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紐約時報》中文網站今日正式上線 欲進軍中國市場
《紐約時報》中文網站於今日正式上線,同時《紐約時報》還開通了新浪、騰訊、搜狐等官方微博(不過到目前為止只有騰訊微博可以訪問,新浪搜狐微博可能是由於審核等問題並未正式開通)。據《紐約時報》官方透露,目前該中文網站還處在測試階段,他們會在後面的幾個月陸續完成各項功能的調整,其發言人稱《紐約時報》中文版將向中國讀者提供免費新聞服務。《紐約時報》希望通過推出中文版來讓「灰色女士」(Grey Lady該報的綽號)有機會在中國這一全球增長最快且最可能賺錢的網際網路媒體市場分一杯羹。
-
紐約時報網站印象
相比《紐約時報》上百年的歷史,創建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僅有十多年歷史的《紐約時報》網站是一個成長中的幼兒。作為傳統媒體向新媒體延伸的一支力量,《紐約時報》網站一方面承續百年大報的風範,在頁面設計、內容布局上莊重、大氣、自然,一方面又緊貼網際網路脈搏,精心設計各類互動,展現出報紙網站一種獨特的韻味。
-
紐約時報掀起學習中文熱潮
在美國乃至世界都頗具影響力的紐約時報, 為增強其員工對中國的經貿,文化等全方位的了解,自2009年起由該報的「亞洲文化網絡」為其員工開設了從入門到高級階段的中文學習課程。據美國紐約時報科技版資深製作人,「亞洲文化網絡」重要委員之一湯姆斯. 林介紹,這門課程的設置是為了增強大家在亞洲文化方面的意識。他說:「我們希望採編部在文化上能呈現多樣化特徵。
-
為什麼是《紐約時報》中文網
用中文怎麼說「Gray Lady」?(譯註:《紐約時報》格調嚴肅,以文字為主,圖片為輔,因而被外界戲稱為「灰色女士」)北京時間6月28日早上,《紐約時報》的首個外文網站(cn.nytimes.com)正式上線。紐約時報中文網既包括從NYTimes.com翻譯過來的稿件,又有中文作者的原創作者。
-
以紮根理論看紐約時報的數位化轉型:讀《紐約時報是如何做新聞》
1990年代,《紐約時報》重啟數位化。1996年《紐約時報》官網正式上線。當時網站只是照搬紙質版的內容。這個並不讓人滿意,因此戲稱這樣的內容為「鏟品」(shovel ware),意思是「毫無新意地照搬媒體上的內容或產品」。1999年《紐約時報》嘗試將紙質版和網絡版的新聞編輯室(中國叫編輯部)合二為一,創建不間斷新聞部。
-
紐約時報網站全免費開放
紐約時報自1851年創刊以來,已經贏得了在全世界範圍內的廣泛聲譽。目前它在美國的發行量僅次於今日美國和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網站在1995年上線,但令人鬱悶的是,網站上的一部分專欄和詳細文章被列入「精選」,需要付費觀看,月費為7.95美元,年費49.95美元。紐約時報今天宣布,取消「精選」將整個網站免費開放給所有讀者。
-
紐約時報網站如何讓讀者每天瀏覽5分鐘
作者: RossBenes 來源: digiday.com除了龐大的訂閱人數,《紐約時報》的讀者還願意在其網站上花費更多時間。根據comScore的報告,2017年人們在紐約時報網站上的訪問時間約為5分鐘,比2016年增長了35%。對於紐約時報來說,讓用戶花更多時間在他們的網站上,是為推動訂閱的更廣泛所做努力的一部分,訂閱服務已經成為紐約時報商業模式的核心部分。
-
《紐約時報》網站幾乎全部免費開放
當地時間本周一晚間,《紐約時報》網站宣布其付費專欄「時報精選」(TimesSelect)將取消訂閱費用、1851至1923年間發布的文章也可免費查詢——自此,《紐約時報》網站所有功能已幾乎全部免費。 事實上,在TimesSelect問世兩年多時間裡,越來越多人通過搜尋引擎來到《紐約時報》的網站「NYTimes.com」。
-
《紐約時報》中文網上線 未來逐步擴展內容和功能
繼英國《金融時報》與美國《華爾街日報》之後,又一全球著名媒體《紐約時報》今日正式開通了中文網站cn.nytimes.com。整體頁面布局方面,和其餘同行類似,《紐約時報》中文網在原版基礎上做了一些調整與優化以更符合母語為漢語讀者的閱讀習慣。內容部分同樣為三分之二的篇幅刊登主站的優秀文章,剩下三分之一為中文作者所作原創作品。
-
因為無法有效獲得用戶《紐約時報》將退出蘋果新聞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將退出蘋果新聞(Apple News),停止與蘋果在應用程式上的合作,理由是有必要與其他新聞機構以及蘋果這樣的科技公司爭奪「讀者的注意力和付費」。周一,《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的報導不再出現在精心策劃的蘋果新聞推送中。這一分歧也使《紐約時報》成為第一家完全退出蘋果新聞的大型媒體公司。
-
紐約時報宣布終止和蘋果新聞合作 「無償」提供資源回報令人失望
據外媒最新消息,美國知名媒體《紐約時報》周一表示,將退出與蘋果新聞的合作。這一舉措的一個大背景,是新聞機構正努力與大型科技公司爭奪讀者注意力和收入。 據國外媒體報導,從周一開始,《紐約時報》的文章不會再與其他新聞媒體中的文章一起出現在蘋果設備上的蘋果新聞客戶端中。 《紐約時報》成為較早退出蘋果新聞的媒體機構之一。
-
紐約時報:Nook閱讀其網站內容全免費
泡泡網平板電腦頻道7月9日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面向在Barnes & Noble的Nook、Nook Color、以及最新版Noook上訂閱該報的用戶推出了優惠回饋活動,在上述設備上訂閱《紐約時報》,可以免費閱讀NYTime.com網站中的內容。
-
紐約時報:專訪視頻聊天網站 Chatroulette 創始人
Andrey Ternovskiy ,一個禮貌、激動和充滿渴望的俄羅斯高中生,曾搜遍網際網路想找到一個可以和陌生人視頻聊天的網站。當意識到這樣的網站根本不存在時,他決定自己來建一個。 三個月收穫千百萬用戶之後,這位 17 歲的少年在紐約和舊金山兩座城市裡晃悠,與投資人和程式設計師們商談他網站的下一步計劃。
-
紐約時報試水「一文四語」,新老媒體為何興起多語言報導?
之後,紐約州州長庫莫(Andrew Cuomo)公布一項計劃,要求紐約美甲沙龍在其經營場所必須張貼「工人的權利法案」。但我們要說的重點不是這個,而是這篇報導在發布時使用了4種語言:英文、韓文、中文和西班牙文。對媒體觀察員來說,除了新聞本身,《紐約時報》這一打破常規的報導方式也是一大看點。
-
《紐約時報》改版新嘗試
當然Silverstein團隊也意識到這個版面的還可以發揮更重要的作用——不僅為閱讀後續內容熱身,也為《紐約時報》當天的所有動態提供一個全局性總覽。由於近年來紐約時報的報導範圍逐漸擴大,這個總覽將不僅包括印刷媒體、視頻播客,還有新聞直播、社交媒體機構帳號、本社記者的社交帳號等等。
-
《紐約時報》退出蘋果新聞,媒體和平臺如何在博弈中共贏?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於6月29日終止了與蘋果新聞(Apple News)的合作。這使它成為第一家完全退出蘋果新聞的大型媒體公司。 《紐約時報》的發言人表示,蘋果新聞在合作過程中並沒有為新聞媒體與付費讀者建立直接關係提供幫助,這與他們為優質新聞提供資金的策略不符。
-
高曉松為啥會跟紐約時報一個節奏?
這家網站的中文客服頁面上倒是寫著「加拿大旅遊局官方網站」,但是切換成英文,這個位置寫的是:「An official site of Destination Canada」,意思其實是「Destination Canada的官方網站」。
-
《紐約時報》年度圖片的意識形態功能表達 - 新聞戰線
關鍵詞:《紐約時報》 年度圖片 意識形態 美國精神 作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報紙之一,已有160多年歷史的《紐約時報》對整個行業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紐約時報》在全球新聞攝影領域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以多項普立茲獎和世界新聞攝影獎聞名於世。
-
《紐約時報》找了個新疆問題「專家」,一生都沒去過新疆……
來源:微信公眾號「中國日報」(ID:CHINADAILYWX)當地時間1月28日,美國獨立新聞網站美國獨立媒體「灰色地帶」(The Grayzone)發表調查文章,揭批《紐約時報》借所謂「專家」抹黑中國。
-
每年可賺近20億美元,《紐約時報》怎樣做到的?
2013年普立茲獎獲獎作品《雪崩:特納爾溪事故》就是一個例子,該作品報導了16名滑雪愛好者遭遇雪崩的經過,在報導技術上顛覆了傳統報紙的新聞呈現方式,把文字、音頻、視頻、動漫、數位化模型、衛星模型聯動等加以集成,發表在《紐約時報》的網站上。隨著進入未知水域,《紐約時報》已經變成了一臺實驗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