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RossBenes
來源: digiday.com
除了龐大的訂閱人數,《紐約時報》的讀者還願意在其網站上花費更多時間。
根據comScore的報告,2017年人們在紐約時報網站上的訪問時間約為5分鐘,比2016年增長了35%。對於紐約時報來說,讓用戶花更多時間在他們的網站上,是為推動訂閱的更廣泛所做努力的一部分,訂閱服務已經成為紐約時報商業模式的核心部分。
《紐約時報》的社交媒體編輯辛西婭·柯林斯(Cynthia Collins)說:「如果我們讓人花更多的時間和我們在一起,在我們的網站上讀更多報導,這對我們的訂閱業務是有好處的。」
據comScore的數據,2017年《紐約時報》的流量略有上升,平均每月有8900萬獨立訪問者,比2016年增長了9%。但與大多數數字出版媒體不同的是,《紐約時報》並不完全依賴廣告收入。更重要的,《紐約時報》的數字訂閱收入在第三季度同比增長46%,達到8,600萬美元。
為了讓人們對《紐約時報》的報導感興趣並促成人們最終訂閱,《紐約時報》在文章中加入了多媒體內容。在Chartbeat數字出版文章榜單中,2017年用戶花費時間最多的25篇文章裡,《紐約時報》的報導佔據10席,其中很多文章都包含了紀錄片、地圖和交互圖表。
比如,在10月拉斯維加斯造成59人死亡的槍擊事件報導中,《紐約時報》利用地圖和圖表描繪了事件發生的場景。而在哈維·溫斯坦性侵報導中,他們則嵌入了哈維完整的陳述和其他相關播客內容。
因為限制,《紐約時報》發言人拒絕透露其報導中包含多媒體元素的百分比,但可以肯定,這一數字是兩位數,而且還在增長。她說,《紐約時報》推動多媒體在報導中使用的一個因素是它今年推出了一種新的內容管理系統,名為Oak,這使得編輯更容易對圖像、文本和其他元素進行編輯。公司發言人說,《紐約時報》還在新聞編輯部增加了大約25名關注視覺新聞的記者編輯。
據comScore的報告顯示,《華盛頓郵報》的讀者在其網站上花費的時間與報紙上差不多,約為4.5分鐘。讀者在網站上停留時長,對媒體來說越來越重要,為了增加用戶粘性,媒體制定了很多策略。
比如,《今日美國》(USA Today)網站重新設計了其數字屬性,為用戶提供了更個性化的類似Facebook式網頁,這使得每篇文章的時間增加了75%。OutLine網站則通過將3d對象嵌入到文章中,使每個讀者的訪問時間增加了30%。《福布斯》將其移動網站重新設計,增加了包括類似於snapchat的卡片,使其平均讀者停留長度增加了40%。
Prohaska諮詢公司買方戰略負責人ErinYasgar表示,如果商家正在與媒體商討大宗交易或購買定製產品,花在網站上的時間會讓商家「知道他們正在購買更持久的印象」。
近期好文薦讀:
新京報進校園·清華大學站
華盛頓郵報透露的運營新媒體四條秘訣
2018年給你運營新媒體的10條建議
投稿、合作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