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0 11: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今年以來,濱海區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全力加快沿海防護堤二期生態修復、城際生態廊道等重大生態項目建設,依託城市總體規劃,高標準、高質量推進城際生態廊道建設,全力打造天藍地綠水淨、宜居宜業宜遊的美麗生態濱海新城。
近日,記者來到濱海區城際生態廊道(沿海防護林帶)項目施工現場,只見數十臺挖掘機正挖土作業,拉土車來回穿梭,工人師傅正在加緊施工,現場一片繁忙的景象。「我們正在進行施工的是濱海區城際生態廊道(沿海防護林帶)項目的三線工程——世行防潮堤基幹林帶,東起虞河入海口,西至白浪河景觀帶,長8.9公裡,目前已經開工建設的部分長4公裡,寬200至300米,佔地面積246公頃,計劃投資2.67億元。我們從今年5月10日進駐施工現場,進行土方開挖、地形塑造等,正在建設的這4公裡部分將於今年8月中旬完成土方開挖和地形塑造,計劃今年秋季進行苗木種植。」濱海區城際生態廊道(沿海防護林帶)三線世行防潮堤基幹林帶項目經理王強向記者介紹。
濱海區城際生態廊道(沿海防護林帶)項目位於濰坊「三北防護林」中心地帶,是環渤海防護林帶建設中非常重要的一環。該項目總投資約13億元,總長度16.4公裡,總面積527公頃。工程按位置和功能分為三線,一線(白浪河入海口西側防潮堤基幹林帶)東起北海路,西至彌河,長2公裡;二線(龍震防潮堤基幹林帶)東起虞河入海口,西至白浪河,長5.5公裡;三線(世行防潮堤基幹林帶)虞河至中央城區段,東起虞河入海口,西至白浪河景觀帶,長8.9公裡。
「為了確保生態廊道建設全面提速,參與項目建設的全體工作人員堅持一線辦公,現場解決項目推進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白天,我們以加快推進工程建設為主,晚上組織召開相關工作協調推進會議,就會議確定的具體事項進行安排部署,做到每天有分析、有計劃、有落實,確保項目建設有力有序穩步推進。」王強告訴記者。
「該項目建成後,將成為集防風固沙、水土涵養、防洪排澇、生態保護、綠色景觀等多項功能為一體的沿海防護林帶。」濱海區海洋漁業和水利局工作人員劉光輝向記者介紹,通過建設濱海區城際生態廊道(沿海防護林帶),將全面改善區域生態綠化環境,有效提高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對濱海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保障作用。目前,該項目已完成綠化面積2000畝,種植鹽松70餘萬株,成活率均達到95%以上,實現了多年來一直未能實現的沿海灘涂原土種植的重大突破,為全國沿海灘涂的生態建設和泥質海岸防護林建設開創了先例。
近年來,濱海區精心謀劃、周密部署,嚴守海洋生態紅線,大力推進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持續開展海洋生態修復工程,狠抓一批生態海岸、濱海溼地等修復項目實施,近海生物多樣性顯著提升,有效構築起濰坊北部沿海生態屏障,推動海洋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為建設美麗生態濱海新城奠定堅實基礎。
記者|張樹成 劉繼田
編輯|徐新穎
審核|於彬
原標題:《構建生態屏障 打造綠色廊道 ——濱海區城際生態廊道(沿海防護林帶)項目加快建設側記》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