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玉勝 來源:東方網 選稿:桑怡
記者在山西多地採訪發現,一種打著「全腦開發」旗號的培訓班,陸續在暑假來臨前後恢復營業。培訓方聲稱,其課程基於量子力學理論,能讓孩子「蒙眼識字、過目不忘」。因此,儘管收費動輒上萬,這類培訓班仍受到眾多家長追捧。(8月17日《新華每日電訊》)
「今天您送來一個寶貝,明天我們還您一個天才。」「經過開發的孩子,能做到蒙住眼睛,通過用手摸、耳朵聽、鼻子聞,就能感知到顏色、漢字等」。面對「全腦開發」培訓機構的誘人描繪與承諾,家長們的趨之若鶩便不難理解。破除這種「偽科學」的忽悠,需要切實放下「神童情結」。
所謂「全腦開發」,其實是培訓機構拉大旗作虎皮的忽悠伎倆。其忽悠依據就是早已被證偽的「左右腦分工說」,並聲稱「普通人的右腦使用率僅為3%到5%」。而透過其提供的培訓課程,潛能開發、過目不忘、量子速讀、閃電掃描、超級記憶、超腦速算等,更似乎是一連串具有緊貼前沿科學和充滿超強誘惑力的「新概念」。如此包裝如何不讓心懷「神童情結」和充滿教育焦慮感的家長們心旌搖動?
如果說「全腦開發」的效果難以用實例證偽,那麼,拆穿明顯有悖常理的「蒙眼識字」騙局應該不算難事。兩年前曾有媒體報導:孩子「蒙眼識字」的超能力需要透過眼罩縫隙才能看到卡片上的文字。如此荒唐可笑的偽科學、假把戲,為何能忽悠不少家長的篤信不移?正是培訓機構看透了當下眾多家長揮之不去的教育焦慮,利用他們不願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攀比爭勝心理,再輔以玄之又玄的科技名詞和「真人秀」的表演包裝,讓家長擁有「寧可信其有」或「寧濫勿缺」的心理撫慰。望子成龍的「神童情結」蒙蔽了家長心智,使其失去了理性判斷,成就了騙子狂歡。
有道是「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讀書學習原本就是一門老老實實的求索過程,只有腳踏實地地遵循規律、刻苦努力、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才有望學有所成。那種希冀畢其功於一役、一口吃成胖子,甚至總想通過某種「科學」利器或捷徑方法達到偷懶耍滑、「一夜暴富」的希冀,不僅純屬幻想,更易上當受騙。到頭來,耗費的不只是金錢,也是寶貴的時間和精力,更有可能誤導孩子的思維,耽誤孩子的成長。
遏制「全腦開發」忽悠,放下「神童情結」,不能只靠家長的自我醒悟和理性遠離,更需從國家層面構建具有權威性和影響力的科普平臺,以淺顯易懂的解讀方式,向公眾介紹相關的科學理論;充分調動專業人士的科普積極性,利用節假日,在圖書館、科技館等公共場合舉辦專題系列講座。只有以針對性的科普矯正人們的認知誤區,擦亮家長的識騙慧眼,才能讓社會上的偽科學無處藏身。
根據我國民辦教育促進法規定,教育行政部門負責審批從事文化教育的民辦學校,而對於「全腦開發」之類的非文化課培訓,則需要有明確具體的政府監管機構,同時加強對其培訓內容真偽性的識別把關。市場監管部門,也當嚴格對其辦學資質審查監督。只有從剷除滋生土壤和強化市場監管的兩個層面合力圍剿,遏制「全腦開發」之類的忽悠才有望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