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書電話接聽與應答禮儀》
石詠琦
電話禮儀當然不是擺張紙在桌面上照著念就可以學會的, 最關鍵的是能夠讓打電話那個人的素質能夠提高, 那就不用教也會的了;若是講話那人的心態有問題, 情商太低, 屬於弱智一族, 老實說就算手把手的教, 也是白搭. 不過, 硬是有人不相信自己說話叫人聽不明白, 或者真心想學習良好的禮貌, 那很容易, 把講過的電話錄音, 自己聽聽看就知道.
所謂電話是不見其人, 先聞其聲, 在溝通學上說 10/40/70 原理:就是指溝通如果僅透過」聽」就只有10%的成效;如果能夠」聽」加上」看」就有40%的成效;如果能夠」聽」 加上」看」再加上」做」就有70%的成效. 換句話說, 如果單憑聽個電話就溝通的話, 所得到的溝通效果只有10%而已. 因此, 透過電話能夠把事情溝通好, 本來就不容易.
電話要能講得好, 首先要有誠意,其次要有耐心,而後要學會說話術和應變的技巧,最後是要會修飾聲音. 理想的通話時間不能超過三分鐘,專業的話務員則不能超過一分半鐘, 就得結束一個電話. 短短三分鐘之內, 該講些什麼才是正確的呢?這就是西方人所說的『5W』『2H』Who Why What When Where How How much. 中國人說這是『人』『事』『時』『地』『物』。
因為要掌握時間, 又要講完這麼多事情, 所以必須先聽再說, 採取「短問長聽」的法則:簡短問,耐心聽,不要亂打岔。多數人還沒聽明白對方說的是什麼事情就急急忙忙下結論, 這就犯了大忌. 單位裡面沒有耐心的人, 絕對不要做第一線的秘書工作, 也不要讓他們接電話, 否則關係搞砸了, 又得主管出來收拾.
聽到舒適悅耳的電話回答, 相信是每個人日常工作裡最高興的事情. 但是要如何掌握電話的技巧呢?
第一, 要有微笑的語氣:無論在公務或私人場合,談吐禮儀是決定個人形象的重要因素,電話是我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現代人用電話來處理事情,是普遍的現象,雖然雙方看不到彼此,但可以聽出對方的心情,若能微笑講話,對方必能感受那份愉悅,接下來溝通效果必定更好.
第二, 要有穩定的聲音:人人都有情緒,不論是高興或傷心,在接聽電話時,都應保持平穩的情緒,給對方一個良好的印象.音量適中,音調平穩,勿尖銳或低沈,建議情緒不穩定的時候,不要講電話,以免造成負面影響.
第三, 要有和緩的語調:雖然事情很急,但仍須以平穩的語氣,不徐不急的應答,切勿給人壓力感,利用語調可以解除對方原本不愉快的心情,引導對方也能平心靜氣與你溝通,順利達到溝通目的.對方打錯電話時,請勿指責及數落.
第四, 要有親切的服務:主動的提出方法,讓對方能感受到你的誠懇,才能提升彼此的互動,雖只在電話中交談,不曾謀面.但已經表現出你的親切,唯有發自內心的熱忱,最能感動人.電話禮儀中,要特別的地注意說話時的口氣,切勿口是心非,對方很容易察覺出來,影響了彼此之間的信任.
基本上要認定,電話是一種管理工具,它是用來聯絡的,溝通的,不是用來寒暄的,工作中如果不能管理電話,將會降低自己的辦公效率。根據統計,一個人在一天上班時,會用掉的電話時間,大概是三分之一到百分之六十左右,也就是說,一天只不過打了幾個電話就下班了。接聽電話的步驟如下:
第一,鈴響三聲內接聽,勿讓電話響太久,一來製造噪音,二來讓對方久等.多聽少說,拿筆記下重點,並重複一遍以免有誤.說話時聲調和緩友善,勿言人是非,勿洩露機密,記得說請、對不起、謝謝你等禮貌用語。.
第二, KISS 原理 – Keep it Simple and Short 意思是說電話愈少愈好; 愈短愈好。電話不是聊天的工具,有事可以當面再談,且佔用電話線也會造成其它人無法使用的困擾,故應長話短說.除了桌上的電話,一般人另有行動電話,網絡電話等等.若同時響鈴,亦造成困擾.應一次接通一線電話,待結束後再接另一通電話,勿將電話接起後請對方稍待,然後又接另一通電話.這是不禮貌的行為,且對來話者不尊重,浪費等候的時間.
第三, 避免私人電話幹擾: 上班時間內,利用公務電話談私人事情,極為不妥,應予避免.更不能以自已的手機談私人事情,工作時間內的您,只能以公務為主,勿佔用上班時間.更不能一邊用電腦, 一邊回答來電者,一心二用是不尊重來電者的行為,應將手邊的工作暫停,專心接聽電話,結束電話後繼續手邊還沒有完成的工作.
第三, 電話應答的方式:須熟悉單位上的電話作業系統,以免造成斷線或錯接他人等尷尬情事的發生,然後報上單位名稱、部門及自己是誰,並講招呼語,稱呼對方,請問來意,成功轉接,若當事人不在,則留言轉答,勿敷衍了事,顯出事不關己的態度.
第四, 冗長的等候:轉接電話後,讓對方等候太久;或是一再轉接,無法找到正確的單位;當事人不在時,請對方明日再打,無法為對方做任何補救動作;轉接不當,以至於斷線.以上錯誤皆因事不關己,無後續追蹤的熱忱,故防範措施要做好.一般等候線最長不能超過三十秒,除了佔線,更浪費了彼此的時間,當事人不在即應留言處理,勿讓電話一直響個不停,善用電話留言系統.
第五, 留言條的製作:請寫下通話日期與時刻,例如:2013/3/19 15:30PM;來話者全名,不要只留姓氏;來話者公司全名,例如:廣達公司(可能是廣達肉鬆有限公司;廣達計算機股份有限公司;廣達花藝有限公司等);接洽或待辦事項;來話者的電話號碼(區域碼+電話號碼+分機號碼),最好有手機及email信箱;籤上自己的姓名以示負責;寫好留言條最好重述一遍,以免錯誤.;別忘了5W2H要點.
第六, 困擾電話的處理:接到不說姓名的電話、糾纏不清的電話、抱怨的電話、查詢的電話時,請以平和的口氣,客氣問候對方,保持自己的親切態度,有時需要善意的謊言,在應答過程中,注意聽取對方的目的,平撫情緒,重點記錄,勿與之爭辯.
第七, 如何過濾電話:接聽電話時,要有判斷與應變的能力,聽出來話者的意圖,是否轉接當事人或拒絕轉接.應答技巧要純熟,顯示出自信與熱忱,運用善意的謊言,委婉的拒絕,例如主管不接這通電話,在應答時,說明主管不在辦公室,沒有說在哪裡開會,或者主管外出,事實上主管可能到另一辦公室與同仁討論公事,避開電話而已,你也並沒有欺騙來話者.
第八, 緊急事件處理:如果是緊急事件,當事人不在時,要判斷事情的影響範圍,由誰來處理較適合,實時告知並協助處理,讓可能是危機轉為平安,一但有了這種應變能力,除了幫助他人,幫助公司,更提升自己的能力,一舉數得.對於難處理的電話,人人避而不接,若是以此心態對事,將放棄了一個磨練的機會及升遷的敲門磚,也使來話者對你的印象不良.
第九, 電話應對的誤區:
1. 把對方的響應視為理所當然
2. 盡講一些專業術語讓對方搞不明白
3. 說的太快,對方必須再問一遍
4. 因為其它同事的講話分心
5. 打斷對方的談話,或是沒有傾聽
6. 和對方爭執
四、秘書撥打電話的步驟
撥打電話時,需注意以下幾點:
1.對方的電話號碼請確認。秘書千萬不可撥錯號碼再回放。
2.要選好時間。非重要事情,儘量避開受話人休息、用餐的時間。
3.掌握通話時間。打電話前,最好先想好要講的內容,以便節約通話時間,不要現想現說。
4.用語要規範。通話之初,應先做自我介紹,不要讓對方「猜一猜」。請受話人找人或代轉時,應說「勞駕」或「麻煩您」,不要認為這是理所應當。
5.準備筆和紙。對方如果有重要信息需要留言時,就不得不要求對方稍等一下,讓賓客等待很不禮貌。
6. 停止一切不必要的動作。不要讓對方感覺到您在處理一些與電話無關的事情,對方會感到您在分心,這也是不禮貌的表現。
任何單位用一位秘書,第一件要事就是要幫忙處理電話。以便領導可以安心進行重要的事,而不必掉入繁瑣的雜事當中。可,電話太多往往造成時間的浪費,因此,任何人處理電話的技巧,都希望能夠:
第一, 電話愈少愈好
第二, 電話愈短愈好
第三, 電話不要隨時都得接
第四, 電話最好每一段時候回一次
原因是,電話常常打斷了正在進行中的工作,而且會由於溝通不夠完整, 造成很多誤區。
想要提高工作效率,或是想要觀察一個秘書是否有效率,將來是否值得提拔,只要看看這個人的電話處理,就明白了。為了電話處理更有效率,秘書應做以下的幾點:
第一, 打電話和接電話是兩種層次的管理;打電話是自己主動,是為重要,接電話是別人找您,是被動,是緊要。打電話所花的時間,因為是自己想做的事情,通常花的時間較短;接電話所需時間,因為是他人的要求或請託,可能較長。所以,打電話優先處理,接(回)電話次要處理。也就是說,如果有三個電話是您要打出去的,又有三個電話是等您回的,您應該以打出去優先,回電話次要。同樣的道理,自己的要求列於優先,他人的請託列於次要,這是因為自己的事情清乾淨了之後,心無旁騖才容易專注,很多時候我們想到沒有做到,一再拖延的原因,就是想到,反正還有時間,先把眼前的事處理了再說。其結果往往是,潛在的壓力到最後才會顯現。反而因為瑣事耽誤了正事。
第二, 無論是打還是接,只做一次處理,不要重複。重複的原因,當然是忘了講完。或者是電話要找的人不在。所以我們必須用千方百計、無孔不入的原則,一次搞定。例如,留話請對方回電,請問對方的手機號碼、有沒有微信、QQ號、對方的e-mail 等等,務必一次就弄個水落石出,千萬不能說對方不在,就謝謝再見。那這通電話就白打了。
第三, 一個以上的電話,打出去的時候都要分出順序。例如要找三個人,第一個經常不在,第二個偶爾在,第三個一定在。那我們就先打那個經常不在的,再打那個偶爾在的,最後才打那個一定在的。因為,凡事先從最困難處著手,其餘的迎刃而解。可是我們常喜歡先做簡單的,在做困難的,結果往往是越困難的花費時間愈多,關鍵也往往是那些困難的耽誤了其餘的。
第四, 如果可能的話,儘量一次做完打電話及回電話的事,不要分批處理。例如,現在要通知五個人下午來開會,就一次把這五個人的電話都打完,而不事先打一兩個,等有空再打一兩個直到全部通知完為止。這是因為任何事只要分段處理,都會花費比單一處理的時間要長。所以我們儘可能的一次搞定。回電話也一樣,等手邊的事到一階段再統一回復,要比一下一個要節省更多的時間。
第五, 如果可能的話,使別人在一段時間內打來,而不是任何時間都可以找您會更有效率。例如,上午要用心思考判斷,最好少接電話,主動告知下午才接電話,久而久之別人就不會隨時想到就打來。也許您會擔心萬一有緊急的電話怎麼辦,但是要記得二十八十原理,有十通電話,八通都是瑣碎的,只有兩通才是重要的。「也許」「可能」「大概」都是我們的臆測,為了猜想而耽誤正事是不明智的。
第六, 電話時間儘可能縮短在一分三十五秒鐘結束。很多電話上都有「敬請節約用話時間」,「請三分鐘為限」。可是我們真正不需要那麼長久的時間來完成通話。練習常話短說,要言不煩,常會贏得更多的尊重和喝採。反而囉囉嗦嗦的人,常惹人討厭和煩悶。
第七, 電話內容不外乎是「人」「事」「時」「地」「物」,重要的數字及地點都要重複說明。例如,幾月幾號,門牌號碼,電話號碼,幾點幾分等等重要信息,才是要點,必須重複一次,以免記錄錯誤。
第八, 選擇比較好的時段通電話,通常是下班前。因為這個時候大家準備收拾物品,沒人在與你說廢話。公務事與私事並不一樣,用不著閒扯,避免題外話作開頭,比較不會浪費時間。 每種行業的工作時間稍有不同,尖峰時段是壓力最大、情緒起伏較大的時候,如何克制自己的無理情緒乃每人應該修習的課業,注意說話的速度及音調,勿讓來話者察覺你的情緒及壓力.每通電話都要愉快的結束,犯錯在所難免,但要警惕自己勿再犯.休息時間不可打電話談公事,以尊重每人的權益.
第九, 耐心處理投訴電話。客戶的投訴處理,最重要的原則就是要耐心傾聽。在學術名詞上,這叫做積極的聽。積極的聽 Active Listening 又叫做反射性的聽 Reflective Listening 它是一種傾聽對方心底的話, 以獲取情報的功夫。這種聽的功夫, 通常都是以發問的方式來包裝的. 問什麼? 問對方的感受.
耐心聽完之後,下一步是留下紀錄。投訴的問題是大問題,應該具備一種專用的留言紀錄,述明來話時間問題以及建議處理方式,然後交給主管批示。主管批示之後,這個電話就要回復客戶,告知處理結果。同時要轉知相關單位,以便其能夠及時補救與處理。客戶無論是對或錯,都要對其表示歉意,造成其很大的困擾。
對於客戶的投訴電話,如果是對方情緒十分激動,就要花多一點時間安撫情緒問題,可以多問建設性的問題,少用我不明白,我不知道這一類的話語回復。如果客戶所提出的問題,需要長時間處理,那麼就要及時先去電告知要處理的時間,希望對方能夠原諒並且寬限。一般而言,只要合理客戶都能接受。
第十, 接聽電話的禁忌:
1. 不要說「餵」
2. 直接否定的響應→不行、不可以、沒辦法
3. 無意義的響應→不知道、大概吧
4. 命令句→您直接打他手機
5. 質問句→您是哪位?您說什麼?
6. 反質問的回答方式→然後呢?
手機的普及為我們帶來了方便,提高了生活水平,但並沒有使我們的社會更文明, 反而凸顯了我們的自私及對周邊人事的冷漠。辦公室裡應該將手機改為震動,搭乘公共運輸工具時,如火車、客運汽車、地下鐵等,也將手機設定為震動,勿使鈴聲響起,幹擾他人的安寧.說話時降低音量,長話短說.開車時,雖可以免持聽筒方式講電話,但會危及行車安全,建議停好車後再談,以免因此引起交通事故,製造公共危險.在電影院、博物館、表演場所、會議中、加油站等,應將手機設定為震動,或者關機以示尊重其它人.以下是手機應用時的禮儀與注意事項:
第一, 手機的使用時機:搭乘公共運輸工具時,如火車、客運汽車、地鐵等,應將手機設定為震動,勿使鈴聲響起,幹擾他人的安寧.秘書在工作場合、辦公室內及會議室,均應將手機設定為震動,或者關機以示尊重其它人.餐廳、辦公室,雖然可以接聽電話,但仍應設定為震動狀態,以免影響他人的權益,招來不滿.且音量要降低,勿講太久.年輕人騎摩託車為圖方便,講手機時亦是邊騎邊講,單手操縱機車,車速又快,說話音量又大,若能想想周遭人的感想,改變行為,以免招人怨聲載道,減少摩擦,社會問題也會降低許多.
第二, 手機留言技巧:欲留言在他人的手機,說明留言者姓名、日期時間、事由、回電號碼,簡單明了,受話者也易於了解.若為緊急事件,可稍後再撥,勿在留言時長篇大論一番.
第三, 辦公室使用原則:辦公桌上已有電話,加上手機,常常聽到兩種電話響起,一人同時講兩種電話.這種現象見怪不怪,建議一次只講一通電話,完畢後再講另一通電話.每一通電話都要遵守長話短說的原則,節省時間及金錢,亦不會老是佔線,致他人無法使用.手機在辦公室中設定為震動,不會影響他人工作,會議中亦是設定為震動或關機,才不會影響與會的其它人員.
第四, 關手機是一種美德:或許很多人要問,限制這樣多,買手機何用?其實設計手機的當初,只是為了萬一急事時使用之,而不是拿來聊天的,因為誤會了他的原意,所以才衍生諸多困擾.極少見到外國朋友拿手機講話,偶而看到一次,也是簡短幾句即結束談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