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生態屏障 打造綠色廊道 ——濱海區城際生態廊道(沿海防護林帶...

2020-12-19 澎湃新聞

構建生態屏障 打造綠色廊道 ——濱海區城際生態廊道(沿海防護林帶)項目加快建設側記

2020-07-10 11: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今年以來,濱海區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全力加快沿海防護堤二期生態修復、城際生態廊道等重大生態項目建設,依託城市總體規劃,高標準、高質量推進城際生態廊道建設,全力打造天藍地綠水淨、宜居宜業宜遊的美麗生態濱海新城。

近日,記者來到濱海區城際生態廊道(沿海防護林帶)項目施工現場,只見數十臺挖掘機正挖土作業,拉土車來回穿梭,工人師傅正在加緊施工,現場一片繁忙的景象。「我們正在進行施工的是濱海區城際生態廊道(沿海防護林帶)項目的三線工程——世行防潮堤基幹林帶,東起虞河入海口,西至白浪河景觀帶,長8.9公裡,目前已經開工建設的部分長4公裡,寬200至300米,佔地面積246公頃,計劃投資2.67億元。我們從今年5月10日進駐施工現場,進行土方開挖、地形塑造等,正在建設的這4公裡部分將於今年8月中旬完成土方開挖和地形塑造,計劃今年秋季進行苗木種植。」濱海區城際生態廊道(沿海防護林帶)三線世行防潮堤基幹林帶項目經理王強向記者介紹。

濱海區城際生態廊道(沿海防護林帶)項目位於濰坊「三北防護林」中心地帶,是環渤海防護林帶建設中非常重要的一環。該項目總投資約13億元,總長度16.4公裡,總面積527公頃。工程按位置和功能分為三線,一線(白浪河入海口西側防潮堤基幹林帶)東起北海路,西至彌河,長2公裡;二線(龍震防潮堤基幹林帶)東起虞河入海口,西至白浪河,長5.5公裡;三線(世行防潮堤基幹林帶)虞河至中央城區段,東起虞河入海口,西至白浪河景觀帶,長8.9公裡。

「為了確保生態廊道建設全面提速,參與項目建設的全體工作人員堅持一線辦公,現場解決項目推進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白天,我們以加快推進工程建設為主,晚上組織召開相關工作協調推進會議,就會議確定的具體事項進行安排部署,做到每天有分析、有計劃、有落實,確保項目建設有力有序穩步推進。」王強告訴記者。

「該項目建成後,將成為集防風固沙、水土涵養、防洪排澇、生態保護、綠色景觀等多項功能為一體的沿海防護林帶。」濱海區海洋漁業和水利局工作人員劉光輝向記者介紹,通過建設濱海區城際生態廊道(沿海防護林帶),將全面改善區域生態綠化環境,有效提高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對濱海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保障作用。目前,該項目已完成綠化面積2000畝,種植鹽松70餘萬株,成活率均達到95%以上,實現了多年來一直未能實現的沿海灘涂原土種植的重大突破,為全國沿海灘涂的生態建設和泥質海岸防護林建設開創了先例。

近年來,濱海區精心謀劃、周密部署,嚴守海洋生態紅線,大力推進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持續開展海洋生態修復工程,狠抓一批生態海岸、濱海溼地等修復項目實施,近海生物多樣性顯著提升,有效構築起濰坊北部沿海生態屏障,推動海洋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為建設美麗生態濱海新城奠定堅實基礎。

記者|張樹成 劉繼田

編輯|徐新穎

審核|於彬

原標題:《構建生態屏障 打造綠色廊道 ——濱海區城際生態廊道(沿海防護林帶)項目加快建設側記》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實施生態工程 築牢綠色屏障 ——濱海區城際生態廊道(沿海防護林帶...
    實施生態工程 築牢綠色屏障 ——濱海區城際生態廊道(沿海防護林帶)項目加快建設側記 2020-11-22 16: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濰坊濱海區:鹽鹼荒灘崛起生態綠洲
    當前,濱海區實施全域生態建設規劃,全力加快「十縱十橫」生態長廊等工程建設,統籌開展彌河、虞河等綜合整治,著力推進沿海防潮堤除險加固和新建水利工程,重點在城區核心位置規劃建設城市公園,以綠致勝、以水致勝、以建築品質致勝,加快實現全區「大綠化」、構建區域「大水面」、打造全域「大公園」,著力將濱海打造成為集水網城市、海綿城市、公園城市於一體的生態典範。
  • 生態雲南 | 大理洱海生態廊道:「綠色屏障」有點「紅」
    生態雲南 | 大理洱海生態廊道:「綠色屏障」有點「紅」 2020-12-25 15: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生態廊道 生機盎然
    廊道是景觀生態學中的一個概念,指不同於周圍景觀基質的線狀或帶狀景觀要素,城市中的道路、河流、各種綠化帶、林蔭帶等都屬於廊道。而生態廊道,又叫做生態走廊,它和「綠色廊道」表示的是同一個概念。具有保護生物多樣性、過濾汙染物、防止水土流失、防風固沙、調控洪水等生態服務功能。
  • 重慶萬州:加快構建長江生態廊道
    重慶市萬州區以河長制為抓手,2020年以來以提升全域水質為中心,著力推進長江幹流綠化帶、緩衝帶、消落帶、江水帶「四帶」建設,全力打造「一江碧水、兩岸青山」,加快構建長江生態廊道。一是建設綠化帶。
  • 萬州加快構建長江生態廊道 譜寫高質量綠色發展新篇章
    昨(18)日,筆者了解到,近年來,萬州區以河長制為抓手,加快構建長江生態廊道,在長江幹流突出綠化帶、緩衝帶、消落帶、清潔江水帶「四帶」建設,在次級支流實施全域治理,以保護長江母親河為核心,著力實施長江沿岸綠化建設,先後完成10餘個長江植被恢復項目、3期長江防護林工程,目前長江兩岸第一層山脊線內的幅員面積完成綠化造林27.4萬畝,消除了綠化的「斷帶」和「天窗」,成就了一江碧水、兩岸青山的美景
  • 江西構建生態廊道保護生物多樣性
    江西構建生態廊道保護生物多樣性 發布時間:2020-06-01 08:41 瀏覽次數: 字體:[大 中 小] 近日,省生態環境廳、省林業局和省科學院聯合在靖安縣舉辦2020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宣傳活動。
  • 構建汾河流域生態廊道
    中國環境報記者高崗栓太原報導 記者近日從山西省政府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山西省投資83億元在汾河中上遊陸續開建81項生態治理工程,努力構建汾河流域「水豐、質好、河美」的生態廊道,讓一泓清水入黃河。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 ,正在積極推進中的汾河中上遊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共涉及2市6縣(市、區)81個項目,實施周期為2018年-2020年。
  • 水清岸綠風景美 珠三角建成綠色生態水網
    從2015年開始,廣東大力構建溼地生態保護體系加快珠江三角洲地區綠色生態水網,按照構建珠三角城市群森林綠地體系要求,結合珠三角森林進城圍城、生態景觀林帶、綠道、鄉村綠化美化等重點生態工程,推進溼地生態建設,水陸並進、相互支撐,努力實現水網地區生態化、景觀化。
  • 泰興:長江生態廊道工程復工 加速打造共抓大保護樣板
    (記者 李鑫 劉晶)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長江「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重要指示精神,我市進一步做好「生態+」 文章,打造12公裡長江生態溼地和綠色廊道工程,目前項目已經復工,6月份將全面建成。
  • 珠三角衝刺建設國家森林城市群 築牢大灣區生態屏障
    與此同時,廣東正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打造美麗灣區。在此背景下,推進珠三角國家森林城市群建設,將為世界級城市群提供強有力的生態支撐,築牢大灣區生態屏障,現實意義重大。深圳梧桐山(資料圖) 陳文 攝  衝刺中國首個國家森林城市群目標  珠三角九市總面積55368.7平方公裡,佔廣東省國土面積不到三分之一。
  • 今年我省黃河生態廊道建設「小目標」定了,啥功能、定位如何?
    河南發布黃河生態廊道建設小目標,2021年將在黃河幹支流打造3.6萬畝生態廊道,任務完成後,黃河生態廊道綠化部分將初步實現全線貫通。未來,沿著黃河一路向東,從三門峽的靈寶市到濮陽市的臺前縣,沿線1400餘裡,驢友們都會有美景相伴。
  • 無錫將建成十八公裡生態濱河廊道
    日前,記者從錫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城管局獲悉,隨著雲林生態體育公園和雲林濱水公園的建設,九裡河邊將出現連片的生態公園,沿河綠色廊道把這些公園串起,形成一道迤邐整個開發區的魅力風景線。據了解,九裡河可以說是錫山母親河,全長22公裡河道,在錫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內就有18公裡。這條河道經過薈聚廣場、映月湖公園等,匯入宛山湖。今年,開發區從轄區河道起始處開始打造臨水景觀。
  • 楊林塘生態廊道全線竣工!
    7萬人 生態修復面積157萬平方米 楊林塘生態廊道是我市「七橫四縱」生態綠廊建設框架下的首條濱水生態廊道,作為崑山北部主要河道連接巴城到太倉,是崑山重要水上通道。
  • 使用ArcGIS構建生態廊道
    一般的來說,我們想要進行生態網絡構建或者生態格局分析,都有可能涉及生態廊道的規劃,那麼生態廊道的提取其實在ArcGIS中的實現並不複雜,但是前期需要一些工作。
  • 打造「綠色長廊」 構建長江生態屏障
    專家認為,從最重要的意義上講,長江是一條承載生命、滋養生命的生態長河。    近日,國務院印發的《關於依託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中,將「建設綠色生態廊道」作為重點任務之一,明確了長江經濟帶不單是打造「黃金水道」,還要成為「綠色長廊」。    「前三十年的發展,我們犧牲了一部分長江的生態環境。」中國科學院院士曹文宣這樣表示。
  • 19條水鳥生態廊道,廣東將構建完善生物多樣性保護網
    近日,廣東省林業局正式印發《珠三角地區水鳥生態廊道建設規劃(2020-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從今年開始,珠三角地區將陸續建設19條水鳥生態廊道,計劃至2025年,廣東將全面建成珠三角地區水鳥生態廊道,構建完善的水鳥生態廊道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維持區域生態系統安全和穩定,推動生態文明和高品質大灣區建設。
  • 「生態廊道」為昭山系上「綠絲帶」
    紅網時刻12月16日訊(昭山站記者 張子星)12月13日,由湖南省林業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吳劍波帶隊,來自全省林業系統的180餘名代表來到昭山示範區參觀學習長株潭綠心地區省級生態廊道建設昭山示範段,交流學習生態廊道建設和森林質量提升,深入踐行「兩山」理論,促進綠色發展
  • 沿黃快速公路、生態大道、生態廊道等項目建設
    洛陽市是黃河流域重要節點城市,生態優勢明顯,正積極打造生態都市圈。全市生態保護工作推進會提出,要把沿黃生態廊道作為重中之重,堅持規劃引領、分區分段推進、提升綠化品質、注重綜合效益,把沿黃生態廊道打造成黃河沿線重要的綠色屏障、展示黃河風光的重要窗口。  沿黃、生態、廊道。關鍵詞已明確,關鍵點該如何建設?
  • 靜樂縣全力打造汾河流域42公裡生態廊道
    靜樂縣位於汾河流域上遊,當地的生態建設對汾河流域的生態環境影響較大。近年來他們堅持「生態立縣」的發展思路,圍繞「山、水、林、田、湖」五個方面,持續推進汾河流域生態環境修復治理與保護。「我省實施汾河中上遊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以來,我們堅持生態化和本土化,適地適樹選擇喬灌花草,集中力量打造汾河流域(靜樂段)42公裡生態廊道,目前在流域生態治理和國土綠化上已初見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