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單位的戰備方案因「種類齊全」拿了高分,而方案內容與實際情況相去甚遠;有的單位雖然在 「配套完善」基礎設施上爭了「彩頭」,對提升應急應戰能力的作用卻不大……12月上旬,江蘇省南京警備區組織對所屬人武部進行綜合考評,引來反思。
「這說明我們制訂考評細則,還沒有以備戰打仗為根本標準。」該警備區黨委當機立斷,將「考評組」變身「調研組」,集中機關業務部門,對考評內容進行全面復盤調整。
9月初,這個警備區根據上級相關要求,全面推開「備戰打仗年度綜合量化考評體系」,包括戰備工作、軍事訓練、民兵整組、徵兵工作、基層武裝部建設、政治工作、黨風廉政建設等9個子系統,每個子系統均按百分制設置,以不同權重納入體系綜合評價。
然而,事與願違。他們雖然在「全面覆蓋、統一規範」上下了不少功夫,可考評結果並不理想,而且還引來基層「吐槽」:人武部現役幹部和文職人員不過六七人,僅軍事科就要應對6個體系的考評,林林總總幾千個扣分點,縱有三頭六臂也很難保證落實到位。警備區政治工作處主任繆志剛更是直指基層的痛處:「人武部黨委、紀委、機關黨支部、黨小組,各種組織翻來覆去就一套人馬,各種會議、各種活動名目繁多,除了必要的登統計,不能在無謂的臺帳資料上浪費過多精力。」
針對這一實際,該警備區研究確定「分專題督查、分層級規範、分階段整治」的思路,在取得上級認可的前提下,結合實際對考評細則進行刪減修訂,圍繞備戰打仗的核心指標,突出基礎性、特色性工作的考評分量,不一線平推、不照搬照套,切實使中心居中、重點突出;對遂行急難任務較多、參加重大活動較多,發揮作用明顯的,增加參評權重,並在各類評比表彰上予以傾斜。
在意見最為集中的「四個秩序」規範上,針對城區武裝部、郊區武裝部不同特點,他們堅持分類指導,允許因地制宜搞建設、整合集成抓規範,不刻意追求整齊劃一。同時,減少了「痕跡考評」指標,注重事實和效果考評。
「有資料不一定得分,沒資料不一定扣分,有的甚至可以加分。」前不久,溧水區人武部以上級賦予的保障任務為契機,臨機組織了應急動員課題演練,因為時間倉促,相關文書資料尚未整理齊全。「查閱資料只是印證工作落實的手段,而不是工作任務本身。演練變實戰,這比念稿子、走流程更有意義。」考評組通過調閱視頻資料、了解任務詳情後,給了這項工作滿分。
輕裝上陣質效高,公正考評心氣順。據了解,務實考評激發了自主抓建的活力,從警備區機關到各人武部,在年終歲尾依然抓緊推進民兵訓練基地改造、戰備秩序整治、人民防空演練等各項工作,真打實備的氛圍日益濃厚。