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中國第四大城市群?

2020-12-19 海銀財富

一、區域風向:誰是中國第四大城市群?

10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會議指出:突出重慶、成都兩個中心城市的協同作用,注重體現區域優勢和特色,使成渝地區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打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

1.全國發展的第四增長極

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是世界經濟發展格局變化與中國改革開放釋放出來的巨大活力相結合的產物。長三角、大灣區、京津翼作為對接世界經濟的大舞臺,已經成長為引領中國經濟發展的巨擎,是毋庸置疑的中國三大世界級城市群。除此之外,成渝雙城經濟圈正在發揮著「1+1>2」的力量,成為中國區域經濟快速發展的第四增長極。

根據恆大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城市群發展潛力排名》,成渝城市群發展潛力全國排名第四。相較於發展相對成熟的長三角、珠三角城市群,成渝城市群與京津冀、長江中遊、等城市群處於快速發育期。

圖1:2019年中國城市群發展潛力排名

2.角色升級,未來任重道遠

本次會議中成渝雙城經濟圈則被定位為「打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與今年1月會議「致力成為內陸開放戰略高地,西部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概念相比,成渝雙城經濟圈被賦予新的重任與期望。從「西部地區」到「全國風向標」的角色轉換升級,標誌著成渝經濟圈開始向三大城市群看齊。因此,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未來的發展方向有:

(1)提升成渝地區圈產業布局層次感。雖然成渝地區正在成為中國經濟最為活躍的區域之一,但如果對標長三角城市群,成渝地區經濟圈和城市群的發展的層次感不是很理想。成都和重慶經濟發展突出、二城獨大現象嚴重。相比之下,長三角城市群形成了以上海為核心,其他城市部分區域通過產業承接整體呈現高、中、低級水平區域的良好銜接層次順序,形成了中心化+區域化經濟發展的模式。

(2)提升未來國際經濟循環的深度和廣度。成渝都市圈在國際經濟循環的深度和廣度上與長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還有非常大的差距。成渝地區區域本身的交通物流、配套能力、產業基礎等方面不夠完善。需結合自身在汽車、電子信息、裝備製造業、新經濟等產業已經形成的發展優勢,依靠科技創新驅動,牢牢佔據產業微笑曲線的兩端,提高參與全球競爭的實力。

成渝地區也是國家戰略最為密集的區域之一。承載了包括雙城經濟圈、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一系列國家戰略。同時,成渝地區的兩大核心城市成都、重慶還在西部大開發和西部陸海新通道這兩大國家戰略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戰略地位十分突出,未來極具發展潛力。

二、經濟關注:前三季度GDP出爐,增速由負轉正

國家統計局發布了2020年前三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數據。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722786億元,同比增長0.7%。

1.多項數據由負轉正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我國經濟前三個季度穩步改善,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長3.2%,三季度增長4.9%,前三季度經濟增速由負轉正。

圖2:GDP同比增長速度(%)

除了GDP增速由負轉正,在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前三季度詳細數據中,也出現了多個「首次」,顯示出中國經濟運行的持續穩定恢復。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3324億元,同比下降7.2%,降幅比上半年收窄4.2個百分點;其中三季度增長0.9%,季度增速年內首次轉正。

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436530億元,同比增長0.8%,增速年內首次由負轉正,上半年為下降3.1%。分領域看,基礎設施投資增長0.2%,增速年內首次由負轉正,上半年為下降2.7%;製造業投資下降6.5%,降幅比上半年收窄5.2個百分點;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5.6%,增速比上半年提高3.7個百分點。

貨物進出口總額231151億元,同比增長0.7%,增速年內首次由負轉正。

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81元,同比名義增長3.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0.6%,年內首次轉正,上半年為下降1.3%。

2.中國將是2020唯一增長大國,經濟長期向好

國內疫情防控得力,復工復產復商復市加快,企業生產加快,服務業逐步復甦,使得中國經濟持續恢復,領先全球。若四季度當季同比增速為5.5%-6.5%,則全年GDP增速可達2.1%-2.3%(數據來源:新浪財經)。據IMF《世界經濟展望》10月最新預測,中國將是2020年主要經濟體中唯一實現正增長的國家。

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經濟韌性強、潛力足、迴旋空間大的基本特質沒有變。從需求看,我國擁有包括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在內的14億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不斷升級的商品需求和日益多元化的服務需求將持續釋放,國內市場的總體規模將加速擴大,巨大的內需潛力將轉化為經濟持續發展的內生動力。

今年前三季度整體經濟呈現出了持續穩定恢復的態勢,但是出現好轉趨勢的同時,境外的疫情形勢仍然比較嚴峻,國際環境不穩定、不確定性仍然客觀存在,國內有效需求仍然不足,地區、行業、企業的恢復還不均衡,經濟持續向好的基礎還需要進一步鞏固。

三、投資視角:私募基金「大豐收」,三大策略收益超20%

隨著A股的持續回暖,熬過疫情寒冬的私募基金,終於踏上了一輪發展的「快車道」。總體來看,前三季度A股整體表現不錯,截至9月30日收盤,上證指數前三季度收漲5.51%,受益於成長股的絕佳表現,創業板指與中小板指前三季度更是大漲43.19%與30.75%。港股依舊處於頹勢,前三季度恒生指數收跌16.78%(數據來源:私募排排網)。

圖3:部分股市漲跌幅

1.私募九大策略全部正收益,三大策略收益超20%

截至三季度末,私募九大策略全部實現正收益。其中,宏觀、股票、管理期貨三大策略收益均超過20%,實現「大豐收」行情。從整體業績來看,截至9月底,納入私募排排網統計排名的15469隻對衝基金今年以來的平均收益率為19.70%,在同期滬深300指數漲幅為11.98%的情況下,私募基金年內平均收益繼續超越大盤,其中13370隻基金前三季度收益為正,正收益私募佔比高達86.43%(數據來源:私募排排網)。

圖4:八大策略私募基金前三季度平均收益率(%)

2.頭部私募吸金效應明顯

規模往往是業績的殺手,但今年大規模私募的業績卻明顯好於小規模。作為市場的佼佼者,大型私募今年的業績相當亮眼。50-100億區間規模私募今年以來平均收益高達28.14%,在不同規模中排名居首;而10億以下規模私募則以21.99%的平均收益排名墊底(數據來源:搜狐財經)。

圖5:不同規模私募管理人業績

在私募基金規模突破15萬億、行業繼續擴張以及股票市場不斷走向成熟的大背景下,數量諸多的成長型中小私募,一方面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另一方面競爭更加激烈、甚至募資艱難。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5月底,管理基金規模在1-5億元的私募有4564家,佔比高達18.56%,管理基金規模在0.5-1億元的有2387家,佔比達9.71%,即5000萬-5億規模的私募數量接近7000家,成長型的中小私募數量龐大。由於管理成本和租金費用的不斷上升,管理規模低於1億元的私募基金,普遍壓力大。作為成長型私募,要想不被市場淘汰,就要做出業績,不進則退。

四、市場熱點:信託產品收益率持續下跌,房地產信託入冬

今年以來流動性保持合理充裕,集合信託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加速下行,短期內很難出現明顯反彈。在此背景下,金融類信託募集規模逆勢增長,佔比升至近五成。

1.9月信託產品量價齊跌,金融類信託漸成主力

據用益信託的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9月共發行信託產品1813隻,規模總計2034.08億元,平均年化收益率6.69%;相比8月份共發行2309隻,規模總計2204.54億元,平均年化收益率6.83%,不管是發行數量、發行規模,還是平均收益率,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

今年以來,集合信託產品的預期收益率呈現持續下行態勢,目前已經連續兩個月低於7%。在一季度,集合信託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便跌破了8%關口,三季度集合信託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更是逐月下降,分別為7.05%、6.81%和6.67%。並且高收益產品數量佔比大幅下降,而低預期收益率產品數量佔比增長較為明顯(數據來源:用益信託)。

圖6:不同收益率產品數量佔比情況(截至9月30日)

嚴監管環境疊加賺錢效應,標品信託發展迅猛,金融類產品或將成為集合信託規模增長的重要支撐。用益信託數據顯示,9月集合信託產品成立規模大幅減少,共成立1634隻,環比減少6.16%,成立規模為1403.67億元,環比減少13.14%。不過,同期金融類信託募集資金640.54億元,環比增加4.94%,規模佔比為45.63%,環比提高了7.86個百分點。

2.房地產信託發行跌入冰點

此前,住建部、央行召開重點房企座談會,落實「三四五」新規,即3道紅線、4類房企、5%的負債增幅間隔,控制過度利用槓桿、融資規模過大的房企。受房企融資「三四五新規」的影響,房地產信託的融資規模驟然收緊。9月份,房地產信託的發行數量降至360個,發行規模降至634.21億元,平均年化收益率降至7.27%。

圖7:2020三季度房地產信託發行情況

到了國慶、中秋雙節期間,雖然信託產品整體募集規模上漲,但房地產信託發行量卻大幅下跌。10月1日至13日將近半個月時間,房地產信託僅發行了16款,發行規模只有55.79億元(數據來源:新浪財經)。進入下半年,信託行業在監管要求下大力壓降融資類信託產品的規模,標品信託成為信託公司布局的重點。受房企融資「三四五新規」的影響,房地產信託發行完全跌入冰點。

相關焦點

  • 中國東部沿海四大城市群綠色效率的綜合測度與比較
    在梳理現有文獻的基礎上,以京津冀城市群、山東半島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以及珠三角城市群為研究對象,基於2006-2015年的相關數據,採用三階段DEA方法,綜合測度四大沿海城市群綠色效率的時空特徵。因此,東部沿海城市群的均衡與綠色發展也成為了中國理論界和政府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這既是中國「城市化發展」、「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由之路,也是「藍色夢想」、「美麗中國」實現的推動力。可以看出,測度東部沿海城市群的綠色效率是探尋城市群綠色發展路徑的邏輯起點,對比城市群之間與城市群內部的綠色效率差異是實現資源環境約束下城市群均衡發展的關鍵所在,直接影響著東部沿海城市群經濟的發展層次與格局提升。
  • 西部「最重要」高鐵即將通車,有望形成我國「第四大城市群」
    現在,隨著高鐵向西部地區擴大,西部地區的城市也迎來了發展的轉型期,有些城市躍進到高鐵網絡的中樞,城市地位在全國顯著提高。如今高鐵進入西南地區,今後想去中國東北部各大城市,幾乎不需要繞道,幾十條高鐵把成都、西安、重慶提升到西部交通樞紐的重要地位。
  • 中國第十大中心城市會落戶瀋陽嗎?
    位,瀋陽gdp才6400億全國排名更是30以外第32位。中國九大中心城市華北地區有兩座國家中心城市北京、天津,是我國直轄市,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科研教育、政治、文化中心城市,北京、天津也是國家級京津冀城市群核心城市。
  • 中國四大一線城市與世界四大一線城市GDP比較,誰的實力更強?
    當前世界公認的一線城市只有四個,分別為日本的東京、美國的紐約、英國的倫敦及法國的巴黎,這四個城市無論是政治、經濟,還是科技、文化,在全球範圍內都擁有無與倫比的影響力,國際知名度高,不是其他城市可以相提並論的,以下我們就來對世界四大一線城市進行逐一點評。
  • 中國第四大城市群,為什麼很多人不服?網友:不要小看重慶和成都
    城市群,把各個分散的城市都凝聚在一起,形成一股巨大的能量,去參與國內外的經濟競爭。隨著時代的發展,各類資源都習慣性地向城市群轉移。我國地大物博,之前規劃中,有19個城市群的概念!但在眾多城市群中,還有四大城市群一說!那麼我國的四大城市群是哪四個呢?目前,長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以及粵港澳大灣區,這三個城市群綜合實力領先,無疑是中國的三大城市群。
  • 中國社科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鵬飛:四大都市圈未來五年...
    「四大都市圈未來五年的分工和競爭格局」的主題演講。「四大都市圈未來五年的分工和競爭格局」的主題演講。從中國從組織體系上來看,將會出現「一網五帶三十群」的城市體系,中國未來的城市形態,和其他一些國家不同,我國的城市體系中間環節有一個城市群體系,城市群體系從現在來看,會發展成三四十個這樣的體系,它又會組成一個網,五個帶,這一個網是東部和中部,由於快速的高速鐵路網編制而成。東北、西北、正西、西南、沿海,有五個城市帶,這就是「一網五帶三十群」的城市體系。
  • 2021中國城市五大懸念:第十座國家中心城市花落誰家?
    02長江中遊城市群將有大動作?長江中遊城市群目前的現狀,以及「成群」發展所面臨的問題,西部菌在《武漢長沙合肥南昌再次握手!成渝「第四極」面臨變數?》一文中已經有過分析。拋開距離等因素,從多項指標來看,長江中遊城市群確實是最有希望的「選手」之一。根據公開報導,湖北、湖南方面也都有聲音提出,建議將「長江中遊城市群」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
  • 成渝起飛,失意的長江中遊城市群差在哪:中心城市自己都沒吃飽
    從今年年初的「西部地區的高質量增長極」,到如今的「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已真正開始向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看齊,幾乎穩坐第四大城市群的寶座。而此前與其暗暗競爭「老四」的長江中遊城市群,則顯得頗為失意。
  • 中國四大機場群,一個比一個厲害,哪一座機場有你的貢獻?
    如今,中國打造了四大機場群,客流量是一個比一個厲害,來看一看哪一座機場有你的貢獻?第四名,成渝機場群,在2018年共計完成旅客吞吐量1.02億人次,其中成都雙流機場完成5295萬人次,重慶江北機場完成旅客吞吐量4159萬,這兩座機場都位居全國機場排名前十。
  • 【玩家】「最孤獨城市」珀斯 澳大利亞第四大城市
    【玩家】「最孤獨城市」珀斯 澳大利亞第四大城市 2019-12-31 21: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四大盆地排名:誰最大?誰最高?誰人口最多?
    總體來說,塔裡木盆地、準噶爾盆地、柴達木盆地都位於乾旱、半乾旱區,內部都擁有沙漠,尤其是塔裡木盆地,擁有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塔克拉瑪幹沙漠,也是我國第一大沙漠;準噶爾盆地內部有中國第二大沙漠古爾班通古特沙漠;柴達木盆地有柴達木沙漠,是我國第五大沙漠;四川盆地是唯一位於溼潤區的盆地,也是
  • 中國19個城市群誰最有潛力 未來已來的新機遇
    城市群是支撐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平臺。2006年「城市群」第一次出現在中央文件,2013年以來中央要求把城市群作為推進國家新型城鎮化的主體形態。當前19個城市群以25%的土地集聚75%人口,創造88%GDP,其中城鎮人口佔比78%。誰能夠成為未來都市圈乃至城市群中的佼佼者?
  • 中國四大直轄市大學,北京大學領銜起跑,其餘3所誰執牛耳?!
    中國有四大直轄市分別為北京,上海,天津,重慶。作為中國的高校重鎮,眾多頂級大學分布其間。既然都有這麼多的大學,那麼依據中國的大學,喜歡以城市名命名的原則,這四大直轄市都有以城市名命名的大學,也就是說北京大學上海大學,天津大學,重慶大學這4所大學全部都有。
  • 【驚堂木】中國四大女神你選誰
    趕緊報名參加下季中國好聲音吧!不過實現夢想的成本有點大,還是靠父母拿的錢,以後有能力了自己辦場演唱會這才是真本事。  上新聞:碧流河水庫驚現「怪石圈」!今夏,由於少雨,碧流河水庫水位下降,一部分水庫淹沒區逐漸浮出水面。在水庫位於營口蓋州市楊屯鄉蘇子峪的淹沒區,連片的碎石圈在青草叢中若隱若現,而其中幾塊刻有特殊花紋的疑似古墓石塊。專家表示神秘石塊疑來自三國「將軍墳」。
  • 廣東第四大城市「東莞市」
    珠江三角洲產業轉移珠江三角洲地區在很長的時間內都只有廣州和深圳兩座城市的GDP總量在1萬億元以上,不過2018年佛山市的GDP總量就十分接近1萬億元大關,2019年佛山市肯定會成為珠江三角洲(香港、澳門不在統計範圍
  • 中國的四大機場群,一個個比一個客流大,其中有你貢獻過的機場嗎
    歡迎大家來到新一期的奔跑巴小蝸牛,今天我們談及的話題是:中國的四大機場群,一個個比一個客流大,其中有你貢獻過的機場嗎很多的熱都特別的喜歡旅遊,旅遊可以選擇的交通工具也是特別的多的,但是要說到旅遊的交通工具,很多人覺得飛機不錯,畢竟速度比較快,
  • 國內三大「不夜城」:上海、重慶、西安,誰是中國第一夜景城市?
    對於中國的「不夜城」,沒有一個明確的排名定義,主要是根據眾多遊人的口碑,大致評出了三大「不夜城」,它們分別是:上海、重慶、西安。 上海作為世界金融中心,金融指數排名世界第三,不僅是中國三大不夜城之一,更是中國第一經濟城市。
  • 越南三小直轄市均為特大城市,誰大誰小難說清,類似中國城市排名
    本文介紹的問題是,越南的第三大、第四大、第五大城市分別是誰?越南的城市排名與中國的城市排名類似,除了前兩大城市之外,後面的城市排名屬於難以理清,並且不同城市也是各執一詞。對於中國城市排名來說,除了前兩位的北京、上海之外,後面大約10個左右城市的排名但是各執一詞的、越南城市排名比中國簡單,主要就是河內市、胡志明市之後「三小直轄市」的排名難以理清。
  • 中國未來50年後,第一城市是誰?
    隨著我國城市經濟的發展,我國城市的經濟總量也不斷地邁上了新的臺階。那麼許多網友會想,未來50年後中國會是什麼樣?又有哪個城市會成為50年後國內第一大城市?
  • 卡爾加裡(Calgary)又稱卡城,加拿大第四大城市
    卡爾加裡(Calgary)又稱卡城,加拿大第四大城市,是一座位於加拿大艾伯塔省南部落基山脈的城市,面積789.9平方公裡,海拔約1048米。是艾伯塔省經濟、金融、和文化中心。卡爾加裡一詞的意思是"清澈流動的水"。這裡早先是一個牧場,二十世紀發現了石油和天然氣,經濟得到迅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