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林塘生態廊道全線竣工!

2020-12-19 騰訊網

楊林塘生態廊道

西起巴城湖、東至五河口

全長約14公裡

沿線經過村莊和住宅區約15個

覆蓋區域人口約7萬人

生態修復面積157萬平方米

楊林塘生態廊道是我市「七橫四縱」生態綠廊建設框架下的首條濱水生態廊道,作為崑山北部主要河道連接巴城到太倉,是崑山重要水上通道。楊林塘生態廊道工程自2017年9月開工建設,經過近3年高效率、高質量的施工,目前已全面竣工,標誌著我市「七橫四縱」生態綠廊網絡建設邁出堅實的一步。

楊林塘生態廊道建設內容包括綠化種植、慢行步道、休閒設施等,總投資2.9億元。項目以生態修復為契機,系統地整理周邊地形環境,帶動沿線環境整治、拆違除障,以親水生態為設計主題,綠化美化為主,並連通慢行步道,形成北部「外環」生態廊道,打造濱水生態畫卷。

作為這條生態廊道的重要內容,

沿途建設的

蝶影湖公園、陸楊公園、五河口公園

3個節點公園,

以親水、生態為主題,

呈現處理性溼地、跌水溼地、

草澤溼地、溼地花園等多類型溼地景觀。

蝶影湖公園

蝶影湖公園位於楊林塘南岸,陸楊郊野公園東側,佔地面積11.15萬平方米。公園以大型河畔湖泊「蝶影湖」為設計地標,設計環湖慢跑道、水岸廣場及湖心停留的特色平臺,提供附近居民晨昏活動的不同選擇。一條具有淨水功能的溼地水道貫穿蝶影湖公園東西走向,兼具防洪、滯留與淨化功能。蝶影湖公園為陸楊公園及楊林塘慢行系統相交的重要停留空間,也是未來慢行系統與未來高壓電塔綠色廊道交接的重要轉接節點。

陸楊公園

陸楊公園位於楊林塘南岸,一路沿河延伸至華楊路,佔地面積10.85萬平方米。陸楊公園主要特色是以不同類型的溼地及開放綠地為主,包括跌水溼地、草澤溼地、溼地花園、多功能下沉式綠地、滯洪池等,在兼具防洪、滯留或淨化功能的同時,打造場地內的不同景致並營造生物生境。

五河口公園

五河口公園是從超英路到五河口的楊林塘河南北兩岸,佔地面積29萬平方米。公園以郊野生態風格為主,延續原有水文基礎,打造具有美麗觀賞價值的郊野溼地景觀,通過植栽搭配營造多樣生境景觀,在植物配置上更加關注對溼地生物、鳥類的保護。

慢行綠廊

除重要節點公園外,其餘路段建設以綠化為主,注重慢行道連通性,並增設休憩設施,為周邊居民提供休閒健身空間。同時,在重要江河、道路交叉口以地形和植物作為主要手段打造水上和高架上都能體驗到的濱水廊道景觀。

「十四五」規劃中,我市將錨固城市生態基底,依託市域主要河流水系、結合重要道路和交通廊道,構建穿越市域、具有較高林木鬱閉度的連貫的帶狀綠地,形成「七橫四縱」的生態廊道網絡,並規劃建設多個生態園,構建「七橫 四縱 四區 六園」的市域生態格局,實現生態修復保護全方位。

責任編審 | 吳佳希 湯天倫

融媒體記者 | 許曉明

融媒體攝影記者 | 周舟

融媒體編輯 | 陸雨葉

綜合 | 宜居崑山

相關焦點

  • 西安著力打造生態廊道 將為市民新添休閒好去處
    城市生態廊道是城市綠地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能夠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更將生態與城市相串聯,成為市民休閒遊憩、享受慢生活的幸福廊道。「十三五」期間,隨著護城河綜合改造工程竣工、「三河一山」綠道工程開工建設……市民將迎來一個個休閒遊憩的好去處。
  • 平潭北部生態廊道二期即將「問世」!
    福建日報APP-新福建6月29日訊(福建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哲昊)記者從平潭市政開發有限公司了解到,日前平潭北部生態廊道二期工程建設已基本完成,具備通車投入使用條件,現已陸續對外開放,有序接待遊客。
  • 三門峽市舉行沿黃生態廊道(函谷關-豫靈)
    8月15日,三門峽市沿黃生態廊道(函谷關-豫靈)施工圖和黃河生態廊道一期配套驛站設計方案交接儀式在三門峽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舉行。相關單位負責人參加了交接儀式。
  • 今年我省黃河生態廊道建設「小目標」定了,啥功能、定位如何?
    河南發布黃河生態廊道建設小目標,2021年將在黃河幹支流打造3.6萬畝生態廊道,任務完成後,黃河生態廊道綠化部分將初步實現全線貫通。未來,沿著黃河一路向東,從三門峽的靈寶市到濮陽市的臺前縣,沿線1400餘裡,驢友們都會有美景相伴。
  • 加速推進「三河一山」綠道建設 全力打造生態廊道幸福廊道文化廊道...
    建設「三河一山」綠道是市委、市政府在推動全域治水碧水興城工作基礎上,以灞河、渭河、灃河和秦嶺豐富的自然歷史人文資源為依託,以水質提升、河道治理、路網連通、城市增綠、生態修復、文化保護為重點打造的一條展現西安山水資源的綠色生態廊道,將我市山川水系治理成果進行有效銜接,串聯山與水,惠及城與人。
  • 生態廊道≠「生財」廊道,中原區清理佔用生態廊道非法經營行為
    猛獁新聞·東方今報首席記者 夏萍/文圖進入夏季,綠意盎然的生態廊道成為更多市民散步納涼、騎行遊玩的選擇。然而位於中原路西三環附近湖光苑小區的業主們卻因為家門口有條生態廊道而煩惱。原來,生態廊道內供行人騎車或跑步的自行車道卻屢遭非法經營攤販的侵佔,好好的生態廊道卻成了他們的「生財」廊道。這些佔道經營違法行為不僅嚴重破壞了生態廊道周圍的環境衛生,而且非常影響周邊市民的正常生活秩序。為了扭轉這一局面,儘快恢復生態廊道的整潔有序,中原區城市管理局派駐三官廟執法中隊於5月中旬開展專項整治行動。
  • 拆除大壩上遊段違建 東陽江鎮生態廊道計劃年底貫通
    2018-12-19 11:12 | 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 吳嘉沁「之前,橫錦水庫大壩上遊段的6戶農戶的違章搭建一直是鎮裡的一個大難題,現已全面拆除,這樣我鎮生態廊道建設將按照年底全線貫通的目標推進。」
  • 生態廊道12公裡試運營 多重體驗成為大理旅遊新爆點
    2020年9月21日至2021年6月1日,大理洱海生態廊道陽南溪入口到才村碼頭12公裡試運營,同時提供驛站、生態觀光遊覽車和共享單車服務。由生態廊道帶來的生態「輕」旅遊模式在國慶期間又吸粉無數!
  • 生態廊道 生機盎然
    廊道是景觀生態學中的一個概念,指不同於周圍景觀基質的線狀或帶狀景觀要素,城市中的道路、河流、各種綠化帶、林蔭帶等都屬於廊道。而生態廊道,又叫做生態走廊,它和「綠色廊道」表示的是同一個概念。具有保護生物多樣性、過濾汙染物、防止水土流失、防風固沙、調控洪水等生態服務功能。
  • 瑞安市委書記陳勝峰等領導參觀高明大橋、中塘河生態慢行廊道等項目
    溫州網訊 9月28日,陳勝峰、麻勝聰、葉建輝、管秀雲、胡立左等市四套班子領導參觀了一批竣工重點工程項目,現場察看瑞安近年來重點工程項目建設情況,親身感受瑞安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喜人變化。
  • 這條「夢幻」生態廊道即將完工!
    今日,記者從4標段項目經理成紅星處得知,該標段主要對沿黃公路進行新修、整修、擴寬。難點在於開挖山石,擴寬依山路段。  新安縣交通運輸局最新資料顯示,新安縣黃河生態廊道項目起於該縣倉頭鎮王村與孟津縣交界處,接孟津段道路繼續向西,途經新安縣正村鎮、石寺鎮、北冶鎮,終於石井鎮王家溝村與澠池交界處,道路全長近140公裡,設計路基寬度
  • 王琰君到孟津縣和新安縣實地調研督導沿黃生態廊道建設工作
    19日,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王琰君到孟津縣和新安縣實地調研督導沿黃生態廊道建設工作。  19日,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王琰君到孟津縣和新安縣實地調研督導沿黃生態廊道建設工作。  王琰君一行先後到沿黃生態廊道孟津小浪底段,新安縣倉頭鎮、正村鎮、石寺鎮、北冶鎮、石井鎮沿黃生態廊道標段,實地察看了道路施工及沿線綠化等情況,對沿黃生態廊道建設工作表示肯定,並對下一步工作提出具體要求。
  • 構建生態屏障 打造綠色廊道 ——濱海區城際生態廊道(沿海防護林帶...
    構建生態屏障 打造綠色廊道 ——濱海區城際生態廊道(沿海防護林帶)項目加快建設側記 2020-07-10 11: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生態廊道」為昭山系上「綠絲帶」
    紅網時刻12月16日訊(昭山站記者 張子星)12月13日,由湖南省林業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吳劍波帶隊,來自全省林業系統的180餘名代表來到昭山示範區參觀學習長株潭綠心地區省級生態廊道建設昭山示範段,交流學習生態廊道建設和森林質量提升,深入踐行「兩山」理論,促進綠色發展
  • 實驗區領導赴蘇平片區調研:發揮北部生態廊道效益,助推沿線鄉村振興
    8月24日下午,實驗區黨工委書記陳善光赴蘇平片區,深入村居一線了解鄉村振興、危緊房改造等工作,強調沿線村居要充分利用北部生態廊道全線貫通之機
  • 國外專題研究:國家公園生態廊道
    本文將介紹生態廊道的類型、特徵與意義,分析美國丹佛櫻桃溪生態廊道和加拿大班夫國家公園生態廊道的特色案例,說明歐洲比利時(佛蘭德斯)、丹麥、愛沙尼亞、斯洛伐克的生態廊道發展策略,闡述建設生態廊道的利與弊,指出我國生態廊道建設存在的問題並提出具體建議
  • 生態雲南 | 大理洱海生態廊道:「綠色屏障」有點「紅」
    洱海生態廊道,是環洱海流域湖濱緩衝帶生態修復與溼地建設工程的簡稱,項目全長129公裡,能有效削減入湖汙染負荷、改善洱海水質。洱海生態廊道同時又兼具遊憩功能,通過一系列景觀和配套設施的打造,為當地百姓和廣大遊客提供了一個親近自然、觀光休閒的好去處。 進入冬季以來,洱海生態廊道的一片片水杉相繼變紅,為「綠色屏障」增添了一抹亮麗的紅色。
  • 使用ArcGIS構建生態廊道
    一般的來說,我們想要進行生態網絡構建或者生態格局分析,都有可能涉及生態廊道的規劃,那麼生態廊道的提取其實在ArcGIS中的實現並不複雜,但是前期需要一些工作。
  • 一條生態廊道,讓洱海發生了哪些變化
    本報記者 張蕾攝/光明圖片【生態聚焦】小孩子在水邊嬉戲,年輕人在自行車道騎行,新婚夫婦在草坪拍婚紗照,老年人坐在長椅上享受陽光……沿著腳下的洱海生態廊道緩步前行,左邊是白牆灰瓦的白族傳統民居,右邊是清波蕩漾的洱海。在大理市洱海之濱,從下關鎮陽南溪至大理鎮才村,洱海生態廊道12公裡體驗性試開放段於2020年年初免費向廣大市民開放。
  • 構建汾河流域生態廊道
    中國環境報記者高崗栓太原報導 記者近日從山西省政府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山西省投資83億元在汾河中上遊陸續開建81項生態治理工程,努力構建汾河流域「水豐、質好、河美」的生態廊道,讓一泓清水入黃河。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 ,正在積極推進中的汾河中上遊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共涉及2市6縣(市、區)81個項目,實施周期為2018年-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