功的,在榨汁攪拌能力方面其實力無需擔心。
可是,當你正式享受果汁之前,摩飛便攜榨汁杯就要求你必須得將刀頭部分卸下,且刀頭呈裸露無保護狀態,刀片周邊也沒有更高的邊沿隔離保護。當然本人是明白摩飛的出發點是要兼顧清洗方便性,但對於家裡有孩子或者寵物、甚至是上文提到的鋒利產品抗拒者來說其隱患確實太大了。或許,顏值大於細節,正是當中大多數網紅產品的一大弊端吧。
實際使用效率夠高,但並不是我想要的
介紹完基礎配置之後必須就是實際使用操作,既然知道了摩飛便攜榨汁杯擁有強悍的攪拌馬力,那麼對於水果的硬度選擇可以說是基本沒有太多障礙了。甚至,實測其加入去殼的堅果同樣能夠處理,但為了榨汁刀頭的耐久度,個人還是建議專品專用吧!
洋蔥看到網絡上有一些小仙女嫌處理水果果核以及切塊顯得麻煩,但現實是市面上絕大多數榨汁機都需要或多或少的處理工作——並非性能不足,但必須得避免堵塞問題。
既然性能還是足夠的,為什麼我還是認為摩飛便攜榨汁杯並不是我想要的產品呢?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摩飛便攜榨汁杯並不具備任何過濾能力。是的,帶有果肉果泥的果汁對於新手來說肯定會有一段新鮮感時期。然而,一直有自製果汁習慣的老司機,多數最終都更傾向經過濾渣的純果汁,畢竟口感更清爽、不會產生膩味感。
正是缺乏任何過濾功能,摩飛便攜榨汁杯最終只能做出口味較為單一的果汁。就算你說加入什麼牛奶、酸奶之類的調料,也只不過是搭配上的差異罷了,最終喝到嘴裡的還是滿滿的果肉/果泥。
最後,奉上一些搭配食譜分享
關於摩飛便攜榨汁杯的大致使用功能乃至優缺點,上文也基本從實際體驗過後逐一分享。簡單總結,摩飛便攜榨汁杯擁有不錯的外觀以及到位的用料,且脫離電源還能夠擁有近8-10次的攪拌續航還算是一種同類產品的突破。只不過,因為其缺乏自帶的過濾功能,乃至產品尺寸/體積相對較大的情況之下,或許個人並不屬於摩飛便攜榨汁杯的針對用戶吧。
而要評判其價格定位,如果你屬於當年曾經買過7杯水、8杯水或者12杯水水杯的消費者,兩百多的價格其實還是很正常了;如果你僅是功能控,那麼肯定就顯得有些高價吧。接下來就是榨汁食譜分享時間:
基礎款:草苺蘋果橙
對於入門榨汁來說,將日常常見的水果混合調配將會帶來不少新鮮感。而這個搭配除了有趣之外,更重要的是其提供了足夠的維生素C以及膳食纖維,還含有大量抗氧化抗衰老的元素,適合愛美又追求健康均衡的小哥哥小姐姐。
TIPS:強烈建議適當加入白砂糖,因為三者都屬於帶有酸味的水果。
進階款:胡蘿蔔西瓜
有小人參之稱的胡蘿蔔絕對是健康元素的寶庫,胡蘿蔔素、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花青素等,尤其是生吃更為有益。為了中和胡蘿蔔相對奇怪的口味,特意加入糖分含量較高的西瓜調和,口感與健康值得到均衡。
TIPS:不使用西瓜可更換為蜂蜜,但兩者切勿同時混合,因為口味會變得十分詭異。
激進款:菠蘿芹菜青檸蜂蜜
這款搭配的功效可就厲害了,芹菜利尿消腫,最重要的是擁有降壓功效。菠蘿用其強烈的芬芳蓋過生芹菜的腥味,同時與芹菜一起發揮消食、稀釋血脂的作用。而青檸則是平衡口味的作用,這款飲品對於瘦身一族來說絕對值得一試。
TIPS:青檸直接取汁,蜂蜜的量也需要適當增加,以中和菠蘿的寒性。
土豪款:草莓車釐子樹莓石榴籽
最後這款搭配其實在不少高端果汁飲品當中會出現,但就算你願意花高價其果汁含量都不會超過50%,主要還不是因為貴?然而,這幾種水果的搭配又真心能夠產生極佳的口感與口味,草莓的香、車釐子的甜、樹莓生津的酸以及石榴籽獨特的味道,想像一下估計都能有望梅止渴的感覺。
TIPS:儘量減少加水的量加大水果的佔比,最方便的做法是混合榨汁之後再用濾網隔渣,四款水果的參考比例是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